难道这就是黑帮的生存法则?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_3DM单机
3dmgame
在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四海兄弟3》(Mafia 3)正式发行了。怀着对这一代作品无限的憧憬与期待,有趣君同很多早早预购游戏的玩家们一样,在解锁之后立刻进入了游戏。

随着游戏时间的慢慢累积,《四海兄弟3》带给笔者的游戏体验也从刚开始的顶峰逐渐走向低谷。如今这款游戏已经基本显露出原貌,再结合2K之前的宣传工作,其前后形成的反差对比耐人寻味。
让我们看看这一款定位为3A的游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四海兄弟3》由2K旗下工作室Hangar 13开发,这个工作室是2K在2014年底刚刚成立的。原本成立这个工作室的目的就是为了研发次世代的3A作品。

显然《四海兄弟3》就是这个工作室在一年多之后为市场和玩家交出的答卷。而目前看来,这份答卷只能算是勉强及格。
我们可以很开门见山地先抛出一个观点:以《四海兄弟3》目前的状态来说,它并不是一款优秀游戏。
作为欧美主流单机游戏大厂,2K旗下有很多金字招牌,“《四海兄弟》系列”就是其中一个(很多玩家喜欢直接称游戏名为“黑手党”)。
这都要得益于系列前两作,尤其是第二部作品圈来的众多粉丝。

《四海兄弟2》发行于2010年,通过伪沙盒的游戏形式为玩家讲述了一个线性的故事。
当时很多游戏厂商都喜欢赶“沙盒”的时髦,但是却很少能真正实现“沙盒”的自由度。好在《四海兄弟2》通过精彩的叙事和游戏中众多的细节征服了玩家。
主人公维托·斯卡莱塔出身于一个清贫的意大利移民家庭,生活在美国社会的最底层。参军未能改变维托的命运,而他纯正的意大利血统则将他引向了另一条道路。

家人与朋友的支持以及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驱使着他,最终他成功在黑道社会中拼杀出了名望与地位,但故事却在一次终极杀戮之后戛然而止,之后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直牵动着玩家的心。
之后在2015年的科隆游戏展上,2K向全世界公布了《四海兄弟3》。虽然故事的舞台从“帝国湾”搬到了“新波尔多”,但是2代男主角维托·斯卡莱塔的再一次现身让众多系列粉丝兴奋不已。

那个充满气质,优雅又不失果断的维托回来了,虽然他作为配角登场,但是通过这一作说不定我们就能了解到他在2代故事结束之后发生了些什么。
而在去年的科隆游戏展之后,2K就一直通过各种华丽的宣传为游戏的发行造势。在这一方面不得不说他们动了不少脑筋。
预告片通过纪录片以及回忆录的形式,从侧面展现了主人公林肯·克莱从何而来,向哪而去。
从暗杀到火并,不管是悄悄咪咪还是正面硬刚,林肯都体现出了曾在越战中服役的军人本色。

但是在霸业路上,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为了在“新波尔多”建立新的秩序,他集结了几个帮手,而前作主角维托·斯卡莱塔就是其中之一。

凭借豪华的角色阵容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独有的泛黄老照片滤镜风格,《四海兄弟3》一鸣惊人,受期待指数大增。
甚至2K母公司Take-Two的负责人还说,不希望大家将《四海兄弟3》和《GTA5》放在一起比较,因为它们是不同的游戏。
乍一听来这位负责人好像是想把《四海兄弟3》从趋炎附势“沙盒”游戏的篮子中摘出去,对自己的游戏信心满满。然而实际上游戏的成色究竟如何,他应该心里有数。
如今游戏终于正式发行,媳妇也算是见了公婆。Steam解锁三天就收获近万条评论,可见其受关注的程度,但是评论所呈现的总体评价却是“褒贬不一”。

游戏虽然没有烂到让大家觉得愤怒,但是大部分玩家集中体现出来的情绪却是失望。《四海兄弟3》所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玩家对它的期待完全不符。
在手游领域,媒体的编辑们奇思妙想,创造出“十分钟神作”这个词,用来形容一款手游乍一接触感觉十分优秀,但是随着游戏时间越长就越显露出其空虚的本质。
这个词用在《四海兄弟3》上面也非常合适,但这毕竟是一个标榜3A的大作,所以我们就叫它“三小时神作”吧。
老实讲,在刚刚接触这款游戏的几个小时之内,笔者是非常兴奋的。前期的宣传已经为玩家营造了一个十分具有吸引力的“1960’s”,而随着游戏正式开始,车窗外闪过的街景配合爵士乐已经让我们的思绪跟着飞了起来。

剧情从林肯和合作伙伴的一次金库劫案开始,迅速把玩家代入节奏。他们抢了押运员的制服,而玩家则会决定是否要在这里开下自己的第一枪。

之后通过插叙、倒叙和相关当事人口述回忆录的方式,将剧情一点点铺开。这些人当中,有林肯的生死战友,有看着林肯长大的神父,还有企图挖出林肯所有罪责的调查专家。

从他们的叙述中,我们能逐渐了解林肯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且他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复仇的。
在游戏的开端,第一场带来高潮的戏份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林肯跟他的发小已经成功从联邦金库中抢出六百多万美金,此时正和养父等人在家中庆祝。欢愉之时却被来取钱的大反派萨尔·马卡诺反戈一击——他杀光了在场的所有人。

从马卡诺亲吻林肯养父萨米之后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完全是带着杀意来的。

然而林肯大难不死,子弹划过他的太阳穴,在头上留下一道又长又深的疤痕,象征着一切马卡诺带来的耻辱,提醒着他为自己失去的一切战斗。
到此为止,游戏前期的剧情铺垫就已经结束。玩家了解了一切因何而起,也明白了自己最终一定会站在萨尔·马卡诺的面前给他一个痛快。
当笔者顺着这样的节奏和气氛继续游戏的时候,同很多给出差评的玩家一样,都没有意识到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已经结束了。
林肯为了扳倒马卡诺,必须团结所有同样讨厌马卡诺的人,建立共同战线,也好相互之间有个照应,毕竟马卡诺已经成了“新波尔多”的土皇帝,想要革他的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团结力量的过程就是不停在不同的地方做相同的事——破坏敌方据点、洗劫敌方财富、屠杀敌方打手、拷问敌方线人……如此循环往复,直到马卡诺的势力被你蚕食殆尽。
剧情会在林肯这边的阵营规模扩大之后继续推进,但在之后的进程中,只有林肯和其他合伙人之间的互动还算有些看点,至于其他发展,几乎都可以预料得到。
若不是沿途有美妙的音乐相伴,恐怕会有玩家会在中途就放弃。
说到音乐,无疑是这部作品当中最最出彩的部分。为了营造真实的时代环境,2K不惜花重金购买六十至七十年代的音乐专辑版权。在开车的过程中,我们能听到很多时代金曲。如果你恰好是爵士、布鲁斯、摇滚等类型的乐迷,一定会如痴如醉。

另外还有在六、七十年代发行的《花花公子》、《改装车》等杂志和音乐专辑封面的收藏品等待玩家在游戏世界中慢慢发现。

这些是《四海兄弟3》表现好的方面,但是表现不好的地方却更多。
游戏过程重复度高已经是非常致命的了,而敌人AI的低能则更是雪上加霜。可以说玩家在战斗过程中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麻烦,就算犯罪过程被热心的“朝阳群众”发现,只要赶在他报警之前放倒就可以高枕无忧。
作为一款沙盒游戏,该有的自由度玩法一再被砍。
主角林肯除了剧情需要以外,玩家不能自行换衣服,他永远穿着那一身美军的军服。

游戏中出现的枪械和车辆也无法进行改装,钱只能花在购买枪支弹药上。
整个“新波尔多”高楼林立,各种商店应有尽有。但是林肯进店之后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抢劫,他甚至无法享受美食,或者为自己挑选一件体面的衣服。最后也只能引得围观群众纷纷报警,引来宿敌与警察的联手追杀。
游戏在剧情结束之后无法进行自由探索,不过讲道理按照目前的游戏系统,结束剧情之后还真没什么好探索的东西,顶多找找小黄书什么的。
可能剩下最后一点对玩家的吸引力,就是游戏的多结局设置。林肯会根据玩家的选择来决定自己未来的生活,是大家共享新建立起来的犯罪帝国,还是自己隐姓埋名,远离尘嚣。

2K在《四海兄弟3》一开始写下了这样的话:
“游戏并没有回避色情、暴力、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内容,因为这是那个年代真实发生过的,如果将之刻意抹去,反而是对过往事实的不尊重。”
通过这些话还是能看出Hangar 13工作室的开发理念,通过游戏表达出他们的政治观点:铭记历史。
游戏中也涉及到马丁·路德·金与约翰·肯尼迪被刺杀的内容和话题,均是为了体现在那个特殊时期,有色人种在社会中的挣扎以及政治、经济动荡的时代背景。

不过仅仅凭借优秀的出发点是不足以支撑一款游戏的。游戏可以表达开发者自己的观点和个性,但前提是游戏要足够好玩才能够让玩家得到深入体会开发者想法的机会。
这款游戏之后推出的DLC,笔者会继续体验。但这只关乎于个人对于这个系列的喜好,同时也算是个试验,看看它在之后的更新中是否会有改善。
但如果你对黑帮文化不感冒、对陈旧的音乐也没兴趣,那这款游戏对于你来说,看看直播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