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DEC2016:从行经学解析《精灵宝可梦GO》之火热_3DM单机
3dmgame
日本最大级游戏开发者会展《CEDEC 2016》于2016年8月24日在横滨开幕,会上有专家运用行动经济学论证说明了《精灵宝可梦GO》之火热原由。
——演讲题为《人沉迷于游戏的心理~行动经济学和社交游戏~》

——演讲者,来自全球十大广告公司之一,日本ADK(旭通广告公司)的策划导演桥本之克先生。

——所谓行动经济学,是们在经济学领域融入心理学的学问,过去的经济学通常习惯采取以常规老套的“经济人”为前提,而行动经济学则更看重做出因心理状态影响的不合理经济行为的实际人的行动。
——至于人沉迷于社交游戏的理由,桥本提出了三条,“珍贵道具,扭蛋”,“继续”和“复数游戏”。


——为何因为珍贵道具和扭蛋而停不下游戏?
桥本做出了“sunkcosts”(沉没成本)的解释。《协和式飞机效应》的例子更容易懂些,在做出“是否要把游戏继续下去呢?”的判断时,真正应该考虑的应该是将来,而实际呢,大部分玩家都会错误的进入到过去为这个游戏投入的太多而不愿放手的“sunkcosts”上去,这点同协和式飞机效应是吻合的,这就是沉迷于游戏而难以自拔的原因。


另一方面,玩家又会忽视过去付出的沉没成本究竟会带来其他难以预测的效果(指塞翁失马的意思),而只考虑用“继续下去”来填补沉没成本的空缺,这也是容易出现的误区。

——为何越继续就越难以停止游戏?
桥本提出了《保有效应》的理由。简而言之就是感到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感,而不愿放手的《回避损失》心理。


人类比起得到时的满足感,更容易占据心理优势的是失去时的痛苦感。这种心理本能影响着游戏的沉迷而难以放弃。
——为何复数游戏会使游戏更加沉迷?
此处的“复数游戏”是指复数的多人玩家。关键点是,其他人都在玩,我有什么理由停止呢。


这就是《同调效应》的应用。作为适应集团生活的动物的本能,跟随多数派就没错的心理本能表现。
正式有着这种“同调”心理本能的影响,大家都在玩的游戏更加的难以放弃。
——行动经济学VS《精灵宝可梦GO》!




仅仅1个月就突破了1亿3000万的戏在数的超人气游戏《精灵宝可梦GO》!本作精准的验证了以上几种分析原因,不想让已经付出太多努力“白费”的《协和式飞机效应》,精灵的收藏带来大满足感的《保有效应》,和全世界玩家都在火热追求的《同调效应》。
——走来走去顺便找找精灵!《回避损失》心理的影响
《精灵宝可梦GO》的位置刷新系统巧妙的验证了《回避损失》心理效应。人们在散步时如果不顺便抓点妖怪则有种亏的感觉。
——《扔球抓妖的灵感》

《精灵宝可梦GO》的扔球抓妖怪系统有效的应用了“态度性启发《heuristic效应》”,你童年的抓虫子的美好记忆暗示你从扔球中得到愉悦感而不断继续下去。
——出门玩游戏


首先人们普遍有种闷在家里玩游戏不健康的先入观(偏见),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不健康”的心理暗示因素反而会影响自己的行动,这就是心理学的《认知不协调》效应,《精灵宝可梦GO》提倡的外出游戏系统正是迎合了这种效应,你会不自觉的认为出门走走会打消闷在家里玩游戏不健康感觉,而且某些特殊地点的特殊妖怪的设置也对应了玩家的《社会贡献》心理。比如某些受灾地的特别妖怪的设置。
小编:这篇文章翻译实在有难度,本人所学所知十分有限,错漏之处还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