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陈智强夺冠 16岁超新星男孩成全球脑王_3DM单机
3dmgame

最强大脑陈智强夺冠 16岁超新星男孩成全球脑王
【最强大脑陈智强】4月1日晚,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迎来收官之战,来自16岁的南京男孩陈智强最终凭借一沙一世界的惊人出色表现,举起脑王奖杯,现在还是一名高一的学生,1×1cm变态挑战幕后揭秘,脑王陈智强是如何炼成的?

最强大脑陈智强夺冠 16岁超新星男孩成全球脑王
陈智强和妈妈都是《最强大脑》的忠实粉丝,所以平时他都会模仿节目中的一些挑战项目,受到《最强大脑》的启发,他的妈妈也会给他做很多道具,来验证陈智强的实力,而每次陈智强都能轻松破解。
这次选择来参加节目,陈智强也是自信满满,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实力成为中国战队中的一员,来迎接国际比赛中的挑战,他这次挑战的是星际迷航,是在一块128平米的星空图上找到3颗消失的星星,这块星空图的面积是第一季中郑才千挑战的魔方墙的7倍,而且上面的星星有近万颗,两边的的对比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挑战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最强大脑陈智强夺冠 16岁超新星男孩成全球脑王
本来郭敬明对于陈智强的难度分是5分,但在理解了挑战的规则之后,郭敬明却认为自己给的分高了,认为两面墙对照起来看的难度并不是很高,项目挑战的并不是记忆力,而是在考验选手的观察力,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只能给一分,魏教授则是和郭敬明有不同的看法,两人就这个问题也翻身争执。
陈智强作为一名15岁的高一学生,在挑战前面对嘉宾们的争执,心里的压力应该是非常大的,但最终他还是非常淡定的在6分钟左右完成了挑战,大家也见证了他成为《最强大脑》中国战队的一员,他说展现的实力也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到惊叹。陈智强现在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中,他告诉记者,在中考的时候他就用自己的记忆方法背历史和政治,甚至能将内容所在的页码都记忆下来,所以在高考的时候也拿到了高分,到高中学习以后,他把记忆和理解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对自己的帮助也非常大。

最强大脑陈智强夺冠 16岁超新星男孩成全球脑王
第一位脑王候选人就是陈智强。陈智强最为中国队最小的队长,在对战国际赛第一场和德国一起PK的时候,陈智强就战胜了德国的美女选手梅兰妮。最后,陈智强凭借自己超强的实力,当选为脑王候选人。
陈智强因为年龄小,在《最强大脑》第三季的舞台上其实受到了很多的质疑。从一开始陈智强参加比赛的时候,陈智强挑战的项目“星际迷航”就被嘉宾评审郭敬明质疑,并且不认可这个项目的难度,说“星际迷航”的挑战就像是“找茬”游戏一样,太简单了,根本就不能晋级。

最强大脑陈智强夺冠 16岁超新星男孩成全球脑王
陈智强虽然在魏坤琳的力保之下成为了《最强大脑》的中国队队长,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站在郭敬明的一方。于是就有了罗茵前来直接向陈智强宣战,力挺郭敬明。陈智强面对场上郭敬明的质疑,和对手的挑衅,并没有退缩,而是用实力“打脸”郭敬明。
在挑战“新春窗花”的项目中,陈智强沉着冷静,用最快的速度优先的完成了比赛,并且正确率也是百分之百的。陈智强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虽然年龄小,但是实力不一定就和年龄一样。

最强大脑陈智强夺冠 16岁超新星男孩成全球脑王
赛前训练瘦了一圈 揭秘赛事最难点
在16岁的陈智强夺得“脑王”奖杯后,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这位南京男孩。陈智强在过去的比赛中曾遭受郭敬明质疑,最终却得到张召忠的鼓励,并称“发现人才才是我们的任务”,而最终跻身于这个世界顶级的头脑大赛中。陈智强表示,为了比赛他此前进行了运动和加大训练,并因此而“瘦了一圈”。
对于此次赛事的艰难,陈智强解释称,完成“一沙一世界”项目的难点在于“沙画局部没有坐标,很难确定是哪一处”:“因为也许我看到特征边上有空缺时,会以为这个部分出现在沙画上面或边缘,结果却很可能是在沙画中间。所以我没法根据空隙来判断坐标。”他还强调,沙画的细节太多了,由于不可能画得十分精细,很多特征都有很相似之处,所以方法是“必须将88幅沙画的每一处细节特点都牢牢记住”,因此记忆量太大。

最强大脑陈智强夺冠 16岁超新星男孩成全球脑王
冠军是南航高一学生梦想是当导演
在登上《最强大脑》之前,陈智强只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一名普通的高一学生。陈智强的母亲评价说:“他是一个静不下来的小孩,我们一直对他进行‘快乐教育’,以放养和引导为主。”因为陈智强从小对宇宙感兴趣,陈妈妈还在NASA上买了一颗星星,命名为“陈智强”星,作为他的生日礼物。
晋级中国战队后,陈智强由于年纪小,遭受的质疑不曾停息。甚至有网友认为“因为他小,是节目组让他赢的”。面对这些质疑,陈智强从未回避,他曾经公开发文表示不服输,他回应说:“小孩不能小瞧,我会用能力得到所有人的承认。”最终夺得精英中的脑王奖杯,他表示,不会影响他自己的少年梦想,还是高中生的他未来的目标是要当一个导演。

最强大脑陈智强夺冠 16岁超新星男孩成全球脑王
主动要求加难度 要把奖杯留中国
陈智强站到《最强大脑》舞台上时,“星际迷航”是其首场挑战项目,但那场项目惹来了不少的争议。当时,评委郭敬明当场否定项目难度,并表示自己能给的难度分“可能就1分”。也正是因此,这位少年一路伴有质疑声,不过之后的每一战,陈智强都表现得分外稳重,一直想以“实力说话”,他的发言都把结果看得很淡,称“力求做到最好”。此后他甚至打败了德国新人王梅兰妮,也并不兴奋,他说:“今天我没有做到完美,自然心里不太快活。”
脑王赛中,陈智强挑战 “一沙一世界”,但却主动要求加试,增强难度。陈智强对此说,现场提出挑战1×1厘米的加试,并非场上临时兴起,他说:“我在第二现场时想的是,如果前三位选手挑战都很完美、分数很高的话,我也必须要挑战一厘米,因为土屋宏明打破了速算极限,我必须挑战比3厘米更难的题目,才有可能分数更高一点!我就是想把奖杯留在中国!”最终他以58秒的成绩征服了三大国际评委,捧得全球脑王的奖杯。当天,“水哥”王昱珩、潘梓祺、贾立平等选手全部集结,为陈智强加油,而因工作繁忙未到场的李威则发微信给他鼓励。因此陈智强说:“夺得脑王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

最强大脑陈智强夺冠 16岁超新星男孩成全球脑王
“一沙一世界”
到底难在哪儿?
陈智强当晚挑战的是“一沙一世界”,该项目被水哥王昱珩誉为“本季最美项目”。陈智强需要在90分钟内记忆88幅沙画图像,然后嘉宾现场划定沙画中5×5厘米,4×4厘米,3×3厘米的面积图像,他最终选择出对应的沙画名称。当晚的比赛中,在陈智强看完88幅沙画,嘉宾选择完毕后,所有沙画限时内全部销毁。
关于这个项目的难度,Dr.魏解释说,沙子颜色单一,有效信息远远少于第一季油画碎片,很难提取信息。局座张召忠则提出,光线变化也会影响观察。然而,陈智强在参赛时却提出了难度更高的要求——这个16岁男孩居然主动提议,要根据1×1厘米图像,找出沙画名称。陈智强执意要展示人类极限,最终他成功赢得“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