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PS4和Xb1并没有给游戏设计带来任何创新_3DM单机
3dmgame

当代三大主机 PS4,Xbox One,Wii U已经进入了生命周期中的青壮年,它们带来了许多精彩的游戏,笔者非常喜欢《巫师3》《猎天使魔女2》《异度之刃X》《合金装备5》和《血源》等大作,它们都是自己所在类型中前所未有的顶点。此外也有《蝙蝠侠:阿卡姆骑士》《喷射美少女》这类存有瑕疵但依然非常好玩的游戏。但第八代游戏主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它们的一切都开始让人觉得僵化了。请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现在玩到的这些游戏,其实和十年前比起来,差不多一回事。
所以我越来越觉得,当代主机,尤其是PS4和Xbox One,其实只是上一代主机的加强版,称不上是第八代,只能算是7.5代,因为它们并没有带来新的东西。
我们回顾一下曾经世代之间的差距。第三代主机代表,任天堂FC让游戏进入了8位时代,革命性地引入了滚屏、手柄、游戏保存、游戏剧情等元素,这些创意得以实现都是得益于当时FC的硬件机能。即使是一款简单的《超级马里奥兄弟》,也无论如何不可能在第二代主机雅达利上实现。
第四代主机代表,SFC和世嘉MD,开启了16位时代,更高的主频,更逼真的3D效果,更多操控输入,更高卡带容量,让游戏设计的空间进一步扩展。同样地,许多SFC和MD上的游戏都是FC时代无法想象的,比如《超级马里奥赛车》《刺猬索尼克》《塞尔达传说:众神的三角力量》《真人快打》,全都不可能在第三代主机上实现。
到了第5代,N64和PS1,主机游戏平台迎来了黄金时期。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朋友一定都还记得当时第一次看到PS1上3D画面时泪流满面的初恋的感觉,那时候的多边形拿到现在来看非常简陋,却是当时划时代的飞跃。摇杆手柄,3D场景,3D镜头控制,CG过场动画,同步配音,4玩家多人游戏,以CD为介质,游戏容量首次达到700MB。《超级马里奥64》《塞尔达:时之笛》《合金装备》《最终幻想7》这些游戏在MD或者SFC上根本不可能实现。
第6代主机竞争得相当惨烈,PS2,Xbox,世嘉DC,任天堂NGC,它们首次在主机内部搭载了硬盘,同时也支持了容量更大的DVD,这些硬件扩展让游戏的设计自由度翻了好几倍。这个时代的《光晕1》《生化危机4》《合金装备2》也同样领先上个世代许多。
刚刚过去的第7代主机,PS3,Xbox 360和Wii,更是神话一般的年代。Wii开创了体感游戏的先河,虽然硬件性能略逊一筹,但玩法创意之独特,让它席卷全球,把任天堂推向了新的高度。再看PS3和Xbox 360它们的性能提升同样为游戏带来飞跃式的进步,高清画质,复杂AI,物理特效,动作捕捉,蓝光DVD,而且最重要的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网络多人合作/对战逐渐形成气候。《战争机器》《美国末日》都是上一个世代无法想象的。
于是我们走到了今天,第8代游戏主机。有什么飞跃吗?PS4手柄上的“分享”按钮?内嵌直播功能?的确很有趣,但增加的这层社交体验并不是游戏核心。那么,画面上有什么飞跃吗?我觉得只能算是有“进步”,分辨率稍微高了点,物理和光影特效稍微多了点,但总体体验并没有质变。事实上,我们看到,当代主机上好多游戏都是前代主机的复刻:《命运》《龙腾世纪:审判》《合金装备5》《GTA5》。全新品牌里面,画面拿得出手的《教团1886》操作流程平淡无奇,备受好评的《血源》甚至没有动态光影。所以你看,虽然主机硬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但实际游戏表现却并没有出现什么质的飞跃。
当代主机没有在前一代主机的基础上进行任何创新,它们只不过是前任的优化改良,导致现代游戏在追求更大、更清晰、更逼真的时候,增速远远不及前几代主机。我们看,当下的当代主机大作,随便拿出来一款,都可以缩水一下,然后放在前代主机上运行,无一例外。
唯一一款可能存在争议的游戏是《巫师3》。这款游戏世界场景庞大,系统精细复杂,画面优美的同时多条剧情线路引人入胜,不得不承认,这是现代游戏的重大进步。但注意,它依然是“进步”而不是“飞跃”。相信如果视觉特效少一点,人物建模粗糙一点,地图场景简化一点,《巫师3》也是可以登陆前代主机,并带来差不多一样的游戏体验。

所以我认为当代主机是夹缝中的一代,是7.5代。它就像GB之后推出的GBC,的确是有提高,但真正的飞跃,真正的下一代,是再之后的GBA。PS4和Xbox One只是前代主机的加强版,用稍微强一些的硬件,给固有的游戏产业续命。
而糟糕的是,缺乏创新的主机正在让整个游戏行业变得僵化,3A大作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想想当初,SFC和MD截然不同,N64和PS1也给人两种感觉,PS2,Xbox,NGC也各具特色,PS3的独占和Wii上的体感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呢,Xbox One和PS4的架构几乎就是一样的,3A大作也几乎都是多平台(但是限时独占),此前任何一个世代,主机游戏都没有像今天一样类似于PC。而新玩家在选购主机的时候,要考虑的只是自己更喜欢玩《神秘海域》还是《光晕》。
现在我们来说当代主机中的异类,Wii U。它其实还是比较创新的,但可惜的是销量实在不尽人意,虽然有一批忠实的玩家粉丝,但任天堂一贯的高冷态度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举目无亲,四面楚歌。甚至现在当有些媒体报道“当代主机”的时候,会自动排除掉Wii U。可以说,Wii U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它和当初的Wii 一样,有创新,有风险。Wii获得了商业成功,而Wii U没有。任何马后炮都没用。但问题在于,没有获得商业成功,Wii U对游戏产业的创意贡献就相当于无。我们看到Wii的出现迫使微软和索尼都效仿着推出了自家的体感设备,这就是Wii的创意贡献。所以当代主机的创意枯竭,某种程度上也是市场决定的:老套的游戏能大卖,创新的主机没人买,那不要创新好了。
那么,游戏主机行业是否就此到达封顶,不再会出现新的飞跃了呢?索尼财政紧张,虽然PS4大卖,但他们今后无疑会采取更加保守的策略,售卖已经被验证过的成功套路。微软则好不容易从错误的决策中缓回来,现在似乎是要让Win10一统江湖,让Xbox One成为Win10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让他们家的主机更近似于PC。

有人说下一代创新点在于VR。诚然,VR近两年内热度飙升,但VR的应用不仅限于主机游戏,它是一个全新的平台。VR无疑是电子游戏的优秀介质,但它并不是狭义上“游戏主机”的创新出路。
我们的目光需要再回到任天堂。他们正在任性地开发下一代主机NX,据说是一款不看重硬件性能而是提供创新玩法的主机。我想说,如果主机业界没有任天堂的话,可能从上个世代就开始僵化了。任天堂以前也曾惨败过,他们的NGC和Wii U一样销量惨淡,但任天堂却总是任性地走自己的创意路线,设计自己的玩法。
当然,也有可能任天堂在失去了岩田聪以后改变了策略,和PS4,Xbox One一样追求硬件性能,或许主机游戏行业真的就从这一代开始僵化了。当然,这样也没什么不对,这都是正确的商业决策,只不过从玩家的角度来讲,这样有点…无聊。
玩游戏不就是为了排解无聊么。玩家们希望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主机游戏,无论PS4和Xbox One的游戏多么精致,如果没有质的飞跃,很快就会让人感到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