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显卡该怎样搭配?岁末7000元科学游戏配置实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眼看2015年步入尾声,已经三四年没有更新电脑的玩家们,是时候攒一台新机迎接新年了。这次攒机的目的很明确,要即能基本应付2016年的游戏,又能使平台在未来四五年内仍有升级的价值,同时价格还处于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内,小编拿出心中一套理想的硬件组合与大家分享,并做实测展示。

主板和显卡这两样是电脑中故障率和返修率最高配件,选择台系大厂产品可以获得相对更好的质量保障。现如今的台系有华硕、技嘉、微星三足鼎立,都提供主板和显卡产品,处女座亦或是有品牌情结的玩家,往往倾向于用同品牌的板卡搭配。毕竟这三家彼此之间不共戴天,混搭的话多少都感觉怪怪的。
本次推荐的主板、显卡、内存和散热器
在小编心里,华硕主板固然首屈一指,显卡却性价比偏低;微星这两年显卡经营得不错,但主板差点儿意思;唯有技嘉板卡两者水平相对均衡,所以这次小编向大家分享的配置是采用技嘉的Z170主板搭配技嘉的GTX 970显卡,CPU和内存分别是新一代i7和DDR4。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先从主板说起。G1.SNIPER就像它的名字“狙击手”一样,是技嘉精准定位游戏玩家的主板系列,绿黑风格效仿NVIDIA“信仰”配色,非常适合给N卡用户组建游戏PC。
G1.SNIPER Z170
Z170主板是G1.SNIPER系列的最新产品之一。对于以玩游戏为主的用户来说,稳定和功能性是第一位的,供电和料件规格为其次,所以该主板具备高端Z170的一切功能,最多可支持三路SLI,USB3.1、SATA-Express、M.2、魔音音效一应俱全,供电相数和散热相对适中。
整体外观
内存插槽特写,组双通道时两条靠外侧的绿色槽优先使用
扩展插槽特写
G1.SNIPER Z170一共有五条PCIE插槽,两条PCI插槽,插槽位挤得满满当当。其中三条绿色的为PCIE16×显卡标准槽,组SLI时可实现8+8的双卡通道分配,和8+4+4的三卡通道分配。
此外它提供两条PCIE1×插槽用于扩展设备,还有两条由第三方桥接芯片转出的PCI插槽,对老设备用户十分照顾。
I/O端
I/O面板接口十分丰富,亮点是采用电气性能优异的镀金音频插孔,和由第三方芯片提供一组USB3.1接口。其中一个USB3.1接口以TYPE-C的形式出现,它可以通过3A电流,拥有10Gb/s的传输速度,接口不分正反可任意插拔。另一个USB3.1是红色的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显卡是游戏PC的重中之重,小编多用几页篇幅来介绍。
技嘉 GTX 970 XTREME显卡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小编在我大游民上第一次详细介绍技嘉显卡。从设计制造的角度说,主板和显卡是一回事儿,能生产优良主板的厂商造的显卡也不会差。虽然技嘉是以主板享誉全球的品牌,小编本人却更青睐它的显卡。
GTX 970 XTREME正面
显卡的结构和功能比主板简单的多,能彰显差异化的方面较少,GPU是由上游芯片方提供的,显卡厂家自己玩来玩去也只能在散热、供电这两方面动脑筋。正因为可发挥的空间不大,一个好的想法放在显卡上更显珍贵,技嘉显卡在这方面一直都不平庸。
早些年就有的Windforce(风之力)是技嘉专为高性能显卡开发的散热方案,按照高端玩家诉求在静音、高效、超薄这三个相互制约的属性上达到最佳平衡。
小编选用的这款GTX 970隶属技嘉最近刚发布的XTREME GAMING系列,顾名思义,它专为极致游戏发烧友打造,脱胎于最新一代Windforce散热方案。
GTX 970 XTREME背面,安装有铝合金背板
技嘉GTX 970 XTREME的GPU-Z截图
优秀的散热系统和料件规格当然不只是为了好看,它们可以撑起远强于公版标准的性能设定,转化为对用户的实际价值。GTX 970的公版频率为核心基础频率1050MHz,Boost频率1178MHz,等效显存频率7012MHz。技嘉GTX 970 XTREME的这三项数据均大幅超过公版,小编对其性能十分期待。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又大又长的显卡看起来固然很高大上,但小编相信这不是设计者的初衷。是由于大部分用户的理念还处于“DIY初级阶段”,所以显卡厂商不得不向市场妥协。做的再大GTX 970还是GTX 970,不会变成GTX 980,反倒牺牲了不少机箱兼容性。这方面台系厂商更克制,更理性一些,比如技嘉、微星都是如此。
长度适中
厚度适中
NVIDIA官方标准要求显卡厚度不能超过主板上的两槽间距,否则便会遮挡住下面的PCIE/PCI插槽,阻碍其它设备使用。技嘉恪守了这个规范,GTX 970 XTREME的整体厚度甚至还不到两个槽间距,从机箱挡板处就能看出来。
GTX 970 XTREME侧立
GTX 970 XTREME俯瞰,可见脊背上的Windforce字样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无论是散热片还是PCB均工艺精湛,有饱满的质感
电源接口为双8pin
现在的物流真是越来越野蛮,显卡明显是快递途中被重重磕了一下,散热器一角的鳍片都变形了,心疼啊。
两个SLI端口,最多支持四路互联,此处用高成本的电镀金手指,确保绝佳电气性能
视讯输出端口
输出端口组成和NVIDIA公版一致,一个DVI-I双通道、三个DP和一个HDMI。其中DP和HDMI经过镀金处理,杜绝一切接触不良,这在显卡中是比较少见的,技嘉在品质方面真是一丝不苟。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接着,拆下散热器,让我们对其做工用料一睹真容。只见料件密布,焊点圆润,技嘉显卡对品质的要求比其主板真是有过之无不及。
技嘉GTX 970 XTREME的PCB裸板
日系尔必达显存颗粒,单颗容量512MB,共8颗
DVI处低通滤波和修整补偿的阻容元件完美无缺,最大限度保证清晰度和锐度
看来这片显卡物流过程中被磕的还真不轻啊,DVI接口的屏蔽罩竟然都瘪了。
供电系统真是下了血本了
核心八相供电,显存两相供电,MOSFET采用整合了Driver芯片的DrMOS,极低的阻抗和损耗使其拥有超高的转换效率,发热也远远小于LF-PAK。这是小编在全部GTX 970显卡上所能见到的最高级别设计了。
轻薄背板,铝合金材质,内面贴有绝缘塑料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如今显卡散热器风扇有往大尺寸发展的趋势,因为风扇直径越大,达到散热要求所需的转速越低,也就越安静。但这不代表大风扇本身比小风扇静音,因为转速相同的前提下,噪音与风扇直径是成正比的。
或许是考虑到三风扇布局的气流截面已经足够大了,但凡是三风扇的风之力散热方案,技嘉都采用8cm这个适中的直径,没有再加大风扇尺寸。
扇叶下嵌入着LED灯圈
拆下散热器
散热器体量十足,拥有多达6根的6mm直径铜热管,嵌铜压固的导热底座是,周围安置的铝板兼顾供电模块和显存的安热。
风之力的导流结构
鳍片与鳍片之间夹着一个梯形的铝板,用两根很粗的长螺丝将它们紧固在一起。梯形铝片的斜边能将风扇气流从与鳍片垂直,扰流成顺向着鳍片向两侧运动。这样一来气流便可以充分流经表面鳍片表面,达到最佳换热的目的。
细看散热器结构
鳍片之间那些不显眼的梯形铝片,厚度是鳍片的两倍,所以整个散热器的材料成本要比想象的高。
同时兼顾了供电模块的散热,铝板焊接在鳍片折弯面上
热管与鳍片亦采用焊接工艺结合
相比低成本的穿Fin工艺,加工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的回流焊可以令鳍片和热管之间获得更稳定可靠的传热效果,同时使整体结构更加牢固。
小编上文中曾说过,一款设计上有想法不平庸,精益求精替玩家着想的显卡才值得推荐,技嘉显卡完全符合要求。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介绍完板卡两大件,说一说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CPU是i7 6700K
一是因为CPU性能过剩,二是因为升级显卡要比换CPU换主板方便的多,所以现在对游戏攒机来说,与其考虑i3、i5一点点来,不如一步到位直接上带K的高性能i7,加一片功能齐全的Z170主板。这样不但立刻就能获得最好的平台性能,而且至少五年内不用考虑CPU能不能带动游戏的问题,只要按需求更新显卡即可——换更高端的或者再添一片玩SLI。
散热器小编选用九州风神的阿萨辛2
九州风神是个拒绝平庸,十分进取的国内散热品牌。它的产品设计一直向利民和猫头鹰这两个老师取经,同时也没有忘记性价比。拥有8根纯铜镀镍热管的阿萨辛2,从它的双体结构和鳍片形状上可以看到利民银箭和猫头鹰D14的影子,现在就连原装风扇的品质也出类拔萃。
辊压工艺处理的导热底座,具有一定镜面效果
内存选择海盗船的DDR4-2400 8GB×2双通道套装
高频的DDR4内存还不便宜,这款2400是当前综合性能和价格相对适中的选择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现在小编开始安装这套推荐的配置,注意阿萨辛2的双风扇结构是会将内存插槽全部遮住的。九州风神一定考虑到了内存的兼容问题,风扇和内存之间留下了不小的空隙,常规高度的内存插拔完全没问题,但尽量别使用高马甲的内存。
散热器和内存之间尚有间距
环境室温24℃
风扇内安装了一圈漂亮的洋红色LED背景灯,它不仅起到装饰效果,还能更清楚地判断风扇是否在工作。
技嘉魔音音效区块的PCB切割线点亮,相当于在主板上划出一个独立声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既然是带K的i7,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愿老老实实地用睿频,再加上又有如此强力的散热器助阵,不多少超点儿频真是太浪费了。
6700K最高单核睿频为4.2GHz
如今的超频已经愈发傻瓜化,只要更改CPU倍频,在配以合适的电压即可。没颗CPU个体体质不同,稳定相同频率所需的电压也不同,需要简单摸索一下。
核心倍频与Ring倍频同步设为45
当然这台电脑至少要服役5年,超频还是要节制一点,要以绝对稳定为前提。长时间高温高电压工作就算CPU扛得住,对主板也没好处。小编觉得超到4.5GHz主频长期使用刚刚好。
核心电压设1.3v,实际压降到1.28v左右
通过四个小时烧机测试
Skylake架构的CPU虽然工艺制程升级到14nm,所需电压却比之前的Haswell高了,这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尽管如此,温度表现还是比后者有明显进步,就算是安慰吧。当然强悍的阿萨辛2散热器功不可没,使用残酷的Prime 95烧机竟能压制到70℃以内,同时CPU风扇转速也不算很高,噪音装进机箱里估计都不明显。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现在大多数品牌内存的SPD里都有官方的X.M.P设置,这是厂商自己经过测试确定的推荐参数配置,可以直接调用。对内存时序不熟的玩家再也不用为此头疼了。
内存设置可直接调用X.M.P,运行DDR4-2400频率
不过海盗船这款内存的X.M.P中预设的时序有些烂,小板还是要自己手动设一组更好的值。当然就用预设值也没关系,这个差别在实际应用中是基本感觉不到的,只是跑分跟好看一点。

原时序是14-16-16-31-2T,手动设置改为13-13-13-30-1T
内存性能测试
结果内存性能测试表现很优异,读写拷三项得分均大幅超过同频率的DDR3-2400内存,就连Latency延迟这一项也不逊色。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图形/游戏性能测试,技嘉GTX 970 XTREME看你发挥了!
3DMARK11 Extreme测试得分:5564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测试得分:5522
3DMARK测试结果喜人,技嘉的非公版高频设定使得分明显优于公版GTX 970,两项测试都提升了10%左右。
再看游戏实测,小编选了七款够得上显卡杀手称号的游戏,包括新近发布的几款单机大作,画面特效全开,测试1080P和2K两种分辨率。

主流的1920×1080分辨率不在话下,即便是《枭雄》和《巫师3》,35fps左右的帧数也够让这种第三人称游戏基本流畅了。至于2K分辨率对GTX 970稍微有些勉强,已经到达这款显卡性能级别的边缘,建议视情况选择是否采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技嘉GTX 970 XTREME也有零噪音散热设计,待机/轻载时风扇不转,GPU仅依靠被动散热。
桌面待机状态下GPU温度39℃,风扇不转
看来最新一代Windforce系统的被动散热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
风扇停止运行时“Windforce”两边的“SILENT”和“STOP”字样灯光会亮起
风扇工作时提示字样灯光熄灭
显卡脊背上有橙红色的“Windforce”信仰灯,配合侧透机箱想必非常酷炫。技嘉贴心的白色灯光提示设计既能时刻提醒你风扇的状态,又能起到点缀效果。
甜甜圈烧机半小时后GPU温度70℃
这个温度虽然不算低,但还要看是在什么状态下实现的。技嘉XTRME系列卡如其名,TDP阈值设定远高于NVIDIA标准,所以在如此极致负载下核心频率依然处于超目标值的Boost状态——1417MHz。这意味着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游戏和3D应用,技嘉GTX 970 XTREME均能超常发挥性能。
噪音方面,由于风扇直径是8cm不算大,再加上风之力设计向来都对扇叶气动外形做降噪处理,所以达到2300rpm时噪音还算可以,虽谈不上很静音,也不会引起人的不适。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
小编岁末攒机推荐+测试的节目到这里就全部告一段落了,或许有玩家会觉得用i7搭配GTX 970浪费了,不如i5搭配GTX 980。这里小编是站在投资回报率、今后升级等多方角度来权衡的。

因为GTX 980普遍比GTX 970贵超过1/3,大约1000元左右,但得到的性能提升却远远不值这个钱。1080P特效全开,GTX 970足以应付绝大多数游戏,2K虽然不算很给力,但GTX 980也好不到哪儿去。
简单地来讲,预算不变的前提下,如果这套配置换用GTX 980,1000元砸进去不见得能听到多大响。反而CPU主板平台就只能用i5+B150了,它能不能撑五年不拖后腿就真不好说了。
用i7平台至少能确保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换什么显卡都能不会制约其性能发挥,游戏性能升级只要换显卡就行了。此外,以后手头宽裕时再添一片GTX 970组SLI也是不错的办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小编私下分享心仪硬件组合
- 第2页:主板:游戏玩家专属的G1.SNIPER
- 第3页:显卡:拒绝平庸的XTREME GAMING
- 第4页:GTX 970 XTREME介绍 (外观)
- 第5页:GTX 970 XTREME介绍 (细节)
- 第6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料件)
- 第7页:GTX 970 XTREME介绍 (散热)
- 第8页:CPU内存以及散热器的选择
- 第9页:硬件配置安装点亮效果
- 第10页:CPU超频测试:4.5GHz稳稳妥妥
- 第11页:内存性能测试:远超同频DDR3
- 第12页:显卡性能测试:GTX 970中的佼佼者
- 第13页:显卡散热测试:高效与静音并存
- 第14页:理念:为何不推荐i5配GTX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