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圈找缺点更容易 21世纪游戏史12大遗憾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进入21世纪之后,游戏产业不断发展,2000年代后期出现了完美的3D游戏环境,并引入了出色的HD高清画质;2010-2013年间,游戏开始作为一种介质延伸到艺术领域,可选择结局和逐渐解密的叙事方式都提供了有趣的游戏途径。后来的事,虽然也有不少好的作品,但相比说出游戏圈的10件好事,指出当今游戏行业的缺点反而更容易。

1.《合金装备5:幻痛》发行后依赖于交易系统
《合金装备5》发行当天的版本并没有“保险”功能,现在却成为了一个标准配置。在《幻痛》中,玩家的任务是修建自己的基地,并阻止其他民营军工企业修建基地。

我们都存在于线上的同一个宇宙,所以我可以入侵你的基地,你也可以入侵我的。在游戏发行之后,科乐美才注意到这种游戏方式有多受欢迎,以及随之引发的众多关于物品被窃的抱怨。因此,他们增加了“保险”功能,玩家用真实世界的货币购买这项功能,购买后如果下线时基地内的东西被偷,就会得到相应的补偿。
理论上,这个功能应该是玩家可以自行选择的,但实际上游戏公司设计了一个恶毒的循环:如果你想要解锁顶级的装备,你就必须有更多的战士和资源,也就意味着你得建造更多基地,并确保基地里的东西都储放安全。问题是,你要怎么获得足够的金币来确保以上这一切呢?用上至$50的现实货币充值。如果有其他玩家蓄意潜入并破获你的基地,你怎么确保东西不被偷呢?只有“保险”功能。



2.《看门狗》被毁
如果你真的想找到现在游戏出现消极状态的源头的话,始作俑者一定是育碧,以及他们对《看门狗》失败的初次展示。

育碧原来为《看门狗》起的广告词是“下一代从这里开始”,原计划用它来替代《刺客信条》系列成为其年度游戏。没想到游戏发行后,玩家下载到的版本和预先展示的版本看起来完全不同,事实上它们确实是不一样的。育碧承认他们不得不降低游戏的渲染能力,这样游戏才能够在主机上顺畅运行。
这一结果导致时候只要提起《看门狗2》,玩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咆哮并竖中指以回应,根本不考虑续集会好转的可能性。



3. 《质量效应3》的结局
设想一下这种情形:一个时长超过200个小时的游戏,收尾作里缺没有一丁点说得通的逻辑,然后在玩家玩过基本版后,把这个结局卖给他们……
听起来如何?当然是糟糕透顶了,但这就是EA在得知玩家意识到“大家很在乎《质量效应》”后做出来的事情:拿玩家当提款机。

他们逼着Bioware提前完成了《质量效应3》的制作,删去了Javik这个角色,将其放在付费的资料片中,完全忽略了Javik这一角色的视角和对话都是游戏整体的一部分。不仅如此,在接近游戏结局时,你还会发现一些关于”Starchild”的线索,只不过这些线索也是付费的。游戏公司知道玩家一定会付费去看完整的东西。
你能想象一部电影放到一半突然结束,然后说:“接下来是你真正想看的部分,你需要额外再付9.99美元”的场景吗?观众们一定会疯了的。《质量效应3》的玩家们也是一样。



4. 所有关于《托尼霍克滑板5》的东西
《托尼霍克滑板5》从概念上来说就是一个很蹩脚的游戏。游戏插曲也非常差劲,本身根本无法上手,只是个半成品,差到让《驶向地狱:报复》这样的游戏都能跟《侠盗猎车手3相媲美。

说实话,当Robomodo制作出糟糕的《托尼霍克职业滑板高清版》时,我们就该降低期待了了。而当《托尼霍克滑板5》的首批游戏截图出来后,我们的期待就该降到更低了。



5. 用Kinect操纵Xbox One
随着Xbox One的发行,微软决定向现场观众展示原本已失败的Kinect声控重制版是如何工作的。而事实上,当时现场发生的一切都是事先操控好的。

玩家们把这个Kinect新鲜玩意买回家后却发现几乎不能用。非常偶尔的情况下,它才能识别出你想要做什么。然而这种设备如果不能保证99%的成功率,那在99%的时间里都只会让人更烦躁。
微软啊,什么时候你准备好再次拿出来点好东西的时候,可得告诉我们一声。我们都等累了。



6.《刺客信条》的状态
说到荒唐事,你们看过《刺客信条:枭雄》的评分吗?Gamespot给出了9分,IGN给出了8分,Game Informer同样给出了9分。

我们也知道,一个已经差不多十岁的游戏,哪怕新系列没提供什么新的东西,也还是凑合能玩的。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像评论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我实在无法相信《刺客信条》在2015年依然是个好玩的游戏,正如我无法相信测评员没有收钱写稿一样。



7.每个大预算游戏发行第一天的状态
试着说出一款在这两年发行的游戏,它在一开始发行时各项功能已经基本完善,后续不需要安装数不清的补丁。你能举出哪怕一个例子吗?

就算是FromSoftware非常出色的游戏《血源》,也需要无数个补丁更新后才能使加载页面的时长控制在几分钟内。此外,就算我再喜欢 《巫师3》,我也不得不说最近的《石之心》资料片简直毁了整个游戏。
现如今,开发商们把可下载的补丁更新作为压缩开发时间的借口,经常把未完成的游戏作品上架开卖,有Bug之后再修复,全然不顾那些并非时时刻刻有互联网可用的玩家。回想一下,只有童年的那些最喜欢的游戏才是发行之初就已完整的游戏了吧。



8. 与《蝙蝠侠:阿甘骑士》有关的东西
你们知道现在这个游戏仍然没办法在pc端玩吗?华纳兄弟原定6月23日发行这部游戏,结果拖到了10月末都还没有见到踪影。显然这是因为华纳兄弟“逼”Rocksteady优先发展主机端的缘故,当然,主机端的游戏非常出色,只是难以想象现在pc端都还没有发行。

除此之外,《蝙蝠侠:阿甘骑士》的$32.99季票版本本来应包含游戏任务、皮肤、对战场地等增加基础游戏可玩性的功能,结果事实上只增加了10分钟的游戏片段。新增的皮肤和对战场地根本一文不值,更别提其他要素了。



9. 《命运》的资料片《邪神降临》
在宣传中,这部游戏声称拥有出色的故事线,各种不同的武器和角色,还放出了部分游戏片段作为佐证——结果发行的游戏却只是一个空壳。

Kotaku重新改写了这款游戏。Bungie不仅没有提供出广告里说的那些内容,反而做出了其他各式各样的改变,然后向玩家们额外收取$60的费用。
现在,原版的《命运》已经毫无意义可言。无论那些仍然在玩这个游戏的玩家承认与否,Bungie和Activision确实是把他们当成了人形提款机。



10. 《星球大战:前线》缺乏有价值的内容
有人该去告诉Evolve和Titanfall,他们在“浪费潜能”的垃圾桶里马上要迎来一个新室友了。尽管《星球大战:前线》视觉上看起来非常出色,但我们玩beta版时的统一反应都是:“这样啊……然后呢?”

也就是说,在这个多玩家射击游戏的前20分钟内,你就能熟悉所有的套路了。据说游戏中的画面和角色渲染都是从真实世界的道具和电影中扫描而来,但为什么不用最大的精力去制作一个出色的单人游戏呢?
EA对季度版有着$50的定价,可能这就是他们想要呈现的东西吧,毕竟星球大战的粉丝愿意掏这个钱。不过一定要提醒一下,如果你不喜欢重复个上百次“被击中-复活”的过程,还是不要花这份冤枉钱了。



11. 《合金装备5》真的是个半成品
小岛秀夫与科乐美高层的冲突导致他在2015年初被公司开除。一旦你玩上几个小时的《合金装备5》,你就能感受到这个事件产生的影响。

我必须指出,《合金装备5》绝对是部好游戏,但考虑到PC版和App版游戏的内容,不得不说科乐美为了让它发行,删减掉了不少内容。这导致游戏的结局让不少玩家至今仍然抓耳挠腮想要弄清楚,还有好多任务、角色和重要功能都消失了。
小岛秀夫和他的团队已经尽力制作好这部游戏了,但一旦你了解到这部游戏本可以出色数倍,剩下的也只有失望了。



12. 《P.T.》被禁
只有像科乐美这样既没道德又没创意的公司才会宣布取消这款游戏,它半小时的预告就足以让2014年所有游戏黯然失色。但科乐美确实取消了这款游戏,这太糟糕了,尤其是当这部《寂静岭》重制版的制作团队集结了这样一批梦幻阵容的时候。

主角原型为出演《行尸走肉》Daryl一角色的诺曼·瑞杜斯(Norman Reedus),加上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Guillermo del Toro)及《合金装备》系列的创始人小岛秀夫, 这一阵容能够完成的作品不仅是游戏史上的里程碑,更可能震撼整部娱乐史。但可惜的是这部游戏并没有制作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