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麦克斯》游民星空画面点评 “神优化”到底神在哪?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作为9月最受关注的沙盒RPG游戏,《疯狂的麦克斯》由乔治·米勒的同名电影改编,在忠实再现大漠风光的同时,还极大扩充了原作设定。在上市之后,对故事本身和游戏体验,国内外媒体争议较大,同样,在画质方面,本作也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方面,其硬件要求相当之高,但从画面到系统优化,其表现又称得上良心,另外,得益于Avalanche工作室的王牌——Avalanche引擎,我们见识到了它在户外场景表现上的震撼实力,总之,在画质领域,《疯狂的麦克斯》给人留下的依旧是亮点和争议。

《疯狂的麦克斯》最低配置:
系统:64位Windows 7、Windows 8、Vista或Win 10
CPU :Intel Core i5-650, 3.2 GHz/AMD Phenom II X4 965, 3.4 Ghz
内存:6 GB RAM
显卡:Nvidia GPU GeForce GTX 660ti / AMD GPU Radeon HD 7870
《疯狂的麦克斯》推荐配置:
系统:64位Windows 7 SP1、Windows 8.1或Win 10
CPU :Intel Core i7-3770, 3.4 GHz/AMD FX-8350, 4.0 GHz
内存:8 GB RAM
显卡:NVIDIA GeForce GTX 760 / AMD Radeon HD 7970
不难发现,在AAA大作等同于“硬件杀手”的今天,《疯狂的麦克斯》也未能例外,其6G内存以及GTX 660ti的最低配置,已经让许多国内玩家信心尽失,据开发者Avalanche工作室研发主管埃米尔·佩尔森(Emil Persson)说,考虑到“今天主机与PC性能基本处在同一水平上”, 同时,他又不希望在画质上“偏袒任何一方”,于是,便有了前文所述的配置要求。且不论他的观点是否可信,或者是否考虑到了其他国家的PC配置水平,仍有几个好消息值得注意,受限,你只要超过标准线,保证流畅运行问题不大,值得庆幸另一点是:在全高效的极限画质下,游戏对中上流PC配置的占用也并不严重。

《疯狂的麦克斯》画面设置页面,说实话,琳琅满目的选项对画面的影响微乎其微
测试机配置:
CPU:intel i7-2600k
操作系统:Windows 7 64位
GPU:Nvidia GTX 780
内存:8G
笔者以GTX780sli的显卡来测试游戏,发现其不仅在60帧下几乎畅行无阻,而且对硬件性能的占用也比较有限,只有在室内、爆炸和打斗场景中,GPU占用率才超过了90%。另外,《疯狂的麦克斯》的画面选项不少,但最高与最低画质间的差异并不显著,都出色展现了废土大漠风光。也正是因此,许多玩家将其称为“神优化”——这也许是由于开发者在引擎上积累的丰富经验所致。
在最高画质下,笔者在室内场景开始了一段长打斗之后,疯狂的麦克斯GPU1的使用率开始走高,但其并没有达到100%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
【了解详细画面对比 请点击原图 查看大图】
材质细节对比
总体来看,本作对岩石纹理、钢铁锈迹的展现非常精细,而且石块、围墙和集装箱残骸等几乎做到了无缝结合,并完美融入了环境中,给了玩家赏心悦目的感受。在设置中,游戏提供了“普通”和“高”两个选项,但无论哪种选项,贴图的表现都不错,唯一能发现区别的就是木制品的纹理和金属表面的细微锈斑。

阴影分辨率(Shadow Resolution)对比
《疯狂的麦克斯》高低画质体验接近,从阴影质量中也可见一斑,虽然本作提供了四个设置——“极限”“非常高”“高”和“普通”,其背后对的运算量也不同,但实际效果差别并不明显,只有在最低一档下,阴影边缘稍显模糊,就像是进行过简单的羽化处理,但在截图中,其质量反而看上去比高质量真实些,这一方面是由于沙漠地面的存在,反而令有马赛克的影子更加真实,另一方面,风沙效果的影响也进一步缩小了高低阴影质量的视觉差距。

产生阴影的光源数量(number of shadowed lights)对比
在提到之前开发的《正当防卫2》时,Avalanche工作室的许多员工无不遗憾地提到,因为使用的是低动态光照渲染技术,其画面表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次《疯狂的麦克斯》中,由于“高动态光照渲染技术”的才用,其画面表现力提升明显,具体表现在了被光照射后,物体表面的颜色上,另外值得欣慰的是,当光源数量增加后,本作还没有对游戏的运行帧数带来明显的降低。这一点能从本机的实际体验中得到证明。
这里展示的是从“极高”到“一般”的四种光源设置,从对比中,我们能体会到光源数量变化给整体效果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整体环境在此期间逐渐变暗,同时,一些光源点也随着设置的降低而被系统自动熄灭。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
体积光线效果(volumetric light quality)对比
体积光线的另一种叫法是“3D光线”,模拟的是当光线遇到灰尘或烟雾时出现的散射现象,从理论上说,如果开启这个选项,将在某些场合营造出一种近乎“圣光”的感觉。在《疯狂的麦克斯》中,本设定对硬件运转影响极小,对画面表现的改变也不大。尽管如此,看到地下壕沟中在阳光下弥漫的灰尘,仍然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视觉体验。

环境光遮蔽(SSAO)对比
一般意义上,本选项会加强光影的深浅对比,对营造环境的层次感有一定帮助,在《疯狂的麦克斯》中,SSAO的开闭确实画面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并使光影效果更加接近真实和自然。尤其是在关闭SSAO之后,不仅阴影的颜色显得很不真实,角落中景物的真实颜色也暴露出来,其中尤以右侧梯子背后的金属网的颜色为甚。由于本作许多场景都发生在光源充足的环境下,SSAO效果的开启将意味着不同的视觉体验。

抗锯齿对比
《疯狂的麦克斯》在抗锯齿设定上出乎意料的简单,只有“开”“关”两个选项,而在实际效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对画面体验的影响微乎其微。从两组截图中不难看到,该选项对景物的描绘几乎没有影响,只有放大图片后,才能注意到主人公模型颈部边缘的细小狗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及时开启抗锯齿,系统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运行负担。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
景深效果质量对比
对于GTA等以大城市为舞台的游戏来说,这是一个有意义的画质选项,但在废土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整个选项几乎毫无意义。绝大多数情况下,其远景只有少数几个景物,这些景物都在“中等”质量的描绘范围内;另外,风沙效果的存在,也模糊了不同选项间的视觉差异。
从截图中不难发现,降低景深效果后,画面存在区别的地方仅在于:远处塔楼顶部的细节模糊了;右侧山顶的阴影消失;群山的山脊线也略不明朗。如果不仔细观察,这些几乎用肉眼无法分辨出来。

动态模糊(motion blur)对比
对以一款以荒野赛车为主打的游戏来说,动态模糊无疑是一个关键的选项。开启效果意味着在旋转镜头、车辆快速行驶或者出现爆炸时,画面中会出现明显的模糊拖动痕迹。从两组飙车和旋转镜头时截取的图像中,我们不难注意到效果的作用,即令开启“动态模糊”后的画面更具真实和动感。

物体-烟雾间过渡效果(soft particles)对比
这一选项直译为“柔软粒子”,实际影响的是烟雾和地面/物体之间的过渡效果。在开启该效果后,火焰的颜色更加真实,烟尘与空气之间形成了一种自然的过渡,而且沙尘和地面间的“接缝”也消失了。考虑到本作发生在暴土扬尘的废土世界,本设定对增强画面体验有着一定的意义。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
烟雾/粒子周边渲染效果(fog/particle uPSampling quality)对比
本设置影响的是烟雾、火焰效果。在开启后,燃烧、爆炸产生的烟尘与火焰扩散将更加真实。但平心而论,从游戏体验和截图中,你也许不会赞同前面提到的观点,因为它的具体表现只是令烟雾看上去更加浓烈。从第二组照片中,你可以发现在开启效果后,火焰能从微小的缝隙中向外扩散,但关闭后就只能从较大的开口涌出了——这些都是很有意思、但毫无用处的细节。

泛光效果对比
这组面对太阳的截图,能直接体现出本效果开闭后的差异,可以看到,为了突出大漠的炎热,本作的泛光效果较强,其存在对环境氛围进行了烘托,也让画面变得更具有立体和艺术感。

热霾效果(heat haze)对比
这一设置影响的是出现燃烧场景时,周围空气是否会出现模糊效果。从两张截图中,确实可以看出开启效果后,车辆残骸周围的空气出现了浑浊现象,但表现力仍不甚理想,尤其没有出现我们常说的、“热浪滚滚”的感觉,这也许是本作有待加强的一个方面。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
痕迹显示(decals)对比
作为一个意义不大的设定,本选项代表的是沙漠中的脚印、车辙和弹痕等的显示距离和存在时间,在三张截图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远处的车辙印逐渐消失了,但近处刚留下的车辙却一直保留着,而在最低效果的截图中,连近处的凹坑(系主人公在跳车时留下)也消失了。

场景废墟(landscape debris)显示对比
本选项影响的是主人公所处环境周围岩石、瓦砾等随机生成的小物体的细节,虽然其提供了整整五个选项,但无论对游戏运行还是对画面,其影响都十分有限。在五张截图中,其远景处的岩石数量和细节差异几乎用肉眼无法辨别出来。

结语
以上就是《疯狂的麦克斯》画面分析的全部内容,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一一展示所有细节,但可以确定的是,单就画面本身的风格、震撼力和优化水平而言,本作是如今数一数二的作品:其创造的是一种介乎真实和幻觉之间的震撼体验,让玩家久久无法忘怀。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
更多《疯狂的麦克斯》游戏截图: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