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Zombi)》游民星空评测7.7分 移植自任天堂平台的射击大作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昏暗的走廊里,一只面目狰狞的僵尸向我扑来。我摆好架势,挥舞着手中的球棒向僵尸迎面砸去。咚!僵尸头破血流。咚!僵尸半个脑袋没了。暗红色的血浆浸透了游戏主角的衣服,也溅满了我的屏幕,然而僵尸仍然在地上抽搐、爬行。我的球棒继续猛烈地砸向僵尸的头颅,棍棒的击打声、僵尸的嘶吼声以及游戏主角扭曲的笑声持续回荡在走廊里……
这样的场景来自育碧的游戏《僵尸U》,这款游戏曾在2012年的时候以首发游戏的姿态登陆任天堂Wii U平台。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任天堂为何会向如此血腥、暴力的游戏伸出橄榄枝,《僵尸U》也因此受到了诸多关注。
作者:不倒翁蜀黍
移植自任天堂的血腥大作
7.7
《僵尸》
评测平台:PC
心惊肉跳
《僵尸》是一款由Wii U平台移植而来的作品。它看起来非常粗糙,实际上也确实存在许多缺陷。然而成功的气氛渲染和注重策略性的玩法还是为这款游戏增色不少。
推荐人群:生存类游戏爱好者
有趣的复活机制成功的气氛渲染注重策略性的玩法 画面略显过时无意义的手动存档设定部分武器设定不平衡 时过境迁,这款游戏的销量随着Wii U惨淡的装机量一起悲剧了。育碧总裁甚至公开抱怨称:“《僵尸U》的销量连它的开发成本都收不回来。”于是这部作品于2015年8月18日移植到了PC、PS4和Xbox One平台,游戏名称也移除了Wii U元素,改为了《僵尸》。受益于此,更多的玩家可以体验到这款已经快被遗忘的Wii U首发大作。
游戏预告片:
有得有失的移植
作为一款移植游戏,《僵尸》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改变。其中最直观的体验就是移植版本的游戏大幅改进了远景表现。在Wii U版本中,可视范围非常有限,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看不清了。移植版改进了这一点,相比Wii U版本在画面上的表现略有增强。
移植版在远景方面的表现略有增强
然而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这款游戏的画面水准。贴图的质量依然很粗糙,很多标志牌上的文字几乎无法识别。主视角下持枪的手非常奇怪,几乎没有皮肤该有的质感。此外,室内有积水的地方因为没有倒影效果,很容易被误当成黑色的地面。奇怪的是,这款游戏虽然登陆了PC平台,但是只允许玩家调节分辨率和亮度,其他方面玩家根本无法自己设置。
看起来像黑色的地面吧?其实它是水面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僵尸专区
育碧在最初制作这款游戏的时候,为了活用Wii U的特性,小地图、背包等界面会显示在GamePad上。与此同时,游戏中人物的扫描仪也被做成了GamePad的形状,因此玩家在看背包和地图界面的时候会像角色一样低下头看手中的GamePad。尽管这样的设定非常有趣,但是考虑到移植平台的现实情况,也不得不重新设计游戏UI。
重新设计的UI让背包界面显示在屏幕中央
移植版的小地图被放在了屏幕右下角,整理背包的界面会显示在屏幕正中央,而原本游戏人物持有的GamePad形状的扫描仪则被改成了iPad的形状。尽管这是一种非常平凡的设计方法,但是玩家也因此省去了不断低头和抬头的麻烦,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到游戏当中了。
重新设计的工作台UI
在以前的Wii U版本中,游戏的近战武器有且只有一个球棒,而用它消灭一只僵尸平均需要击打4-5次。而这次的移植版本新增了铁铲和钉锤两把近战武器。其中铁铲在游戏前期就可以获得,它不但攻击范围很大,而且通常情况下只需要挥动2-3下就可以消灭一只僵尸。在这种情况下,玩家的生存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游戏难度也因此变得更加友好。
这是一把铲子,因为攻击距离相当远
然而这样的改动却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武器平衡性。例如同样是对付一只穿着防爆服的僵尸,用手枪打完一匣子弹都难以给僵尸造成有效伤害。但如果是用铁铲,第一下就可以打掉僵尸的头盔,第二下就能爆掉它的头。手枪的存在显得非常尴尬。
地位相当尴尬的手枪
亮点与污点并存
《僵尸》的故事设定在爆发丧尸潮的伦敦。主角是一名在丧尸潮中勉强得以幸存的普通市民。在一位神秘人的帮助下,主角找到了一间安全屋,并以此为据点探索伦敦的各个区域。在这个过程中,玩家可以搜集武器、弹药和各种各样的资源,并在和成群的丧尸对抗中磨练自己的生存技巧,争取存活更长的时间。
“你能生存多久”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僵尸专区
游戏全程几乎都处于黑暗的场景中,某些特别阴暗的角落甚至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候只能利用手电筒照出的一点微弱的光进行探索。然而手电筒的电量也是有限的,一旦耗尽就会完全被黑暗吞噬。在视野被黑暗笼罩的时候,人类的听觉往往会更加敏感,而这款游戏则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断断续续弥漫在空气中的僵尸嘶吼声让人心乱如麻,黑暗中的每一个奇怪响声也牵动着全身神经。
黑暗的场景、微弱的灯光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用力挥动球棒击打僵尸的同时,主角会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声,绝望、无助、扭曲。而僵尸的脑袋会在球棒的攻击下逐渐变得粉碎,暗红色的血液不但沾满了主角的衣服,也模糊了玩家的屏幕。血腥暴力的情节在这款游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论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相当震撼。
非常血腥的场面
不过,有一个细节始终让我非常在意。和僵尸激战一番后,主角的手上、武器上都会沾满鲜血。可一旦切换场景,血迹就会突然消失。如此突兀的变化令人费解。
只要切换场景,瞬间就变干净了
这款游戏的死亡惩罚机制非常严苛。角色一旦死亡,就会变成僵尸的一员,玩家会因此损失当前角色背包中的所有物品。“复活”后玩家控制的其实已经是另一名角色了,这时候需要返回死亡地点,消灭已经变成僵尸的上一名角色,才能取回之前的装备。这样的设定让玩家在游戏中的试错成本相当高,因此每一步计划都必须要谨慎进行。
死掉后你也会变成一只僵尸
可惜《僵尸》并没有把这一机制该有的魅力完全表现出来。通过复活,玩家或许会在游戏中控制很多不同的人,但是他们既没有独特的技能,也没有各自的故事背景。可以说除了长相,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又复活了一次,这次把我设定为“内容经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僵尸专区
尽管《僵尸》是一款动作游戏,但是它却更加强调策略性。玩家有一个扫描仪,通过它可以扫描出附近可以搜集的物品,利用快速扫描功能还能立刻在小地图上用小红点标记出僵尸的位置。玩家可以根据扫描仪搜集到的信息,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局势,制定自己的作战计划。
科技感十足的扫描仪
为了帮助玩家展开各种各样的作战计划,游戏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战术装备。地雷、手雷和燃烧瓶都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适当时机使用这些装备可以瞬间解决大量僵尸。而照明弹则可以暂时吸引僵尸的注意力,非常适合用于潜入或逃跑。
照明弹
然而信息上和装备上的优势并不能给玩家带来压倒性的胜利。游戏提供给玩家的弹药始终是有限的,然而僵尸的数量却非常庞大。在庞大的僵尸群当中,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种类。有的穿着防弹衣、戴着防暴头盔,抗击打能力特别强。有的会喷射黑色粘稠物来阻挡玩家的视线。针对不同的僵尸,玩家必须要一边和它们周旋,一边摸索出合适的对抗方式。
被黑色粘稠物喷中后会丧失一段时间视觉
这款游戏没有自动保存功能,玩家需要把握好时机回安全屋手动存档。虽然看似非常有策略性,但是这样设定在这款游戏中并没有太大意义。游戏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复活系统,一旦角色死亡都会从另一个人重新开始。所以不论有没有适时存档,对玩家而言都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存档的唯一意义就在于结束游戏前保存进度。对于需要尽快退出游戏办其他事的玩家来说,对这样的设定恐怕非常无奈吧。
用来存档的床
结语
作为一款移植作品,《僵尸》让更多的玩家能够体验到当年的“Wii U首发神作”。一方面,明显和时代脱节的画面恐怕很难让人对这款游戏产生好感。游戏中的很多机制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另一方面,紧张刺激的游戏气氛和富有策略性的玩法却让这款游戏足够好玩儿。当你沉浸其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心脏会扑通扑通跳动,大脑会以飞快的速度转动。而这恐怕就是这款游戏的核心魅力。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僵尸专区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僵尸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