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越大失望越大?11款宣传碉堡却令人担忧的游戏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你不得不承认,很多在游戏发售之前的宣传时所展现的内容,比起游戏本身来说,要有趣得多了。当你被一款游戏的宣传所吸引——经常在游戏真正出来的多年前,你可能很容易就因为太过期待而忽略了一些不好的信号。当作品真正出炉的时候,可能不如你所期待的那样完美无暇。
就像我们总是想要忽略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经过大肆宣传的游戏总是有很多关于它们为什么失败的理由。每个人都知道,一个决定性的缺陷就足以降低整个游戏体验,但这些大肆宣传的游戏有那么多的问题,万一出现最坏的情况,它们会毁掉所有玩家的欢乐。

下面就是一份关于未来我们最期待大作的一份可能会出现缺陷的榜单,在我们享受完那些大作激情澎湃的宣传后,又有哪些可能会让我们大失所望的地方呢?但是作为一名玩家,我却希望一下的推断全是错误的~
11. 《极品飞车19》——可能是一个缺少激情的再启动
在某些方面,《极品飞车》系列和《索尼克》系列有点相似。每年都有新作品面世,每年,这个流行的赛车游戏都会尝试在很多程度上改变自己。但不管上一部《极品飞车》有多么好,EA都单纯地拒绝保留原来的好东西,每一部新的作品都把之前作品的基础彻底改头换面。
将要到来的这一系列的最新作品,似乎尝试把之前所有这个系列作品的优秀之处结合起来。但这款游戏的粉丝早已熟悉这项宣传,因为不管是《热力追踪》还是《最高通缉》,或是去年原创的《宿敌》,所有新出现的游戏都是尝试混合之前EA这款旗舰赛车游戏的所有最好的元素。
所以,根据历史情况,我们不可能相信EA会坚持一款游戏的开发传统,持续推进一款游戏。因为我们经常看见这个游戏经在一些主意之间摇摆不定。不管今年的作品多么优秀,许多人都不会惊讶于一两年后,这部作品的内容又再次启动。




更多相关资讯尽请关注:《极品飞车19》专区
10. 《疯狂的麦克斯》——可能会重复电影一切
Avalanche Studio的《疯狂的麦克斯》在过去几个月里受到了疯狂的追捧。从不为人知的开发过程到几年前的初次披露,这款得到授权的游戏是很多玩家今年最期待的作品。但不管是记者还是在网络上,都在普遍在抱怨一个事情,评论说:《疯狂的麦克斯》那荒漠的背景在各方面都会变的空洞无趣。
不幸的是,这款即将到来的游戏据说只囊括了一小部分常规的、非原创的开放世界任务。从抓住敌人的弱点捕获猎物从而生存,到一些越野交通工具能升级你的装备,除了这些,在外界看来这款游戏的主要活动区域貌似没有更多内容上的变化了。
遗憾的是,既然没有太多丰富的内容,为什么这游戏会有如此昂贵、富有细节的开放世界?大多数沙盒游戏在场景中都会充满富有想象力的噱头,但是《疯狂的麦克斯》却好像连丰富游戏玩法的想法都没有。




更多相关资讯尽请关注:《疯狂的麦克斯》专区
9.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仍然会没有服务器?
《使命召唤》在2015年仍然没有自己的服务器,就像一个中了彩票大奖的人还在超市里面买廉价的杂货。你要想想看这个系列在《现代战争》后就赚了大钱,Activision完全可以付得起买一个像样点的服务器的钱,而不是依靠着一个根本不可靠的P2P服务器来维持他们的线上内容。
这个游戏在目前市场中是一款有紧张枪战的FPS游戏,但所有的快乐和刺激在P2P服务器的延迟下就荡然无存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修缮。Activision也承诺了许多年了,但自己的服务器仍然没有成为现实。这款游戏每年都要有新作发表,但在服务器问题上每年都在犯错。服务器问题只能让那些想要长期玩这款游戏的人感到沮丧,同时也损失了这款游戏的潜在玩家。




更多相关资讯尽请关注:《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专区
8. 《光环5:守护者》——可能会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现在对于《光环》的粉丝来说是很纠结的。随着Bungie工作室离开这个作品,去开发新的产品《命运》——其实是没有史诗级故事情节的《光环》,同时也是343 studios如果想让玩家在2015年有玩《光环5》的理由的话,应该花时间去针对的东西(故事情节)
不幸的是,在《光环5》中,开发商们并没有把任何关于故事或者《光环》起初的东西带入游戏中。游戏有着《COD》的风格,有向下瞄准和更线性的关卡设计,使得它和以前的《光环》作品有着很大的差别,以前的特点已经渐渐被消除。
在E3展上,出现的只是一些不会让玩家被赶走的桥段。脚本事件看起来就像我们在FPS游戏中常见的“从爆破中逃生”的桥段,4人合作模式很难和即将到来的《黑色行动3》区分开了。游戏世界看起来就像孤岛惊魂——色彩丰富,制作昂贵。




更多相关资讯尽请关注:《光环5:守护者》专区
7. 《辐射4》——可能会沦落为因时间而变味的RPG
尽管《辐射4》毫无悬念地会在今年11月份卖出几百万份,但当你想想在距离上一部作品发售7年里的这段时间内,游戏界改变了多少,你就不能不担心《辐射4》还能不能把这段时间内没有赶上的东西弥补回来了。
举个例子,《巫师3》和前一部作品之间的差别,这款游戏还是颠覆了玩家之前对RPG类型的认识。尽管游戏还有很多老玩家熟悉的:掠夺,开放世界和升级,但是《巫师3》还是更集中于故事情节、角色和在围绕你的世界环境中制造冲击力。所以当《辐射4》无疑要重磅发售时,可能毫无疑问因为距离上一次2008年的发售已经太久了,它会有点赶不上这个时代了。




更多相关资讯尽请关注:《辐射4》专区
6. 《彩虹六号:围攻》——团队平衡单人玩家的噩梦
Ubisoft想让你认为每个会玩即将到来的《彩虹六号:围攻》的人都会成为军迷组成的特种部队,但现实却是,多数的玩家都是变成爱大喊大叫的13岁独狼。不幸的是,《围攻》更加集中于小队的快速战斗。用战术来玩游戏需要玩家自己和一些乐于奉献的朋友组成小队才能实现。而最终的发售将成为那些没有想要团队合作玩家的噩梦。
游戏的快节奏和缺少反应机会,意味着《围攻》的主要模式——线上模式需要玩家组成一个高效的小队才能把这游戏玩起来像在预告片中那样的好。在游戏快要发售之前,Ubisoft却把网络模式做了一个平衡,让那些喜欢单干的玩家也能像那些喜欢小队活动的玩家一样对这游戏感到满意。




更多相关资讯尽请关注:《彩虹六号:围攻》专区
5. 《刺客信条:枭雄》——无法摆脱的运行问题
《刺客信条》系列是应该歇一歇了。随着去年《大革命》的发售,越来越明显,这款富有传奇色彩的游戏在任何一个假期中都越来越不对玩家起作用了。尽管许多人都在抱怨上一部作品开始游戏的问题,但游戏运行上的问题却比这个让这款游戏上了很多杂志头条的问题更加深刻。
事实上,在《大革命》中,游戏的帧数只能固定在每秒30帧已经是个很明显的问题了。更由于这个系列的战斗一直都显得很笨重且没有优化(这问题已经在他们的7部系列作品里都存在过),那呆滞的帧率让整个整个游戏表现看起来十分无趣。
不管Ubisoft借口说低的帧率使得游戏看起来更有电影效果,还是直接对玩家说谎说玩家比起60帧每秒,更喜欢30帧每秒,即将到来的《刺客信条:枭雄》也将被这个困扰了这个系列多年的问题持续纠缠着。




更多相关资讯尽请关注:《刺客信条:枭雄》专区
4. 《合金装备5:幻痛》——开放的世界可能会影响紧凑的剧情?
这是这个系列作品历史上第一次采用完全开放的世界。尽管小岛秀夫在以前曾经制作过大型的开放关卡,但它们还是主要都是为了开发者电影式的风格服务的。
不幸的是,一个玩家驱动的开放世界彻底妨碍了一个节奏优秀的故事发展——一个不会说话的Snake可能是个错误的发展方向。当玩家可以在他们需要时接触他们想接触的目标,不可避免的使得讲述一个紧张的故事变得极其困难。尽管故事驱动的开放性世界游戏很少成功过,但如果说有一个人有能力完美解决这一个平衡难题,那也毫无疑问只有小岛秀夫了。




更多相关资讯尽请关注:《合金装备5:幻痛》专区
3. 《杀手6》——开发商的保密让玩家心理没底
随着《杀手》这个游戏将于今年12月在PS4和 Xbox One上发售,玩家从来没有停止对游戏所有真正内容的好奇。尽管开发商承诺这款即将到来的游戏有着系列作品史上最大的游戏世界,但他们始终没有说明这一次将会是多么牛的一次发售。
奇怪的是,开发商从来没和玩家说过这是一款什么样的游戏。一度有人认为这款新的游戏也将以章节的形式分段发售,毕竟和它以数字版的形式发售有关。但Square Enix却澄清这款游戏不会像往常一样以章节的形式分段发售,但会以“片段元素”的形式——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结果是,由于从第一次发布以来萦绕在这款游戏身上的大家的困惑,这款系列游戏的粉丝也不是很有信心花钱买这部新作品。毕竟,大家都不知道我花钱到底是在买什么。




更多相关资讯尽请关注:《杀手6》专区
2. 《无人深空》——过度的宣传可能更体现了游戏内容的空洞
由于在最初的发布后覆盖面十分广的宣传,这款游戏粉丝们和索尼自己多多少少都把这款Hello Games内部游戏开发人员制作的游戏当成了一部3A级作品。但问题是,玩家们已经把自己关于《无人深空》应该是什么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投射出来,而不是等游戏发售后,看看这款游戏是什么。
这款游戏公认地很有野心,不停地吹嘘在那颗未知的星球上你有数不尽的、变化丰富的内容可以享受。到目前为止,《无人深空》并不像玩家想要的变成一款充满特点的、改变游戏界的游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毕竟Hello Games只是拥有有限资源的小团队,很难制作一个能得到董事会全票通过、玩家期待的大制作。




更多相关资讯尽请关注:《无人深空》专区
1. 《星球大战:前线》——两大游戏公司的前科让玩家担忧
当看到DICE和EA在过去几年发售的多人游戏的记录来看,所有期待《星球大战:前线》的玩家都不得不对游戏将要运行时的情况感到担忧。 如果它是一款像《战地4》的游戏的话,那那些《星球大战》的粉丝今年的11月将会无比地失望。
而且,这款游戏较短的游戏开发时间(EA在2013年申请到《星球大战》的授权,而DICE在同年10月之前还没有制作完《战地4》,所以这款游戏撑死只有2年半的开发时间),《前线》成为一款没什么太大问题的游戏的机会实在是少得可怜。当然,两个公司总是有可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但你要记住我们现在谈论的是EA。




更多相关资讯尽请关注:《星球大战:前线》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