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瞎哔哔:《蚁人》都上映了,但美漫的历史我们没讲完!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点击查看本文上篇:《美国漫画英雄启示录(上)》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在这场大浩劫之中诞生的许多事物对未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改变,其中原子弹的爆炸影响尤甚。战后,整个美国社会掀起了对原子能的热潮。在“征服自然”口号的驱动下,人民的科学热情席卷了每个角落。
这股热潮也为漫画家们所洞悉,1956年DC漫画编辑尤利乌斯·史瓦兹决定重启一部分英雄人物。作为科幻迷,史瓦兹放弃了超人、神奇女侠这样力量起源于外星或者魔法的设定,他的新英雄诞生于一场科学事故之中。
作者:文轩——游民星空热心读者
本站热心读者投稿,讲出自己与游戏的故事。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列表)
开启白银时代的闪电与人见人爱的小蜘蛛
巴里·艾伦是一个慢性子的科学家,直到一道闪电偶然击中了他。在实验室天翻地覆时,奇怪的化学品浇了他一身,突然在他眼中,事物的运动开始变得缓慢,但艾伦则能在其中高速穿行。
超级英雄“闪电侠”就这样诞生了,其初次登场是在《展示橱》第4期,随后又在第8,13,14期亮相。由于在故事中套用了大量的电影语言:回溯、暂停、高速运动……整部漫画看起来非常的酷炫,就这样,闪电侠漫画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系列。

闪电侠的诞生,又是当时漫画创作的一个缩影,正如前面的讲述,在科学热潮的席卷下,这一时期新生或重启的超级英雄,往往是由于各种科技事故而获得了神力。对科学进步的憧憬与恐惧,也使人们重新拾起了对伟大力量的敬畏,这种敬畏最终发酵,形成了对超级英雄的追捧。于是,超级英雄漫画再次得到了复兴,人物、情节、故事多样性也逐步发展起来。甚至完全可以说,正是顺应科学热潮而生的闪电侠,一手开启了超级英雄漫画的白银时代。
“我是你见过的人中跟科学最没关系的人。”——蜘蛛侠之父:斯坦·李
时间进入60年代,在“婴儿潮”中出生的年轻人,深受“垮掉的一代”文化影响,变得更叛逆、自我和随性。全美年轻人中开始流行“嬉皮”文化。当时的编剧及漫画家斯坦·李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
1962年8月,李和画家史蒂夫·迪特克联合在《惊奇幻想》上推出了新的英雄——蜘蛛侠。在设定上,李将新主角彼得·帕克的超能力来源描述成了变异蜘蛛的一次叮咬,不仅如此,为开拓新的市场,他还把蜘蛛侠描述成了一个理科成绩优秀,但运动能力很差的老实人。在瘦弱的身材之上,是一张如果能好好打扮还算是不错的脸。在性格上,蜘蛛侠很容易让读者浮想联翩:他为人老实、三观极正,轻微内向不善于交际,从而难以得到女生的垂青。
蜘蛛侠的“屌丝英雄”形象,也许正是其受到青睐的原因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蝙蝠侠:阿甘骑士专区
创造了这一切的李无疑是一个聪明的剧作家。当时的人们很难想象超人会因为得不到一个火箭背包而垂头丧气,但蜘蛛侠可以;蝙蝠侠绝不会因为一次约会而上串下跳,但蜘蛛侠可以。不仅如此,每一次出门执行正义的他,还要记得晚上要偷偷溜回家不被梅婶发现。这样忍俊不禁而又联系实际的画面大大获得了读者们的好感。每位读者都可以在小蜘蛛身上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这位年少的英雄有着普通年轻人的快乐,也有着普通年轻人的烦扰。
人气一哥蜘蛛侠至今除了漫画系列外共有8部动画剧集,2部真人电视剧,5部电影,全球累计票房40亿美元,以及无数的周边。2013年蜘蛛侠全球授权商业收入到了13亿美元。
蜘蛛侠诞生50余年内,历任编剧们都注重描写彼得·帕克身上人性的光明面以及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宅心仁厚,幽默风趣,异想天开又联系实际始终是蜘蛛侠与《蜘蛛侠》漫画的一大特色。编剧们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极强的代入感让蜘蛛侠人气一直稳居各类超级英雄排行榜前3。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处于战后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期。当时的年轻人蓄长发、穿奇装异服、吸毒、群居、沉溺于东方的禅宗和非暴力哲学。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发表了著名的“I have a dream”演讲,直接影响了美国后来的民权法案。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滞涨”、核战阴云密布,整个美国社会也在怅惘中逐渐失去了光彩。
1960年代,美国街头的宪兵和示威者,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让超级英雄漫画开始影射现实
这些都影响着漫画家笔下的人物,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影射现实。编剧家丹尼·奥尼尔率先发难,面对激化的种族矛盾,他在《绿灯与绿箭》第76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节。一位黑人长者质问绿灯侠乔丹·哈尔:“我知道许多关于你的事迹:你为蓝皮肤的人工作……在某个星球上帮助橙色皮肤的人……你为紫皮肤的人做了许多事!只有一种肤色你从来不曾关心——黑人!”哈尔最终无言以对。
《绿灯与绿箭》第76期,美国漫画历史上经典一幕
这一幕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的民权团体纷纷为这期漫画点赞。受其影响,DC其他编剧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小故事,例如《超人》漫画中露易丝·莱恩因要去非洲采访,从而借助机器短暂变成为黑人,期间自然受到了许多歧视。在漫画的结尾,露易丝意味深长地问超人:“如果我是黑人,你还会爱我吗?”——这次事件也标志着DC漫画正在提高内涵——而这些优秀作品的闪光,也让它们越来越多地进入成年人的视野。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蝙蝠侠:阿甘骑士专区
以保护儿童的名义,漫画审查局曾经对漫画进行了众多限定,勒令违规者一律不许上架发售。所以其后发售的漫画多以回避的方式来进行创作,敢于挑战条款的漫画也随时可能惨遭腰斩。随着社会的转型,人民思潮的改变,部分直击社会问题的漫画获得越来越多的掌声,于是大家都很有默契地一点一点的挑战着漫画审查局的底线。

“毒品”历来是审查的重中之重,许多送审的、带有毒品内容的漫画都成了炮灰。在全美抗击毒品危害的大背景下,1971年卫生部希望斯坦·李老爷子能够画一份关于禁毒宣传的漫画。于是老爷子在《神奇蜘蛛侠》中画了一个短篇故事,讲诉毒品的危害,可惜这篇漫画也遭到了漫画审查局的无情否决。倔强的老爷子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怒火中烧,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绕开漫画审查局直接出版。于是在《神奇蜘蛛侠》96到98期登上了这篇小故事。全美各地的反馈信件如同雪花一般飘来。大多数信件都是点赞或者鼓励作者们继续创作。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漫画审查局选择了沉默,这一沉默便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毒品第一次登上美漫封面
姘(对)头(手)的大放异彩肯定让DC的编剧们按耐不住,直接把毒品放置在了《绿灯与绿箭》的封面之中,这种连环效应让漫画审查局开始审视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规则被逐一修改或者删除。思想上的禁锢愈少,创作者的热情愈高。不断高涨的创造欲望催生出了更具思想性、独立性和故事性的漫画。每位笔者笔下的英雄故事或多或少地反思着我们的社会,超级英雄漫画也摇身一变,从单纯的儿童读物演化成带思想性和娱乐性的大众刊物。
漫画审查局的溃败表明:超级英雄漫画有着巨大的感染力。青少年与父辈往往有着代沟,在社会转型期尤甚,但漫画家们的智慧,勇气以及良知,却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给青少年步入正途打开了一扇大门。
克里斯托弗的独舞与归来的黑暗骑士
从1956年《闪电侠》开启白银时代到1970年代,美国漫画业可谓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新生,然而1978年,随着华纳电影公司斥巨资拍摄电影《超人》,超级英雄题材却突然被抛向了风口浪尖。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蝙蝠侠:阿甘骑士专区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时运不济。可能是因为超级英雄题材难登大雅之堂,剧组心中理想几位超人扮演者纷纷回绝了这次机会。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启用“小鲜肉”克里斯托弗·里夫。当时的里夫虽然在气质上非常适合,但毫无名气的他,不仅只有过一次充当电影配角的经历,光芒也完全被两位老戏骨——基恩·哈克曼(饰演超人的死对头卢瑟)与马龙·白兰度(饰演乔·艾尔/超人生父)掩盖。
永远的超人——克里斯托弗·里夫
也正是因此,勤奋好学的里夫对这次机会倍感珍惜,为了演好超人,他做足了大量功课,充足的体能运动让自己的形体上更接近这位超级英雄,为了表现克拉克的憨厚,他借鉴了加里·格兰特在《育婴奇谭》的表演。所有努力没有白费,在《超人》公映后,里夫的表演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一致称赞。
在里夫精湛的表演与强大特效的配合下,超人电影上映便席卷了8280万美元,雄踞当年北美票房第二,但此时也出现了棘手的情况:作为超人的创作者,杰瑞·西格尔和乔·舒斯特却处在了被世人遗忘的边缘。
老年的西格尔一贫如洗,得知《超人》真人电影的拍摄怒不可遏,于是便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版权诉讼。经过多方调停,华纳方面同意每年支付杰瑞·西格尔和乔·舒斯特2万美元退休金、全面的医疗保健以及署名权。
老年的西格尔和舒斯特
这种调停也只是短暂的,人性的贪婪永不止步,无论是作者或出版社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在真人大电影上映至今将近40年的时间里,杰瑞和他的直系后代与华纳多次对簿公堂,双方扯皮式的版权之争,最终使作品的发行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不仅如此,《超人》的地位也随之江河日下:不仅电影第3、4部票房惨淡,漫画销量也随之一路走低。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超人万年不变的伟光正形象已经让读者感到厌倦,读者们希望有新的变化,希望角色能和他们一样成长——这时蝙蝠侠便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亚当·韦斯特主演,1966年版蝙蝠侠,从这张剧照就能看出,本作较伟光正的超人有所区别
虽然早在1966年便登陆荧屏,但蝙蝠侠完全走了一条不同的路线,即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夸张的人物设定和风趣幽默的对话来取悦观众。因为没有固有形象的束缚,因此蝙蝠侠反而能比超人更深入人心。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蝙蝠侠:阿甘骑士专区
1986年,冷战继续,美国总统里根的强硬政策让核大战的可能性不减反增。这时,29岁的弗兰克·米勒正在着手制作一个平行世界的蝙蝠侠。而他的故事又以一触即发的美苏大战为背景:
10年前,也就是1976年,因美国政府的干预,正义联盟解散,超人成为政府的工具。蝙蝠侠布鲁斯·韦恩选择金盆洗手,哥谭市比以前更加破败。然而,面对新的激进团体——“变种人”的威胁,年迈的布鲁斯决定复出,期间收留了新的罗宾卡丽·凯利。蝙蝠侠的活跃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对此深感棘手的政府委派超人对蝙蝠侠下达了最后通牒……
归来的黑暗骑士
10年时间对于人类来说也许太长了,超级英雄也会有迟暮的一天,但老兵不死,蝙蝠侠依旧用衰老的身体对抗着整个世界。
米勒充满血肉的描写让蝙蝠侠这个人物一下活了起来。他既冷酷无情又充满热忱,他用殴打、恐吓等手段获取情报,当EMP让城市陷入混乱时,又是他第一时间重整秩序。他既雄心勃勃又心魔重重,父母的死亡,迪克的离家和陶德的死亡让他痛苦不堪。
米勒又用成年人的视角对故事经行了充分的挖掘:强大的个人(超人)选择屈从于政府的强权(制度)之下,敢于挑战制度的人(蝙蝠侠)则遭到迫害;盲目自信充满书生气(教条主义)的心理医生声称治好了小丑,却最终惨死于小丑的手中;“变种人”(年轻人)的盲从性;谴责苏联使用核弹的美国却率先“使用”超人;EMP后井然有序的哥谭市与混乱的其他都市的对比等等……米勒用自己的故事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黑暗骑士:归来》的出版引起轰动,许多成年人对这个黑暗、孤独又充满希望的故事大为惊讶,又大加欢呼。数年期间便再版3次,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直接影响了美国漫画历史的发展。随后《守望者》《天国降临》等具有反思意味的漫画更让成年读者第一次意识到,漫画还可以有如此深的内涵。
电玩英雄与英雄宇宙
时光滚滚向前,世间万物早已不同。随着第一台雅达利在北美市场发售,电子游戏正式进入全民时代。DC和漫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第一款超级英雄游戏《超人》便登陆雅达利2400。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蝙蝠侠:阿甘骑士专区
超级英雄题材游戏知名作品繁多,如早期的《上尉密令》《惩罚者》到《漫威英雄对战卡普空》《X战警》,再到如今的《阿克汉姆》系列等。漫画英雄游戏多强调爽快感,动作感,人物招数大开大合,色彩艳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街机游戏:《惩罚者》,也许80后的小伙伴们对这部作品仍有印象
而这其中不得不提到1996年发行的《X战警对街头霸王》。
日本“最有节操”的卡普空连续3年推出的第三作超级英雄格斗游戏(前2部为1994年的《X战警:原子之子》和1995年的《漫威超级英雄》)。鉴于前2作风靡全美的“成功经验”,以及漫威希望多加入角色的建议,卡普空把自家街霸人物拿出来大战漫威英雄,这种关公战秦琼的戏码在博人眼球的同时,还开创了一种格斗类型。作为业界数一数二的FTG游戏大师,卡普空自然了解希望玩家需要什么——玩到爽?恭喜你,答对了!
春丽对暴风女
明确卖点的卡普空,放弃了日式格斗追求的平衡性,代之以夸张的声效、华丽的必杀技、拳拳到肉的打击感与无限连击的快节奏:随便搓搓几个键,就能放出华丽的光波,对游戏稍微有点了解就可以无限连死对手……这种儿戏式的玩法吸引了无数看热闹的玩家。毕竟玩这种游戏,大家都希望自己喜欢的英雄噼里啪啦糊对手一脸。自然地,本作成了北美地区投币率第二高的游戏。
这种双赢的模式在漫画界与游戏界被广泛应用。毕竟其消费人群多半是年轻人,只要游戏素质不算太差,销量上基本都说的过去。这种强强联合产生的经济效益让出版社或游戏厂商有资金进行更好的创作,读者或玩家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商品。另一方面,由于电子游戏受众分布广泛,“英雄漫画全球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千禧年后,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超级英雄提供了大放异彩的舞台
进入千禧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工业的画面表现力越发强大。托这股技术热潮的福,电影可以还原出超级英雄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能力以及五花八门酷炫非凡的装备。在蛰伏一段时间后,英雄电影再度熠熠生辉。福克斯拍摄的《X战警》华纳的《蝙蝠侠》和索尼的《蜘蛛侠》都取得了票房佳绩。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蝙蝠侠:阿甘骑士专区
其中作为漫威的台柱蜘蛛侠,在现代电影技术的帮助下全球狂卷40亿美元。为此,漫威懊恼不已,因为他们过早把蜘蛛侠的电影版权卖给了索尼影业。看着自己的孩子为别人大笔的赚钱的时候,漫威动了自己拍摄电影的想法。
开启漫威电影宇宙的钢铁侠1
很快一个大胆的想法涌现出来,他们希望用自己旗下的还没卖出的角色套用一个世界观,这就是漫威电影宇宙的雏形(漫威电影宇宙编号Earth-199999)但第一个问题很快浮现,拍谁好?这个人必须技能华丽才能吸引眼球,又要和其他漫威角色有过深入互动,才方便引出其他角色,建立共同的世界观。经过多方讨论,最终圈定拍摄《钢铁侠》。钢铁侠的真实身份为托尼·斯塔克,花花公子,亿万富豪与超级天才。MK系列装甲内置大量武器、飞行装置和一个“只是非常聪明的智能系统”——JARVIS(Just a Rather Very Intelligent System),够酷炫。再加上钢铁侠本身就是复仇者联盟的创始人之一,方便引出其他人物,其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开启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一环节。
漫威举债拍摄了《钢铁侠1》,并因资金困难启用了因吸毒问题差点毁掉前途的小罗伯特·唐尼。但后来的事实表明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坏坏的,痞痞的矮富帅成为了大众情人。最终《钢铁侠1》全球票房5.66亿美元,漫威电影宇宙正式走入广大影迷的视线。
推出《钢铁侠1》之后,《绿巨人》《钢铁侠2》《雷神》《美国队长》都用各种彩蛋表明我们的英雄都是在同一世界,他们有着自己的身份:士兵,科学家,或者是神。有着自己的缺点以及优点:力大无穷,性格古怪或者干脆就是个老古董。而这些奇奇怪怪的人物将组合成为一个团队的故事,这也就是漫威电影宇宙第一阶段的终极目标——《复仇者联盟》。
全球票房15.1亿美元的《复仇者联盟》
一个总没两个好,三个总比两个好。在这种心态下,花一场电影的票价钱就可以看到7位超级英雄,让观众们还未观看电影就已觉得值回票价。高颜值邪神洛基的狡诈,钢铁侠与雷神之间、科技与神力的对抗,再到最后7位英雄组团的纽约大战,它们与现代电影技术的声光效果配合,在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同时,又大大超越了观众的心理预期。于是,《复仇者联盟》横扫世界电影市场,纽约时报写道:“该片最不可思议的一点就是让超级英雄影片居然又焕发出了新意。”
漫威电影的成功,让福克斯和华纳先后确定了X战警宇宙和DC电影宇宙。电影业的大投入,大产出,快速地提高了美国超级英雄的世界知名度。由点带面,超级英雄的文化衫,周边玩具,授权商品随处可见,超级英雄已经从报纸对折8次后大小的漫画书中走出来,走入全球,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蝙蝠侠:阿甘骑士专区
我们为什么喜欢超级英雄
2015年5月12日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是漫威电影宇宙第二阶段的重要目标。在超级英雄热潮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经要问:我们为什么喜欢超级英雄?
《蚁人》来了,超级英雄在银屏上各显神通
从1978年《超人》电影的横空出世到刚刚上映的《蚁人》,一大批超级英雄在大银幕上各显神通。《绿巨人》《闪电侠》《神盾局》等电视剧占领我们的电视或者手机。《阿克汉姆之城》《破碎维度》《乐高超级英雄》等游戏丰富着我们的娱乐生活。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汉化组辛苦的付出,让东方的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英雄在漫画里的勇姿。如果有爱,只需要付出少许的金钱便可以购买到正式引进的英雄漫画。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娱乐方式的改变,让我们头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触摸”英雄们。
在几次大规模的重启或设定修正以后,超级英雄再也不是刚诞生时的“神明”,在“去神格化”的过程中,他们被赋予了普通人的情感,会因为幸福而微笑,会因为痛苦而哭泣,同样的,他们也会对我们的现实生活的问题有所反思。
另一方面,超级英雄的能力对于我们来说也不再遥不可及: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如X教授一般,可以让自己的思想快速传播。高铁让我们的速度大大超越了我们的祖先。EXO技术的发展倘若假以时日,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超级力量。人类所包含的好奇心、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以及实践精神,终将让我们拥有改变世界的“超级能力”。
对超级英雄的喜爱不分地域和国界
最流行的超级英雄都含有人性中最光明的一面,即使是黑暗骑士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热忱。我们喜爱超级英雄,而且超级英雄得到如此快速的传播,在于我们对其价值观的认同。在华丽特效包裹的外衣之下,惩恶扬善,帮扶弱小,匡扶正义是超级英雄永远的主题。
我想,这也是超级英雄被我们喜爱的原因。
征稿启事: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栏与评测文章质量,也为了给各位玩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本站现公开向广大玩家征集稿件,欢迎各位有能力的读者在当期的N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撰写文章,自选题目亦可;文章一旦审核通过,即将在专栏板块或评测板块中重点发布,同时还将根据文章质量给予每千字50-200元的稿费作为报酬。
征文题目:
一、专栏类
1.针对《仙剑6》这部作品,你有着怎样的评价?或者怎样的思考?
2.从《蝙蝠侠:阿甘骑士》出发,探讨以下蝙蝠侠系列游戏或者相关文化。
3.《疯狂的麦克斯》这电影太屌了,关于它的游戏或文化,您有什么想聊的吗?
二、评测类(点击查看)
三、动漫类(征文题目)
要求:文章字数以2000——5000字为最宜,需适当配图,完成后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中,邮件名首须注明“专栏投稿”“评测投稿”或“动漫投稿”,并在投稿文章末附上常用联系方式。投递后7天内,若未与投稿人联系,则表明稿件未通过审核,作者可自行处理文章。注:不支持一稿多投,故审核期间请勿再向其它地方投递,违规将取消稿酬。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蝙蝠侠:阿甘骑士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