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分子:从《方舟:生存进化》到《侏罗纪世界》 恐龙为何这么忙?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最近以恐龙为题材的作品有点火。前有年度大片《侏罗纪世界》打头阵,全球席卷12亿美元票房赚得盆满钵满;后有《方舟:生存进化》强势霸占steam销售榜榜首长达数周时间。细细想来,恐龙就如同外星人和吸血鬼一样,已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化符号——但有意思的是,恐龙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流行的。作为一个已经灭绝了上千万年的物种,它的卷土重来有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北方凛——游民星空热心读者
游民星空热心读者投稿,讲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列表)
恐龙文化的历史
恐龙,意为恐怖的蜥蜴,最早于19世纪就被发现并命名,是一种曾统治地球长达上亿年的爬行动物,但是在六千五百万年前却因为一些神秘的原因而全部消失了。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直到现在也没能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生态系统崩溃,是致使恐龙走向灭绝的最大诱因。
对于恐龙的研究,最初只是来源于对于古生物学的热情。作为一个在当时来说还是新兴的学科,很多古生物学家包括业余的爱好者都在努力寻找恐龙化石并还原恐龙的真实容貌和生活习性。
随着古生物学的发展,恐龙的原貌逐渐展现在了人们面前。作为地球曾经的统治者(就有如现在的人类),恐龙让很多人都十分感兴趣,而它也顺理成章的走进了电影银幕里。拍摄于1925年的黑白电影《失落的世界》(改编自阿瑟•柯南•道尔于1912年发表的同名小说——嗯,你没看错,那个创造了福尔摩斯的家伙也写过科幻小说)就是世界上首部恐龙电影——甚至严格来说也是第一部怪兽电影。
恐龙电影的开山之作
不过,在恐龙作为排头兵开创了怪兽电影这个崭新的分类之后,它却被两个后辈给超越了——那就是金刚和哥斯拉。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怪兽电影的主角基本被这两个家伙给霸占。直到20世纪的7、80年代,恐龙题材的影视作品才逐渐回暖。如1978年开始播放的日本特摄电视剧《恐龙特急克塞号》,80年代出现在变形金刚动画片里的机器恐龙,还有藤子•F•不二雄创作的两个哆啦A梦大长篇《大雄的小恐龙》和《大雄与恐龙骑士》。
童年经典
然而这些有关恐龙的作品虽然都有不小的影响,但是却没能引领整个世界为之疯狂。真正让恐龙完全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还得数1993年横空出世的那个“万恶之源”。
恐龙文化的兴起
迈克尔•克莱顿这个名字可能熟悉的人并不算多,但要说起他最有名的小说,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错,他就是《侏罗纪公园》的原作者,在90年代声望甚至超越斯蒂芬•金的小说作家,同时也是笔者自己很喜欢的一个创作者。他有着多种身份,作家、制片人、编剧、导演,等等等等。他所创作的小说,与其说是科幻小说,不如说独创一派,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幻想未来的科学技术不同,他着眼的是当下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并以现实世界作为基础展开演义——这样的流派有一个自己的名号,叫做“科技惊悚”,他也是这个流派的发明人和集大成者。
“万恶之源”就是它啦
小说版的《侏罗纪公园》,由于没有电影版时长、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其实比电影所要展现的东西要广大和深刻的多。小说版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本书的灵魂人物数学家马尔科姆博士关于自己混沌理论的一番话,同时也预示着这一章的剧情走向。
小说描述了一个富翁从琥珀里的远古蚊子体内提取出了恐龙的基因,并运用克隆技术,把这些恐龙重新带回到了人世间。马尔科姆博士觉得这样做很危险,但是富翁哈蒙德解释说,这个岛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安排妥当的,滴水不漏,不必担心。但是马尔科姆还是十分固执地依据自己的混沌理论,认为这个看似缜密的系统,实际上十分脆弱。
蚊子竟然是恐龙复活的关键
结果没想到真的被他所言中了。为了加强管理,同时为了控制恐龙数量地增加,这个岛上所有的恐龙都被人为设定成了雌性。但是万万没想到,为了弥补有缺陷的恐龙基因而使用的蛙类DNA片段闯了大祸,恐龙开始像两栖类那样出现了变性的情况,新的恐龙开始毫无节制地繁衍;而侏罗纪公园的安保系统也因为有人蓄意破坏而彻底失效,霎时间整个小岛变成人间地狱,恐龙们逃出了自己的牢笼,开始把利爪和尖牙对准了小岛上的人们。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方舟:生存进化专区
Life will find a way.(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这句话是整部书的灵魂。无论是恐龙的变性和逃出牢笼,还是最后从小岛上逃出来的那几个人类幸存者,无不印证着这句话。而对于人类是否应该代替上帝的位置,将本应被埋葬的东西重新带回到这个世界上,本书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电影《侏罗纪公园》剧照
虽然电影版的《侏罗纪公园》在深度上没有小说讨论的那么多,但真正使全球刮起恐龙风暴的还是得属它。在小说还没出版的时候,和好莱坞联系紧密的克莱顿就已经收到了很多电影厂商发来的改编合约。最终环球拿到了改编权,并邀请斯皮尔伯格作为导演,制作出了这部名留青史的《侏罗纪公园》。90年代的观众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栩栩如生的恐龙,当然这都归功于当时最尖端的CGI技术。这也是银幕上首次出现的完全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有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如果说小说版的《侏罗纪公园》还有一丝幻想的成分,那完全可以说斯皮尔伯格把这样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并带到了观众面前。至此,恐龙文化开始大热,这部电影也打破了由《ET外星人》创造,已尘封十余载的全球票房记录,直到1997年才被又一个神作《泰坦尼克号》给超越。
这部电影的影响十分深远。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熟知的《玩具总动员》,那个有些神经质的抱抱龙的原型其实就是霸王龙。其中第二部抱抱龙被意外地甩在玩具车外,他开始追逐那辆玩具车。弹头先生偶然看了一眼后视镜,发现了抱抱龙边叫喊边追逐的画面——其实这个镜头就是完全复刻自《侏罗纪公园》里从后视镜看到的霸王龙边怒吼边追吉普车的镜头(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恶搞)。
这一幕和《侏罗纪公园》里的经典追逐战简直一模一样,只不过这部电影里的抱抱龙只是想要上车而已
换个角度看
在这之后,侏罗纪剧组乘胜追击,又制作了两部侏罗纪电影,和第一部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部曲。但是由于制作人员的更迭和资金的问题,后两部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并没有引起和第一部一样大的反响。而千禧年之后,怪兽电影式微,恐龙题材也未能幸免,每年偶然出现的恐龙电影也大多是些小打小闹的B级片。直到近年这样的情况才有所好转,先是原创怪兽电影《环太平洋》,再是《哥斯拉》的新作。而《侏罗纪公园》的重启作《侏罗纪世界》也于今年来临。不出意料,虽然时隔22年之久,可观众的思绪还是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孩提时代。虽然本片的剧情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譬如霸王龙居然跑不过穿着高跟鞋的女主——黑小短手也就罢了,黑速度就不合适了吧?),而且无论是和原版电影还是原著小说相比立意方面简直就是差到没有,但还是丝毫不影响本片在全球席卷超过12亿美元票房。影片最后,那头22年前就已经大显神威的T-Rex(没错,是同一只!)登上侏罗纪世界的控制室屋顶,朝天一声怒吼,好似宣布了自己已经卷土重来。
逆命の高跟鞋
游戏里的恐龙
作为第九艺术,电子游戏肯定也不会放过恐龙这个香饽饽。最有名的关于恐龙题材的游戏,大概就要数卡普空公司的《恐龙危机》系列了吧。在当时,它可以说和该社的另一部扛鼎作《生化危机》形成了“危机双雄”的盛况。无论是画面还是情节设置,抑或是惊悚氛围的营造,《恐龙危机》系列都不输给同时期的类似作品。
《恐龙危机2》,很难想象这部作品当年居然有代理……而且是育碧代理的
但是在《恐龙危机》1代和2代卖出百万级销量之后,《恐龙危机3》却遭遇滑铁卢。这部作品就好像是恐龙游戏的“《血狮》”,甚至直接导致时至今日这个系列也没能再次崛起。而反观它原来的兄弟作品《生化危机》,虽然近年来批评声不断,但还是有条不紊地出着续作。对于恐龙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境况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导致系列暴死的《恐龙危机3》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方舟:生存进化专区
完全以恐龙作为主角的游戏可能也不是那么多,但是你却能在很多游戏里看到它们客串的身影。相信很多同学都还记得,当年《红色警戒2:尤里的复仇》中苏军战役的第一关,由于时空机器超负荷运转,导致时光倒流过了头,原本只应倒退几个小时,但却直接把苏联的军队传送回了白垩纪时代!于是那一关你不仅需要对抗阶级敌人盟军和可恶的叛国者尤里,你甚至还要打前来进攻时光机的恐龙!而苏军战役的结尾也呼应了这个开头。尤里设法逃脱了苏联的关押,驾驶时光机器意图改变历史,但苏军早有防备,把当初的意外如法炮制,直接把尤里传送回了上千万年前……最终,这个叛国者葬身于霸王龙的血口之中。
《红色警戒2》中的恐龙
其实相对于恐龙在电影界的大发光彩,游戏界的这些中生代霸主还未能完全显露出它们的威严。好在这样的情况在近来有所缓和。功不可没的自然是《方舟:生存进化》。这是一个恐龙题材的多人在线生存类游戏。在这部作品里,你不仅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武器抵御恐龙的攻击,甚至还能狩猎和驯化这些庞然大物!想想看,养一只霸王龙做宠物,这是多酷的一件事!再加上虚幻4引擎打造的画面,多人生存类游戏本身的闪光点,还处于Early Access时期的本作就已经长期霸占steam销售榜的榜首了。在各个直播平台上也都能发现很多在直播这个游戏的房间。可以说,这个游戏可能会成为恐龙游戏复兴的一个标志,让我们拭目以待。
《方舟》中可以驯养恐龙
恐龙为什么会流行?
于是又回到这个最初的问题了。为什么恐龙会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然后流行起来呢?换句话说,凭什么是恐龙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呢?我想,这里面确实有些原因值得分析一下。
首先,自然是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那种好奇。更主要的是,恐龙还不只是普通的未知事物,它们曾经是这个地球上的霸主,就如同我们一样。都说,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我们能知道很多东西——对于恐龙的研究不正是如此吗?为什么它们会突然消失?它们的消失对我们人类有什么警示意义?不要以为这样的研究离我们太遥远。科学家们警告说,我们人类现在可能正在经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而上一次,正好就是结束恐龙时代的白垩纪晚期生物灭绝事件。但有些讽刺的是,引起第六次生物灭绝的原因并非来自自然,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恐龙就好似代表着一段地球的尘封往事,等待着人类去慢慢发掘。作为地球史上的后来者,我们理应对这些前辈感到敬畏。具有这样特质的恐龙,自然有着流行的资本。
其次,恐龙很酷——严格来说,是很让人有种很惊悚的感觉。与其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恐龙,不如直接问自己为什么喜欢看恐怖片。恐龙,代表着一种最原始的恐惧——来自食物链上的压力。要知道,我们人类今天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建立文明,就是因为站立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就算是其他顶级猎食者也会被我们制造的工具所击败。但如果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当猎人成为了猎物,你会怎么想?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都很熟悉的《进击的巨人》——一个只会用拳脚打死人的巨人,和一个会吃人的巨人,哪一个更让你觉得恐怖?显然是后者。而恐龙就是这样的一个会吃人的“巨人”,能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恐惧。而又因为它们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这样的恐惧更能让人觉得真实。所以很多人对于恐龙(特别是残暴的肉食恐龙,霸王龙是其中最璀璨的明星)都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巨人的风靡,和恐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巴掌拍不响,就算恐龙有着流行的资本,但也得有水浇灌,才能从种子发芽成参天大树。而恐龙被发现以来的各种各样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就起到了这样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上上个世纪的科幻小说,还是影视时代以来各种各样的银幕形象,恐龙早已在我们的心中越刻越深。可以说恐龙开创了怪兽文化,而自己又成为了其中独特的一支。毕竟不同于金刚和哥斯拉这些幻想出来的怪兽,这些可怕的庞然大物曾经就矗立在我们的星球上,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消失了。
但它们永远都不会真正的消失,不是吗?不信你就去问问那些赶在《侏罗纪世界》第一天上映就跑去捧场的成年人观众,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他们的心中永远都住着一只充满好奇的小恐龙。
所以,关于恐龙的作品还远远不会结束。恐龙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只会变得更加的流行。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恐龙统治世界!这经典的一幕势必会永存世人心中
阅读更多精彩专栏文章,请点击图片按钮:

征稿启事: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栏与评测文章质量,也为了给各位玩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本站现公开向广大玩家征集稿件,欢迎各位有能力的读者在当期的N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撰写文章,自选题目亦可;文章一旦审核通过,即将在专栏板块或评测板块中重点发布,同时还将根据文章质量给予每千字50-200元的稿费作为报酬。
征文题目:
一、专栏类
1.《莎木3》《最后的守护者》归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E3大展结束后,你认为游戏世界会产生哪些激动人心的变化?
3.最近以恐龙为题材的电影和游戏有点热,为什么恐龙和侏罗纪题材会成为比较火爆的话题?
二、评测类(点击查看)
三、动漫类(征文题目)
要求:文章字数以2000——5000字为最宜,需适当配图,完成后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中,邮件名首须注明“专栏投稿”“评测投稿”或“动漫投稿”,并在投稿文章末附上常用联系方式。投递后7天内,若未与投稿人联系,则表明稿件未通过审核,作者可自行处理文章。注:不支持一稿多投,故审核期间请勿再向其它地方投递,违规将取消稿酬。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方舟:生存进化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