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炫富恶意剽窃 网络在自我摧毁的10个原因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因为你在上网,所以你应该会认同互联网世界非常精彩,收发电邮、用流行语、看猫咪弹钢琴的视频,还可以接触到更多你想都没想过的其他事情。网络使信息畅通,网络也帮助推翻专政。对于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事情,互联网也很不错。
但是现在网络上也是乌云密布。已经2015年了,我们才惊觉灿烂的乌托邦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现在全球文化趋势相互融合,政府和企业相互连结,都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喜悦,但互联网却只剩下了自身的空壳。
10.默认设置:愤怒
上一次在网上让你极度生气的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放心,我们不会去评判什么。自从推特(Twitter)诞生以来,上网时愤怒已经成了全美的娱乐活动。过去,我们通常只对那些种族歧视的政客和摄制虐猫的视频感到愤怒,而现在,基本上什么事都会让我们怒不可遏。
去年,Slate决定对2014年一整年的负面情绪的传播进行监控。其分析结果让我们目瞪口呆,有许多人都对叙利亚或者网络中立法表示愤怒,更多的人竟是发无名火。一个杂志的封面可能引起的愤怒就跟弗格森(Ferguson)的暴乱一样严重。一个爱尔兰酒吧因贴出告示拒绝接待“大声喧哗的美国人”而激起暴怒,严重程度跟俄罗斯镇压索契人权事件不相上下。反种族歧视者居然因为斯蒂芬•科尔伯特(Stephen Colbert)开了一个反种族歧视的笑话就想让他离职。2014年,愤怒不是失控了,而是愈演愈烈了。
所有这些都是在我们卷入“玩家门”之前。这事皆因游戏产业涉及性别歧视,滥用女权主义而起,不久后就愈演愈烈。科技博客(TechCrunch)声称“这些参与者到最后都是不管不顾,只为了惹怒别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们相信,这就像是网络辩论未来的样子:一群流氓纯粹是利用愤怒来制造混乱。Slate估计2014年没有一天是没有网络暴民的,而且这个情况还会愈发糟糕。




9.混蛋:网络“薪”秀
人们容易愤怒,因为的确有很多事情让人大动肝火。去看看那些一般规模的网站,你会无意中发现某个头条新闻或者综合性报道太客观,所以你会想,到底为什么要发表这篇文章呢?原因很简单,在当今互联网上,大家都是拿钱做混蛋。
我们应该清楚一个混蛋并不简单,有自我观点仅是底线。像格伦•格林沃德(Glenn Greenwald)和拉什•林堡(Rush Limbaugh)这样的人至少都有激情,不管说得模糊不模糊,他们都关注自己所说的内容。过去几年,网络发生的改变是,你不需要靠发表观点来引起人们的厌恶,你只需要变得讨厌即可。
上个月,Cracked.com给一个拿钱当混蛋的作家开了一个专栏,他自称,仅仅是因为博得大家点击率,他已经非常富有,粉丝众多。网络“薪”秀入门方法:并不需要多大热情,但却是现在最快速简单的赚钱方式。
由于作家海伦•简(Helen Jane)称之为“侧边的刺痛”,我们工作时经常读一些让我们自己生气的文章来打发无聊,所以我们愈发喜欢点击那些令人讨厌的文章,结果就是网站上会发表越来越多这样的文章,只有在写作者江郎才尽,写不出那些招人讨厌的文章时,网络才恢复安静。除非我们能快速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不然这个问题暂时还解决不了。



8.机器人:多于黑客
想一想你住在一个机器人数量远超人的城市里,现在再想想1/4的机器人的程序设定都是攻击和抢劫经过的人,除此之外,它们任何事都不用做。你会感到安全吗?但这完全就是现代网络的缩影图。
2014年机器人的数量超过网民。在亚马逊的云服务器上,机器人的流量占比高达70%,这对于它自身来说不是一件坏事。机器人可以用谷歌搜索有用信息,而不是弹出垃圾网站。它可以让你的脸书新闻消息及时更新,纵览整个互联网。不幸的是,不但常规机器人使用已增加,恶意机器人的使用也在增加。就像一些反乌托邦的科幻电影讲得那样,23%的机器人想要盗取你的信用卡信息,潜入你的电子邮件,或仅仅只是破坏你的上网体验。而且这些恶意机器人的数量仍在增加。
在有些网站上,超过1/3的流量都是恶意程序。这些在2013年之后几乎都没有注册过,现在这些程序已经蔓延到移动设备上。由于亚马逊和德国电信公司放任这些圈套,对那些十分珍视个人隐私和银行账户的人来说,在网上做任何事都渐渐变得令人厌烦。除非这些大型网站开始为提高隐私而更加作出努力,不然这些坏的机器人会真的成为一个大问题。



7.政府:互联网安全破坏者
你可能仍记得NSA曾将“后门”安装到所有电子通讯,遭遇舆论斥责。因为“后门”意味着有人监视所有在线发送的消息,任何行为都受监控,这里有一个更大的风险:安装后门意味着完全破解了网络安全。
一旦一个公司的加密被破解,它就不能再关闭,只要他们有诀窍,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没有所谓的只有好人才能使用的“金钥匙”。这意味着黑帮,恐怖分子,小偷,恶意黑客都能访问你的加密信息。换句话说,一旦苹果在他们的代码里植入一个后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你的密码,贝宝和信用卡账户。
当前,很多政府都计划大范围地利用这些后门。在首相戴维•卡梅伦的领导下,英国率先站在了最前面。如果这项计划实施的话,英国在线实施的任何事务都会极易受到黑客攻击。想象一下:有这样一个网络,不论你是买东西,发送东西或是下载东西,你的银行账户都会被窃取,你的安全完全没有保障。除非政府认识到危害,积极应对,否则网络将无安全可言。



6.网络荒唐产物:公司垄断
自从网络兴起,创造垄断已经形成一种惯例。目前,谷歌控制了欧洲搜索引擎市场的90%,成为行业龙头老大,欧盟指控谷歌违反了《反垄断法案》。如果脸书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它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这种形式的垄断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然而时至今日,他们才开始威胁摧毁互联网。
你可能已经听说过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签署的《网络中立法案》。这项法案在强烈的反对声中通过,旨在确保互联网不会变成像收费公路一般——富人的快捷通道和普通人通行的拥堵泥路并存。宽带巨头康卡斯特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已经竭尽全力,试图撤销这项法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一边威胁政府允许他们扩大垄断范围,一边打着控诉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小算盘,但作为回报,他们也会在“几年内”遵守这项法案。康卡斯特公司因为虚张声势(制造虚假草根运动来维护自己的事业)而被投诉。两个公司似乎非常有信心,认为2020年底就能推翻这项新的法案。
美国的宽带垄断现象已经非常严重,30%的家庭只有一家供应商可选。这也导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最不完善。供应商虽然有土匪一样的行为:强迫流媒体供应商支付额外的费用,来保证他们的影片在网络上正常播放,却并未因此受到惩罚。除非有人介入并遏制他们的权力,否则几乎可以断定,《网络中立法案》必将是昙花一现。



5.网民利器:DDoS攻击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是让一个网站瘫痪最便捷的方法。几年前,四叶论坛(4Chan)上的儿童事件,及俄罗斯加倍报复“亦敌亦友”的国家都与其有很大关系。它们很讨厌,但因鲜有发生,以致于一旦发生便会引起轰动。反观2015年,几乎人人都在使用它,并且一直在使用。
阿卡迈科技公司最新发布的互联网现状报告中显示,截止2014年年底,DDoS攻击已经失控。攻击数目相比2013年年底增加了90%,与2014年年中相比增加了57%。现在,每小时会有28次DDoS攻击发生,所产生的问题几乎会在未来12个月中持续增长。黑客积极分子数量会不会因使用DDoS攻击而增加一事,尚未查证,但可以确定的是,网民往往都是用DDoS攻击干傻事。英国广播公司“未来板块”(BBC Future)最近的一篇文章报道,有两家水疗中心试图使用DDoS破坏彼此的生意。全世界范围来看,政府和公司也把它当作商业惯例,用它攻击竞争对手。因为发起DDoS攻击越来越简单,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一些愚蠢的目的使用它。



4.网民产业:草根营销
我们早已披露,草根营销是由某家公司或某个政府策划的“伪草根”运动,目的在于使民众产生一种目标的认同感。在俄罗斯、中国等国,这种营销手法并不新奇,但当下这已成为一种主流手法。五年来,草根营销专家遍地开花。
去年,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建立了“免费看电视,拥护橄榄球”(Protect Football on Free TV)的草根营销网站。尽管该网站所倡导的政策明显不利于橄榄球粉丝(NFL则可赚的盆满钵盂),但仍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点击观看。美国艺电公司(EA Games)曾被控通过红迪网(Reddit)付费账户发起类似的活动;亿万富豪科赫兄弟(Koch brothers)也心慕手追,试图干涉《网络中立法案》的通过。
草根营销的兴起为互联网上的争论降了温。现实生活里,网民或披上假马甲,或受雇为水军沉溺于评论专栏,流连于各大论坛,歪曲事实,误导舆情走向。这样一来,网民无法断定别人是否故意误导舆论,很难从网上看到就事论事的客观讨论,更难获知他人的真实想法。可怕的是,草根营销切实有效!我们早已说过,铺天盖地的草根营销会动摇你的信仰,让你丧失信心。



3.“免费”软件:麻烦不断
可能多数用户都会觉得免费应用软件“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它们盗取用户数据,并把用户信息转卖给大公司的丑事人人皆知。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似乎正是你所钟爱的那些免费应用软件,蚕食着你的生活。
我们以Hola Unblocker为例。这款免费插件可以让你不受地域限制,随心所欲地上网冲浪——你可以在英国观看美国Netflix视频。该插件在全球已有数百万拥趸。该公司暗地里将你的带宽数据倒卖给那些大公司从而牟利。这意味着,只要支付相关费用,任何人都可盗用你的IP地址,冒名下载儿童色情作品或安排毒品交易,肆意妄为。更为瘆人的是,一旦下载了该插件,该公司即可自行在用户电脑上安装并运行任何软件,并可躲过病毒检测软件的法眼。
类似案例还很多。也许你在用的只是一款免费广告拦截插件(AdBlockPlus),帮你拦截掉那些烦不胜烦的自动播放视频。然而,近日有人爆料,一些公司已经购买规避这款广告插件的特权。这样一来,用户还将继续遭受广告的骚扰,而ABP插件却如旧时定期收取保护费的黑帮,运营自如。
其他诸如 Instagram(一款图片分享应用软件) 和Four Square(一款手机用户分享地理位置信息的软件)之类的软件 ,则会大量外泄用户数据,实现“网络共享”,并能就你的地理位置进行精准定位,“粉丝”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取你的信息。虽然这些软件标榜是免费使用,但我们却以其他方式支付了费用。



2.免费网络:汇聚“垃圾”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轻点鼠标,却发现自己身陷复制抄袭、烂文堆积的文沼而动弹不得?你有没有想过个中原因?罪魁祸首并不是博主,而是那些“内容农场”,因为他们一毛不拔,并未支付作者任何报酬。
前面已经提到,这种商业模式糟糕透顶,对作者不利,对其他人也无利益可言。像《看台报告》(Bleacher Report)之类的内容农场和网站,会向作者承诺“曝光率”和“点赞率”以此来迷惑作者——你可能拿不到钱,但你能积攒经验。更甚者,如果你达到一定的点击率,或是写出一定数量的文章,你就有机会获得一份有收入的工作。
最后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会激励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写出最多的文章,从而获得最多的点击量。做到这些,作者可以撰写颇具争议的新闻标题,或从同类网站窃取创意,甚至是完全剽窃,而那些文章稍加改动便又发布出来,反复如此,直到网络上垃圾信息泛滥成灾,变得一文不值。
但这只会影响低端网站吗?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如《卫报》澳大利亚分部这样权威的网站,也曾因压榨自由撰稿人遭到指控。即使对于资深的专业人士来说,无收入或收入低也已成为常态。
不言自明,相比那些付给记者报酬来刊登长篇报道的网站,分文不花却获得大量点击率的网站显然更有利可图。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资深编辑无法挖掘深度报道,不得不写一些蹩脚的文章来赚取点击率;与此同时,那些年轻作者只关注记者能拿到的薪水从而转行做了公关,导致优秀文章极度匮乏。



1.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看了这么多让人失望的消息,你可能认为互联网已经无药可救。但令人振奋的消息来了:互联网前途光明。但草根营销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之类的恶性事件可能会愈演愈烈。但互联网已经多次自证,不管我们预期有多糟,它都能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就拿网络中立来说,人们一度认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康卡斯特(Comcast)会得偿所愿。然而行动主义占了上风,各大网站纷纷屏蔽了他们的首页,网民也纷纷加入抵制。201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将网络中立写进法律。如前文所述,那些大公司仍然确信网络中立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现实也很难持续)。然而,如果说我们能从这场战役收获什么,那就是参与即可改变。使大公司的期望成为泡影,这一向是互联网的长项。
但我们可以不再点击那些令人发狂的东西,像躲瘟疫一样远离《看台报告》(Bleacher Report);支持优质文章,多多分享我们喜欢的好文。我们可以识破那些应用软件的免费骗局,请求政府叫停荒谬的后门软件;当然,还可以试着保持平心静气。
因为这才是互联网的伟大之处:它让我们高能高效。也许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将网络世界变得更美好。难道这不比在推特网上因看斯蒂芬•科尔伯特讲反种族歧视的笑话而大发雷霆更有意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