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X平台之选——猫头鹰NH-L9x65散热器简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我相信很多DIY发烧友们对猫头鹰这个品牌并不陌生,这是一个做工非常出众且非常静音的品牌。该品的产品除了其风扇在保持同样转速下明显较其它品牌所发出的噪音要小的许多之外,猫头鹰的整体散热器也在保持极高的散热效能的前提下也显得非常的安静。因此,这个品牌也是多数发烧友们所首选的目标。
而这次,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则是来自猫头鹰的一款面向ITX平台的散热——NH-L9x65。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我们之前做过关于NH-L9i和NH-L9a的评测,当时我们也确实很遗憾,该散热器因为体积原因,只能A/I平台单独发布,因此对于热衷于ITX和猫头鹰平台的发烧友来说,如果需要更换CPU平台则需要购买一个新的散热器才可以。
而现在好了,全新的猫头鹰NH-L9x65其中的L9x则是指9CM规格大小的A/I平台通用直吹式散热器,而65则是指该散热器的高度为65mm(含风扇高度),相当于是在全平台通用的基础上,猫头鹰又把原先的散热面积增加,算是一个全新的中高端规格散热器了。

言归正传,还是先来看下该散热器的包装,其实猫头鹰散热器的包装风格都一样,统一采用了红色的主色调搭配白色的边框型设计,包装的文字描述则是以英文为主。

上面一侧印有该散热器的一些特性:
该散热器为65mm高,100%支持Intel平台和ITX主板,同时配备了一个NF-A9x14的温控风扇。

在右侧则是散热器的具体参数介绍。

猫头鹰的散热器内部一直是使用的环保的硬纸盒包装,同时大多数的猫头鹰散热器配件盒跟散热器都是分开的(L9i和L9a除外)。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开箱
- 第2页:产品附件
- 第3页:散热器细节一
- 第4页:散热器细节二
- 第5页:其它测试硬件介绍
- 第6页:散热器安装
- 第7页:散热器兼容性
- 第8页:测试,总结
产品附件:

附件,猫头鹰的附件非常简单且容易辨识,并且也不是特别多,都在配件盒中。

Intel和AMD的扣具,不过Intel扣具包里仅仅是一部分,LGA 115X规格则需要用到一个背板。

Intel LGA 115X规格的主板所用的背板,导热硅脂和猫头鹰LOGO帖以及降速线。

最后,猫头鹰很亲切的为用户配备了一个钢制的简易螺丝刀,该螺丝刀除了用来固定猫头鹰风扇的螺丝之外,还可以固定机箱及主板上的螺丝。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开箱
- 第2页:产品附件
- 第3页:散热器细节一
- 第4页:散热器细节二
- 第5页:其它测试硬件介绍
- 第6页:散热器安装
- 第7页:散热器兼容性
- 第8页:测试,总结
散热器细节一:

散热器主体俯视图,其实散热器的做工可以说非常板正,有点像一个正方体。不过为了保持ITX平台的兼容性,所以散热器仅仅是增加了散热鳍片的高度,并没有增加风扇高度(仍是使用的超薄风扇)。

NH-L9x65的散热鳍片共计50片,同时散热扣具在使用默认规格的风扇时是扣在下层(该散热器支持9025规格的风扇,散热器的侧面也预留除了厚风扇的扣具位)。

猫头鹰的NH-L9x65除了散热鳍片之外,还使用了4根热管进行散热,分居左右两侧采用了交错式穿插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也是能够增加散热器的稳定性。

单独散热器鸟瞰图,散热器采用了扣Fin工艺,除了中间螺丝位的7个散热鳍片,其它的散热鳍片还是比较饱满的,同样因为风扇遮挡的关系,用户在安装散热器时需要先把风扇取下才可以进行螺丝固定。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开箱
- 第2页:产品附件
- 第3页:散热器细节一
- 第4页:散热器细节二
- 第5页:其它测试硬件介绍
- 第6页:散热器安装
- 第7页:散热器兼容性
- 第8页:测试,总结
散热器细节二:

非常普通的十字纹弹簧螺丝,因为散热器体积较小,所以并不支持手拧,不过猫头鹰配送的螺丝刀即可完成紧固。

热管末端细节处理,猫头鹰在热管末端的细节方面一向做的是比较出色的,这次也不例外,丝毫不见多余的焊迹。同时在猫头鹰散热鳍片的侧面隐约可以看到猫头鹰Noctua的英文logo。

散热底座,这次的散热器底座并没有采用的镜面设计,而是圆圈纹理,当然,这样的纹理在表面平整性上是不及镜面的。

不过本次的热管和底座接触部分做的还是非常出色的,并没有出现以前部分款式中的“热管架空”现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开箱
- 第2页:产品附件
- 第3页:散热器细节一
- 第4页:散热器细节二
- 第5页:其它测试硬件介绍
- 第6页:散热器安装
- 第7页:散热器兼容性
- 第8页:测试,总结
其它测试硬件介绍:

本次使用的CPU为一颗“火炉”——来自i5的4670K,为了更好的发挥CPU的散热性能,我们进行了开盖处理,并涂抹液态金属硅脂。

内存则是金士顿的Savage 2400 8G*2,内存的主要作用是测试与散热器的兼容性,会不会产生冲突。

显卡则是昂达的GTX 780 3GD5 典范(GTX 980的公版),因为公版没有背板,所以显卡背部所散发的热量会直接传递到散热附近,会对散热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主板则是华擎的Z97E-ITX/AC,一款6相供电的Z97 ITX小板。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开箱
- 第2页:产品附件
- 第3页:散热器细节一
- 第4页:散热器细节二
- 第5页:其它测试硬件介绍
- 第6页:散热器安装
- 第7页:散热器兼容性
- 第8页:测试,总结
散热器安装:

安装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Z97E-ITX/ac配备的是一LGA 115X卡槽,所以需要用到散热器的背板。

散热器和支架是分开的,安装好背板后既可直接安装金属支架,金属支架通过可手拧的螺丝固定(也可使用螺丝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金属支架一旦安装完成CPU固定杆会被扣住,CPU将无法取出。用户如果要更换CPU则需要把支架取下才可。

前边说过,散热器的风扇会对散热器的安装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用户需要先将散热器安装到固定支架上(通过散热器上的两个弹簧螺丝来固定)。

最后扣上风扇,整体散热器即可安装完工(跟早期的NH-L9i相比确实高了不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开箱
- 第2页:产品附件
- 第3页:散热器细节一
- 第4页:散热器细节二
- 第5页:其它测试硬件介绍
- 第6页:散热器安装
- 第7页:散热器兼容性
- 第8页:测试,总结
散热器兼容性:

与内存的兼容性,金士顿Savage通过,同样的更高的海盗船复仇者系列测试也通过,散热器和内存条的距离相差约1mm左右。

供电散热器完全兼容,不过华擎的主板CPU辅助供电是在前边,因此散热器虽然不会挡住CPU辅助供电的插头,但是要在机箱内拔下来还是有一些困难的(此处可以说略有阻碍,但不能说他不兼容)。

显卡因为和散热器相差太远,则完全没有冲突影响。

最后,整体平台的样子。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开箱
- 第2页:产品附件
- 第3页:散热器细节一
- 第4页:散热器细节二
- 第5页:其它测试硬件介绍
- 第6页:散热器安装
- 第7页:散热器兼容性
- 第8页:测试,总结
测试:
配件之前已经给大家介绍过,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测试环境是13平方米的小窝,空调为大1.5P,选择方式为制冷,最高风量,空调设定温度为22度,在测试前先进行20分钟的制冷。
测试分为待机,游戏多开及压力测试三个阶段每项测试都是2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测试的同时空调依旧运行。

测试一,待机,待机仅仅看些网上的电影及聊一下QQ,在测试20多分钟的过程中,CPU的温度为32摄氏度,同时最高核心温度为1号核心的32摄氏度。(CPU节能模式开启)

测试二,开若干个游戏,此时CPU几乎处于100%运行,平均维持在94%左右,在20多分钟的测试时间里,CPU最高温度为65度,最高核心为2号核心,同样温度在65度。

测试三,AIDA64压力测试,在测试20分钟以上的时间里,CPU温度达到了113度,温度最高的核心为2好核心,温度则达到了85度。
总结:
113度的温度确实有些BT了,然而这一代的CPU确实很难使用面向ITX主板的散热器把温度降下来,不过多游戏运行是没有问题的,哪怕CPU一直维持在94%左右,CPU的温度也到不了70度。
但毕竟体积优先,该散热器还是无法超越塔式。
就兼容性和大小而言,该散热器还是非常理想的。而散热性能来说,算是ITX中比较出色的一个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开箱
- 第2页:产品附件
- 第3页:散热器细节一
- 第4页:散热器细节二
- 第5页:其它测试硬件介绍
- 第6页:散热器安装
- 第7页:散热器兼容性
- 第8页:测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