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来评价比企谷八幡_动漫星空
gamersky
每次看完新一卷的大老师,都会有一种名为青春的感情在身体中躁动。令人辗转反侧,令人心驰神往。
并非想要夸赞,但这的确是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一本书。很多新人读完此书,都感觉自己像大老师,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一直认为任何一本书都是一个滤镜,只有具备某些相同特质的人才能透过滤镜看到书中真正的精髓。每一个爱着本书的读者,都是透过自己与大老师相同的特质,才能够爱上这本书。所以要说不像大老师的人也能喜欢这本书,我肯定是不相信的。是的,每一个本书的读者,都很像大老师。
但也有很多人总爱嘲讽那些自称很像大老师的新人。不错,的确有很多新人并没有真正的读懂这本书,标榜着自己的黑历史,夸耀自己的孤独不合群,可笑是吧,这些都已经偏离了本书的主旨。
但那些冷嘲热讽的人们,不同样也是没有看懂这本书吗?因为大老师能够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因为大老师能够毫不顾忌自身的得失去完成委托,所以就把大老师奉为偶像,甚至拖上神坛。一看到有人说自己像大老师,便认为是侮辱了心中的神明。要是随便来个人都说自己像大老师,那作为信徒的自己岂不是很没面子?那至少要将他们贬的连信徒都不是才行……至少我是觉得挺可笑的,这岂不是跟书中所说的意识高系一样,擅自给自己或别人强加一个定位,然后俯视他人,以获得满足感。
大老师也是个普通人,他身上有着我们所有读者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的缺陷,所以他和我们很像。但他也是和我们不同的,没有任何两个人是相同的,正因为大老师能做到我们做的不到的事情,所以他才能成为大老师,所以我们才希望,我们才憧憬,我们才想看到相似的他人,在我们后悔的事情上无怨无悔;我们才想看到另一个的自己,在面临相同选择时做出的不同决定。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就算是有问题,也依旧是一个青春恋爱物语。弄清了本质,那么本书的主旨也很容易就能够确定了,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些高二病的言论,而是青春和成长(所以你们要说结局是大老师注孤生,那才是最不可能的事情)。

说实话,刚开始追番的时候看到这个标题,我就连一点想继续看下去的欲望都没有了,如此通俗的名字,肯定是个后宫卖萌番。请原谅我当时的浅陋无知,因为当时我点进去看的原因只是B站封面雪之下的人设很对我胃口而已。
动画的前面几集,并没有让我感到非常出彩,由于节奏过快,心理描写删减太多,导致剧情感情沉淀不够,包括大老师折旗团子那一段,也感觉充其量只是个高二病的无病呻吟而已,支持我看下去的唯一动力就只有雪之下(虽然时常崩的跟鬼一样)。而留美的事件是第一个让我感到有些意外的剧情,这让我意识到本作可能并不是普通的卖萌番。而之后学园祭相模南的事件,顿时让我感到之前我的判断实在是太过武断。于是我果断抱起小说,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已经成为我最喜欢的小说而珍藏在书柜之中,而且每到新卷发售都会好好地回味一下。
算上刚出的10.5卷,大致可以将小说分为3个阶段。1-6卷为第一阶段,是侍奉部主角三人组逐渐展现自己真实一面的阶段。7-9卷为第二阶段,是三人在黑暗中摸索,寻求改变并明确目标的阶段。从第10卷开始,影响着从前的雪之下,并形成现在雪之下的黑幕已经逐渐浮出水面,还没出的最后两卷大概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而大老师和雪之下,无论结局如何,都能够的到真正的成长,得到属于自己的真物。
关于剧情,并不想多说什么,一千个人心中有1000个大老师,光是“真物”这个东西的解释都是因人而异。我们每个人都会从这本书中,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体悟,这就足够了。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
果然我还是无所祈愿,无所希冀。
被赐予的东西,被给与的东西,那些终究都只是伪物。
祈愿的东西没有形状,想要的东西无法触碰,又或者就算入手也会将这无比美好的东西给葬送掉吧。
在那个闪耀的舞台中所见到的【物语】的结局,我还无法知晓。
所以我仍将继续求索!
via:轻之国度/miluotao
原贴地址:http://www.lightnovel.cn/thread-8082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