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物》OP歌词分析 本物与伪物_动漫星空
gamersky
在《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OP《春拟き》中的一段歌词里头唱到:
【本物】と呼べるものだけでいい (俺は本物が欲しい)

我只想要那所谓的“真物”。
这里要来谈谈歌词里的“本物”是什么意思。
其实,“本物”这两个是日文汉字,写法是ほんもの,意思是“真正的”或者是“真品”的意思。
在几个层面上来说,用起这两个字来很有意义,在现代的社会,讲求让所有人明白,但对于了解真实情况的人,怎么样的表达方式都自有他的意思。傻瓜式的解说,只会令人不求甚解。
讲求华丽的表达,但对于了解真实情况的人,自然会了解世道的平衡,再华丽的说法目的真的是哗众取宠,令人觉得很强大的有很多,令人觉得他真正强大的只有本物。讲求多才多艺,面面俱到,但对于本物,了解到事实的本质,会了解不探求更深层的意义可说只得到兴奋而得不到觉悟,要是ほんもの就必要得到本物。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现代的社会,都以"能让外行觉得好"的目标学习,莫说在内行人眼中不入流,甚至不能进入内行,各让事物的入门到达轻而易举的程度,本物却慢慢被人忽略了。
说白了,其实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缺乏著对本物的一种执着。
举两个宗教的例子
圣经当中提到:基督献上自己为祭才是真像,能以除罪(10:5-18),意思是基督献上自己为祭才是“本物”的真像,证明基督是旧约所预表之“本物”。
佛学中也提到:大颠师曰:【本无物。】
禅师曰:【汝亦无物。】
大颠师曰:【既无物,即真物。】
禅师曰:【真物不可得。汝心见量意旨如此,也大须护持。】
白话点的意思是:当然真心不能说成事或物,禅师的空真如体本来就无一物,您亦证得无一物,它或有事来不黏,真是无一物可黏?
我是无一物,既然无一物,即是真物,亦即空真如体是也。
再来谈谈“伪物”。
先说说伪物的基本概念:
“伪物”是甚么呢?是“真”的相反吗?
这看似是一种常识,但其实这完全错误。
“伪”和“真”之间的关系并非相对,反而更接近相似的关系,听起来就像谬论,然而,为什么我们会定义一样东西为“伪物”呢?因为他们不是真的。
那么什么是“不是真”?即是和真实有点距离;这点距离有多大呢?可以很大,但可以确认的是“伪物”和“真物”绝对有著相似的地方,简单的说:【我们不会把男说成是女的伪物】,为什么?因为明明是“不同”的,但那种“不同”是“截然不同”的“不同”。
正因为是有著相似的地方,两者才能比较,比较出两者的距离,而事实就是我们不会把相差太大的称作“伪物”,只有和“真物”接近、并有著关联性的,才是“伪物”;差了点什么,成不了“真物”却是非常接近的,才是“伪物”。
譬如说:模仿真品的山寨货,模仿正义的伪善,混著真话的谎言,隐藏真实的感情,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现实中的例子实在太多,因为这是个充满着虚伪的世界。
伪物没有正确与否,那只是一个物件而已,“伪物”的价值、影响只取决于人的主观思想,就好像SoPhone放在一边是不会影响到任何人,何时、或是对甚么人是负面的事物?就是被骗的时候,就是不知道他是伪物的时候,如果知道这是假的Iphone4然后买下来,不会有人介意那是伪物;就算是你被骗,伪物的负面也只是显现在你的主观感想上,对卖家而言,“伪物”又有何不可?“伪物”就是能要钱的工具。
就是说,只要我们能接受“伪物”是“伪物”的话,它的价值就能为你所接受,甚至说有著能超越“真物”的价值,像是比iphone4便宜但有相似的功能,那不是比原本更好吗?要说人们为何不满的话,除了两者本身的距离,也就只有你心中对“伪物”的鄙视和对“真物”的追求。
《伪物语》中贝木泥舟说过,如果完全相同的“真物”和“伪物”比较,“伪物”是比较好,虽然他是从“伪物(人)”是有思考的前提去想,因为“伪物”有着永远无法达到却在追求“真实”的心,也就是比“真物”多了一层,“伪物”比“真物”更真,那“真物”有何意义?意义是一定有的,只是对谁也不同,真实只是个目标,只是作为“伪物”的自我最终而自觉无法达到的目标而已。

伪即虚假,伪物,即虚假的事物。
如果有比真物更真的伪物,那它和真物有什么区别?真物能做到的事伪物也能做到。“他们拥有同样的价值”。仅仅是被称为“伪物”,就足以否定了。“当然真物的价值更高”。为了能够成为真物,伪物要具有真物的意志和决心,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伪物才具有压倒性的价值”。
世界上既有真物也有伪物。
不过仔细思考一下就能发现,这两个概念其实是成对的;
因为有了真物所以才会有伪物,反过来说,如果伪物从来不曾出现,那么也就无法肯定某样东西是真物了。
就像在英雄故事裏头,一定会有英雄的伪物登场,被称作伪英雄之类的。
不过,在这里进一步思考的话,就算有伪物存在,对应的真物却不一定有必要存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真物,也就是理想像的意思,如果说把这种理想进行实现的行为是伪物的意义的话,那倒不如说真物这种东西不存在会更好。
总之真物是一种理想,在某种意义上称作是幻想也未尝不可。
被人类当成是真物来信仰来崇拜的存在,譬如说上帝,原本也是因为被追逐的理想应该有个具体的形象而出现的,所以从这点上来说,能够得到这样一个东西并非从一开始就是真物的结论。可是,如果随意的给真物的价值究竟对多少人类造成了影响下定义,应该会得出只有真物才能创造出真物的结论。这么一来,真物和伪物这样两个概念,就不再是成对的了,说是一体两面或许才是正解。
比企谷认为朋友们的关系是虚伪的,是不堪一击的,但是在后来有所改观。确实,相模南的人际关系是虚伪的,但叶山想回应他人的期待的感情是真的。所以相模南坠入深渊,而叶山凭著这份感情创造了让这份虚伪化为真物的可能。这就是比企谷改观的原因。
同时这也是阿良良木历的态度:阿良良木月火就是阿良良木月火,是我阿良良木历的妹妹。自从她出生起,就是我的妹妹。即使是由怪异托生,依然是我的妹妹。即使这个人作为人是假的,但是月火作为我的妹妹是真的——
我们所共同经历的十四年是真的。
【如果性善说是理想主义的话,性恶说便是现实主义。】
人性本恶,都是被欲望支配的,以自己的利益为依归,而所谓“利它”、“仁爱”、“辞让”都是后天学习得来。人行善即伪善。伪,“人为”也。
心理学家Carl Ransom Rogers提出人处于Real Self(真实自我),而不断向Ideal Self(理想自我)前进的。理想自我永远超然于真实自我之上,但它会作为牵引人们找到自己的一种动力。
如果说存在着“真物”还有和其完全相同,根本区别不出来的“伪物”,那么这两者之间哪一个更有价值?
via:百度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吧/HORSEONION
原贴地址:http://tieba.baidu.com/p/372747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