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奇扒:浅析日本游戏衰落 《最终幻想15》是复苏关键?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辉煌一时的日本游戏业逐渐陷入低谷,不但游戏产量锐减,而且影响力也越来越低,逐渐被边缘化。虽然近些年来我们依然可以在主机和掌机上看到《猎天使魔女2》、《勇气默示录》、《新光之神话》等素质不错的游戏,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日本游戏业确实已经衰落,这已经成为全球各大游戏媒体乃至于大多数玩家的共识。

| 专栏作者:岑舟——泛游戏电影社会研究者 |
|---|
生命就像一条长河,是辣么的奔放不羁,我们身处其中,仰望苍穹,日夜迷茫苦思,以求大道。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列表)
日本游戏业走到今天这一步,既有内部也有外部因素影响之故,不可简单归结为日本民族的封闭性,不过最近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游戏业似乎有一定机会以在本世代复兴,只是目前来看,也还仅仅是种可能而已。
《最终幻想6》代表了日本游戏业的辉煌年代
日本游戏业衰落已久
业内普遍认为日本游戏业的衰落是从PS3时代开始的,在PS2时代,日式游戏还是主流,当时有数不清的日式RPG和日本出品的各类3D动作游戏,可谓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但是正所谓物极必反,在这种极致繁荣之后,日本游戏业整体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原因不外乎老生常谈的几点:首先是在技术方面的落后,这表现在日本人门户之见严重,不喜欢开源化和交流沟通,欧美很多古老的经典游戏都采取了开源化的做法,使得这些游戏的代码在程序员中广泛流传,令不少新手也得以很快熟悉游戏编程技术。例如《毁灭战士》和《雷神之锤》便采取了开源化做法,使得很多技术人员受惠,也使得欧美游戏业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技术积累,整体而言,各家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并不算太大,所以在后来3D技术迅猛发展以及FPS彻底流行开来后,很多欧美的游戏公司都能抓住这个机遇,趁势而起,适应时代发展。
欧美人的这种开放理念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最近比较热门的特斯拉汽车,其制造公司为了能够尽快在中国打开局面,表达了愿意和中国类似汽车公司共同分享一些技术秘密的意愿,也愿意出资在中国建立一些公共充电桩,并且同意其他汽车公司出品的类似汽车也可以使用这些充电桩,在特斯拉汽车公司看来,只有开放一些事物才能更好的令这个产业在中国更快的形成和普及开来,而《毁灭战士》和《雷神之锤》的开发商id soft当年作出类似的举动,出发点恐怕也是一样的。
《DOOM》
《一代宗师》讲述了叶问的故事,事实上咏春拳在当年并非是最出名的武术,但是叶问没有门户之见,采取开放性做法,广收门徒,将咏春拳传遍天下,使得这门拳法如今知名度远高于其他同时代拳法,全天下修炼咏春拳的人不知凡几,所以才有一种说法,叫做咏春拳“自叶问始,自叶问终”。
一代宗师叶问和徒弟功夫巨星李小龙
说回日本游戏业,在欧美游戏业持续不断共享和交流沟通的时候,日本游戏公司大多壁垒森严,很少交流和分享,任天堂和CAPCOM等公司在游戏研发方面的技术是绝对高度保密,这就像少林派和武当派不会将自家的秘籍心法传出去一样,这么一来,任天堂和CAPCOM倒是可以继续生存,但是那些中小公司就大多只能沉沦乃至于覆灭。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最终幻想15专区
在PS3之前的时代,3D技术还没有迅猛发展,游戏研发的规模和资金还没有扩大化,不少保持中小规模的日本游戏公司可以凭借少量的人力和资金研发游戏来维持生存,自己研发一个游戏引擎也非难事,因此问题不大,但是当新时代来临,制作主机游戏需要的投入越来越大,3A级游戏逐渐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游戏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大量日本游戏公司无法适应这一变化,最后被淘汰也是必然之事,这也是为什么在NDS和PSP乃至于PS2上面我们还能看到不少日式中小游戏,但是3DS和PSV以及PS3出来后,却越来越少。
PS3上面出现的日式游戏偏少
玩家的口味变化也是个重要缘故,在PS3和XBOX360的时代,SE公司这家日式RPG的王牌公司打造了不少3A级的日式RPG大作,但是反响平平,日式RPG的经验大多来自于舞台剧,像著名的日本游戏制作人崛井雄二最初便是舞台剧剧本作家,他打造的勇者斗恶龙系列自后深刻的影响了日式RPG的发展,在技术不发达的年代,这种舞台剧的做法没有太大问题,但是随着技术进步,人物和场景往真实方向发展后,这种舞台剧的做法就暴露了极大的弊病,所以在《最终幻想13》和《失落的奥德赛》等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角色比较接近真实人物,但行为举止过于做作,做出太多不必要的肢体动作,令玩家感到十分别扭,但是我们反观欧美那些3A大作,人物动作都极其流畅自然,没有那些令人生厌的夸张小动作。
《最终幻想13》中人物多余的小动作太多
这只是日式RPG不适应时代变化的一个方面,从所有日式游戏的层面来看,日本民族长期以来都能够在有限的环境里面创造出奇迹,所以在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他们可以在螺蛳壳里面做道场,但是技术提升之后,面对广阔无限的世界,他们反而无所适从,这是因为,日本民族心思实在过于细腻,总想把每个层面都尽量打磨到极致,这在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是可行的,但是在技术提升之后,引擎和画面的问题尚且难以解决,更无法做好一些基本层面。例如《最终幻想13》就在引擎架构方面浪费了大量时间,最后变成了“一本道”,到了《最终幻想13-2》和《最终幻想13雷霆归来》,SE公司吸取了教训,大力变革,但是因为成本限制等缘故,游戏中并没有像以往的日式RPG那样出现太多可以自由探索的城市,至于像欧美RPG那种开放式的世界,更是无从谈起。
《最终幻想13》虽然表现不佳,但是凭借过去多年的品牌积累,销量上还不错,但是其他PS3上面的日式RPG则大多都这么走运,例如《白骑士物语》、《星海传说4》、《永恒终焉》均是如此,而X360平台独占的《无尽的未知》和《最后的神迹》也是类似命运,反而是轨迹系列、传说系列、工作室系列等不太注重画面的中型游戏赢得了一批固定粉丝的支持,虽然不至于大卖,但是销量足以令制作公司继续去打造续作。
虽然画面一般,但是传说系列一直有一批固定粉丝支持
在日本游戏公司难以适应时代的同时,欧美游戏却发展迅速,动视的COD系列、育碧的刺客信条系列、bioware的龙腾世纪系列、bethesda的上古卷轴系列,这些游戏的崛起,彻底改变了日本以外玩家的口味和风向变化。所以在这一涨一跌之下,日本游戏业的昔日的辉煌,如今看来,犹如昨日黄花,令人顿生恍如隔世之感。
乌克兰人民在恶劣的条件下打造出地铁系列这样的神作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最终幻想15专区
新的转机
虽然衰落已久,但是最近不断传出一些消息,传递出一些日本游戏公司在本世代复兴的可能性。
《黑暗之魂》的成功具有一定转折性意义,这款游戏大受欢迎证明传统日式游戏精神在这个年代其实并不算过时,这款游戏没有开放化世界,画面上也并不惊人,但是在全球都获得了极大认可,游戏的世界看着很欧美化,但是骨子里面的理念还是日式游戏那种精雕细琢的气质,后来CAPCOM推出的《龙之信条》也是类似做法,更有趣的是,《龙之信条》还是一款开放性玩法的游戏,这说明日本游戏公司也在努力向上古卷轴等欧美RPG取经。
《黑暗之魂》的成功具有启示性
同样采取开放性做法的还有《异度之刃》,这款在任天堂的WII上面推出的日式RPG甚至被不少人认为是上一个世代最为优秀的日式RPG,而目前已经公布的该游戏续作《异度之刃X》则同样是采取了开放性世界的做法,这款游戏2015年将要登陆WIIU平台。当然SE花费了多年心思打造的究极大作《最终幻想15》也将是一款全开放性世界的游戏,在该游戏最新的预告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壮大而且可以自由探索的城市和野外,而这款采用了SE最新的夜光引擎打造的游戏在画面上已经并不逊色于那些欧美的顶级大作。
《异度之刃》打造了一个宏大的开放世界
《最终幻想15》的画面堪称顶级水准
《合金装备5:幻痛》也是这股开放性大潮中的生力军,这种理念也非常先进,毕竟欧美类似题材的游戏如“细胞分裂系列”和“杀手系列”都尚未作出这种尝试,因此关注度都非常高。
PC平台可能也会成为日本游戏业复兴的一个舞台,最近越来越多日本游戏都宣布将要登陆STEAM,例如《侍道4》、《海贼无双3》、《龙珠:超宇宙》等许多大作,在十年前,这样的游戏登陆PC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目前已经登陆PC的日式游戏也并不在少数,除了《最终幻想13》系列三作之外,还有《战场女武神》和勇者30系列等。
《妖精战士F》
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在于STEAM平台的开放性,早在前年,美国的XSEED这家公司便努力游说日本一些中小游戏公司将旗下游戏欧美化,然后移植到PC上面,在这家公司的努力下,勇者30系列和《杀手已死》等游戏已经登陆STEAM,而《秋叶原之旅2》等游戏即将登陆,XSEED认为STEAM已经足够壮大并且具有巨大影响力,而日本这些中小公司在STEAM上面推出旗下游戏的欧美化PC版,比起在主机上推出欧美化版本,代价要小得多,也没有那么多繁琐的审核过程,这也正是现在越来越多日本中小公司采取类似举动的缘故。
《秋叶原之旅2》
对于SE和SEGA这样的大公司来说,将昔日PS3平台一些经典游戏推出在PC上面,不需要付出太多代价,还能获得一定用户支持,是一笔划算的生意,而且STEAM的影响力确实已经不容小视,在日本的推特上面,讨论STEAM游戏的氛围非常浓厚,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现象。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最终幻想15专区
除了主机和PC之外,手游平台上大量日本手游的出现也可以看做是日本游戏复苏的一个表现,在过去的端游时代,日本厂商不太重视,错过了发展的好机会,但是在手游崛起的当下,日本不少并不起眼的中小公司因为研发手游而名利双收,例如《智龙迷城》的制作人山本大介此前就一直默默无闻,研发商GungHo之前也名不见经传。再如冈本吉起这位昔日大名鼎鼎的游戏制作人,在离开CAPCOM之后制作过多款主机游戏,但是表现不佳,还一度负债累累,沦落到住地下室的凄惨地步,但是由冈本吉起打造的《怪物弹珠》成为了2014年日本最热门的手游之一,甚至多次超越《智龙迷城》在各大排行榜上面的排名。
《怪物弹珠》在日本非常火爆
复兴难度巨大
虽然日本游戏业已经出现一些可能复兴的迹象,但是阻碍的因素却也不少。欧美游戏业发展成熟多年,目前尚无衰败迹象,在游戏画面等技术方面,欧美依然遥遥领先于日本厂商,这种差距日本公司很难赶上。此外日本游戏也存在相当大的水土不服问题,日本国内很多热门游戏在国外难以火爆起来,《智龙迷城》和《怪物弹珠》在海外表现乏力便是主要表现,而海王星系列和《秋叶原之旅2》这样过于绅士向的游戏是否能够获得欧美玩家认可,也有待继续观察,《最终幻想15》这款肩负了日式RPG复兴使命的游戏最终到底表现如何,现在谁也说不准。
《最终幻想15》肩负着太多使命
日本游戏公司沉迷于炒冷饭的做法也可能会消磨玩家的耐心,就在前不久,SE在PSX2014上面堂而皇之的宣布《最终幻想7》登陆PS4,引发很多不满,CAPCOM最近一阵子不断将生化危机系列进行HD重制的做法也引来不少玩家吐槽,如果日本游戏公司认为这就是所谓复兴的话,那么还不如不要复兴的好,真正的复兴是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变革,而不是不断翻炒过去自己的辉煌成就,有玩家开玩笑说本世代很可能将成为日本游戏公司全面HD化复刻和移植的时代。
令人哭笑不得的《最终幻想7》PS4版
目前经过上个世代的溃败,日本游戏公司已经有了一定技术积累和一些优势,希望这些公司能够把握机遇和时代变化,重新给昔日那些支持日式游戏的玩家一些信心和感动吧。
阅读更多精彩专栏文章,请点击图片按钮:

征稿启事: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栏与评测文章质量,也为了给各位玩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本站现公开向广大玩家征集稿件,欢迎各位有能力的读者在当期的N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撰写文章,自选题目亦可;文章一旦审核通过,即将在专栏板块或评测板块中重点发布,同时还将根据文章质量给予每千字50-200元的稿费作为报酬。
征文题目:
一、专栏类
1.《GTA》的PC版终于要来了,对于这份迟来的厚礼,你有怎样的期待或看法?
2.针对《死或生》等乳摇向游戏的流行,你有什么想说的?
3.针对动漫大量下架事件,你有什么看法呢?
二、评测类(点击查看)
要求:文章字数以2000——5000字为最宜,需适当配图,完成后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中,邮件名首须注明“专栏投稿”或“评测投稿”,并在投稿文章末附上常用联系方式。投递后7天内,若未与投稿人联系,则表明稿件未通过审核,作者可自行处理文章。注:不支持一稿多投,故审核期间请勿再向其它地方投递,违规将取消稿酬。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最终幻想15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