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奇扒:次时代战争中盘考 谁能拯救Xbox One?虚拟现实?小岛秀夫?还是中国市场?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几乎从游戏产业诞生的那一天起,硬件商之间的你倾我轧就一直是业界最具标志性的风向标和最鲜辣的八卦。次世代(其实是本世代了)两部主机至今已经都发售了超过一年的时间,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蓝绿两营之间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一边倒的趋势,而任天堂的早早退出也让这场战争的结果愈显水落石出之势。但在这个靠编制梦想取悦顾客的市场里,战局的变化往往就在弹指之间……

| 专栏作者:暗哨 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多媒体娱乐机。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列表)
一、当下局势
无是销量还是人气,索尼的PS4在眼下都是遥遥领先,且有进一步扩大领先地位的趋势。VGChartz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至发稿日,PS4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了2020万部,Xbox One的销量则为1160万部(如果有人关心的话,不知早了后两部主机多久的WiiU销量是930万部),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一倍。且主机市场的马太效应向来比较明显,长此以往,恐怕对Xbox One会更加不利。
Xbox One外形上比PS4大了许多,而且照片中并没有把它那标志性的“大砖头“拍摄进去;相比之下,PS4体型虽小,性能上却还要比对方强了一点,碍事的外置电源也内置进了机箱内。
让PS4取得领先的关键因素有几个,第一个因素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天时。在整个业界都被“次世代”三个字搅扰得气血翻涌的时候,PS4的抢跑优势让其赢得了许多阵营立场不明显的新玩家的支持。虽然其发售日仅仅领先了一个星期,但考虑到真正能做到双机制霸的玩家毕竟是少数,这一优势让PS4在对抗真正开始前就拥有了一块落脚的阵地。游戏主机有着极其重要的社区属性,直白点儿讲就是,当好友A、B、C中的A购买了PS4时,B和C为了能和A一起玩,二人随后购买PS4的可能性就会远远超过Xbox One。所以,这抢先一周的发售就像是播撒下了一大批火种,对PS4在随后的销售中建立优势功不可没。
北美本该是Xbox的主场,现在已经没什么明显的优势了
此外,PS4与Xbox One之间的性能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性能较弱但价格较贵的Xbox One无疑会让部分玩家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其发售前的预热营销中让微软吃尽了苦头。此外,本世代两部主机在性能上的差异体现得又非常明显,远比上世代主机之间的性能差异体现得要强烈且直观得多。时至今日,每当有新的AAA级作品发售,Xbox One上那通常相对较弱的分辨率/帧率依然是媒体们不肯放过的原罪,而这也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玩家门的购机意向。比如下面的这张表格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这张表格中我们能够看到,几乎所有前期发售大作到了Xbox One上都将遭遇一定程度的缩水,而这对观望中的购机玩家无疑将产生非常不好的第一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据说在首发时对硬件机能做出了一定“保留(留给Kinect)”的微软不得已向开发者解放了剩余的8%-12%机能,且在随后的补丁中对API进行了优化。但是,硬件方面的先天性缺陷似乎并没有这么容易靠软件弥补。更何况PS4的支援团队也没闲着,也在进一步的压榨着主机的性能。所以,实际的情况是,尽管做出了许多的尝试,Xbox One也确实在一两部作品上勉强赶上了对手,可绿营的主机上依然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在表现力上真正胜过PS4。下面这张表就是两平台后半程作品的表现对比:

很难说局势有多明显的改善吧?
从上世代发展的情况来看,这种程度的机能差异很有可能会像Xbox 360与PS3之间的差异那样,随着整体硬件机能的水涨船高最终被大多数第三方厂商所忽略。但这需要时间,可能是三年,甚至是四到五年。所以在短期之内,微软显然还无法摆脱这一诅咒。
每当有大作发售,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让Xbox One难堪的对比
二、微软的反击手段
1、技术革命
尽管眼看着与PS4之间的距离被越拉越远,但时间也并非全然是微软的敌人。比如日前微软就闪烁其词的说DirectX 12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Xbox One的性能,但考虑到硬件存在先天瓶颈,这种软属性的提升能够最终实现多大程度上的机能进步还真就难说的很。
尽管有些难以置信,但真正有可能让Xbox One原地满血复活的,大概会是Kinect。
虽然有许多人在质疑微软的产品是否真能达到这种效果,但是这也着实令人着迷
这里并不是指Kinect 2.0会像前辈那样再掀起一场一时无两的“体感瘟疫”为Xbox One创造一个中兴之世。Kinect 2.0只是一个催化剂,而真正能让其可能发挥力挽狂澜作用的,大概就是时下整备炒的火热的AR与VR,即增强现实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Oculus Rift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国内搞了不少体验活动,暗哨也曾有幸体验过两次。具体的感受在下很难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所以,我只能换一种间接的方式来说明:即从其现在完成度之高、效果之震撼来看,除非出现全球经济大萧条、第三次世界大战或者外星人入侵之类的事情,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势必将统治5-10年以后的硬核游戏市场。
微软的“Hololens”:
但只要体验过类似设备的玩家就一定能明白,眼下无论是AR还是VR、无论是微软的Hololens还是索尼的Project Morpheus,真正想要将玩家的双手从手柄与键盘上解放出来的手段还都很不成熟,尤其是从索尼方面现阶段的设计来看,似乎根本就没有打算让玩家的双手离开手柄。Kinect 2.0的优势在这里就体现了出来。它或许还没能像搭载Oclus Rift的Virtuix Omni那样让玩家“跑起来”,但在不增添其他设备的情况下,Kinect 2.0确实是时下最成熟、普及率也最高的动作捕捉游戏设备,带有Kinect 2.0的Xbox One因此也成为了最有可能找到低成本妥协方案的硬件组合。
索尼的“墨菲斯计划”:
相比之下,初看起来野心勃勃的PS4 Eye就要等而下之了许多,在发售一年后的总体用户反馈也远远不及Kinect 2.0。下面这段视频就是此前某团队试图将Oclus Rift与Kinect联姻的实验结果,在《上古卷轴5》中亲自伸出双手放魔法的感觉可不是盖的。PS4 Eye或许也能做到这一点,但真正亲身对比过的玩家就会明白,两者之间还存在比较明显的技术差距。
不知道这索尼的这两个东西用起来能不能达到Kinetc 2.0的效果
这就制造出了这样一种可能,如果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的时代真的能与这一代主机重合,那么Kinect 2.0所提供的、更加精确的动作捕捉能力与更多的额外功能显然也能为此类游戏的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条件更加完备的平台,甚至于可能带来与PS4有决定性差异的虚拟现实游戏体验。Xbox One用户大概也能因此比PS4用户跨越更低的门槛就能体验到更加良好的虚拟现实游戏。以此为契机,Kinect 2.0和微软的Hololens的联手可能也将成为Xbox One翻身的拐点。
PS4在这一仗里倒是输了,只可惜,这对于目前的战况似乎还没有太直接的影响
不过几乎所有的业界大鳄都看到了AR与VR身上所蕴藏的近乎无限的机遇,甚至不仅限于微软和索尼。而在这种情况下,谁跑的更快可能比谁跑的更好更重要。说白了,如果索尼的Project Morpheus能比Hololens更快一步抢占市场,凭借着其目前较大的市场占有率,那么即便它的VR设备性能不及微软,那微软的算盘也还真就未必打的响。至少在家用游戏机的领域,硬件性能只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影响产品销量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微软在这方面再次慢了索尼一步,将来谁能在VR游戏上捞到好处就难说的很了。
主机战争的新战场
2.独占作品
独占二字几乎和游戏主机的概念同样古老。诚然,一部质量上乘的AAA级独占大作确实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提振主机的销量,《合金装备4》至今仍让许多错过了PS3的玩家们念念不忘,足见其威力能有多么强大。但无论如何,这都已经是上世代玩剩下了的手段,在一线软件商议价能力越来越强的今天,对于硬件商来说,靠拉拢一线IP进行独占的打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坐拥大量3A级IP的大厂对索尼能开出的好处往往兴味索然,而愿意卖身的开发者往往在作品实力方面又乏善可陈。这就造成了一种对于硬件商来说“好东西独占不起、签得起的卖身契又没啥价值”的窘境。
《极限竞速5》和《杀戮地带:暗影堕落》是两家分别派出的先锋主力,不过都两者大概都没有什么划时代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蓝绿两营能够仰赖的独占力量就只剩下了以下几种:
有直接控股关系的、嫡系部队们开发的作品:如《极限竞速》《GT》《神秘海域》之类;
两家分别“从娃娃抓起”的新兴力量,如目前两家各自收拢在旗下的独立游戏军团;
特殊的合作伙伴,比如Xbox One首发三剑客中Crytek的《Ryse:罗马之子》与CAPCOM的《丧尸围城3》,以及眼下正在给PS4的销售打兴奋剂的、Fromsoftware的《血源》。
《极限竞速》系列将成为很多玩家购买Xbox One的最大诱因
总而言之,从眼下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微软和索尼的独占政策大抵都只能做到“锦上添花”,单凭一两部作品很难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倒是有许多作品都想成为下一个《魔兽世界》或者下一个《反恐精英》,但他们几乎都失败了。这不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不及这些老迈的英豪,而是在这个已经极端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中,靠一部作品通吃天下的可能性已经基本不再可能。就连红的发紫的《英雄联盟》背后还紧跟着一个要誓死收复失地的《DOTA 2》,可见在眼下流行的游戏类型里,恐怕我们还真就找不出一个能够俾睨天下的王者,在将来恐怕也不会再有。
《杀戮地带:暗影堕落》就……
在这样的局势下,微软几乎不可能完全靠独占政策来和索尼硬碰硬。因为眼下的业界现状决定了一两个当红IP还不足以拯救Xbox One,非要这么硬来的话,微软恐怕需要许多个能够至少是接近千万俱乐部的IP才能将足够多的玩家们拉回到绿营的怀抱,而在这个游戏开发经费动辄会花掉上亿美元的时代,即便财大气粗的微软真拿得起这个钱,恐怕也是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的吧。
《血源》是PS4近期的一针强心剂
还有一些脑洞式的天降奇兵可能会救Xbox One于水火之中,比如近日来吵得沸沸扬扬的小岛秀夫与KONAMI“离婚”的事件,没准微软乘机会把这位鬼才雇去,弄个什么独占大作之类的玩意儿搞搞。只是即便小岛同学投靠了微软,从他此前做产品的开发周期来看,它给Xbox One带来的恐怕也只会是一部像是《美国末日》那样宣告世代结束的凄美挽歌,而非是一部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最终幻想7》。
说说而已……恩……大概……
三、新市场开发与非游戏内容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招牌暗示着近乎无限的潜力,但以中国大陆为代表的新市场拓展很难说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本世代两部主机的市场格局。这与两家的产品在中国的绝对销量无关,而是与两家的市场反响有很大关系。因为即便中国大陆真能成为家用机市场的“第四极”,从眼下的情况看来,双方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评价并没有在国内得到显著的改变。Xbox One的销量如果是1,那么PS4的销量大概就会是2,总体上也无法让Xbox One摆脱现在的落后位置。甚至由于此前的一些“小变故”,国内的市场环境可能变得还对Xbox One更加不利一点了。
这也不能完全怪微软……
在非游戏内容方面,虽然此前广告中小男孩学英语的场面被一时传为“美谈”,可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从上世代主机开始,微软就开始在这方面有了野心勃勃的布局,从体育比赛转播到电影与电视剧几乎无所不包。虽说让用户完全放弃PC和电视机、把大部分网络生活的重心都转移到家用游戏机上还有点儿不大现实,但这也确实成为了微软在上世代主机中期所“发现”的一个新增长点。
这部分内容的市场不小,但需要从其他“巨兽”手里抢肉吃
自己就运营着一组庞大娱乐产业的索尼虽然没有微软走得快,可在PS4问世以来也是快马加鞭的追赶着微软的脚步。虽然不好说它就真是想做个“全媒体之王”,但其现在在PS4上做出的许多小动作对微软的牵制作用不可小觑。至于这方面的内容做得有多火爆,大家登陆一下美服的PSN就能一窥端倪,索尼已经在大张旗鼓的推广自己的原创电视剧了。
索尼也有自己的应对措施
不过对于微软来说,其征服客厅的最主要敌人其实并非是索尼,两者共同的仇家其实是那些已经在提供在线付费节目的先行者,比如NETFLIX、HBO和ESPN。这些盘踞在机顶盒里的传统传媒大鳄占据着这一领域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最具竞争力的原创内容方面比两个玩游戏机的对手要走得更远。他们死死的把守着自己的地盘,不管是微软还是索尼现在的气候都还没法对他们产生实质性的威胁。微软若是想在这个方面实现突破,恐怕要得通过某种神奇的方法实现现象级的成功才有可能。
微软的新对手?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主机战争局势对微软相当不利,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硬件机能所造成的劣势虽然能在整体硬件水平提高的背景下变得不再那么显著,可直到两者的硬件差异能够像上世代主机后期那样、在软件商眼中变得微不足道之前,每一部新全平台3A的发售都将为Xbox One的公关带来一波负面冲击。独占游戏依然很重要,但两家恐怕现在都难以靠独占政策作为主力。被微软寄予厚望的Kinect 2.0还完全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甚至还因为体感游戏的降温与作品数量的减少成为了拉高主机成本的累赘,不过若假以时日,Kinect 2.0与即将到来的VR与AR技术的结合,就可能将会为Xbox One带来久违了的柳暗花明。

阅读更多精彩专栏文章,请点击图片按钮:

征稿启事: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栏与评测文章质量,也为了给各位玩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本站现公开向广大玩家征集稿件,欢迎各位有能力的读者在当期的N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撰写文章,自选题目亦可;文章一旦审核通过,即将在专栏板块或评测板块中重点发布,同时还将根据文章质量给予每千字50-200元的稿费作为报酬。
征文题目:
一、专栏类
1.心跳手抖的感觉又回来了,如何看待《黑暗之魂》《血源》等硬核游戏的复兴?
2.针对《死或生》等乳摇向游戏的流行,你有什么想说的?
3.我们想要怎样的《仙剑奇侠传》?(可以盘点下仙剑系列的发展与文化,以及自己对其未来的期待)
二、评测类(点击查看)
要求:文章字数以2000——5000字为最宜,需适当配图,完成后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中,邮件名首须注明“专栏投稿”或“评测投稿”,并在投稿文章末附上常用联系方式。投递后7天内,若未与投稿人联系,则表明稿件未通过审核,作者可自行处理文章。注:不支持一稿多投,故审核期间请勿再向其它地方投递,违规将取消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