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美日系战舰大盘点 重现历史辉煌带你再温海战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在《战舰世界》中,玩家将会操纵历史上各国战舰,在浩瀚的海洋中鏖战。游戏中将按照国家分化战舰体系,规划出战舰对应的舰艇才能使用它们,官方为每艘战舰都提供了预设套装。《战舰世界》将涵盖从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各种舰船,涵盖了航母、战列舰、轻\重巡洋舰和驱逐舰。每个玩家都会有几十种战术可供选择。游戏首发美、日二系,而英系则会作为第二梯队在稍后与玩家见面,但德系将会作为第三梯队在不远的将来与玩家见面。此外,苏系有可能在法系与意系之后出现。为了满足玩家们对战舰知识了解的方便,小编特地寻找了官方确定的一些战舰进行历史介绍希望您能喜欢。
美国
伊利湖号(1级)
作为《战舰世界》美系新手训练舰,它被称为最轻巡洋舰,它符合华盛顿海军跳跃的排水量限制极限并配有巡洋舰等级火炮的巡逻炮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负责担任着巴拿马运河区域的巡逻艇。


战列舰 Battleships
密歇根号(2级)
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战列舰,为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二号舰。她是美军第二艘以密歇根州为名的军舰,亦是美国第一艘下水服役的无畏舰,采用全重炮设计。
密歇根号在1906年于纽约造船厂开始建造,并在1908年下水,最终在1910年服役。接着密歇根号在1914年支援美国在坦皮科事件后入侵韦拉克鲁斯。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密歇根号主要用作训练舰,并在战后协助接载美军从欧洲返国。1922年密歇根号退役,并在1923年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出售拆解。


新墨西哥号(6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新墨西哥级均在大西洋舰队服役,1941年新墨西哥号开始参加中立巡逻。珍珠港事件后,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于1942年先后调动到太平洋战区,1943-194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该级舰参加了太平洋战区的数次两栖作战,包括苏里高海峡夜战。新墨西哥号曾在冲绳岛战役中接任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的旗舰。 战争结束后,密西西比号1946年开始作为火炮、导弹靶船,1956年退役被拆毁。该级其它各舰于1947年拆毁。
标准排水量:32,000(改装后35,000吨);满载排水量:33,000(改装后40,181吨)。
舰长190.3米,舰宽29.6米(改装后32.4米),吃水10.4米(最大)。
动力: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驱动;主机功率:32,000马力,改装后最大44,000马力(各舰不同)。
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6400海里/12节(改装后12,750海里/18节)。
武备:12门356毫米/50倍口径主炮;22座127毫米口径副炮(第一次改装拆除12-14座);第二次改装16门127毫米高平炮8×2,40毫米高射炮40-52门,20毫米高射炮40门。
装甲:侧舷水线(最大)13.5英寸;炮塔(正面)18英寸;司令塔16英寸;甲板3.5英寸(改装后6英寸)。
舰员:设计编制1084人(1945年编制1930人)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舰世界专区
北卡罗来纳级(8级)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相继加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1942年8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北卡罗来纳”号成为当时为航空母舰护航的唯一的一艘快速战列舰。在这次战斗中卓有成效的表现,为美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奠定了它们的主要任务:为航空母舰编队提供对空掩护。1942年11月14日“华盛顿”号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的夜战中,利用雷达的引导击沉日本海军“雾岛”号战列舰。1944年“华盛顿”号在一次碰撞事故中舰艏撞毁并更换了新舰艏。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北卡罗来纳级两舰参加了大部分重大战斗活动,主要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与支援两栖登陆作战,参加了进攻吉尔贝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硫磺岛、日本本土诸岛的战役。 “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1947年退役。1961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费尔角河作为一艘战争纪念舰供人参观。“华盛顿”号于1960年拆毁。


衣阿华级(9级)
“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1949年编入预备役。1951年9月重新加入现役,参加朝鲜战争,担负炮击朝鲜岸防目标的任务。在战争中曾出现过七架苏联米格高速飞向密苏里号但是后来转向的事。[11]1958年3月四艘衣阿华级再次编入预备役。1968年4月,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迫切需要一种火力强大、能够摧毁敌人岸上目标的军舰。“新泽西”号进行现代化改装后重返现役,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1969年再次退役。


巡洋舰 Cruisers
北安普顿级(6级)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北安普敦”号正从威克岛返航,开战后即参加了增援威克岛的行动。1942年1月参加对马绍尔群岛的进攻并炮击了沃特杰岛,2月又炮击威克岛,4月参加了空袭东京的行动,6月参加中途岛海战,8月起掩护对瓜岛的运输以及航母机动作战,10月参加了圣克鲁斯海战并拖带受伤的“大黄蜂”号航母,11月29日参加塔萨法隆加海战时战沉。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舰世界专区
新奥尔良级(8级)
在近四年的时间里,“新奥尔良”级巡洋舰奉命执行最紧迫的任务,因此面临着众多致命危险。1942年8月至9日,“阿斯托里亚”号、“昆西”号和“文森斯”号巡洋舰在萨沃岛海战中先后被击沉。虽然这三艘舰艇被击沉,但该级巡洋舰仍被证明是一款强大的巡洋舰设计。悲剧性的损失并不会对“新奥尔良”级巡洋舰的战斗价值构成影响。在太平洋战场参战初期,“新奥尔良”号、“明尼阿波利斯”号和“旧金山”号巡洋舰也严重受创。“旧金山”号巡洋舰在瓜达康纳尔岛海战中被敌舰击中,在塔萨法隆格海战中,“新奥尔良”号巡洋舰被“长兰斯”鱼雷击中,严重受创,损失惨重。不过,成功的损害控制工作与熟练的航海技术,使这些舰艇能够在战斗结束前保持战斗状态。


巴尔的摩级(9级)
14艘同级舰中仅堪培拉号在1945年的台湾海峡空袭中被命中一条航空鱼雷而受伤。昆西号多数于欧洲海域服役,参加了支援法国北部和南部的登陆,并承担了运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前往欧洲参加两次重要会议的任务。战争末期回到太平洋,又参加了冲绳战役。


德梅因级(10级)
德梅因级将建造12艘,但因为日本海军迅速失败,美军造舰计划大幅调整,最后只有3艘完工,且全部在战后才服役。3艘德梅因级重巡洋舰虽然没有把203毫米炮弹扔到日本人的脑袋上,但也算风光一时,先后担任过美国第6舰队的旗舰,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地区耀武扬威。 首舰德梅因号CA134于1946年9月在伯利恒钢铁公司下水,1948年11月服役。1950年后频繁在加勒比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地区活动。1949-55年担任第6舰队旗舰。1958年“黎巴嫩危机”期间担任美国在地中海的临时指挥所。1961年7月正式转入预备役,直到1991年才正式退役。退役后几经周折,成为了苏比利尔湖畔的一座水上博物馆。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舰世界专区
亚特兰大级(5级)轻
亚特兰大号:完工后编入大西洋舰队,为第10巡洋舰舰队的旗舰。后转入太平洋舰队的第11巡洋舰舰队,仍担当旗舰。1942年6月,编入第16特混舰队,与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一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后来作为TF61.2的成员南下瓜岛,8月24/25日参加东所罗门群岛海战,10月又编入TF64参加了圣塔克鲁斯海战。后来一直活跃于该地区,不断为瓜岛守军输送补给。11月12/13日,在瓜岛战役里最惨烈的瓜岛以北海战中,遭遇日本舰队。本舰首先被日驱逐舰“晓”号的鱼雷击中,后又遭到己方“旧金山”号重巡洋舰的误击(也有资料认为是日本军舰击中了它),美舰队副司令斯科特将军也在此时阵亡。鱼雷给亚特兰大号的左舷动力舱造成很大破坏,使其逐渐丧失动力。13号中午在瓜岛北方三海里处被放弃并自沉。日舰“晓”号也在此役战沉。


奥马哈级(5级)轻
奥马哈级巡洋舰全部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多数没参加一线作战,所以没有一艘被击沉。多数用来海岸巡逻、运输、护航等任务。珍珠港事件中,有两艘奥马哈级巡洋舰在珍珠港停泊:“底特律”号(CL-8 Detroit)和“罗利”号(CL-7 Raleigh)均在港里,而“罗利”号命中一条鱼雷,差点沉没。后经过修理后重新投入使用。所有该级战舰都在战后退役拆毁。


驱逐舰 Destroyers
弗莱彻级(8级)
“弗莱彻”级是美国二战中最著名的驱逐舰,它组成了二战中后期美国海军驱逐舰队的主力。总共175艘的“弗莱彻”级在短短两年间赶造出来,并参加了战争中后期的各次重要海上战役。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驱逐舰的设计从“弗莱彻”级开始又回到了平甲板船型的路子上来。二战后,幸存的“弗莱彻”级进行了改装,部分舰只重新定级为DDE和DDR,70年代全部退役。有一部分移交其他国家海军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舰世界专区
航母 Carriers
兰利级航母(4级)
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建造的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在马尔岛海军造船厂被改装成为水上飞机供应舰(Seaplane tender,也有人译为水上飞机母舰),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1937年4月改装完毕,改编号为AV-3。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服役于美国太平洋舰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菲律宾时,兰利号撤退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此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向战区运送飞机。1942年2月27日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在爪洼海遭到日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独立级(5级)
首舰独立号原为轻巡洋舰阿姆斯特丹号,于1942年2月14日开始改建为轻型航母,该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建成服役。此后八舰也均在1943年相继服役。在战争中期,独立级航母与同样是新服役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一起,成为太平洋舰队扭转乾坤的关键力量。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军出动六艘埃塞克斯级重型航母和全部九艘独立级轻型航母,一举击溃日本联合舰队剩余的航母力量,此战使日航母舰队从此失去航空战力,沦为莱特湾海战中的“诱饵”部队。


埃塞克斯级(9级)
珍珠港事件导致了美国海军战略思想的彻底变化。残留在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力量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了抗击兵力。美国人感到航空母舰数量的不足。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黄蜂”号和“大黄蜂”号在1942年相继战沉,在一段时间内,美军在太平洋战区曾经只剩下了“企业”号一艘可以作战的航空母舰。在此情况下,美国国会和政府作出了加速建造航母的决定:优先建造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942年财年再提供10艘、1943年财年提供3艘、1944年提供6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舰世界专区
日本
香取(轻型)(1级)
20世纪30年代后期,日本海军已经拥有了数量众多的巡洋舰,实力在当时世界海军中名列前茅。这时,急剧扩张的日本海军感到人员训练问题成为其需要重视的问题。因为大量舰艇服役后,如果人员的素质跟不上,会极大地制约战斗力的发挥。
日本海军认为,要提高人员素质,必须加以严格训练。但海军舰艇所要担负的战备任务已经很繁重,如再使用它们训练那些“菜鸟”,势必会影响舰艇的出勤率和战备任务的完成,而且效果不一定好。于是,日本海军决定建造一种专门用于训练的舰艇来解决这个问题。“香取”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


战列舰
长门型(7级)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长门级因为航速的限制并且作为最后决战的主力而很少出战,开战以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战队因长期驻泊广岛的柱岛锚地待机而被频繁出击的航空母舰战队的军官讽刺称为“柱岛舰队”。1943年6月停泊在广岛湾的陆奥号三号主炮塔弹药库发生原因不明的爆炸后沉没。1944年10月长门号参与莱特湾海战。战争末期由于燃油短缺而行动能力不足,作为警备舰被编入预备役。
在日本投降时是唯一尚能作战之战列舰,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美国,1946年在比基尼岛的十字路行动中,被美军用于核弹爆炸试验。在经过空中爆炸与水中爆炸的两次测试后,长门仍然在海面上漂浮,直到第二次试爆后的第五天因大量进水沉没。


扶桑型(6级)
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时,扶桑号和山城号编在由西村祥治指挥的第二战队,执行“捷1号作战”,计划于10月25日通过苏里高海峡,从南面进入莱特湾对美军的登陆舰队实施炮火打击。25日凌晨,在苏里高海峡遭到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加利福尼亚、田纳西、西弗吉尼亚和密西西比共六艘战列舰的伏击,以及驱逐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扶桑号被美军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中后发生爆炸舰体断裂沉没,山城号与美军战列舰发生炮战(海军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之间炮战)又被鱼雷击中倾覆沉没。1945年8月31日,这两艘战舰从日本海军序列中除籍。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舰世界专区
大和型(10级)
1941年12月16日大和号战列舰竣工并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1942年2月接替长门号战列舰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1942年6月参加了中途岛海战。
1942年8月5日武藏号战列舰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大和级战列舰虽然威力巨大但生不逢时,恰逢战列舰的主力舰地位开始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的时代,并且日本海军将其当作最后决战的王牌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得轻易动用而很少出战。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中,“大和”与“武藏”编入机动部队掩护航空母舰,但是面对美国海空军的优势无所作为。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武藏号在菲律宾锡布延海域遭到美军飞机攻击,被19枚鱼雷和17枚炸弹击中后沉没,“大和”号被多枚炸弹击中受伤。1945年4月7日“大和”号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开赴冲绳群岛海区,企图对登陆盟军进行自杀性特攻,途中在日本九州岛鹿儿岛西南海域遭到美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群集中攻击,被10枚鱼雷以及24枚炸弹命中,倾覆过程中发生爆炸沉没。


巡洋舰
青叶型(6级)
太平洋战争开战后,所属于第6战队,曾参与关岛(グアム島)、威克岛(ウェーク島)的攻占任务。
1942年5月参与珊瑚海海战。同年8月9日参与第一次所罗门海战,10月11日参与萨沃岛海域海战海战(サボ島沖海戦)。
在11月13日的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遭受企业号航空母舰(USS Enterprise, CV-6)及亨德森机场(现:霍尼亚拉国际机场)起飞的美军飞机的攻击,沉没于所罗门海域。舰长泽正雄(大佐)、副舰长宫崎房雄(中佐)等511名日军战死。


高雄型(8级)
高雄级四舰服役后编入第二舰队第四战队,先前编为第四战队的妙高级重巡洋舰调出。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曾出动参与侵华战争。
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高雄级四舰编入粟田健南中将指挥的第二舰队参加“捷一号”作战,“爱宕”号为旗舰。23日晨在巴拉望岛水域,三艘高雄级巡洋舰遭到两艘美国潜艇攻击,旗舰“爱宕”号被命中四枚鱼雷沉没;“高雄”号被命中两枚鱼雷重创,由驱逐舰护送返回文莱;“摩耶”号被命中四枚鱼雷沉没;25日在萨马岛海域交战中,“鸟海”号遭到美军飞机和驱逐舰的攻击,重创掉队,由己方驱逐舰击沉。
1945年7月31日,停泊在新加坡的“高雄”号遭到英国袖珍潜艇攻击受伤,日本投降时仍未修复。战争结束后用于通讯、修理。1946年10月29日,由英军拖曳航至马六甲海峡沉没。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舰世界专区
驱逐舰
阳炎型(8级)
太平洋战争开始时阳炎级成为日本联合舰队驱逐舰队的骨干力量。阳炎级驱逐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参与了各大主要战役。
阳炎级入役后编入各一线的水雷战队,被分别编入第4(野分、岚、舞风、萩风)、第15(黑潮、亲潮、早潮、夏潮)、第16(初风、雪风、时津风、天津风)、第17(谷风、浦风、滨风、矶风)、第18(阳炎、不知火)以及第10(秋云)驱逐舰分队。作为水雷战队的核心力量,日本海军方面对其性能非常满意,评价“阳炎”级为“胜过列强所有的舰队型驱逐舰!”当然,驱逐舰的主要作用还是担任护航、护卫舰艇,而不总作为突击力量,这一点日本海军军方似乎完全没有认真去考虑,在到来的战争中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41.12.07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从开始就是制空权的较量,而日本海军反而在不断的摇摆中,仍然将战列舰放在首位,执行的战略思想还是主力舰队海上决战,航空兵不过是个提高了地位的配角而已。
中途岛海战后,美军开始取得战争主动权,来自空中的威胁增加,日本海军大量的驱逐舰无法去执行原预想的夜间雷击战。作为航空母舰的护卫舰,对空火力贫弱,反潜能力有限。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扮演运送陆军部队及给养的角色。在围绕争夺瓜岛进行的几次海战中出色的表现。到了后期美军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加上雷达的合理使用,在维拉湾夜战的时候出现了对阵美军的日本驱逐舰几乎全军覆灭而对方没有损失的场面。面对美军潜艇的活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人都没有能在驱逐舰上搞出有效的反潜手段,加上对商船护卫的不重视,使得本已脆弱经济备受到沉重打击。太平洋战争对驱逐舰的要求是强大的对空、对潜作战能力,所以,“阳炎”级也被谑称为“缺乏第二次世界大战必要能力的舰艇”。太平洋战争日本最终无条件投降,19艘“阳炎”级驱逐舰仅仅剩下一艘“雪风”号,其余全部损失。


峰风型(5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时,峯风级已属老旧舰种,但仍有少量服役于第一线。那就是第第3驱逐队所属的潮风号与帆风号,以及第34驱逐队所属的羽风号、秋风号、与太刀风号;这两支驱逐队在1940年到1941年间编入第一航空舰队,负责在舰载机出事时担任人员搜救、机体回收业务。该项任务被称为钓蜻蜓 ,钓蜻蜓的舰艇会比现役舰又撤除更多的舰载武装,不过1942年后就不再随舰队担任此项任务。


航母
瑞鹤(8级)
珍珠港行动的后5个月中,日本海军对一、二、五战队六艘航母的使用是“浪费的和不恰当的”(渊田美津雄),因为所攻击的对象包括竞技神号航母在内其战略意义都不大,并且致使联合舰队最锋利的矛偏离了其主要的目标美太平洋舰队有近半年的时间。
从印度洋返航途中,第五航空战队受命支援莫尔兹比港的登陆。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海战中,第五航空战队击沉美航母列克星顿号、重创约克城号。对垒中翔鹤号也中了三颗炸弹严重受损,瑞鹤号虽没有受损但严重减员,所以两舰都没有参加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后,翔鹤号和瑞鹤号就成了联合舰队的顶梁柱,并改称第一航空战队。1942年8月在瓜岛争夺战中,在东所罗门海,翔鹤号和瑞鹤号击伤美航母企业号,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又击沉美航母大黄蜂号。
进入1943年,太平洋的天平已完全逆转。美国埃斯克斯级航母服役后,联合舰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仍然在苦苦支撑,两舰屡屡受创,但还劫数未到。1944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空战中,翔鹤号被美潜艇棘鳍号发射的鱼雷击中,随后燃油爆炸,沉没。1944年10月,在菲律宾战役的恩加尼奥角海战中,已是空有其表的瑞鹤号作为诱饵被美第3舰队击沉。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舰世界专区
赤城(8级)
1942年6月5日中途岛海战中,“赤城”亦作为第一机动部队旗舰的身分参战。上午10时20分,遭美国海军3架SBD式俯冲轰炸机(来自美军企业号航空母舰CV-6轰炸机分队)投下其中2枚炸弹的打击,一枚命中了中部升降机附近并贯穿飞行甲板于机库引爆;另一枚则是近矢弹,擦过舰艉后方甲板并破坏了舵机。当时机库内正在进行舰上攻击机的加油与将陆用炸弹改换装攻舰炸弹的挂弹作业,炸弹带来的连锁爆炸使得舰上火灾一发不可收拾,但是火灾并未延烧到赤城的下部结构,因此火灾于中午12点一度已被控制,由于航空汽油着火,赤城号上的状况持续恶化。
6月5日晚上7点20分,赤城舰长下达全体撤舰命令,全员离舰后赤城号仍然浮在海面上,但由于赤城当时已经失去动力,加上苍龙与飞龙也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重创,考虑到大型船舰的拖曳可能会招来更多空袭甚至被敌方给掳获,因此1942年6月6日凌晨2点55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下达终止中途岛作战命令,并要求赤城自沉处份。自沉任务交由日军驱逐舰队执行,分别为“荻风号”、“野分号”、“岚号”、“舞风号”,4艘驱逐舰发射了4枚鱼雷并成功命中3枚,赤城号最后沉没地点于北纬30度30分、西经178度40分。中途岛战役后舰上成员总计战死者士官8名、下士官兵213名,舰载机部队战死7名。1942年9月25日日本海军对赤城号航空母舰除籍。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舰世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