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与现实的交织 今敏、筒井康隆与《梦侦探》_动漫星空
gamersky
时间回到1960年。自大阪郊县一座名叫千里山的小城开往京都的阪急电车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埋头读书的模样。那书是日本教文社新出的《精神分析入门》,是梦境分析的开山鼻祖弗诺伊德的主要著作之一。而这个年轻人,就是日后写出了《梦侦探》这本“梦之闹剧”的筒井康隆。

虽然筒井康隆日后将与星新一、小松左京并称为日本科幻御三家,但与其他两人不同,在进入同志社大学之前,筒井康隆还没有接触科幻。这段时期的筒井康隆,一心想的都是如何在戏剧舞台上大放异彩。事实上,他的期望决不能说是空穴来风。早在小学时候筒井康隆就参加了儿童剧团,高中时候以出色的表演才能成为学校戏剧社团的部长,大学里更是加入了专业剧团“青猫社”,频频登台表演,乃至当时都产生了“东有仲代達矢,西有筒井康隆”的说法。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戏剧修养,筒井康隆考入关西戏剧学院学习专业课程,也正是在戏剧学院的课程中,他感到自己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很难演好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物。作为弥补,筒井康隆开始钻研弗诺伊德的理论,并有意识地将之运用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与观察中。尽管后来他遇到某个同样喜欢炫耀精神分析方法的女性,从中看到了自己令人敬而远之的倒影,但习惯已经养成,而且对于梦境的偏好,似乎也从此成为他人生的主题之一。不过,或许更应该说,是他的天性喜欢做梦,才会如此迅速地被弗诺伊德吸引吧。

尽管导师并不喜欢弗洛伊德的理论,筒井康隆的毕业论文还是用了精神分析的题目,显出他性格中倔强的一面(结果就是只得了一个勉强及格的分数)。不过当时的筒井康隆恐怕绝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把弗洛伊德的理论与“梦”之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直至写出那样一本脍炙人口的《梦侦探》。
1991,筒井康隆在女性杂志《嘉人》上开始连载《梦侦探》,第一部从1991年1月号连载到1992年3月号,第二部从1992年8月号连载到1993年6月号,1993年当年出版单行本。在《梦侦探》的世界中,梦境可以被拍摄下来,也可以通过被称为PT的设备来干涉梦境、治疗心理疾病。主人公千叶敦子就是擅长这种治疗的研究员,她在梦境中的身份是帕布莉卡(红辣椒)。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围绕着PT设备及相关发明的权利斗争展开。在这一部分中,筒井康隆仿佛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笔调,并没有太多幻想方向的展开。到了后半部分,PT设备忽然被揭示出令人惊愕的神奇功能:它不仅能令人干涉他人的梦境,还能将一个人的梦境引入到现实中来。在这里,就像是闸门骤然打开一般,汹涌奔腾的想象之浪一气喷涌出来,将故事迅速推向喧闹华丽的高潮。
之所以强调这篇故事连载于女性杂志,是因为小说本身处处可见服务女性的痕迹:主人公帕布莉卡的两个身份都是独立坚强的美丽女性。梦境中的帕布莉卡当然可以同自己倾心的对象百般亲昵,就算到了现实中,帕布莉卡也对自己的身体有着清醒的认识。根据一项调查,大部分日本的女性读者都很喜欢这样的设定,许多女性都认为帕布莉卡富有魅力。至于反面人物小山内的美男设定,还有他和理事长之间BL的描写,也可以说是在赤裸裸地迎合腐女的口味吧。

不过并不能因此就认为筒井康隆是一个容易向读者妥协的作家。前面说过他不顾导师的意见按自己的喜好写论文的轶事;而就在《梦侦探》完成的1993年,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大事,更清楚显示出他不肯妥协的性格。这一年,日本癫痫协会对于筒井康隆的短篇小说《无人警察》提出抗议,认为他在小说中的描写是对癫痫病人的歧视,出版商角川书店迫于压力删掉了这篇小说,筒井康隆因此愤怒地发表公开信,宣布封笔,不再接受任何商业写作的约稿。这一封就封了三年,直到三年后几大出版社承诺不再私自删改他的文章,筒井康隆才重新回到文坛。所以说,《梦侦探》中服务女性的设定与描写,恐怕更多是出于筒井康隆自身的趣味与选择。 就在《梦侦探》之前不久,筒井康隆刚刚完成另一部小说《晨间小精灵》。这部小说服务读者的特点更加鲜明:筒井康隆干脆让读者参与到故事发展中来,每天都会根据读者在BBS等渠道的意见来决定故事的走向。不过与此同时他也会借书中人物之口评判读者的意见,有时甚至会百般讥讽乃至破口大骂。但就是这样嬉笑怒骂的小说,最终依旧大受读者欢迎,还拿下了当年的日本科幻大奖。
再来说说今敏。
其实早在今敏拍摄《红辣椒》(小说与电影的名字都叫“红辣椒 / パプリカ”,但小说中文版的名字被改成了“梦侦探”,所以下面说到小说时称为“梦侦探”,说到电影时称为“红辣椒”)之前,就有人指出他的世界观与筒井康隆的小说颇为一致。今敏自己也承认,他那种混淆现实与虚拟界限的思想,与所受筒井康隆——更具体地说就是《梦侦探》这部小说——的影响密不可分。今敏出道的第一部影片是1997年的《未麻的房间》,同样是改编作品,小说原著是竹内义和的《Perfect Blue》。今敏在导演的时候也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对原著进行了改造,使得它成为一部具有鲜明的今敏特色的、幻想与现实交织的作品。

完成《未麻的房间》之后,今敏原本就打算将《红辣椒》搬上银幕。然而由于公司倒闭,该计划只得搁浅。但今敏对筒井康隆的继承与发扬并没有中止。此后的《千年女优》,按照今敏自己的说法,仿佛依然是在为《红辣椒》做准备。也许,今敏一直在等待一个能让心中的梦想瓜熟蒂落的契机吧。
契机很快来了。随着《妄想代理人》的上映,《Animage》杂志邀请今敏做一期访谈,给了他一个名单挑选对谈者。今敏一眼挑中的正是筒井康隆。在对谈中,筒井康隆主动向今敏推荐《梦侦探》这部小说,希望他能将之排成电影,这让今敏有种宿命般的感觉。于是,在小说问世的13年后,这部号称“无法搬上银幕”的小说,终于成为一部划时代的动画电影。
很多评论都指出《梦侦探》这部小说中存在多种“二重性”,譬如现实与梦境的二重性、千叶敦子与帕布莉卡的二重性、善与恶的二重性、故事结构上的二重性等等。自从搬上银幕之后,又多了小说与电影的二重性。当然,电影并不是照搬小说的内容,今敏也坦诚“除了基本故事之外全都做了修改”,但两者的主旨或曰世界观是一致的。小说与电影构成的是同一主题下的二重表现,电影完全继承了小说中那种“混淆虚拟与现实界限”的DNA。

小说中付诸语言和交给读者想象的内容,在电影里成为视觉化的符号烙印在观众的大脑里。而电影又不仅仅停留在对小说的视觉化,更体现出富有今敏特色的视点。就像高潮部分,小说中上演了一场魑魅魍魉的大混战,电影中同样也表现了这一场面,却将具体内容做了修改。原著中的牛鬼蛇神变成了排队跳楼的上班族、拍摄女生裙底的猥琐男;地狱之王、九头蛇等等妖魔鬼怪也化作人类社会中异化之物的大游行。说到底,今敏尽管是以导演的身份改编小说,他却并不仅仅将自己视为一个导演,而是更近似于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