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Fury X首发评测!最大惊喜:功耗和温度超低_3DM单机
3dmgame
作为新一代的旗舰级显卡,Radeon R9 Fury X凝聚了AMD设计团队无数的心血,从规格到设计都十分精良,AMD高层也罕见地在发布会上特别公开感谢了设计团队,足见其满意程度。


由于采用了整合封装的HBM显存,PCB电路板的面积得到了大大的节约,直接结果就是PCB上基本只要设计好供电和输出电路就差不多了,长度得以缩短到惊人的7.5英寸(19.4厘米)。相比之下,R9 290X可是长达11.5英寸(29.2厘米)。这样一来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空间,可以更方便地安装在机箱之内,尤其是不容易和后端的硬盘、SATA数据线接口产生冲突。


不过内,虽然整卡功耗还是保持在275W,但是为了发挥更高性能,AMD这次选择了直接配备外接液冷(这在单芯旗舰上还是第一次),所以你还要安装一个120毫米的散热排,并处理长达40厘米的水管。这对机箱布局其实产生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液冷散热需要更精心的维护,长时间使用后玩家得注意检查是否漏液等。
相比于传统风冷,液冷散热最大的好处就是效率更高、温度和噪音更低。AMD宣称,Fury X在典型游戏负载下,核心温度不会超过50℃,风扇噪音不会超过32分贝。
具体如何还要看实际数据,但是至少比起传统的暴力涡轮风扇,液冷散热是十分温柔的,而且号称扇热能力可达500W。
Fury X的功耗并不夸张,官方宣称典型整卡功耗275W,这和上代的R9 290X其实是基本一致的(想想不变的工艺和增加近一半的流处理器),但为了更稳妥和更便于超频,AMD还是将辅助供电接口从6+8针换成了8+8针,理论上支持最高375W的功率。
输出接口方面,AMD也非常激进,DVI都不要了,提供了三个DisplayPort 1.2、一个HDMI。前者是免费的,被视为PC接口的未来,1.2版本能轻松支持4K 60Hz,而且可搭配MTS Hub支持Eyefinity宽域六屏输出。

HDMI很遗憾仅支持到HDMI 1.4a,而没有支持新的HDMI 2.0,所以只能做到4K 30Hz。可能是因为HDMI的授权费,也可能是AMD想强行推广DP。无论如何,还是推荐玩家搭配DP显示器。
为此,AMD非常注重4K性能的宣传,号称史上第一次单卡即可在4K分辨率下流畅游戏。
显存是4096-bit 4GB HBM。曾经有传闻称AMD还会搞一个8GB版本,但因为第一代HBM技术的限制,单颗只能做到1GB,最多只能配四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样一来,虽然位宽足够高,512GB/s完爆任何GDDR5显卡,但因为要在4K超高分辨率和超高画质下游戏,显存占用量必然不会少,不知道会不会经常爆显存。对此AMD只能说会尽量优化显存利用率。
Fury X官方定价元(649美元),毫不掩饰地直接竞争4999-5999元(649美元)的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尤其强调在4K分辨率下比对手更优秀的游戏性能。
曾经有很多媒体和玩家希望它能去冲击更顶级的GeForce GTX Titan X,从前期曝光的性能看它似乎也有一定的实力去这么做,但AMD还是选择了“田忌赛马”,避开顶级旗舰去攻击对手的次旗舰,尽管从命名上看Fury X、Titan X更像是一对。
当然了,Titan X的价格高达8199-8999元(999美元),更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Fury X即便性能不如它,在价格便宜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无疑也更具有诱惑力。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Fury X目前的驱动(15.15)是刚发布时放出的,AMD承认它优化得还很不到位,性能也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所以性能可能无法达到满意的高度,近期将会放出新版15.20,性能将会有所提升。

游戏性能测试(一)
测试平台:

《孤岛危机2》:只差了区区一帧(2%),持平。

《孤岛惊魂2》:落后了多达17%,有点没法看啊。

《尘埃:决战》:落后约5%。

《地铁2033》:再次战平,不过帧率都不算很高,流畅比较勉强。

【游戏性能测试(二)】
《古墓丽影9》:终于出了口气,领先了11%。

《龙腾世纪3》:差距很小,按照幅度计算领先6%。

《杀手5》:又一次领先了13%,不容易,但这个游戏大家在4K下的速度都不怎么快,很难保证流畅,建议降低分辨率或画质。

《生化危机6》:落后了约7%。

《巫师3》:最后一战,领先9%。

九款游戏算下来,四胜三负两平,并没有达到完爆的程度,不免有些小失望,但是考虑到这是首发驱动,催化剂也一贯不擅长上来就发挥到极致,只能期待后续再爆发了。
附IGN发布的一些评测数据:
3DMARK测试:

测试的游戏有:《蝙蝠侠:阿甘起源》、《杀手5》、《地铁:最后的曙光》、《中土世界:魔多阴影》、《古墓丽影9》
1080P分辨率:

2560X1440分辨率最高画质测试(PhysX等级:标准)

4K分辨率测试:

【功耗、温度、超频测试】
功耗测试部分利用功耗仪直接测量整套平台的总功耗,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以及电路损耗所有在内(不包含显示器)。选择显卡待机,满载(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场景)两种状态,稳定运行10分钟选取期间最大值。
惊喜来了!Fury X虽然待机功耗虽然略高一些,但是游戏系统功耗仅仅240W,比对手低了足足四分之一。满载功耗更是只相当于对手的游戏功耗,低了整整10%。一直担心Fury X会是个电老虎,尤其是看到双8针辅助供电,但现在完全可以放心了。

温度测试方面,选取显卡待机、满载(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场景)两种状态,利用GPU-Z实时监控,待连续运行10分钟峰值温度稳定后,记录此时各款显卡核心的最高温度。室温20℃,裸机状态。
有点无法相信,不过想想水冷也就释然了。待机温度一般,但游戏中只有45℃,完全符合AMD说的不到50℃,而即便是满负载测试,也仅仅52℃,相比之下风冷的GTX 980 Ti很容易就冲到了85℃左右。有条件一定要上水冷。

【总结:4K下的激情碰撞 玩家之福】
Radeon R9 290X发布于2013年10月份,距今已经一年半有余,这段时间对A卡玩家来说无疑是很折磨的,尤其是看着NVIDIA衔枚疾进,两代麦克斯韦架构接连问世,GeForce 700/900系列连续发布,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AMD显然是想憋个大招,全力开发了一个庞大的“Fiji”核心,而且这一代就这么一个新的核心,其他都是小幅改版,实在是前所未有,更可见AMD对这个核心、这代旗舰卡是有着多么高的期望。
从理论上看,Fiji核心规模庞大,4096个流处理器比上代增加了几乎一半;HBM高带宽显存第一次投入使用,带宽彻底不是问题的同时也缩小了显卡体积;终于完整支持了DX12,还汲取了自家Mantle技术的营养;FRTC、VSR、FreeSync等众多技术加持,玩法更丰富。
说了那么多天花乱坠的理论,Fury X的实际表现到底如何呢?很遗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很乐观。且不说基准跑分大幅度落后,游戏中也没有如期待的那样完胜GTX 980 Ti,就测试的几个游戏而言只能说互有胜负,大家彼此彼此。
AMD也承认目前的驱动优化严重不到位,会尽快放出更好的15.20。我们也只能期待了。

好的一面是,Fury X、GTX 980 Ti都可以在4K分辨率和高画质下应付多数游戏,包括最新的一些大作,只有少数要求比较高的不太流畅,需要降低分辨率或画质。4K显示器也在逐渐趋于廉价化,如今有了显卡的支持,是个好消息,也为未来VR虚拟现实游戏打开了一扇门。
AMD VSR、NVIDIA DSR两项技术也都值得注意。它们都是以高分辨率渲染,降低到屏幕分辨率输出,从而像抗锯齿那样提高画质,所以即便你没有4K显示器也不要紧,一样可以享受更好的画质,但性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Fury X最大的惊喜就是功耗和温度超低。28nm老工艺、89亿个晶体管、596平方毫米面积无疑是怪物级别的,双8针供电更是有点吓人,但是实测表明Fury X的功耗并不高,比起GTX 980 Ti低了一大截。AMD宣称其整卡典型功耗为275W,与上代R9 290X完全相同,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温度得益于水冷而特别的低,满载拷机也只是刚超过50℃,一般游戏中都不会高于45℃,旗舰卡真的好清凉。同时,外接风扇的噪音也不高,并不会吵人,终于可以有个安静清凉的旗舰平台了。
价格方面,Fury X最终定在了5099元,这显然是冲着GTX 980 Ti而来的,后者目前卖4999-5999元。持平甚至有望更高的性能、超低的功耗和温度、相对很低的价格,Fury X在高端也体现了不俗的性价比。GTX 980 Ti肯定会降价以对。

总的来说,Fury X干得还算漂亮,这么多年第一次尝试大核心就在性能上逼平了对手的消费级旗舰卡,更有着优秀的功耗和温度表现,A饭们应该可以满足了。
后边,还会有次旗舰Fury、迷你小卡Fury Nano、双芯卡皇Fury X2……好戏才刚刚上演!

AMD迷你PC:量子计划





迷你小卡Fury Nano





更多官方高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