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碰撞:日式与欧美RPG游戏大对比_3DM单机
3dmgame

《最终幻想》和《质量效应》,《英雄传说》和《X战警:传奇》,《塞尔达传说》和《神鬼寓言》每一款日式RPG都可以找到一部与之匹敌的西式RPG。虽然都是RPG,但这两个类型却各有千秋,不同的游戏爱好者对不同的类型有所偏好,但是否二者能分出优劣和高低?
日式RPG的优势:
日式RPG的历史比较悠久,传统的日式RPG是回合制的,但最近的日式RPG开始注重动作元素,比如《最终幻想12》就采用了混合型的战斗系统。不过许多日式RPG爱好者都认为打斗方式只是表面,真正吸引人的核心是史诗般的故事剧情。日式RPG的剧情都很庞大,而且角色设定丰富,让人深深地爱上主角小队中的每个角色,甚至包括大反派。日式RPG融合了戏剧桥段、矛盾纠葛、血肉丰满的人物刻画,为游戏乃至电影电视作品设定了标杆。
在《英雄传说:空之轨迹》中,玩家将看到一大批性格独特的角色,有的会加入玩家小队,有的只是匆匆过客,但每个角色都深入刻画,让玩家产生真实的情感,所以当悲剧发生的时候,你真的会感到撩动心弦。随便拿出一段《最终幻想》过场动画,你能立刻感受到画面中透露出的情感。
说到东西方差异,就不得不提画风。大多数时候,日式RPG都会借鉴日本动漫的画风,色彩鲜艳,线条细腻。事实上这种画风也非常受西方玩家喜爱,《战场上的女武神》《王国之心》《女神异闻录》的明亮画风搭配激烈的动作场面,极富艺术渲染力。

日式RPG的劣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游戏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如果你将日式RPG的特点放大,你就会发现一些先天缺陷。画风方面,日式RPG有的时候会过分倾向于卡通动漫。不巧的是,随着硬件性能的发展,游戏制作组的目标大多是打造更加贴近真实的游戏画面,因此一些玩家会觉得日式RPG是给小孩子玩的,真正的“核心玩家”应该玩更加“爷们”点的游戏(比如使命召唤。)
另外,由于日式RPG对于剧情的强调,通常都会把玩家的游戏限定为封闭的线性流程。玩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故事发展。大多数时候角色成长的方向并不取决于玩家的努力方向。甚至大多数时候角色的属性点都是强制自动分配的,玩家甚至都无法培养出奇葩属性的角色,连这点自由度都没有。
欧美RPG优势:
欧美RPG相对比较年轻,它们有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成功配方。玩家有更多的自由度,可以扮演主角向不同的方向成长。例如《声名狼藉》系列就以其正邪两支的道德系统,让玩家演绎出自己的故事。不仅如此,角色升级的时候,玩家可以自行分配属性点和技能点。但有失必有得,大多数时候一次通关只能解锁技能树的一个分支。
正是因为属性和技能的自定义,玩家可以决定自己的游戏体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段游戏流程。有的玩家喜欢暗杀,有的玩家喜欢刚正面,而属性技能的自由度则可以让玩家用自己舒服的姿势体验游戏。
欧美RPG的画面一般比较贴近真实,不像日式RPG那么风格明显。许多新接触RPG的玩家都会喜欢这种真实的画面带来的代入感。《龙腾世纪》和《巫师》系列就很有代表性,虽然其中不乏色彩鲜艳的场景,但衣物、配饰、面部、肌肉等细节都在极力还原真实世界,通过视觉效果,还原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角色。

欧美RPG劣势:
欧美RPG比较粗线条。大的系统框架很出色,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欠缺对细枝末节的抛光除噪。大多数欧美RPG都有许多bug,而且故事剧情方面通常欠一些火候。剧情流程较短,震撼程度也较弱。
物极必反,欧美RPG的开放性做到极致以后,问题也接踵而至。笔者很喜欢《质量效应》系列,包括它备受争议的结局。但不得不承认,游戏的支线任务有点喧宾夺主。世界都要毁灭了,可是我还在收集资源,因为我不想看到Tali和Garrus在自杀任务中丧生。无独有偶,《上古卷轴》也是出了名的开放,进入游戏几个小时以后,玩家就已经忘了主线任务是什么了,它缺少一个令人难忘的剧情故事。
结语:
在许多玩家眼里,日式RPG和欧美RPG是黑白分明水火不容的。但所有真正的玩家都不会确定地判断出哪一种RPG更好玩。毕竟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下,它们都有RPG的核心。而且不同元素的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原有的界线正在变得模糊。从《黑暗之魂》和《血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趋势。画风和动作打斗都是欧美RPG的套路,但线性的故事剧情和较为封闭的关卡设计却遵循了日式RPG的核心理念。
游戏类型会向着新的方向进化,但经典的设计会一直得到保留和传承。日式RPG和欧美RPG是已经成型的经典设计,二者之间的对比也会被一代又一代的新玩家思考探索。大家对这两种类型有怎样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