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eria Z3评测:索尼硬件最强旗舰机叫板苹果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一般来说,每年 2 月份的 MWC 大会和 9 月份的 IFA 大会都是手机行业趁势推出新机的节点,索尼亦是如此,在 MWC 大会上推出 Xperia Z2 并且正式上市仅半年的时间,就匆匆推出该系列的后续机型索尼 Z3。作为同属 Z 系列机型来看,索尼推出新机的速度有点太快了,但站在索尼的角度,又“应该”要那么快。毕竟半年前的 Xperia Z2 明显承受不了苹果 iPhone 6、三星 GALAXY Note 4、LG G3 以及一大批国产新旗舰的冲击。

那么,索尼 Z3 是否真有招架的能力?在详细解读之前,我们可以来对比一下 Z2 与 Z3 两代产品在硬件上的区别:

在索尼 Z3 身上我们没有看到 2K 分辨率屏幕,没有看到骁龙 805 处理器,硬件参数方面与 Xperia Z2 几乎没有区别,事实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索尼的确有足够的自信这么干,我们一起看看为何。
设计

如果要问手机工业设计哪家强,应该不少人会首推索尼。
从 Xperia Z 系列开始,索尼就确定了全平衡的设计理念,发展至今依然沿用,索尼 Z3 更是采用了双面玻璃加金属侧边框的形式。配色方面,与前两代作品的黑白+紫配色不同,索尼 Z3 除继续推出黑白亮色之外,策略色改用了古铜和银绿两种,来突显设计中的大地、金属质感。不过遗憾的是国行版本暂时未有银绿供选择。


索尼 Z3 依然采用 5.2 英寸屏幕,但侧边框的缩小,让机身进一步收窄,72mm 的宽度在同级别屏幕的旗舰机型中称得上是佼佼者。搭配上 152g 的机身重量,握持体验优秀。由于新增正面双扬声器设计,因此机身的“额头”与“下巴”预留了较多位置。


背部设计与前作几乎无异,覆盖一层镜面玻璃。左上角的索尼 G 镜头+ 2070 万像素大底,依然使用单 LED 补光灯,中间为 SONY logo,下方则是 XPERIA 标志。

索尼 Z3 的金属侧边采用雾面原色的样式,我们手中的古铜色版本边框和背部的颜色十分相近,细节方面,侧边除了变得更加圆润外,还为金属与玻璃的衔接处微微做了楔形斜切处理,进一步提升握持手感。



至于按键和接口,则是集中在左右两个边框上。正面左侧为 USB 接口和 MicroSD 卡槽,由防水防尘塞覆盖保护,另外还有直接暴露在外,比较影响整体感的底座接口;右侧是 SIM 卡卡槽,以联通版索尼 Z3 为例,该机支持双卡双待,但仅卡 1 支持联通 4G/3G/2G,而卡 2 仅支持 GSM 网络。

电源、音量以及拍照键安排在同一侧,Xperia Z 系列几代下来,电源键的变化最为明显,从 Z 时代硕大如“手表表盘”的样式,发展至现在可以说是变得相当低调。另外电源键本身的键程短,反馈不明显,所以使用上也是快感全无。而音量键的位置和触感则没有明显短板。


要说真要找出索尼 Z3 机身上不和谐的地方,那么非四个边角处不可了。或者因为工艺或者因为信号的缘故,索尼 Z3 四个边角采用的是塑料材质,金属与塑料在契合度和颜色上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乘于 4 倍之后让不和谐感放大不少。
via:安卓中国
系统

个人也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过自己的看法,虽然索尼是目前(所谓的)国际大厂中唯一还没参与代工 Nexus 机型的厂家,但它对于 Android 系统的设计规范可以说是相当遵循,特别是两级菜单设计,虚拟功能键位设置,以及长按 Home 键操作,下拉栏操作逻辑等等,在使用上可以说和原生 Android 无异。


索尼 Z3 基于 Android 4.4.4 的新 UI 与前作 Xperia Z2 刚上市时的 Android 4.4.2 UI 没有很大差别,都是采用两级菜单,设置界面白底加多彩图标,并提供多种主题供选择。只是 HOME 键变成了 Google 桌面的圆形风格,另外,设置界面也加入了搜索功能(与最新 Android L 系统一致)。

X-Reality 作为索尼公司的一项重要技术,在 One SONY 的理念下自然也被应用到手机产品上。这一功能的效果我们早在 Xperia Z1 的评测上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而索尼 Z3 上还加入了超逼真模式。不过个人觉得索尼 Z3 上采用的 IPS-LCD 屏本身在色彩上的表现已很不错,因此不开启(选择无)也无妨。
此外,屏幕设置内还提供白平衡的自定义,对冷暖屏有过多要求的用户可以借助这个工具来自行设置屏显喜好。

值得注意的是长按电源键后,可以发现索尼 Z3 新增了屏幕录制功能,激活后会以 30fps 的帧数录制下屏幕的操作。

至于 STAMINA 这个省电模式也是相当具有知名度的,此次索尼 Z3 搭载的系统还增加了 Ultra STAMINA 模式,开启后仅保留基本的电话功能,在满电状态下可以待机长达 20 天以上。在此模式下完全关闭网络信号,壁纸。也变成黑白,仅保留了一个相机功能,类似三星 GALAXY S5 上的超级省电。

在生态圈选择方面,国产的索尼 Z3 整合了百度、微博等网盘和社交网络资源,而国际版则同样的,有推特脸书等集成,并提供了 GMS 服务,以及索尼自家的 Entertainment Network,统一关联和管理索尼提供的应用,比如 Lifelog 和 PlayStation 等。
性能

索尼 Z3 搭载的是高通骁龙 801 处理器,属 8974AC,最高主频 2.5GHz,依然是 Adreno 330 的 GPU,配 3GB RAM。虽然说不上是强势,但也达到安卓旗舰机型的水准。
首先看看 CPU 的表现,GeekBench 的单核与多核测试结果,与配置相同的一加手机相似,不过与搭载麒麟 925 的华为 Mate 7 和搭载 MT6595 处理器的魅族 MX4 相比似乎没有分数上的优势。而 Vellamo 对于 CPU 的测试结果还算不错,总体排名处于拔尖位置,与一加手机差别不大。

至于 GFXBench 的结果曼哈顿与霸王龙两项测试都提现了 8974AC 应有的水准。


至于 GPU 性能方面,可以结合实际游戏运行的情况来看。从 GameBench 反馈的日志可以了解到,索尼 Z3 在运行诸如 NFS17 和 MC5 这样的大型游戏时,GPU 占用均超过 60%,游戏帧数方面,由于手中这部 Z3 未 ROOT,因此不能通过最高权限修改 MC5 的相关文件使其突破 30fps 限制,因此结果中平均 27fps 的成绩亦算不错。

另外,索尼 Z3 的续航和发热控制相较 Z2 而言有了巨大进步。GFX Bench 测试的结果可能比较抽象,但在个人正常的使用强度下,完全可以做到两个工作日一充,当然周末如果出行,重度使用的话,也完全可以撑完晚上的下半场直至回到家。
而机身温度的控制上也完全超乎我的意料,Z2 别说是玩大型游戏,就连开启相机录像 15 分钟就会开始提示机身温度过高, Z3 上则暂时没有发现这种情况,进行游戏测试时亦是如此。
拍照

索尼 Z3 依然采用 2070 万像素分辨率,1/2.3 英寸的感光元件,搭配自家 G 镜头。相机软件的操作方面与前作相比没有很大变化,只是增加了更多的相机应用程序,如疾速视频等等。此外最为重要的是索尼 Z3 在自动模式下新增了最高 12800 的 ISO 值,为暗光下的拍照提供方便。

拍照体验方面,由于机身『下巴』够长,无论是横持还是竖持进行拍照对拇指而言都压力不大。相机打开速度要比前作快那么一点,但横向与主流的旗舰机型对比起来还是过慢。在自动模式下,测光和对焦的反应速度很快,成功率高。
最后看看样张。索尼 Z3 的成像,白天大部分场景都没有太大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夜景,还有安卓机型普遍存在的自动白平衡问题。






总结

关于索尼 Z3 ,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价格上来。这部拥有更轻更薄设计,IP67 防水防尘功能,并且性能强悍的旗舰机型,国行官方售价 4999 元,而港版更是可以在 4000 元左右到手,算是异常对得起索尼 Z3 的硬件和设计,此外新增的诸多软件上的体验也是相当给力,而续航和发热问题的改善更是给这部机子加分不少。
综合起来,索尼 Z3 可以说是这一期安卓新机中最强的旗舰,当然,最强这名号在安卓阵营中永远不是固定的,所以还是要加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