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讲武堂:袁腾飞讲日本史之“战国英雄谱”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游民星空独家专稿 文/袁腾飞】
乱世出英雄,就像三国时代一样,日本历史上也有一个群雄并起的时期: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些我们熟知的人物曾纵横于东瀛列岛之上,演绎出无数的传奇故事。它们在接下来几百年里流传不息,甚至直到今天,诸如《太阁立志传》《信长之野望》的游戏还在为玩家津津乐道,其中的原因我想别无其他——作为故事,它们有一种堪称引人入胜的魅力。
(点击进入专栏页面)

日本的战国时代正是得名于中国古代的“战国”,它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开始,在1560年的桶狭间之战后到达了高潮,最终随着1615年丰臣家的覆灭而落幕。在这一百多年里,群雄们齐聚到历史的聚光灯下,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人聚人散、业兴业亡、悲欢离合的戏剧。关于这个从大分裂到大动荡,又从大动荡终归一统的时期,游民讲武堂特地请到了著名历史教师袁腾飞先生,他将借助五位不平凡人物的故事,再现那些风云变幻的历史场景。不仅如此,如果你进一步阅读他关于日本史的作品,你会发现,历史除了可以像教科书那样平铺直叙以外,还可以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娓娓向你诉说。
特别合作嘉宾 袁腾飞老师
战国第一名将: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原名叫武田晴信,是清河源氏源义光的后代,甲斐武田氏的第十九代家督。信玄第一次上战场参加战斗时年仅十五岁,也就是在那一年,幕府的第十二代将军足利义晴,把名字中的晴字赏赐给了信玄,信玄才有了大名。武田信玄小名叫胜千代,十五岁有了大名叫武田晴信,受封从五位,成了朝廷命官。十五岁上阵之后,一战成名。二十岁的时候,联络对父亲不满的家臣,趁着父亲前往骏河国探望骏河大名今川义元的机会,发动政变把他老爹流放了。今川义元是武田信虎的女婿,武田信玄的姐夫。信玄从此成了甲斐国国主。

信玄做了大名之后,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特别强调武德义礼、律己非常严格的上杉谦信。出于道义的原因,上杉谦信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信玄。这些战斗在历史上称为川中岛合战,一共打了五次,其中战斗最激烈的是第四次。
武田跟上杉都是名将,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前三次川中岛合战未分胜负。直到第四次,武田信玄的军师山本堪助想出了“啄木鸟战法”这个战术,说白了就是中国的声东击西。上杉谦信号称军神,绝非浪得虚名:小样儿!跟我来这套,你不行!
第四次川中岛之战中,发动集群冲锋的武田军骑兵。
更多日本战国历史,详见《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日本史》:有趣、有味、有料,不论你讨厌日本,还是敬佩日本,首先必须了解日本!
当当网:点击购买
往期游民讲武堂/精彩专栏页面浏览:点击这里
上杉谦信亲率一万六千大军猛攻武田军的大营,面对一比二的兵力劣势,武田打得非常吃力。军师山本堪助看到主君因为采用自己的计策而导致被动,深深地感到羞愧,他奋勇直冲,纵马挥刀,左杀右砍,直至战死。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武田军的奇袭队才匆匆赶到,救了主公一命。
据说两军激战之中,上杉谦信依仗兵力优势,一直杀到了武田信玄的大营前面,单骑跃马,向武田信玄挑战。当时的大将已经很少亲自上阵杀敌,都是身穿铠甲,手持军扇,指挥若定。没想到上杉谦信一马杀到,二话不说抡刀就砍,信玄慌忙之中,来不及拔刀,只得用手中军扇抵挡。上杉谦信连砍三刀,据说砍伤了武田信玄的肩膀。这就是日本人至今津津乐道的战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骑打”。幸亏信玄部下武士拼死来救,挡住了上杉谦信,信玄才得以逃脱。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以武田信玄最后失利而告终,但信玄并没有伤筋动骨。在接下来的扩张版图的战争中,信玄经常使用啄木鸟战法,他的对手却不都是上杉谦信,所以他的战法屡屡获得成功。甲斐地方不靠海,盛产骑兵,从而成就了武田家号称天下第一的骑兵队。武田信玄的军旗更神,直接使用了《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武田家把这句话写在军旗上,后人就用“风林火山”代指武田信玄。
武田家的精锐骑兵又被称为“赤备”,因身穿的红色甲胄而得名。
武田信玄在战国群雄之中,称得上是少数智勇双全、用兵如神的谋略型武将。他虽然没能打败上杉谦信,但是通过不断地对外战争,版图扩充非常迅速,已经完全占有了甲斐、信浓、骏河三国,还占领了上野、美浓、远江、三河等地部分区域。随着势力越来越强大,信玄希望到京城去朝见天皇。
在日本的史书上,对于大名前去京城朝见天皇,有一个专用名词——上洛。而上洛对于战国时期的大名来说又极具诱惑力:“上洛”就是率领大军开往京都,朝见天皇,由此证明自己拥有争霸天下的实力。
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这些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大名,都曾计划上洛,可惜除了织田信长以外,其他的人都没成功。武田信玄在上洛过程中,虽然在三方原一战大败德川家康,但是还是死在了上洛途中,死时仅五十岁。关于武田信玄的死因,有说肺结核的,有说胃癌的,还有说是被敌人的狙击手用铁炮打死的。
得知武田信玄死讯之后,他的老对手上杉谦信异常悲痛。他认为信玄是他一生之中最强大的对手,也是唯一配跟他打仗的人。上杉谦信并没有乘机进攻武田氏,终其一生,再也没有与甲斐作战。最终,武田家被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联军所灭。
不得不提的是,武田信玄年轻时喜好男色,这封信由他写给一名叫高坂昌信的部下,大意是对自己的“出轨”进行澄清,如有半句虚言,则天打五雷轰之类。
战国“军神”上杉谦信
日本战国时代号称军神的是上杉谦信。谦信出身桓武天皇之后的平家,跟平清盛是一个家族的。他的先祖曾经担任过日本东北部越后国的国司,本姓长尾,后来越后国的上杉氏衰微,经常遭到北条氏欺凌,便委托长尾氏帮助管理国事,长尾氏渐渐兴旺起来。
上杉谦信像,来自光荣系列游戏。
上杉谦信小名虎千代,长大以后取名叫长尾景虎,后来做了上杉家的养子,改姓上杉,出家之后法名谦信,所以一般称他为上杉谦信。上杉谦信幼年经历兵荒马乱,七岁的时候父亲战死沙场,家臣为父亲举办葬礼的时候,敌人趁机来袭。趁丧出兵,大不义也,他的敌人实在是不怎么样。上杉谦信耳闻目睹,打那儿以后,下定决心,要忠义行事。父亲死后,家督的位置由他哥哥继承,但是哥哥沉湎于酒色,再加上是个病秧子,导致家业开始走下坡路。上杉谦信十九岁时,被迫举兵反叛,打败哥哥,一说他是把哥哥流放了,一说是弄死了。
上杉谦信画像。
室町幕府确认了上杉谦信越后领主的地位,同时让他继任上杉家的家督。到了二十三岁的时候,他被朝廷授予从五位下的官阶。上杉谦信笃信佛教四天王之一的多闻天王,也就是日本七福神之一的毗沙门天。他一生之中,打着战神护法毗沙门天的大旗,自诩为毗沙门天化身,成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常胜将军。上杉谦信有高超的军事智慧和军事统御的能力,并且行侠仗义,甚至对自己的对手武田信玄惺惺相惜,在武田信玄没盐吃的时候给他送盐,在武田信玄死后痛哭,没有趁丧攻打甲斐国,而且从此之后再也不对甲斐用兵。所以后人称他为“越后之龙”,并且尊其为军神。
上杉谦信跟武田信玄之间的战斗,最著名的是五次川中岛之战。谦信与其他战国武将最大的区别,就是每次出兵都是高举毗沙门天的毗字军旗,以义出兵,绝对不是为了扩张领土。谦信的名言是:“武运在天,铠甲在胸,功勋在脚下!”日本的史学家在著作中评价上杉谦信说:“在杀伐无常、狂争乱斗的战国武将中,上杉谦信以尊神佛、重人伦、尚气节、好学问的高节之士见称,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乱中的一股清新气息。”
上杉谦信的“毘”字旗,该文字系“毗”的变体字,代表佛教的护法神毗沙门天。
上杉谦信进行的是“圣战”,他的行为在战国乱世当中显得非常特殊:既不想掌控天下,亦无意侵犯他人领土,仅在有人求援时才会动兵。谦信曾经独自上京,得到将军足利义辉的支持,被授予关东管领一职。
上杉谦信武功盖世,织田信长生前最惧怕的人就是他。根据史家研究,谦信生平战绩是“七十战,四十三胜、二败、二十五平手”,这种战绩,认人望而生畏。
油画:第四次川中岛之战。
武田信玄病逝前嘱咐儿子胜赖日后有危难时务必向谦信求援。虽然信玄生前跟谦信打个不停,但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信玄内心最敬佩最信赖的人也正是谦信。
信玄死后,织田信长驱逐了幕府将军,还把手伸至谦信领地,幕府将军请求谦信上洛重兴足利家。于是,谦信再度高举义旗出师讨伐信长。1577年,谦信平定了被织田占领的越中、能登,并在加贺(石川县南部)手取川与五万织田大军交手,打得织田军作鸟兽散。
谦信不但武功盖世,而且文采风流,攻下能登七尾城那天,在军营办酒宴,酒酣之余当场作了一首汉诗《八月十三夜》:
霜满军营秋气清,数行过雁月三更。
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乡忆远征。
谦信死的时候只有四十九岁,临终留下了辞世诗:
一期荣华一杯酒,四十九年一睡间。
生不知,死亦不知,岁月只是如梦中。
谦信的死因,当时普遍认可的说法是因为谦信性喜喝酒,被人称为酒豪,饮酒过量引发了脑出血。实际上日本并没有中国的蒸馏白酒,日本米酒一般二十度左右,谦信每次饮酒,其实不超过三杯。只是他骑在马上畅饮,人称马上杯。
历史上的团团迷雾不一定都能拨开,但是谦信在纷繁的日本乱世,确实是一个罕见的特立独行的人物。
上杉谦信铠甲的复原品,当时日本战国大名已经开始穿着进口的西洋甲胄。另外,历史上始终有上杉谦信是女性的说法,原因是他从未婚娶,而且“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等等。
“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
日本战国时代涌现出的武将,很多人都非常有个性。但如果说最有个性,脾气最残暴,却差一点儿笑到最后的人,非号称“第六天魔王”的织田信长莫属。
光荣游戏中的织田信长,相比之下,历史画像则令人大跌眼镜。
织田信长的“第六天魔王”称号不是别人起的,而是他自称的。据说武田信玄曾经写信谴责他,署名“天台座主沙门信玄”,武田信玄是佛教徒,皈依天台宗,信玄就是他的法号。织田信长看完这封信之后,悠然一笑,回信署名“第六天魔王”,以示如果你信玄是佛,那我就是魔,挑衅之意,毫不掩饰。
1560年,尾张国东北掌握骏河、远江、三河三国实力,号称“东海道第一弓取”的今川义元,率两万五千大军,对外号称四万,起兵上洛。
这幅由传教士绘制的信长肖像被认为最接近本人相貌,从中可以看出光荣游戏的流毒不浅。
今川义元率领大军上洛,途经尾张国,喝令织田信长投降,信长断然拒绝,于是一场大仗必然爆发。今川义元的实力远远强于织田信长,织田信长手里能够调动的兵力不过三千人。今川义元拥有绝对优势,认为此战必胜,有点儿飘飘然。
今川义元抵达尾张国边境的时候,织田信长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既不组织有效防御,也不开门纳降,闭门不出,不见任何人。众位家臣心急如焚,纷纷各自率领小股部队到边境组织防御,无一例外地败了下来。今川军觉得织田军不堪一击,更加看不起织田军。
就在两军决战的当天晚上,织田信长在自己的主城清洲城召集家老们开会,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有人主降,有人主战。最后织田信长只说了一句话:“天太晚了,大家都回去睡觉去吧,会议结束了。”
第二天一早,今川义元的大军已经攻陷了织田家两座城寨,众家老难掩心中焦急,不约而同地穿着铠甲来到清洲城织田居处,请主公起来,现在国破家亡在即,您别在这儿耍酷了。织田信长穿着和服,挥扇起舞说:“我为众将歌舞一曲。”随即竟然真的边舞边唱起来:
人世五十年,乃如梦与幻。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
一曲根据平敦盛事迹而创作的幸若舞,唱出了绝望,唱出了凄凉,唱出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唱完之后,织田信长大呼一句:“甲胄何在?”家臣们立刻把铠甲给织田信长披上。织田信长穿上铠甲之后,抛开众将,只带了五个人直奔前线。
织田信长所穿甲胄。
家臣们看到主君出发,纷纷率领手下连忙跟上,抵达正德寺的时候,已经聚集了两千多人。织田信长打听到今川义元位于桶狭间。桶狭间地形狭窄,所以今川义元将大军一字排开,摆了个一字长蛇阵。今川义元的两万五千大军,并没有全部进入这个地区,身边跟着他的人只有五千人,而织田信长已经逐渐聚拢起三千人马。虽然只有三千人,但是他认为擒贼先擒王,只要抓住或干掉今川义元,敌人就会土崩瓦解。
织田信长率领三千人马,杀奔位于桶狭间的今川义元本阵。当时今川军在阵地上摆开宴席大宴将士,由于饮酒过量,今川义元酒醉未醒。所谓不做死就不会死,醉酒的今川义元虽然拼命抵抗,最终还是不免被信长的两名部下斩杀,头颅交到了信长的手上。
织田信长命人举着今川义元的头颅在战场上示众,今川军顿时溃散,今川家从此以后一蹶不振,后来被武田家灭掉了。

桶狭间之战,织田信长以少胜多,一战成名,威震全国。以后他跟德川家康结盟,开始了一统天下的步伐。到了1567年,他打垮了自己的大舅哥斋藤家,占领了整个美浓,迁居稻叶山城,改名岐阜,取周文王凤鸣岐山之意。他还制作了“天下布武”的朱印,表示自己要统一天下。
信长以岐阜为根据地,展开了长达十五年的统一战争,差一点儿就笑到了最后。为什么没有笑到最后呢?因为信长为人非常残暴,随着实力的扩大,越发暴戾,心狠手毒,杀人如麻。
织田信长击败对手浅井长政之后,非常残忍地对待被抓获的长政母亲,每天砍掉她两根手指头,到了第六天才把她凌迟处死。有一次织田信长招待武将,最后上菜的时候,竟然端上三个用骷髅盛放的菜肴给武将下酒用。这三个骷髅分别是他原来的敌人朝仓义景、浅井久政和浅井长政的首级,一时间大家都深感恐惧。
织田信长对手下大将也十分轻慢,毫无尊重,任意侮辱,特别是对明智光秀。光秀四十岁才开始追随织田信长,能文能武,而且非常遵守武士的义理。但在织田信长眼里,光秀过于迂腐,所以不喜欢他。信长就喜欢丰臣秀吉那样的,可以随便拿他开玩笑,即便是管他叫猴子,秀吉还能颠儿颠儿地过来。信长不喜欢比较能装的人,光秀恰恰就是那样的人。
在庆祝打败武田军的大会上,光秀说了一句话:“来之不易的胜利,有我们的辛苦努力。”没想到信长一听勃然大怒:“岂有此理,你辛苦什么了,你做什么了?”说完抓住光秀的脑袋往栏杆上撞,再一次当着众人的面羞辱光秀。
日本锦绘:《本能寺烧讨之图》,尽管反叛的发起者是明智光秀,但史学界对其它各方的角色依旧议论纷纷,毕竟对信长不满的部下不在少数,甚至有羽柴秀吉是幕后黑手的理论。
1582年6月21日晚上,织田信长入住京都本能寺。此时的织田信长已经取得了巨大胜利,头一年春天,他在京都举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阅兵式,十三万全副武装的武士,花了一整天时间在正亲町天皇面前行礼走过。当时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疯狂发誓要跟随信长,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相信:他们将生活在一个荣耀幸福的时代,战乱要结束了,信长大人会统一整个日本,是日本新一代的征夷大将军,是日本的救星。
织田信长志得意满,功名事业达到了一生之中的顶峰。但是没有想到,在他入住本能寺之后,明智光秀率领一万三千大军假装去增援丰臣秀吉,攻打毛利军,实际上却悄悄地包围了京都本能寺。明智光秀向部下发出了著名的命令:“敌在本能寺!”亲自督促一万三千人马向织田信长驻守本能寺的百余侍从发动进攻。
织田信长当时喝了点儿小酒,刚刚下完围棋,心满意足地穿着睡衣躺下了,正在做着“统一日本指日可待”的好梦。突然间听到外面的骚乱和铁炮声不断,织田信长一下从梦中惊醒,问:怎么回事儿?有人要谋反吗?他的侍从小姓森兰丸报告织田信长:好像是明智光秀的军队。
织田信长最终葬身烈火。
织田信长一听,神色黯然:如果是他,那就没辙了!信长太了解自己的部下了,深知明智光秀这次出手,必然要置自己于死地。织田信长明知于事无补,仍然不愿坐以待毙,先拿弓箭反击,弓弦断了之后,再用长枪应战。直到手腕被击伤之后,退到内殿,剖腹自尽,临死前放了一把火,把自己烧得尸骨无存。
一代枭雄织田信长没有能够笑到最后,在即将统一日本的时刻命丧本能寺。
太阁立志传: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人,乳名叫日吉丸,出身贫贱,父亲是下级武士,在尾张蜂须贺氏麾下当个雇佣杂兵,修理、锻造兵器,半农半武士。秀吉的母亲,就是后来著名的大政所,平时笃信太阳神,经常向神灵祈祷,好为夫家生个男孩。晚上睡觉的时候梦见太阳进了自己的肚子,随后怀孕,生了个男孩,就是丰臣秀吉。秀吉后来给明朝皇帝写信的时候,还把这个段子写进信里。当然,很多名人诞生都有过类似的传说,这种事儿都是我一说、你一听。
《信长之野望》中的丰臣秀吉画像。
秀吉幼年丧父,因与继父不和而离家出走,由于家境贫寒,做过作坊学徒,还当过小商人。后来在他人引荐之下,投靠了织田信长,他为人极其精明,特别善于钻营,而且长相如猿猴,所以被称为“猴子”。一开始他只不过是给织田信长提鞋的,在冬天寒冷的时候,他把草鞋先放进怀里,用自己的身体将草鞋焐暖和了,再给织田信长穿,以此讨得织田信长的欢心。
织田信长打败今川义元后,成为天下著名的大名。此时担任杂物采购的丰臣秀吉,竟然能有效地开源节流,把支出减少了三分之二。当织田的主城清洲城城墙破损没钱修理的时候,他毛遂自荐,干净利落就把城墙修补完毕。桶狭间之战的那一年,他跟织田家的家老浅野长胜的养女结婚,改名木下藤吉郎,又叫木下秀吉。
日本浮世绘,稻叶山之月,反映的是丰臣秀吉也月夜潜入稻叶山城,说服对方主将倒戈的故事。
随着秀吉的不断钻营,他深得织田信长的信任,一步步从织田家一名普通武士做到了家老。每次作战的时候,他都是身先士卒,特别是打破织田信长包围网的时候,他主动申请断后,攻击浅井朝仓家的联军。以此战功,秀吉被封为近江国长滨城的城主。他为了拍织田信长的马屁,取当时织田最有名的两位家臣——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姓中各一字为姓,改名羽柴秀吉。
1582年,秀吉奉命去征讨中国地方,就是今天日本本州岛的西部。作战途中惊闻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自尽身亡,信长的嫡长子织田信忠也自尽了。事变发生的时候,丰臣秀吉正在围攻高松城,与毛利军对战。阴错阳差,光秀派去毛利军的信使跑错阵营,误闯到了秀吉军中,使得秀吉在事变三天之后就得知了政变的消息。
秀吉当时不知所措,谋士黑田官兵卫进言:“运气要来啦,主公,信长公的不幸,让人悲伤得无法用语言形容。但是,这也正是您掌控天下的最好时机,光秀弑君,天罚乱臣,无法逃生。现在正是您发令讨伐光秀的时候,到时天下就会完全在您的掌控之中。”
黑田官兵卫的这番话,让秀吉眼前一亮,明白自己必须抓住时机。秀吉立刻与尚不知情的毛利氏匆忙讲和,五天之内强行军两百公里赶返京城,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大返还”。丰臣秀吉的军队行动迅速,震惊了明智光秀和各个城主。两军在山崎一战,明智光秀大败。在“本能寺之变”后十三天,明智光秀就被丰臣秀吉灭了,史称“七日天下”。

由于丰臣秀吉替主君报了血海深仇,因此在决定织田家继承人的清洲会议上,他获得了多数织田家臣的支持,拥立织田信长的孙子、还在襁褓之中的秀信继任家督。当时织田家第一大家老柴田胜家,拥立信长的三子信孝对抗丰臣秀吉,由此双方决裂。胜家出兵攻打秀吉,被秀吉打败。柴田胜家有勇无谋,导致自己兵败自杀,进而连累织田信孝也自尽身亡,从而使丰臣秀吉完成了织田氏旧部的统一。不久,秀吉与德川家康展开了小牧-长久手之战。
德川家康不是一般人,以三万人马对抗丰臣秀吉十二万五千大军,跟丰臣秀吉打了个平手。丰臣秀吉把自己的母亲送给德川家康做人质,把自己的妹妹强嫁给德川家康,取得了双方讲和。德川家康的忍功日本第一,他知道自己还不是丰臣秀吉的对手,决定暂时隐忍,归降了丰臣秀吉,成为丰臣秀吉的一名家臣。
1590年,丰臣秀吉击败了北条氏,完成了全日本的统一。秀吉受日本天皇赐姓丰臣,并担任太政大臣。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太政大臣,掌握了中央政权。
在统治时期,丰臣秀吉比较重视同西方国家的贸易,这幅画作反映了当时日本港口内络绎不绝的外国商船。
一年之后,秀吉把关白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外甥兼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相当于天皇家的上皇,所以史学家大多称丰臣秀吉为太阁。现今土生土长的大阪人,仍然尊称丰臣秀吉为太阁君。
到1592年,因为日本完成了统一,二十万武士面临下岗失业,怎么办呢?为了安置大批武士,更因为自己的信心和野心高度膨胀,丰臣秀吉一时头脑发热,竟然决定征服朝鲜和中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这场战争在朝鲜历史上称为“壬辰卫国战争”,中国叫作“抗倭援朝”,日本叫作“文禄-庆长之役”,因为发生在日本文禄和庆长年间,断断续续打了七年,打残了朝鲜,打疲了大明,最终也让丰臣秀吉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滴血。
丰臣秀吉出身贫贱,所以特别向往奢侈的生活。掌握权力之后,骄奢淫逸,好色无度。他建立的大阪城,天守阁外观五层,内部八到十层,建造动员的人数超过六万,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向大家炫耀大阪城的豪华壮丽,经常招待访客参观,甚至包括外国传教士。
丰臣秀吉的黄金茶室复原图,“土豪金”的概念大概并非苹果独创,而是发源于此。
传教士记载:“看到大阪城里的房间,到处都是用金子、生丝、绸缎制造,而且摆满了高级的茶器。整个大阪城就像是一座宝山。”秀吉还制造了一座活动的黄金茶室,墙壁、天花板、地板都是黄金制造的,连纸门的骨架也是黄金制造的。他的寝室更为华丽,棉被是鲜红色的高级绸料,床头用黄金雕刻而成。
秀吉建造的大阪城在1615年被德川军烧毁,现在能够看到的是1931年用钢筋混凝土重建的,但是也可以遥想当年的宏大。
可惜,丰臣秀吉一直生不出儿子。直到年近六旬,他最宠爱的侧室茶茶(也就是淀姬)才给他生下了儿子,第一个夭折了,第二个就是后来的丰臣秀赖。丰臣秀吉很是高兴:绣江山可以长久掌握在自己的子孙手里了。
大阪城天守阁,即城主即亲信家人所居之处,该建筑是地方政府在1930年代复建的。
文禄-庆长之役中,丰臣家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面对困境,穷愁无计,于1598年病逝,享年六十二岁。临终的时候,他选择了五位著名的大名和五个亲信家臣管理自己身后的事务。托付完后事之后,他写下一首辞世诗,闭上了双目。他的辞世诗是:
身随朝露而生,随朝露而去,人生短暂,如巍巍大阪,气势盛,也只是繁华梦一场。
丰臣秀吉也没有笑到最后,他一死,丰臣江山也就随风而逝。真正笑到最后的,却是日本忍功第一的德川家康。
“超级忍者”德川家康
日本战国历史上有一段非常著名的问答:“如果杜鹃不叫,怎么办?”如果是丰臣秀吉,他就说:“杜鹃不叫了,可以逗他叫。”德川家康说:“杜鹃不叫呢,就等着它叫。”织田信长哈哈大笑,说:“杜鹃不叫,宰了它。”三个人的性格跃然纸上,织田信长的霸气,丰臣秀吉的狡黠,德川家康的忍耐,表现得淋漓尽致。

日本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形容他们三人:织田信长是种稻的,丰臣秀吉收割的,而德川家康是吃米饭的。战国晚期叱咤风云的三雄,笑到最后的是德川家康,原因何在?最关键的是他能忍,忍功堪称日本第一。
德川家康跟织田信长的出身差不多,德川家是源氏后裔,他的祖父在25岁的时候,被家臣刺杀;父亲在24岁的时候,又被家臣杀害,原因是他老爸抢了家臣的堂妹,家臣怀恨在心,把他爹给做了。
德川家康五岁的时候,名字还叫松平元康,被送到骏河国的今川义元处做人质。做人质就够惨的了,中途又被跟骏河敌对的织田信长的父亲劫走,到了尾张国做人质,后来又被交换到骏河国继续做人质。家康少年时代一直过的是人质生活,一口气做了十三年,所以家康从小就学会了看人眼色,很会揣测人的心理。
德川家康之母:于大之方。由于家康父系家族偏今川家,母系偏织田家,因此幼年充满了矛盾与危机。
人质的生活是很悲苦的,安全完全没有保障。幸亏他妈妈和姥姥都是很不错的女人:他姥姥经历了很多风浪,一生之中改嫁了五次,最后一次嫁给了家康的祖父,女儿嫁给了家康的父亲。所以,家康可以称她为姥姥,也可以叫她奶奶。家康的母亲生下家康之后就因政治原因被迫改嫁织田信长的家臣。当家康在织田家做人质的时候,他妈正好在织田家,可以照顾儿子的成长。也就是在织田家做人质时期,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结成了兄弟。
家康被交换到骏河之后,他姥姥兼奶奶落发为尼,在家康住所附近出家,照顾自己的孙子。因为身世坎坷,少年时代的家康就堪称“忍者神龟”。虽然遭遇不幸,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恢复自由的努力。
家康13岁的时候,与骏河大名今川义元的外甥女筑山殿成婚。结婚的时候,筑山殿比他大10岁,他13,媳妇23。在那个年代,这么大岁数的人还不出嫁,一定有隐情。
传说筑山殿是今川义元之子今川氏真的二奶,所以才迟迟没有正式出嫁,据说在结婚的前一天,筑山殿还在跟氏真幽会,以致生下的第一个女儿长得根本不像德川家康。尽管老婆给自己戴绿帽子,但家康根本不在意,反而靠着媳妇跟义元的亲戚关系,准备随时脱离义元对他的控制。
德川家康头盔的前部饰品。
随着今川义元桶狭间之战败亡,今川家势力衰落,德川家康终于脱离了人质生活,回到了父亲留给他的领地冈崎城。回城之后,家康与儿时的义兄织田信长结盟,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清洲同盟。
随着织田信长取得一系列胜利,他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大名之一,慢慢有了统一日本的雄心。信长为了稳固和家康的联盟,把自己的长女德姬嫁给了家康的长子信康。但是他也担心家康的实力强大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给闺女的嫁妆里面,放了三条巨大的鲤鱼。
德姬一见公公家康,就大谈特谈大鱼吃小鱼的故事:三条鱼当中最大的一条就是织田信长,那两条小的代表德川家康父子。养在池子里的还有其他的小鱼,大鱼不会吃那两条比他小的鱼,只吃其他小鱼小虾,只有最大的鱼吃饱了,两条小一号才能吃剩下的鱼。
1564年,小豆坂之战中的德川家康。这次战斗之后,德川家开始真正意义上支配一个领国,也开始参与到群雄争霸的斗争里面。
德姬讲这个故事,用意非常明显:如果你不听话,我爹就吃掉你,语意之中暗含威胁。也说明几百年前的源平之争,到现在还有后遗症。织田信长是平氏出身,德川家康是源氏出身,虽然合作了,但是互相还得防着。
德川家康的长子信康是筑山殿所生,筑山殿的父亲死于织田信长的切腹令,所以筑山殿非常不满自己的丈夫跟信长联手,想阻止家康与信长联盟。筑山殿甚至一度想把家康干掉,扶自己的儿子信康上位,担任德川家的首领。但她的阴谋很快被织田信长察觉。信长的女儿德姬,也就是德川家康的儿媳妇整天看到婆婆筑山殿鬼鬼祟祟的样子,特意派了侍女刺探,发现了筑山殿跟武田家的密信,就报告给了父亲。
德姬明知道这样做肯定会连累自己的婆婆和丈夫,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道理很简单。德姬和信康一直没孩子,筑山殿整天喊着咱家不能绝嗣,撺掇着让信康继续纳妾。德姬非常怨恨自己的婆婆,就把婆婆的阴谋报告给了父亲,让父亲去判断自己的公公和老公是不是有罪。
信长在这件事上表现得非常老道,并没有立刻发作。恰巧当时家康派手下四天王之一的酒井忠次去信长那儿商量事儿,信长就把自己闺女的信拿给酒井看,并让他评判信中所说是否属实。没想到酒井忠次正好跟信康不和,看完这封信之后,他当着织田信长的面说:“我认为这些事不是空穴来风,我看八成是真的。”
这样一来,不仅仅是筑山殿有罪了,连家康的儿子信康都变成了共犯。信长说:“既然德川四天王的酒井都承认确有其事,那就无可怀疑了。麻烦您向德川殿传达我的指令(殿是尊称,就是阁下的意思),筑山殿和信康必须死。”信长这是让家康杀妻灭子。
德川家家纹:三叶葵。
酒井忠次回到家康这儿传达了信长的命令。家康一听就晕了,媳妇杀不杀倒是无所谓,儿子太可惜了,好不容易长大成人,20多岁了,眼看可以继承自己的家业,现在一道命令传来……家康在两难之间徘徊,杀还是不杀?杀,那可是骨肉亲情。不杀,意味着跟织田家绝交,今后有被攻打的可能。当时织田家天下闻名,与他交战自然是死路一条。家康深思熟虑,最后还是选择了服从,同意把儿子和妻子处死。
妻子筑山殿被带到城外秘密杀害,她至死也不顺从,被乱刀砍死,临终之前还大骂家康不是人。信康被勒令切腹自尽,当时他大喊冤枉:“谋反的事我根本没想过,凭什么要我切腹?”
家康将两个人的首级送给信长,对于进谗言的酒井忠次,家康日后非但没有报复他,而且还在他62岁退职之后,让他的长子家次继承家业和封地,由此可见家康忍功的超群!
1572年,武田信玄集合三万大军上洛,德川家康的领地正好挡在进军途中。德川军从来没对抗过如此强大的敌人,只好向织田信长求救。但是信长当时正处在“信长包围网”中,调不出太多救兵,只派来三千人。而武田军是百战劲旅,人数多达三万。到底跟武田打不打?这件事很让家康为难。德川家的臣僚都主张不必出战,武田军好像也没有攻打德川家的意思,跟武装游行似的,绕过德川领地就直奔京城去了。
家康觉得太丢人了,你也太拿我不当盘菜了,这是对武士极大的侮辱,一贯能忍的家康这次没忍住。在武田大军通过他的居城之后,他率人马追击。一代名将武田信玄早已料到德川家康会追击他,所以在三方原布下口袋阵,德川军被打得大败,甚至吓得家康溃逃路上屎尿失禁。让家康感到万幸的是,武田信玄没过几天就病死了,总算是逃过了一劫。后来在长筱合战中,家康联合织田家,彻底打败了武田胜赖,算是报了三方原之战的一箭之仇。
在兵败之后命随从描绘下自己的丑态,这种闲情逸致大概只有德川家康才有。
后来本能寺之变发生的时候,家康正好在京都。由于周围被明智光秀封锁,从大路返回领地已是不可能了,不仅如此,光秀肯定会派兵来抓他,因为他是织田信长的盟友。家康一看大势已去,准备切腹自尽。他麾下四天王之一的本多忠胜,一把攥住他的刀柄说:“织田大人和公子已然身亡,主公应该设法逃回三河,起兵为两位大人报仇。”一句话提醒了德川家康——信长死了,天下大乱,终于可以不用在信长手下受闲气了,现在正是我出头露面、统一天下的大好机会。于是,家康在忍者和家臣的保护下逃回了自己的领地。
德川家康逃回领地之后,不想丰臣秀吉已先下手为强,灭了明智光秀,继承了织田信长的事业。家康很是不甘心,与秀吉展开了小牧-长久手之战。
家康以三万人马跟秀吉的十二万五千大军基本打了平手。但毕竟家康兵微将寡,长期交战肯定拼不过丰臣秀吉。家康心知肚明,如果秀吉倾全国之力而来,自己绝对不是对手。想乘着平手之际,跟秀吉谈和。秀吉经此一战,也了解了家康的实力,也愿意和家康谈和。
怎么谈和呢?丰臣秀吉把自己的母亲送给德川家康做人质,还把自己44岁的妹妹嫁给了45岁的家康。秀吉的妹妹本来已经嫁给了自己的家臣,已是有夫之妇,秀吉强迫妹妹跟家臣离婚改嫁家康。家康自从筑山殿去世之后,发誓不再娶妻,只娶了很多小妾。面对这次秀吉送来的橄榄枝,家康决定还是接了过来,因为秀吉势大。家康的忍功,在这里又一次展现出来,成了秀吉手下的第一大名。当然秀吉以能够统一日本全国的强大实力,却主动与家康谈和,送母嫁妹,也证明了家康的实力不一般。
秀吉灭了北条氏之后,为了削弱家康的力量,让家康离开自己的三河领地,移封到了原来北条氏的地盘。由于那里刚打完仗,满目疮痍,混乱不堪,很多家臣都不愿意走:人生地不熟的,秀吉再使点儿坏,咱怎么办?家康觉得自己的实力不足以跟秀吉抗衡,最后力排众议。
繁荣的战国时期城市,图片来自《信长之野望12:革新》
家康到了新领地后,卧薪尝胆,厉兵秣马,很快就把新领地治理得欣欣向荣。特别是家康的居城江户,后来成了日本最著名的大城市,也就是今天日本的首都东京。
当丰臣秀吉起兵攻打朝鲜的时候,几乎全日本的大名都反对,只有家康表示支持。丰臣秀吉对家康非常感激,曾经跟家康许诺:“等我征服了大明,日本就交给你了!”但这很可能是家康的阴谋,德川并没有到朝鲜参战,而是负责提供军需粮饷。在侵朝战争中,丰臣秀吉的嫡系损失惨重,而家康不但没有损失,相反实力还得到了增强,更得到了秀吉手下一些大将,像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人的拥护。
油画:关原之战中,德川家康(中央)督促井伊直政的骑兵前进。
丰臣秀吉去世后,家康开始准备着手收拾丰臣家,但是从1600年取得了关原之战的胜利,到1615年丰臣家彻底灭亡,又用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按道理说,丰臣家已经是奄奄一息,行将就木,家康居然还能等上十五年的时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丰臣家还有健在的武将,大阪城里还有巨大的财富,恰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所以家康一直忍到1615年,找到借口,彻底消灭了丰臣家。
直到今天,在战国时期的众多人物中,德川家康仍然被公认最有魅力、也是最发人深思的一位:他狡黠不及秀吉,谋略难敌信长,勇武更无法与武田、上杉两人比肩,但凭着空前绝后的“第一忍功”,这位“不倒翁”却笑到了最后——因为所有强大的对手都死得比他早,让他得以坐拥前人打拼来的成果。随着丰臣家灭亡,近150年的日本战国史划上句号。在今人眼中,德川家康诚然是最无英雄气的一位,但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忍功”和“不争”,令他作为和平的开创者名垂后世,不仅如此,这种看似心如止水,但又无处不包藏心机的风格,也被蕴藏到了今天日本人的文化、思维和行事风格里面。
德川家康晚年的画像,有趣的是,这位“第一忍者”却在晚年没有忍住:1616年,因食用了过多的炸鱼,德川家康死于肠癌急性发作。
更多日本战国历史,详见《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日本史》:有趣、有味、有料,一本书让你轻松读懂日本史!不论你是讨厌日本,还是敬佩日本,首先必须了解日本!
当当网:点击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