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的双塔设计 Cryorig R1 Universal散热器性能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每年的Computex台北国际电脑展都会诞生许多新品牌和创意产品,可能玩机电散热较多的缘故,今年2014 Computex一个名为Cryorig(快睿)新品牌引起了我的兴趣,Cryorig专注于精品散热领域,据说研发人员来自于T、P家等老牌厂商,因此不少细节能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Cryorig首发展示的R1系列出手不凡,拥有双塔结构、7根热管和全焊接工艺的旗舰规格,而最大的创新来自于“不对称设计”,无论双塔本身、鳍片造型还是热管排列都没有采用传统的对称设计,强化散热性能的同时,对内存兼容性作了极致优化,下面带来Cryorig R1 Universal第一手体验资料。

外包装是和官网一样的扁平化风格,黑白配色、界面极简。

型号R1 Universal,白色。Cryorig R1系列还有一个版本,型号R1 Ultimate,黑色。

特点介绍,因新品牌还未中文化,大致意思是超高兼容性、快速安装、消除噪音。

详尽的规格参数,包括鳍片厚度、鳍片数量等细节都有标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开箱

内部非常考究,全部采用纸质包装盒而没有一点泡沫塑料,这点同猫头鹰。

散热器主体盒子,已预装风扇。

配件也有独立的抽屉盒,开箱过程很带感。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产品赏析

Cryorig R1 Universal采用典型的双塔三明治结构,黑色风扇、白色修饰边框以及黑色镀镍鳍片的组合搭配,有一种熊猫黑白的层次感,视觉效果相当不俗。
规格方面,7根6mm热管、2枚140mm风扇、纯铜底座的豪华配置,全部采用镀镍工艺和焊接工艺,性能直指风冷之王。

Cryorig R1有两个版本,分别是R1 Universal白,R1 Ultimate黑,除了外观颜色不同,主要差异在于风扇和内存兼容性,R1 Universal标配1枚XF140风扇(26mm厚度)、1枚XT140薄扇(13mm厚度),内存没有高度限制,R1 Ultimate标配2枚XF140风扇,内存限高30 ~ 35 mm。
理论上R1 Ultimate散热性能稍强一些,不过我更欣赏R1 Universal白色外观和优秀的内存兼容性。


7根热管和纯铜底座经过镀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不对称设计——双塔不对称,前塔向后倾斜,再配合XT140 13mm薄扇,彻底解放内存高度,官方描述的内存属性为Limitless即没有限制,任何超频梳子条都能兼容,而传统对称结构的双塔必定会阻挡2根或以上的内存插槽。高端风冷有一个趋势就是优化内存兼容性,Cryorig R1 Universal优点是没有损失散热面积,但是加剧了热管弯曲程度,因此对制作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
注意,LGA 2011双侧内存槽主板仍有高度限制。

提醒Cryorig R1用户请小心摆放,由于重心不对称散热器容易倾倒,我拍照时R1不慎掉落过一次,磕碰几根热管,是否影响散热性能不好说。

白色塑料边框既用于装饰,也用于固定风扇,顶部印有Cryorig标志,希望针对塑料会氧化发黄的问题作过处理。

风扇钢丝扣具固定在边框上,边框再固定在散热器两侧的扣fin鳍片上,拆卸方便,风扇固定状态可以直接调整高度。

拆掉边框和风扇,解析散热器主体。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第二个不对称设计——鳍片造型不对称,每组散热鳍片其实是由白色的前鳍片和黑色的后鳍片拼接而成,包覆热管最后焊接,根据官网资料这是专利制程的DirectCompress焊接工艺,相较传统的回流焊,每根热管可最高提升10%接触面积。采融、追风者的高端散热器也能看到类似的对夹焊接工艺,不过Cryorig在鳍片造型、鳍片间距和热管排列方式等有着独特的理念和创意设计。

白色前鳍片稍短,侧面为平面,黑色后鳍片,边缘齿状的小鳍片具有一定扰流作用。双塔不对称的缘故,中间黑色鳍片额外穿了两道圆形通孔,方便螺丝刀深入和旋紧横梁扣具。

顶部第一张黑色鳍片与热管没有接触,不参与散热,起到装饰和保护用途。

Cryorig焊接工艺一览,黑、白两组鳍片将铜质热管对夹,凸起的半圆fin完全包覆热管,最后焊接固定,做工美观,没有焊锡乱飞的现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第三个不对称设计——鳍片数量、间距不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数一下,白色前鳍片为进风一侧,间距2.4mm共有42张,黑色后鳍片为出风一侧,间距1.8mm共有53张,通过前疏后密的区段设计来产生气流加速效果,这正是Cryorig首创的Jet Fin Acceleration System™增压喷射系统,究竟可提升多少性能还是未知数,但Cryorig创新精神值得肯定。

黑、白两组鳍片并非同一个水平面,而是层次排列。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第四个不对称设计——热管交错排列,传统双塔都采用一字排列,热管位置过于接近造成热源集中和降低散热效率,Cryorig R1 Universal优化热管排序,有效降低热能互传的问题。

底座已预装黑色的横梁扣具。


铜质底座同样采用高品质的焊接工艺,做工漂亮,可能因热管弯曲程度不一样,两侧热管与底座的空隙情况也不尽相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热管排序,底座
此处还有一个不对称设计——也是优化排序,7根热管弧形排列,中间3根更靠近底面和CPU热源,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留意到这个细节。官方称其为Heatpipe Convex-Align™ System热管凸形排列系统,相同面积下可以容纳更多热管。

底面使用铣底工艺打磨,呈弧线状纹理,可惜非镜面。

底面平整没有微凸,看来Cryorig不是凸底工艺的拥护者。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风扇

Cryorig R1 Universal标配2枚140mm风扇,其中1枚型号XF140,为常规26mm厚度,1枚型号XT140,为13mm厚度的薄扇,2枚风扇都是120mm安装孔距、700~1300 RPM ±10%转速,支持4pin PWM调速。

Cryorig风扇特色,首先扇叶数量较多,分别达到11、13扇叶,说明侧重风量;其次扇叶表面分区段,两端光滑,中间区域磨砂处理;背面4根支条有特定角度的切面,这点和采融PT12025风扇相同,应该有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优化。

每个风扇孔都预装橡胶垫,不仅减震降噪,也用于固定钢丝扣具。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安装演示一

扣具齐全,支持Intel、AMD全平台安装,2套金属背板和紧固支架,同时AMD平台支持转向安装;配件丰富,2套钢丝扣具、风扇Y型分配器、散热硅脂、减震橡胶以及L型螺丝刀具。

本次测试主板华擎Z97极限玩家3,LGA 1150孔距,首先安装金属背板。

A/B/C孔距分别对应LGA 1366/115x/775平台,背板整合螺钉和绝缘垫,减少安装步骤,不过刻度设置有点紧。

安装紧固支架,注意支架中间的螺丝孔朝上才是正确方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安装演示二

无需拆掉风扇,使用L型螺丝刀穿过鳍片通孔,旋紧弹簧螺丝即可锁住整个散热器,大幅简化安装流程。


Cryorig R1 Universal内存兼容性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即使第一根内存插槽也不会阻挡,与CPU供电散热片也没有冲突,根据官网兼容列表,除了华硕的垂直供电设计ITX主板,其余主板都能安装,显卡兼容性依据主板而定,测试使用的华擎Z97极限玩家3主板,显卡PCI-E x16位于第2根插槽,从图片看出若使用第1根PCI-E x1设备同样不会冲突,得益于Cryorig风扇钢丝扣具内敛而没有外凸。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硬件平台及环境:

CPU:Intel i5 4670K OC 4.3GHz @ 1.200v
主板:华擎 Z97 极限玩家3
内存:金士顿 FURY DDR3 1600 8G x2
显卡:影驰 GTX780Ti HOF x2
硬盘:影驰 战将120G
电源:游戏悍将 GP700M
散热:Cryorig R1 Universal、Thermalright SilverArrow SB-E
风扇:XT140、XF140
室温26±0.5°C,裸机环境,AIDA64 Stress FPU满载15分钟,记录第10~15分钟的平均温度。散热器统一搭配XT140、XF140共2枚风扇,测试800 RPM、1000 RPM、1300 RPM 3种转速状态的温度。
性能测试:
Cryorig R1 Universal @ 800 RPM
核心#1 63.2°C,核心#2 67.3°C,核心#3 67.2°C,核心#4 64.1°C,核心平均65.5°C
Cryorig R1 Universal @ 1000 RPM
核心#1 62.6°C,核心#2 65.7°C,核心#3 65.2°C,核心#4 63.1°C,核心平均64.2°C
Cryorig R1 Universal @ 1300 RPM
核心#1 61.4°C,核心#2 64.7°C,核心#3 64.5°C,核心#4 62.1°C,核心平均63.2°C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性能测试:
Thermalright SilverArrow SB-E @ 800 RPM
核心#1 65.2°C,核心#2 68.0°C,核心#3 66.9°C,核心#4 63.7°C,核心平均66.0°C
Thermalright SilverArrow SB-E @ 1000 RPM
核心#1 63.9°C,核心#2 66.6°C,核心#3 65.4°C,核心#4 62.2°C,核心平均64.5°C
Thermalright SilverArrow SB-E @ 1300 RPM
核心#1 63.5°C,核心#2 65.6°C,核心#3 64.0°C,核心#4 60.9°C,核心平均63.5°C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
测试对比:




Cryorig R1 Universal和Thermalright SilverArrow SB-E性能伯仲之间,R1 Universal以0.3°C~0.5°C小幅度领先,3种转速对R1性能影响较小,说明风扇低转速即可吹透散热器,日常使用推荐800~1000 RPM转速设定,性能和静音可以兼得。2款散热器恰好都以兼容性见长,R1 Universal优势是双风扇模式也能兼容所有超频梳子,SB-E必须单风扇模式,不过SB-E单风扇模式能够做到LGA 2011平台两侧不挡内存,这一点R1 Universal不行,所以各有千秋吧。
总结:
Cryorig 作为一个刚刚崛起的新品牌,旗舰双塔Cryorig R1 Universal在细节上作了很多创新,比如双塔后倾、鳍片密度分区段、热管优化排序等等,把不对称设计发挥到极致,改善传统双塔不支持超频梳子的弊病,散热性能经测试也令人满意,达到顶级风冷的水准。主要不足,LGA 2011平台做不到两侧不阻挡,安装过程金属背板卡具过紧,不容易一次安装到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开箱
- 第3页:产品赏析
- 第4页:第一个不对称设计
- 第5页:第二个不对称设计
- 第6页:第三个不对称设计
- 第7页:第四个不对称设计
- 第8页:热管排序,底座
- 第9页:风扇
- 第10页:安装演示一
- 第11页:安装演示二
- 第12页:性能测试,快睿R1篇
- 第13页:性能测试,利民银箭篇
- 第14页:测试对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