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小机箱评测篇五:免螺丝设计的乔思伯W1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乔思伯这个牌子在小编的印象中一直非常不错,从V3+到U3,甚至到后来的UMX1,它的机箱无论在做工还是设计方面一直以都是极具出色的。
做工的精湛和用料的扎实缺没有在价格上得以体现,相比其它品牌的机箱,乔思伯的价格算是比较亲民的了,因此也被网友亲切的称呼“屌丝伯”。而本次在Mini小机箱评测篇中也是把这个品牌带了上来,不过在这里也是说句心里话,迄今为止发表的5篇机箱评测中,这款机箱算是小编个人最中意的一款了。
言归正传,让我们开启今天的评测细节之旅……

乔思伯的W1箱体确实非常大,至少小编的影棚如果要拍全貌的话也是无法照应过来,因此还是先上一张装好机的硬件图来镇下文章,本次测试的W1为侧透版,相比正常非侧透版机箱来说价格要贵一些,另外非测头板此处并没有镂空的通风孔设计,也就是说此处也为正常的铝板,因此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

了解机箱,自然先是从参数方面来介绍W1的具体规格:
机箱尺寸:242mm(宽)*362mm(长)*356(高) 机箱材质:外部1.5mm铝合金/内部骨架1mm+0.8mm镀锌钢/侧板以及顶部2mm铝合金 支持主板规格:ITX 驱动器位:4个3.5寸硬盘位,2个2.5寸固态硬盘/笔记本硬盘,一个可吸入式光驱位 外置I/O接口:2个USB 3.0接口/一个Audio(音频)接口以及一个MIC(麦克风)接口 CPU散热器限高:215mm 显卡限长:320mm

开箱,包装内部除了W1机箱之外,就是一份说明书和一包附件了。

附件部分除了标准的螺丝包,扎带之外,还有4个硬盘仓的档条,硬盘仓的设计实际上也是免螺丝设计,因此外部需要一个档条来进行稳固,这个设计在后期我们会在安装硬盘是提到,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机箱前脸:

小编拿到的W1为银色,外壳全铝设计,不过和其他品牌的机箱来说,W1的前脸确实不怎么好看,当然也谈不上很难看。因为上边只有一个吸入式光驱孔的缘故,总体给人的感觉空荡荡的——像私人定制机。
如果在上边增加个乔思伯的LOGO,应该会好看一些吧。

可吸入式光驱口,自身属于Mini小机箱的范围,因此W1为了节省空间并没有配备标准的光驱接口。

前盖是可以打开的,并且同样使用了免螺丝设计,只需要从下边轻轻一提即可打开启,打开后可以看到里边的吸入式光驱口以及一个14CM的风扇,除此之外再无它物——还是非常空旷的感觉。

乔思伯的W1机箱采用了分层式设计,上边14CM的风扇正对着硬盘仓以及CPU主板那一层,同时在风扇的外边除了一层保护铁网之外,还有一层防尘网,防止灰尘进入。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侧盖,顶盖:

前边小编说过,这次拿到的W1是侧透版,因此侧面增加了一个透明的亚克力面板,但如果是非侧头的W1,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平整的全铝设计了,并没有网孔之类的散热设计或者雕纹,因此非侧透面板自然跟漂亮扯不上关系。

机箱的前置开关和I/O接口在右侧,除了重启和开关机按钮外,还有一组音频接口以及2个USB 3.0接口。

左侧面板,左侧面板为显卡部分,显卡在装载之后会紧贴着左侧面板,因此面板上乔思伯流出了足够多的散热网孔,并且在面板里边有一个防尘网。

上面板支持2个14CM的风扇或者12CM的风扇,并且上面版可以放水冷的冷排,机箱内部附带有为冷排设计的铁架,铁架在稍后会细说,同时上面板的内部也是有一层防尘网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背部,底部:

乔思伯的W1是ITX规格的小板,因此在背面仅预留了2个PCI插槽,同时在背部的右上角可以看到2个水冷孔位。
背部的分层非常明显,上边是办卡区域,下边的是电源区域。

调速器,乔思伯的W1背面有一个调速器控制开关,开关为3当,分别为高转速/停止/低转速。调速器共计3个风扇接口,分别为前置14CM风扇,后置14CM风扇另外空着一个做额外风扇使用。另外和其他调速器不同的是,W1的调速器供电为5PinSATA供电接口方式。

后置的14CM风扇,作用是与CPU散热器形成统一的风道。因为是向外排风,所以仅配备了一个防护网,并没有防尘网。

最后,底部,底部为电源位,除了在左右两边各留出一定空间为电源做散热防护外,底部也设计了一个方便抽拉的防尘网。比较好的一点是防尘网的固定不是卡槽形式,而是螺丝,因此抽拉时会更加方便。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侧盖,细节:

2mm厚度的铝合金侧盖是一个怎样的厚度?一枚一元硬币即可为你解答,其实无论是在厚度,还是在玩着打磨等细节上,乔思伯的处理都非常的到位。

这里小编开始有点遗憾,因为侧盖以及顶盖的内部防尘网并不是磁吸似的而是粘贴上去的。但是后来想想这个遗憾确实有点脑残……人家是铝合金的面板,又不是钢的,用磁吸干嘛?

其实机箱的亮点除了便于拆卸遮盖之外,就是在每个钢架梁上都覆盖了一层减震海绵,一是有吸音的作用,二则是减震的作用了。

I/O接口部分,USB 3.0接口以及音频接口均做了分层处理,不会显得太靠内也不会到机箱盖外边来。
另外开机和重启按钮旁边各有一个小的LED灯,值得吐槽的地方是硬盘指示灯(红色LED)真的亮度非常低……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框架,接口,托架:

拆开4个面板(前,上,左,右)即可看到机箱的整体框架,分层式的机箱设计应W1非常容易对内部硬件进行布局。

风扇调速器接口,供电为5Pin的SATA式供电确实非常罕见……

吸附式光驱支架因为要考虑光驱螺丝位,所以进行了L起边处理,而水冷托架则去掉了这起边,为扁平式设计,如果要上28CM或者24CM的双风扇式冷排,因此需要把光驱位的托架变成扁平式的水冷托架才可以。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其它测试硬件:

高端机,自然硬件也需要比较过硬,在选择上小编选择了i7-4790K配华擎Z97E-ITX/AC的主板组合,内存则选择了金士顿的HyperX FURY 8G。

W1支持水冷,因此小编也是用之前测试过的Antec的H950作为CPU的水冷散热器。

显卡,终于变了,昂达的GTX 780典范3GD5,纯公版设计。因为GTX 780和Titan长度没有太大区别,因此这块公版的GTX 780也可以当作市售高端N卡的长度衡量参考。

硬盘,2块希捷的混合1T以及1块金士顿的HyperX FURY 240G固态,但因为测试的时候发现电源的SATA线上单根线只有3个SATA供电接口,在给一块硬盘供电的同时又要给风扇调速器和固态硬盘进行供电,3个接口正好占用一根线,因此机械硬盘实际安装的时候只上了一块。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主板,散热安装:

实际测试后,Antec的H950似乎并不适合安装在上盖部分,因此需要先把后置的14CM风扇卸下。

散热器的安装,主要不合适安装到顶部的是因为水冷管曲折度不宜过大,机箱内空间有限,把散热器放到机箱顶部水冷管会进行大角度的曲折,这样会给水冷液的流动增加压力,因此小编选择了把一体式水冷安装到了机箱后边的14CM风扇孔位上。

因为Antec的H950的散热器上有12CM规格的孔距位,因此把乔思伯机箱后置的14CM风扇拆卸下来后,使用机箱原有的12CM孔位来固定散热器正好合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小编的主板为华擎的Z97E-ITX/AC,这款主板的CPU辅助供电在最里边,如果安装上Antec的H550水冷后再安装CPU辅助供电会有点麻烦,因此建议大家先把CPU辅助供电的电源线给接上,再安装水冷。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硬盘安装:

这里需要注意,硬盘标配的螺丝是手拧的大型螺丝,也是给用户做一个免工具设计的理念,但是因为小编这边正好两根水冷管挡住了,因此选择了比较扁平的螺丝,这里请大家不要误会。

4个螺丝固定3.5寸硬盘的四周,并且中间均有滑道橡胶做减震功能使用。

在硬盘装好后,挡条的作用就是防止硬盘再滑出,也是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挡条的内部有一层海绵,也是防止与硬盘直接接触而产生共振。

乔思伯W1机箱的硬盘设计其实有点小特殊,固态硬盘在下边的电源仓内,而机械硬盘在上边的板卡仓内。另外固态硬盘也是在下方放置了4个减震橡胶。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电源,显卡安装:

电源安装没太多好说的,尽量先放电源在做下边的理线,电源左右两边都留有了非常多的空间,同时电源的下方有独立的进风孔位,因此整体电源仓的设计不存在“不兼容”一说,小编有常说过,1000瓦级的超长电源依然支持(就是这样的话不能上2块固态硬盘位)。

显卡,GTX 780的安装,毫无压力,作为32CM的显卡支持长度,乔思伯W1可以说几乎双卡槽的所有显卡都可以支持。(包括295X2)

显卡并非直接贴到左侧盖上的,也是留有了一定的空隙,大概1.5CM左右,中间间距还是比较空旷的。

因为前面板风扇的位置合理性,因此14CM的前面板风扇不会对显卡产生任何不兼容的现象,另外GTX 780的长度和GTX 780 Ti以及GTX Titan、GTX Titan Black长度几乎一致,所以在此,GTX 780是可以代表高端显卡来进行长度衡量标准的。使用GTX 780可以看到尾部还是留有了近5CM左右的空间(可以拿涡轮散热器的直径来做长度参考标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整体欣赏:

前,右上方向鸟瞰图,整体CPU散热器上方的风扇还是留有很大的空间的,并不会产生太过于拥挤的现象。

后,右上方鸟瞰图GTX 780Ti兵不会对硬盘等位置产生较多的影响,并且显卡上方也是留有了很大的空间。

14CM风扇,因为Antec的H950水冷散热器的水冷管和25mm厚的机箱风扇产生冲突,因此14CM的风扇只能安排在硬盘架上方(吸入式光驱位)了。

最后,整体安装好后的机箱背面样式。
总结:
我们在前边看到了乔思伯W1的设计,值得赞扬的是可以轻松拆卸的侧面板以及上面板,并且在钢架梁上的海绵减震也体现除了乔思伯的细微之处,另外在兼容方面小编也给大家展示了苛刻的水冷安装以及显卡安装。所以兼容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若说散热效能方面,虽然前置面板的14CM风扇将风吹入后正对着硬盘仓,但是硬盘仓为横向放置,因此内部风压其实是足够的,显卡和电源采用了专门的风道,因此散热效能上也不会多做担心。
唯一不足的地方是美观,如果增加点雕纹是否机箱就不会显得那么单调?毕竟机箱是外在的东西,摆在家中其美感度是要优先于内部硬件的,不是么?
以不到500的价格为标准版机箱,不到550元的价格为测头板机箱的价位来看,乔思伯这款W1可以算是小编比较满意的一款了。
总体评价:(满分5星)
兼容性:★★★★☆
散热效能:★★★★★
做工细节:★★★★★
推荐值:★★★★☆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其它图赏(一):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其它图赏(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
其它图赏(三):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机箱前脸
- 第3页:侧盖,顶盖
- 第4页:背部,底部
- 第5页:侧盖,细节
- 第6页:框架,接口,托架
- 第7页:其它测试硬件
- 第8页:主板,散热安装
- 第9页:硬盘安装
- 第10页:电源,显卡安装
- 第11页:整体欣赏,总结
- 第12页:其它图赏(一)
- 第13页:其它图赏(二)
- 第14页:其它图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