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小机箱简测篇三:布局完美的海盗船250D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编者按:介绍完海盗船的250D后可能要稍停1-2天,给大家带来其它产品的评测。稍后会继续给大家带来佛瑞克托设计的Node 304,乔思伯的W1,火鸟小巨蛋等机箱。
Mini小机箱简测已经到了第三期了,继之前的ICE甲壳虫和E-D5S之后开始了中高端价位的装机介绍部分——海盗船的250D。
小编认为Mini系列小机箱分为3大类:
第一类就是我们之前介绍的两部机箱这类是紧凑型,特点就是电源会位于主板的上方,这样的箱子把电源半融入到了主板以及显卡的空间中,使得电源不会占据太多机箱的空间。因此紧凑型可以说是三类中体积最小的Mini机箱。
第二类是最早给大家介绍的乔思伯U3这种分散型机箱,这类机箱的特点是电源位于机箱的上部或者是下部,虽然是M-ATX甚至是ITX架构的主板,但是因为在整体机箱高度上要多计算出电源的空间,因此第二类可以说是三种类型中最长的机箱。
第三类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250D这类分层式机箱了。分层式机箱的最大特点就是主板,显卡为单独的一层,这一层的空间较大,同时也给CPU散热器留出了足够多的空间。而另一层则是给电源甚至是硬盘单独存放的,两层分离式设计让机箱的内包括走线和风道都得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发挥,因此分层式机箱是这三类当中散热,兼容性最好的。
同时第三类机箱虽然支持独立显卡,但是有一部分机箱仅支持ITX mini主板,并不支持M-ATX 小板。
另外由于分层式机箱和分散型机箱没有电源遮挡的关系,只有这两种机箱是可以上高端塔式CPU散热器的。

今天的机箱也是感谢下朋友,搞来了一台“战斗成色”的海盗船250D机箱。在这里也是忍不住吐槽下哪个无良媒体没事测机箱时虐待的这么凄惨,擦了半天才擦出来不说螺丝包都木有,所有机箱内部的东西还都得小编自己找螺丝……汗一个。

言归正传,海盗船250D机箱其实不轻,也是继甲壳虫ICE后有一个带有开关和重启的机箱。(当然250D的重启按钮非常难用)
机箱规格351.2mm*277mm*290mm,若真正计算下体积的话,它其实并不比普通规格的机箱小多少,但它确实只能支持ITX板(不支持M-ATX小板),分层式的设计让250D支持290mm的超长规格显卡,这也是海盗船的一个亮点。即使GTX Titan Black显卡也可以放进去。

机箱的开关非常有意思,如果你认为那个返回的图标或者颜色非常深的方块就是开关那就错了,上边长方形的一个小长条才是(红色方框)。而重启的设计总感觉有点逗,不拿圆珠笔之类的物品,小编是没办法事先这个按钮功能的。

右上角,2个USB 3.0接口,以及一个麦克风一个耳机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前面板
- 第2页:进风仓,防尘网
- 第3页:上盖,后盖以及侧盖
- 第4页:内部,光驱位
- 第5页:平台其他硬件
- 第6页:硬盘安装
- 第7页:主板安装,走线
- 第8页:显卡安装
- 第9页:电源安装
- 第10页:接线,总结
进风仓,防尘网:

前边是有一个进风仓的,不过进风仓被挡板遮住一大部分,若想达到最佳散热效果需要把“前门”打开。

把防尘网拆掉后即可看到一个原型镂空的进风仓,进风仓似乎最大可支持到18CM风扇并且向下兼容14CM和12CM两种规格风扇。

因为没有配件包,小编随便找了几个风扇螺丝就这样安装了,图为上号12CM风扇后的样式。

舱门是可以拆下来的,但是若拆下来总感觉缺少什么东西,因此“前门”的设计有点像NZXT的H2那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拆下“前门”后内部散热绝对非常赞。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前面板
- 第2页:进风仓,防尘网
- 第3页:上盖,后盖以及侧盖
- 第4页:内部,光驱位
- 第5页:平台其他硬件
- 第6页:硬盘安装
- 第7页:主板安装,走线
- 第8页:显卡安装
- 第9页:电源安装
- 第10页:接线,总结
上盖,后盖以及侧盖:

250D有一个透明的亚克力罩,玩家可以通过亚克力罩看到机箱内部的硬件。

背部,战斗成色的在电源附近也得到了体现,上个电源几乎把机箱给上花……
250D只配备了2个PCI挡板,同时PCI的挡板固定是下压事的,和E-D5S一样,不会影响美感。另外PCI挡板是可重复使用的。
下方是硬盘仓以及电源仓的设计,CPU是背板镂空的设计,当然要更换带背板式的散热器还是需要把电源拆下来才行。

机箱的左右两侧都有一个侧面板,而左侧面板则是显卡附近,金属镂空的大散热面积对涡轮/非涡轮的显卡都达到了一个比较好通风效果。

拆掉面板可以看到内部有一个防尘网,防尘网四周是磁性胶条,非常便于拆卸清洗,另外磁性胶条不一定非要放到挡板里边,也可以贴到机箱外边(磁性吸附,可循环使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前面板
- 第2页:进风仓,防尘网
- 第3页:上盖,后盖以及侧盖
- 第4页:内部,光驱位
- 第5页:平台其他硬件
- 第6页:硬盘安装
- 第7页:主板安装,走线
- 第8页:显卡安装
- 第9页:电源安装
- 第10页:接线,总结
内部,光驱位:

全部拆开后可以看到机箱的内部,分层不是完整的分为2层,毕竟要留出足够多的空间来放置电源线。

机箱上边是有一个光驱位的,可以放置光驱,当然,前面板上部也是可以打开的。

光驱位是免螺丝设计,一个小小的卡扣负责固定掰开即可放置光驱,卡紧就会固定光驱。

最后,机箱的左侧有2个风扇孔位,用户可以通过这里来给机箱进行合适的风道调整。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前面板
- 第2页:进风仓,防尘网
- 第3页:上盖,后盖以及侧盖
- 第4页:内部,光驱位
- 第5页:平台其他硬件
- 第6页:硬盘安装
- 第7页:主板安装,走线
- 第8页:显卡安装
- 第9页:电源安装
- 第10页:接线,总结
平台其他硬件:

整体平台没太大变化,不过觉得宇瞻的雷鸟黄色和主板不太搭配,就重新换成了蓝色。

因为主机支持2种规格硬盘(不能混合安装),因此硬盘使用了金士顿的240G和希捷的SSHD 1T混合作为硬盘安装。
链接线材的时候只链接240G。1T硬盘好看用……

显卡仍然是昂达的GTX 760 2GD5典范,新卡还木有……

最后整体平台——还是感觉不上机箱会比较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前面板
- 第2页:进风仓,防尘网
- 第3页:上盖,后盖以及侧盖
- 第4页:内部,光驱位
- 第5页:平台其他硬件
- 第6页:硬盘安装
- 第7页:主板安装,走线
- 第8页:显卡安装
- 第9页:电源安装
- 第10页:接线,总结
硬盘安装:

海盗船250D是从后边安装硬盘,安装前需要把硬盘仓挡板拆开。

标配是2个2.5寸的笔记本/固态硬盘架和2个3.5寸的硬盘架。
用手轻捏里边把守即可取出。

硬盘架使用的是免螺丝设计,需要把两边掰开即可。

最后,硬盘放入硬盘仓的样子。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前面板
- 第2页:进风仓,防尘网
- 第3页:上盖,后盖以及侧盖
- 第4页:内部,光驱位
- 第5页:平台其他硬件
- 第6页:硬盘安装
- 第7页:主板安装,走线
- 第8页:显卡安装
- 第9页:电源安装
- 第10页:接线,总结
主板安装,走线:

首先仍然是挡板,虽然是分层式设计,但是硬盘架在这里挡着,所以依然没有CPU辅助供电的线路。

安装好主板的样子,虽然是大型机箱且只支持ITX规格的主板,但是相比其他Mini机箱要显得小了很多。

在这里还需要一说的是,海盗船的250D只有一个USB 3.0前置接口线,一组AUDIO前置音频线和完整的(包含重启)前置开关,并且已经捆扎好了。

只需要简单的调整即可直接把线材插入,250D在机箱线材捆绑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前面板
- 第2页:进风仓,防尘网
- 第3页:上盖,后盖以及侧盖
- 第4页:内部,光驱位
- 第5页:平台其他硬件
- 第6页:硬盘安装
- 第7页:主板安装,走线
- 第8页:显卡安装
- 第9页:电源安装
- 第10页:接线,总结
显卡安装:

作为一款可以放入GTX Titan Z的机箱,760可以非常轻松的放入海盗船250D机箱内。

前置有进5CM的空间,760的长度可以说完全的“不够看”。

与机箱的侧面板中间的差距大概在2CM左右,显卡并不是紧贴在机箱侧面板上的。

及时安装了防尘网,依然有1.5CM左右的空间,可以说散热效果是不成问题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前面板
- 第2页:进风仓,防尘网
- 第3页:上盖,后盖以及侧盖
- 第4页:内部,光驱位
- 第5页:平台其他硬件
- 第6页:硬盘安装
- 第7页:主板安装,走线
- 第8页:显卡安装
- 第9页:电源安装
- 第10页:接线,总结
电源安装:

机箱的电源安装需要先把光驱仓拆下菜会更加方便,而光驱仓只需要拧下4个螺丝即可轻松拆下。

拆下光驱仓后机箱的空间显得多出了很多,这样就更加方便机箱理线了。

首先电源仓的下边是有一个12CM的防尘网,向下轻压即可轻松抽出,方便清洗,电源风扇面是向下的,走单独风道。

电源安装到电源挡板上,然后再由挡板固定在机箱上,即可完成电源的安装。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前面板
- 第2页:进风仓,防尘网
- 第3页:上盖,后盖以及侧盖
- 第4页:内部,光驱位
- 第5页:平台其他硬件
- 第6页:硬盘安装
- 第7页:主板安装,走线
- 第8页:显卡安装
- 第9页:电源安装
- 第10页:接线,总结
接线,总结:

因为预留的空间非常大,因此电源线材也非常方便整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线材挡住前置风扇的进风通道。

安装好光驱支架后可谓“一遮藏百丑”啊……线材被光驱架遮住后基本不会看到内部凌乱的线材。

把机箱盖住后可以通过上边的亚克力玻璃看到机箱内部的主板以及显卡。

最后,整体安装完毕后机箱背部的样子。
总结:
首先来看下250D的价格,679元包邮。250D的散热效果比起之前的机箱来要强上不少,主要体现在风扇数量,散热孔位和机箱内部空间上,当然这也是分层式机箱的优势。而在250D上也是把这个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两边防尘网的吸附式设计也是点睛之笔,不仅在机箱内部,也可以把防尘网放到机箱外部。当然需要吐槽的还是机箱前面板的重启按钮。有它没他感觉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与其那支笔戳这个按钮,不如关机再开机……不是么。
最后顶部透明设计不做点评,估计机身价值奔700有一部分是出在这个亚克力面板上。
总体评价:(满分5星)
兼容性:★★★★★
散热效能:★★★★★
做工细节:★★★★☆
推荐值:★★★★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前面板
- 第2页:进风仓,防尘网
- 第3页:上盖,后盖以及侧盖
- 第4页:内部,光驱位
- 第5页:平台其他硬件
- 第6页:硬盘安装
- 第7页:主板安装,走线
- 第8页:显卡安装
- 第9页:电源安装
- 第10页:接线,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