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更快!M.2对阵SATA3 SSD极速存储对比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随着全新芯片组Z97的发布,各厂商的中低高端定位的Z97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Z97仍然采用LGA 1150插槽,同时将支持全新系列的Haswell Refresh处理器,不过由于CPU插槽并没有改变,所以Z97成为了许多1150插槽CPU用户升级方面的唯一选择,不过Z97相对于Z87来说更新了哪些东西呢?

粗略来看,Z97仅仅是Z87的马甲而已,不过如果是马甲的话,直接刷BIOS就好了,干嘛要更新型号呢?说到底Z97与Z87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的,那就是硬盘接口的提升。
传统SATA接口的速率已经提升至6Gb/s,但是通过我们日常的使用来看,即使是SATA 6Gb/s的传输速率也仍然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固态硬盘的需要,现在我们随便找一块一线厂商的SSD,它们的读取速度动辄就是400-500MB/s,几乎达到了SATA 6G/s的接口速率上线,于是SATA-IO组织决定研发一种新型的SATA接口规范,SATA-Express接口就这样被提上日程,作为新一代的SATA接口规范,目的是取代当前这日益疲软的SATA 6Gb/s接口,但是问题是这个所谓的新型接口规范跟老旧的SATA在速率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提升,反而体积变得更为庞大,系统连接更为复杂,实在不知道这个接口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种作用。
为了应付这种尴尬的局面,INTEL在9系列芯片组中增加了一个全新的M.2硬盘接口,专门提供给速度越来越恐怖的固态硬盘来使用,M.2接口的前身,实际上就是超级本所使用的NGFF接口,与传统的SATA接口不同,其采用的总线不再是老旧的SATA总线,而是跃升为神速的PCI-Express总线,最大可以提供高达10Gb/s的传输速率,换算成常规数据单位即1280MB/s,这样就不再让硬盘接口成为数据传输的瓶颈,让固态硬盘的性能得到更大发挥。然而我们今天就来实际测试一下,这个传说中的M.2接口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全新的芯片组带来全新的接口
- 第2页:本次测试的实际目的
- 第3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一)
- 第4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二)
- 第5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三)
- 第6页:测试项目:AS SSD Benchmark
- 第7页:实际拷贝大文件测试
- 第8页:实际游戏运行测试
- 第9页:两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各有自己的价值
本次测试的实际目的
那么Z87到底有没有必要为了这样一个M.2接口而升级到Z97?在实际使用中,传统SATA与M.2接口在传输速度上到底有多大的差距?那我们今天就来实际测试一下,使用PCI-E总线的M.2接口与传统的SATA接口的性能差异。
由于固态硬盘的传输速度与容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保证测试的公平性,我们选用了相同容量的固态硬盘,分别为浦科特M6E 512G M.2接口固态硬盘与影驰虎将500 512G SATA3接口固态硬盘,分别代表了高性能M.2接口与传统民用级SATA3接口固态硬盘。
影驰虎将500 512G SSD
浦科特M6E 512G SSD
影驰虎将500采用了设计非常成熟的SF主控芯片,其性能优势在于随机读取的能力,而浦科特M6E则是直接将PCI-E插槽版本上面的固态硬盘本体拆下,所以在主控设计与实际性能方面应该和市售的PCI-E插槽版本大致相同。
今天我们的测试主要集中于理论性能测试与实际应用测试,而实际应用测试则包括了连续读取和游戏读取两个测试项目,以便全方位的了解两块不同接口的固态硬盘之间性能方面的差距。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全新的芯片组带来全新的接口
- 第2页:本次测试的实际目的
- 第3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一)
- 第4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二)
- 第5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三)
- 第6页:测试项目:AS SSD Benchmark
- 第7页:实际拷贝大文件测试
- 第8页:实际游戏运行测试
- 第9页:两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各有自己的价值
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一)
本次我们使用的测试平台是由技嘉提供的GA-Z97X-UD5H。
技嘉GA-Z97X-UD5H
12相供电保证性能稳定
背面I/O面板接口齐全
Z97芯片组仍然只支持双通道内存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全新的芯片组带来全新的接口
- 第2页:本次测试的实际目的
- 第3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一)
- 第4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二)
- 第5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三)
- 第6页:测试项目:AS SSD Benchmark
- 第7页:实际拷贝大文件测试
- 第8页:实际游戏运行测试
- 第9页:两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各有自己的价值
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二)
裸机启动按钮与一件清空BIOS按钮
提供了包括两个第三方+六个原生SATA3接口,另外有一个第三方SATA-Express
搭载了杀手E2200网卡,同时全面支持多种多显卡技术
10Gb/s速率的M.2固态硬盘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全新的芯片组带来全新的接口
- 第2页:本次测试的实际目的
- 第3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一)
- 第4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二)
- 第5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三)
- 第6页:测试项目:AS SSD Benchmark
- 第7页:实际拷贝大文件测试
- 第8页:实际游戏运行测试
- 第9页:两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各有自己的价值
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三)
三个螺丝空位对应三种不同长度标准的M.2固态硬盘
安装M.2接口固态硬盘,正反两面是无所谓的
安装完成之后需要用螺丝固定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全新的芯片组带来全新的接口
- 第2页:本次测试的实际目的
- 第3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一)
- 第4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二)
- 第5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三)
- 第6页:测试项目:AS SSD Benchmark
- 第7页:实际拷贝大文件测试
- 第8页:实际游戏运行测试
- 第9页:两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各有自己的价值
测试项目:AS SSD Benchmark
首先我们通过AS SSD Benchmark来测试一下传统SATA3接口SSD的传输能力,这项测试的原理是由程序制造一些测试所必须的文件,同时进行不断的写入与读取来取得传输速度平均值,以测的固态硬盘的实际性能。
影驰虎将500测试成绩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其实这块SSD的读取速度已经触及了SATA3接口的500MB/S上限,也就是说,现在是接口速率的短板严重限制了固态硬盘的实际性能表现,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在M.2接口的支持下,浦科特M6E的速度能够有怎样的表现。
浦科特M6E测试成绩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M.2接口的速率远高于传统的SATA3接口,这块512G浦科特M6E的最大传输速度已经达到了630MB/S(读)与617MB/S(写),这种性能表现已经非常完美的说明现如今限制固态硬盘性能的瓶颈正是SATA3接口,看来PCI-E总线的速率果然不是盖的,M.2接口凭借着10Gb/s的速率远远的将SATA3甩在了后面。
然而固态硬盘的另外一个价值在于其强大4K的随机性能,我们通过上面的测试结果发现影驰虎将500的4K随机数值均高于浦科特M6E,这是由于影驰虎将500所使用的SF主控其优势就在于4K性能非常强力,而M6E则是直接照搬了其PCIE版SSD的主控,优势在于传输稳定性与最大连续传输速度,这个测试结果的差异是由于两块SSD自身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所导致,这种程度的差异在日常使用中几乎完全无法感觉到,而机械硬盘的4K随机性能仅仅有固态硬盘的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所以主要的性能差距在于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之间,而不是固态硬盘与固态硬盘之间的差异。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全新的芯片组带来全新的接口
- 第2页:本次测试的实际目的
- 第3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一)
- 第4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二)
- 第5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三)
- 第6页:测试项目:AS SSD Benchmark
- 第7页:实际拷贝大文件测试
- 第8页:实际游戏运行测试
- 第9页:两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各有自己的价值
实际拷贝大文件测试
上面的测试,仅仅是一个理论性能的测试而已,程序所创造的文件都是非常严格按照标准大小来创建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实际应用的性能测试,以便让玩家了解在日常使用当中的性能表现,下面我们首先进行一次日常应用式的大文件拷贝测试。
测试项目:大文件复制
本次测试的进行方式是将两个1080P的电影文件在各自的盘符内复制,由于复制的过程是对自身硬盘的双向读写,所以要将测试的结果乘以二,才是硬盘的实际性能数据。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影驰SATA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
影驰SATA固态硬盘大文件性能测试
我们可以看到,测试结果与之前的理论性能测试相差无几,双向读写的速度保持在400-440MB/S,这个测试结果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影驰虎将500本身的SF主控连续读写能力不强,而这个测试项目又是双向读写传输,所以速度被稍微拖慢了,按照之前测试的读写速度差异来计算实际上属于正常误差范围。我们接下来看看浦科特M6E在M.2接口下的连续读写测试。

我们可以看到,在大文件复制方面,浦科特M6E完美的发挥了自己的主控优势,双向读写性能测试结果为604-625MB/S,这已经极大的超出了SATA3接口的最大传输速率。说明M.2接口的实际传输速度要远远超过传统的SATA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全新的芯片组带来全新的接口
- 第2页:本次测试的实际目的
- 第3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一)
- 第4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二)
- 第5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三)
- 第6页:测试项目:AS SSD Benchmark
- 第7页:实际拷贝大文件测试
- 第8页:实际游戏运行测试
- 第9页:两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各有自己的价值
实际游戏运行测试
结束了无聊的模拟测试,我们现在进行实际游戏运行测试。这项测试我们选择了一款读条较慢的游戏:《范海辛的奇妙冒险2》,暗黑式的风格在进入游戏时需要载入大量的地图与怪物数据,所以所要花费的时间要更久一些,在小编的机械硬盘上创造过读条两分钟的最长纪录。

这项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用秒表计算从点下“继续故事”开始,一直到完全进入游戏所需要的时间。读取的速度越快,进入游戏需要的时间越短。首先我们来看一下M6E的读取时间。
M6E实际游戏读取测试
我们可以看到,M6E读取完毕只用了12.2秒,这是何等恐怖的测试结果,由于游戏在读取时全都是贴图与建模等等大小不一的零碎文件,所以对硬盘的随机读取性能要求非常高。而这项数值却不完全是4K随机读取的优势,正如前面所说,是大小不一的零碎文件,所以考验的还是综合的硬盘性能。由于固态硬盘属于“通电即走”的读取模式,所以要比机械硬盘摆动磁头快的多。我们下面来看看虎将500的读取速度。
虎将500实际游戏读取测试
我们通过上图可以看到,传统SATA接口的虎将500在读取游戏时稍微显得落后了那么一点,时间为14.6秒。这个差距与之前理论性能测试中,两块硬盘在极限速度上的差距十分吻合,所以我们可以推断,M.2接口不论是理论速度还是实际游戏应用中,都要比传统的SATA接口更快更好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全新的芯片组带来全新的接口
- 第2页:本次测试的实际目的
- 第3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一)
- 第4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二)
- 第5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三)
- 第6页:测试项目:AS SSD Benchmark
- 第7页:实际拷贝大文件测试
- 第8页:实际游戏运行测试
- 第9页:两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各有自己的价值
根据以上的测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果:
M.2接口的固态硬盘,作为PCI-E总线固态硬盘的一个分支,拥有无与伦比的速度,同时占用空间极小,兼容性非常好,完全可以胜任新一代硬盘接口的位置。
两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各有优势
但是现在M.2接口的固态硬盘价格仍然很高,我们测试中所使用的M6E价格已经突破了3000元大关,而同是512G的虎将500价格只有不到1500元,所以如果玩家预算充足,想要体验极致的性能,完全可以购买一块M.2接口的固态硬盘。
而预算不足的玩家也仍然可以选择传统SATA接口的民用级固态硬盘,由于技术成熟,主控的性能也是得到了完全发挥的,在速度上虽然稍微差一些,但是价格也是非常之低,从性价比角度来讲也是非常超值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全新的芯片组带来全新的接口
- 第2页:本次测试的实际目的
- 第3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一)
- 第4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二)
- 第5页:磁盘性能测试平台(三)
- 第6页:测试项目:AS SSD Benchmark
- 第7页:实际拷贝大文件测试
- 第8页:实际游戏运行测试
- 第9页:两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各有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