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黑科技第一期 世界现役第三代主战坦克性能客观大盘点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游民黑科技》新鲜出炉啦,在这里小编会为大家带来各种科普、科技热点以及不为人知的一些奇怪的黑科技,看妹子什么的都是浮云啊~~各种肥腻的妹子看够之后,来这里学学那些新奇的知识吧。
时间进入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高压滑膛炮,热成像,新一代装甲(复合装甲、贫铀装甲、反应装甲)等技术逐渐成熟,主战坦克技术得到飞速发展,配备先进瞄准具和火控系统,具有全天时作战能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登上历史舞台,时至今日,虽然面临着武装直升机的威胁和城市作战的困扰,先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仍是主要军事大国和区域军事强国陆军不可替代的标志性装备。
那么今天《游民黑科技》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些由现代科技凝结成的钢铁战争机器,对世界现役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做一次全面盘点,疏漏之处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第一部分:西方阵营
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英国是坦克的发明国,为坦克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二战中英国坦克的光芒很大程度上被苏德坦克的光芒掩盖,但著名的17磅炮还是给军迷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后英国坦克的发展同样为世界坦克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挑战者坦克分为1、2两个主要型号,该坦克秉承了英国坦克的一贯特点,重防护,轻机动,其乔巴姆复合装甲对坦克技术的发展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复合装甲,顾名思义就是由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能有效抵抗破甲弹和穿甲弹攻击的新型装甲。一般由高强度装甲钢、钢板铝合金、尼龙网状纤维和陶瓷材料等组成。复合装甲的大致结构是这样的:外层为较厚的钢板,夹层由像瓦片一样搭接排列的陶瓷元件构成,陶瓷元件镶在铝合金和塑料壳内,内层为适当厚度的钢板。其防护机理是:当破甲弹击中装甲时,高能金属射流可能穿透外层钢板,而陶瓷层可使金属射流偏转或分散,还可吸收震动波;另外,由于陶瓷的刚性大,不易变形,加之陶瓷层的合理排列,减少了中弹后过早破碎,因此大大减少了金属射流的威力。

先进的复合装甲加上62吨(挑战者2为62.5吨)的重量使得挑战者的防护能力相当可观,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以防护著称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说其为世界上防护最强的主战坦克也不为过,虽然在伊拉克仍有挑战者被击穿的消息但考虑到m1a2和梅卡瓦都曾经被路边炸弹和RPG打得炮塔横飞,挑战者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我们是在不宜对其再加苛责。
挑战者2相对1型主要升级了火控和信息系统,防护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曾创造5300米击穿T-62坦克的记录,虽然1型和2型相貌相差不大,实际两者的部件大多不能通用。说到5300米击毁T-62,挑战者2的那门55倍径120毫米线膛炮也值得一提,在普遍使用滑膛炮的三代主战坦克中,使用线膛炮的挑战者可谓奇葩一朵。线膛炮的炮弹靠自旋稳定,远距离精度较好,可发射的弹种更为齐全,而滑膛炮初速更高,穿甲能力更强,炮膛磨损也较小。
虽然在实战中挑战者证明了自己,但在坦克装甲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更强的穿甲能力才是王道,如果面对防护力更强的对手,挑战者还能否如此从容实在是个问号。看起来英国不用滑膛炮的理由是线膛炮更有利于发射英国人钟爱的碎甲弹(碎甲弹对加固工事的杀伤力好于高爆弹),实际上国力衰落的英国已经无法在高压滑膛炮方面追赶世界潮流,线膛炮也就成了挑战者的一大败笔,所依除了阿曼陆军买过一点,挑战者再无外销记录。

作为超强防护的代价,挑战者的机动性让人不敢恭维,虽有1200马力的发动机,却只能跑出56千米的时速,在现役三代坦克中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梅卡瓦。
挑战者综合评价:
一辆典型的英国风味的坦克,厚重的装甲,精度优良但穿深不足的火炮,加上捉急的机动,构成了挑战者这辆缺点不少却不失光耀的英伦战车。
点此观看更多现代主战坦克与二战坦克视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在美国和德国共同研制mbt-70的计划流产后,这两个坦克强国开始分头研制自己的主战坦克,于是成就了豹2和m1这两大名车。
M1艾布拉姆斯是由美国克莱斯勒防务公司开发设计,在击败通用汽车公司的方案后,美国陆军在1980年初开始引入。
出道之初M1实在算不得一辆好坦克,105毫米的牙签炮威力明显不足,硕大车体的防护也让人难以满意,燃气轮机空气滤清系统、传动装置、履带和燃料供给系统更是问题百出,但是美军并没有放弃这一型号而是不断完善,随着120毫米滑膛炮的引进,贫油装甲的加装,可靠性问题的解决,M1终于洗清了恶名,并在海湾战争中一鸣惊人。
M1艾布拉姆斯有M1A1和M1A2两个基本型号,后者主要改进了信息感知和车间资讯系统。
1974年12月美国和联邦德国曾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对联邦德国豹2修改型车进行试验评价,以期在豹2和M1两车装备部队前取得最大可能的部件标准化,取得的主要协商结果是计划在M1坦克上装备联邦德国制造的120mm滑膛炮。哎,汉斯的金属加工技术老美也要叹服三分。

强弓还需利箭,美国为M256滑膛炮开发了贫铀穿甲弹,贫铀比重极大,且在穿甲过程中表面会鳞片状剥落,从而产生自锐效应,穿甲能力很强。M1A2号称2000米距离上能击穿810毫米均质钢板,简直恐怖。
M1系列坦克采用贫铀装甲隔仓化设计,防护能力也相当不错。海湾战争中猴版T-72基本无法威胁其正面装甲,但在巷战中M1却屡遭挫折。即使巷战防护组件也无法保护其安全。

该说说动力了。动力是M1系列最独树一帜的地方,采用1500马力的燃气轮机,体积小,加速快,噪声小,60吨级的M1可飙到70km的时速(不同型号时速略有差别)。但费油也是杠杠的,有着2000升油箱的M1行程只有550km,海湾战争中美国后勤部队几乎为这油老虎跑断了腿。
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美国陆军的象征,火力、防护、机动三大性能虽不能说无敌顶尖,但都属于一流水平,总体来说M1性能十分均衡,加上美国强大的体系作战能力使得这款坦克成为老大哥碾压不听话小弟的不二选择,虽然有费油的缺点和面对RPG的尴尬,M1仍然不失为一辆先进的战车,在世界坦克排行榜上常常名列三甲也是名至实归。
更多新鲜科技科普向视频请关注游民星空视频站周边频道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德国豹2主战坦克
下面这款一定会让众多德棍兴奋不已,那就是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
豹2早期型装备了莱茵金属公司的44倍径120毫米滑膛炮,该炮可谓西方大口径坦克滑膛炮的开山之作,运用相当广泛,西方坦克的滑膛炮大多和其沾亲带故,比如M1的主炮就是采用了该炮的技术。
进入新世纪后,Rh120-L44 120毫米滑膛火炮的威力渐显不足,莱茵金属公司在其基础上开发了L55 120毫米滑膛炮,炮管延长到55倍径,威力大大增强。为了打破钨弹不如铀弹的谣言,德国为Rh120-L55研制了dm53型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能穿透780毫米均质钢板,据说在实验场上还打出过1040毫米的成绩,可见其江湖威名不是吹的。

说到防护,这可算是豹2的一大败笔,作为豹1的继承者,豹2从设计之初就没把防护放在首位,而是着重优化了火力和机动。其几乎垂直的炮塔正面装甲饱受诟病,虽然从豹2A5开始德国为豹2加装了锲形附加装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主装甲已经无法调整了。为弥补防护的不足,豹2A7的重量已达到67.5吨,但其防护只是勉强达到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一流水准,实在对不起这比梅卡瓦和挑战者还重的体重。

最后说下机动,实话说,论体重豹2不算轻巧,但汉斯在机械制造方面的造诣实在非同一般,MTU公司的1500马力的MB873Ka-501在当时简直是天顶星科技一般的存在,即使现在也没几个国家能整出这个水准的柴油机,加上同样天顶星的传动和制动系统,豹2能轻易跑到72km的时速(坦克世界502的水平),其机动性不仅超过了大多数西方同行,也超过了许多战斗全重轻得多的东方坦克,豹2不愧为坦克中的保时捷,另外随着豹2的改进,豹2的动力系统也不断改进,始终处于世界顶尖水准。

德国豹2系列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冷战后期北约抵挡东方铁流的第一道防线,秉持了德意志民族一贯的高贵和精密,极其精准的火控,威力十足的重炮,良好的机动是豹2的特点,虽然防护上有些瑕疵,也不能阻止豹2屡屡登上世界坦克排行榜的头把交椅。
点此观看更多现代主战坦克与二战坦克视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二战后法国坦克发展一直有点跟不上潮流,加上法国在相当的时间里过度重视战略力量的发展,使得法国的地面常规作战力量长期落后于其西方同行,意识到这一问题,法国决定奋起直追,法国陆军接替AMX-30的新一代坦克研发计划始于70年代末期,法国决定自立发展新一代的坦克,由GIAT集团负责研发,基本设计在1985年定案,1986年1月正式命名为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在研制勒克莱尔的过程中,法国可谓煞费苦心,几乎把所有能用的技术全数用在了这款战车身上,法国甚至自豪的称勒克莱尔为第四代主战坦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先看火力,勒克莱尔拥有一门52倍径的120毫米滑膛炮,使用120 APFSDS F1A翼稳脱壳穿甲弹,初速1790米/秒,由于法国弹药技术和金属冶炼技术略逊于美德,其穿深虽然超过了德国的Rh120-L44 ,比起豹2a6/7的Rh120-L55还是略输一筹。2000米距离穿深约为700毫米均质钢板。不过法国也在不断改进勒克莱尔的弹药,2005年装备的CIPAC型穿甲弹穿深已达到810毫米,接近了美德水平。
说到火力,不得不说下勒克莱尔的尾仓式自动装弹机,在普遍使用人工装弹的西方坦克中,这属于十分新颖的设计,装弹速度为12-15发/分,但战斗射速并不比人工装弹快许多,其意义在于省去了装弹手,减小坦克体积,增强复杂地形装弹能力,尾仓装弹机一定程度上综合了东西方坦克装弹方式的优点,是未来坦克装弹方式的一条可行的发展路线。

再说防护,勒克莱尔经过精心设计被弹面较小(相对于其他西方坦克),勒克莱尔是继以色列梅卡瓦MK-3之后,全世界第二种使用模块化装甲技术的主战坦克 。主装甲是由氧化铝陶瓷与高硬度钢板构成的复合装甲,外包复合装甲模块,有较好的防护能力,但由于战斗全重只有53吨,相比60余吨的m1和挑战者,其抗揍能力还是有所不及(不过应该不逊于豹2a6/7)。
勒克莱尔使用一具体积小、重量轻、易启动、热讯号低、功率高且不冒黑烟的新型SCAM V8X-1500 8汽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引擎,由SAGEM的电子控制系统监控(包括燃油喷射、汽缸正时、资料监控与显示等机能),搭配采用微处理器控制与静液压转向机构的先进ESM-500自动变速箱,在每分钟2500转时可达1500马力最大输出功率,此外具备原地回转能力。由于勒克莱尔重量较轻,故推重比高达28,凌驾于M1与豹2之上,勒克莱尔最高时速可达71km。

补充一下,勒克莱尔的射控系统精密复杂,以三具数位计算机(总共有30个处理器)为核心,自动化程度极高,以数位中央处理器为核心,连接车上所有的目标观测器、传感器、弹道计算机与所有的稳定系统(包括观测器与主炮)周界独立回旋瞄准仪、日/夜间光学瞄准仪以及二维稳定仪、红外线热影像仪等更是一应俱全,总体来说,勒克莱尔的火控和信息获取能力十分强悍。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法国武器的一贯特点,外形浪漫,工艺精美,造价奇昂。综合来看勒克莱尔技术不可谓不先进,尤其是火控和信息化程度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可惜法国基础工业水准相比世界最先进水平略有不足,导致勒克莱尔的火力和防护都与世界最先进国家有些差距。
更多新鲜科技科普向视频请关注游民星空视频站周边频道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主炮为莱茵金属设计的120mm44倍径Rh-120滑膛炮,授权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

中规中矩的机动,水冷式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956千瓦,坦克的最大行驶速度为65KM/H。传动装置为德国ZF公司制的LSG-3000自动变速箱,时速65千米。
防护:复合装甲+轧制钢板,没啥可说的。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中规中矩的火力,中规中矩的机动,中规中矩的防护凑成中规中矩的公羊坦克,整辆车完全没有出彩的地方,没有特点就是公羊的特点。毕竟以意大利的综合国力,能研制这样一款坦克实在有些勉为其难,意大利还是去折腾技术难度稍低的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比较合适。
点此观看更多现代主战坦克与二战坦克视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日本90式主战坦克
日本90式主战坦克试验工作始于1977年,1990年定型,故称90式坦克。
火力方面,装备了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许可生产的44倍径120毫米滑膛炮,对于这门炮前面已有介绍,值得一提的是90式的火控系统,由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火控计算机和车长、炮长观瞄装置组成的火控系统曾经引起世界军工界的关注,号称能在3000米外击中一个汽油桶,具有良好的行进间射击能力。

防护方面,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前部采用复合装甲,其他部位有的采用间隙装甲。复合装甲是冷轧含钛高强度钢的两层结构,中间使用了包有芳纶纤维的蜂窝状陶瓷夹层,并在内侧罩有轻金属,为日本独特的复合装甲结构。该坦克没有对付顶部攻击的特殊装甲防护。两侧裙板各由7块均质钢板组成,厚约10mm,可产生与夹层装甲相同的效果。裙板可以单独向上折叠起来,便于行动部分的维修。车内隔舱化布置,装有自动灭火装置。炮塔内部由防火隔板分成几个舱,其布置与美国的M1坦克和其他现代主战坦克相似。弹药仓装有闸门,炮塔后面的顶部装有泄压板。采用了三防装置,即使在全密闭的情况下也可战斗几个小时。还装有激光探测装置,可在敌激光测距仪照射的瞬间得知敌照射的方向。由于采取和豹2一样的垂直炮塔装甲,加上战斗全重不过52吨,90式坦克的防护能力在三代坦克中处于中下水平。

机动方面,90式采取1500马力的三菱10ZG型2冲程10缸水冷直接喷射式废气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液力变矩器的自动变速、静液转向式传动装置和电液操纵装置,时速可达70km。

日本90式坦克综合评价:
90式坦克在设计时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豹2的设计,但与豹2不同,90式自从出道之后几乎没有进行过像样的的升级改造,44倍径120滑膛炮时至今日威力已经显著不足,防护短板也没有得到有效加强,本来十分先进的火控在20多年后的今天也失去了其先进性,各个版本的世界坦克十强榜已经渐渐不见90式的身影。
更多新鲜科技科普向视频请关注游民星空视频站周边频道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日本10式主战坦克
10式坦克以“新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为基础所开发,项目被命名为“TK-X”,2002年制造出第一台原型车,2008年2月13日正式公开,2012年1月开始正式服役于日本陆上自卫队。

火力方面10式坦克和90式相比变化不大,仍才用44倍径120毫米滑膛炮,但在90式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重量有所减轻,不过90式的尾仓式装弹机可靠性不好的缺陷在10式上应该得到了解决,考虑到日本电子科技水平较高,10式坦克的火控水平应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相比90式的垂直装甲,10式采取了防弹外形较好的装甲外形,不过考虑到10式战斗全重只有44吨,10式的防护不会很好,能保持90式水准已是最乐观的估计,除非日本的装甲技术相比其他国家有数量级的优势,但这一可能性为零。

机动能力,90式的2冲程柴油机可靠性不佳且油耗较高,10式坦克重新回归到4冲程柴油机,功率1200马力,虽然功率降低了300马力,但10式的重量相比90式有较大减轻,使得10式的推重比下降不多,10式仍能保持70千米的最大时速。
日本10式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10式进一步发扬了90式机动优秀,火控精良的优点,但90式火力防护和火力方面的缺陷在10式身上并未得到根本改善,使得10式在对抗其他拥有良好火力和防护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时候,面临击不穿,防不住的窘境,不过10式自重较轻,对强调机动作战的日本自卫队还有重要意义。
点此观看更多现代主战坦克与二战坦克视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韩国K1主战坦克
当年朝鲜战争期间,朝鲜曾凭借少量t34坦克和su85坦克歼击车把韩军打得落花流水,吸取教训之后,装甲部队的建设成了韩国军备建设的重中之重。
1980年为建立对北方的装甲优势,韩国开始在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后并入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帮助下研制新一代坦克。生产型车于1985年下线并装备韩国陆军。

K1研制稍迟于M1,顺理成章地运用了M1坦克的部分设计经验,所以外形和布局与M1系列颇为相像,K1也因此得了个“小M1”的称号。
K1开始使用的是105毫米线膛炮,后为增强火力改为美国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44倍口径,由于韩军没有装备美制贫铀穿甲弹,K1的实际穿甲威力远远不及M1坦克,不过对方朝鲜老式坦克绰绰有余,K1坦克备弹仅32发,持续作战能力较弱,但这个缺点在狭小的朝鲜半岛并不明显。

K1没有采用M1的贫铀装甲,而是采用了复合装甲+间隔装甲,配合低矮的车体和54.5吨的车重,总体防护能力还算不错,基本达到了三代坦克的平均水准。
动力方面韩国把目光投向了老牌机械强国德国,发动机为MTU公司的MB871 ka501型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传动为ZF公司生产的LSG3000型全自动变速箱,该变速箱虽为机械式,却具有接近液力变速箱的无极变速能力,堪称机械变速箱的巅峰之作。K1坦克时速为65km。

韩国K1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虽然是在美国的帮助下研制的,性能相对美国自用的M1有了较大缩水,但也达到了三代主战坦克主流水平,K1成为韩国坦克工业提供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今天K1仍然足以对付朝鲜的任何一型坦克,从这个角度来看,K1算是一种成功的战车,不过,韩国在对半岛可能发生的战事的想定中不得不考虑中国因素(直接干预或通过向朝鲜提供武器间接干预),火炮威力上的固有缺陷使得K1在对付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时胜算渺茫,这也促使韩国研制新的火力更强的坦克,也就是我们下面要说到的K2主战坦克。
更多新鲜科技科普向视频请关注游民星空视频站周边频道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韩国K2主战坦克
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又名“黑豹”。1995年开始研发,由于韩国技术储备不足,研制过程屡遭挫折,服役时间也多次推迟,现计划2016年服役。
火力评价:火炮采用莱茵金属的55倍径120毫米滑膛炮+德国DM5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不是很眼熟?没错正是豹2a6的经典火力组合。韩国自己也开发了相应弹药,但威力不如德国原装货,K2还装备了尾仓装弹机和先进和火控系统。使得K2的火力可以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动力为Doosan Infracore公司和 STX 引擎公司合作研发的1500马力柴油机,液力变速箱,为增加地形适应性K2还采用液气悬挂系统,可对车身姿态进行调整,该技术已在法国勒克莱尔和日本10式坦克上有过运用,K2时速为70km。

说句题外话,个人认为液气悬挂使用在主战坦克上还需谨慎,液气悬挂性能固然优越,但价格高昂,保养困难,战争中一旦损坏很难及时更换,中、美、德、俄等坦克大国至今没为现役主战坦克加装这一系统原因正在于此(中国只在ZBD03伞兵战车和新型轻型坦克这样的特种战车上运用了液气悬挂系统)。

防护方面K2坦克外形比较低矮,使用复合装甲+外挂反应装甲块,配合由毫米波雷达引导的主动防护系统,在同等吨位主战坦克中处于较好水平。
韩国K2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韩国对K2坦克的研制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对其寄予了厚望,从参数上看,K2坦克可谓相当先进,通过技术引进,K2的三大性能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但是由于韩国自身技术能力有限,研发经验缺乏,使得K2从出生之日起就磕磕碰碰,步履维艰,穷20年之功仍无法达到服役状态。核心技术无法自主和一味进行技术堆砌造就了880万美元的离谱售价(这个价格是我国96A坦克的10倍),K2坦克的前景实在难言光明(从土耳其的变卦可见一斑)。
点此观看更多现代主战坦克与二战坦克视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本来不想在阿琼身上浪费时间,为了照顾印度的自尊心,还是说说吧。
阿琼主战坦克是以印度教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战神阿周那命名,1974年批准研制,今年正是阿琼研制40周年纪念,为阿琼撒个花。
印度曾在英国的帮助下生产过第二代水平的“胜利”主战坦克,研制阿琼时,印度理所当然地把目光投向了英国,阿琼的主炮为从英国引进的L11A5型120毫米线膛炮,要知道英国“挑战者”坦克最被诟病的就是那门穿深不足的L30A1线膛炮,而L11A5的性能还在L30A1之下,该炮的穿甲威力无疑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

防护方面阿琼采用了陶瓷复合装甲,可外挂反应装甲,由于研制过程中印度寻求过德国的帮助,阿琼借鉴了豹2方方正正的炮塔设计,豹2身上唯一的硬伤——垂直装甲就这样被印度原封不动地抄袭了去,即使印度的装甲技术能和德国等量齐观(诸位觉得可能吗?),战斗全重和豹2相差不大的阿琼防护能力也不容乐观。

一开始印度曾经考虑过美国的燃气轮机,因其油耗过高而作罢,所谓无知者无畏,印度不顾国内设计师的苦苦哀求,决定研制一款和豹2一样给力的国产发动机,设计功率1500马力,印度的设计师们只好埋头苦干,终于样机下线,但是实测功率只有500马力。本着撞了南墙不回头,到了黄河不死心的精神,印度军方下令改进,在采用了包括涡轮增压等种种措施之后,功率达到了近1000马力,功率没达到要求,可靠性却极差,如果装车,阿琼只好拖着修理车间上战场了,眼看自主研发没戏,印度又想到了引进。
买柴油机,自是德国的好,印度又和mtu公司搭上了线,印度在千挑万选自后决定选用1500马力的型柴油发动机作为首批“阿琼”原型车的动力,这可是豹2坦克的标准动力,于是三轮车装上了保时捷的发动机,但是印度仍不满足,觉得它体积过大,超重。于是印度又看上了豹1坦克的MB838CaM-500发动机(830马力),要求mtu吧功率提升到1500马力,无语的mtu公司只好照办,德国mtu公司毕竟功力深厚,竟然在体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把MB838CaM-500的功率提高了近70%,达到1400马力,印度对mtu的表现十分满意,欢天喜地地把增强版MB838CaM-500装车试验,通过强行增压提升功率如同给人打强心剂,在炎热的南亚阿琼心脏病频发,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妥善解决。

除了发动机常常心肌梗塞,阿琼还长着一双三寸金莲,阿琼大胆地采用液气悬挂,结果自不必说,实验中阿琼频频崴脚,大家都知道液气悬挂不易更换,真是苦了后勤人员。
心梗就罢了,三寸金莲也罢了,阿琼还是个爱掉鞋的主,由于钢铁冶炼技术不足,阿琼坦克履带频频断裂,开始竟需要几十公里一换,改进后行程也不过200千米,一次满油行程需要换三次鞋!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评价:
对手巴基斯坦得到哈立德主战坦克之后,阿琼即使能克服可靠性的问题也完全失去了装备价值,在被印度政府逼迫象征性买了248辆后,印度军方把目光投向从俄罗斯引进的T90,再也不愿看阿琼一眼。最近阿琼又出了改进型的阿琼2型,阿琼身上还将续写怎样的传奇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更多新鲜科技科普向视频请关注游民星空视频站周边频道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有多种武器可选,英国L7A3式105mm线膛坦克炮,法国120mm滑膛炮,苏联125mm滑膛炮,中规中矩。

防护采用复合装甲和间隔装甲,可加挂陶瓷装甲,由于战斗全重只有37.4吨,防护能力相对比较簿弱。

动力为功率1000马力的德国MWM公司的TBD234型4冲程12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LSG3000变速箱,时速70km。

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评价:
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研制这一型坦克相当不易,奥索里奥主战坦克在性能上没有贪大求全,牺牲了部分防护能力,获得了不错的机动和火力,是战斗全重最低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之一,在相对和平的南美,奥索里奥主战坦克的性能完全够用了。可惜巴西在去工业化之后,一度发展势头不错的军工业已经难以重现辉煌。
点此观看更多现代主战坦克与二战坦克视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第二部分:东方阵营
东方阵营的研制国比较简单,实际上只有苏联/俄罗斯和中国两个,波兰、乌克兰等也有一定的坦克工业,但其研制的坦克基本属于针对T系列坦克的改进型号,比如乌克兰T-84本质上是T-80的改进型。
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T-64是苏联在1960年代研发的主战坦克,代号432工程,从430工程发展而来,是冷战中后期华约真正的王牌坦克,苏军高低搭配体系中的高端型号(相对T-72),世界上最早服役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之一。
北约和华约分代标准有所不同,按照现今通行标准T-64应属于第三代。
苏联视这款坦克为镇国之宝,故此这款坦克的消息被严密封锁。直到1970年3月,西方情报人员方从当时在白俄罗斯之军事演习的照片中发现这款神秘坦克,并以年份编号为“M1970”。参考T-72坦克的谍照以后,情报人员以为这款“M-1970”就是T-72的早期型号, 并把一些T-64的升级型、T-72的原型称作为“T-67”、“T-70”。 一直到了1976年T-64进入苏联驻东德部队服役时,北约才发现了对M1970之误读。然而,苏联对T-72的大肆宣传让北约对T-64一无所知。到了1978年,苏联军官维克多·苏沃洛夫叛逃英国后,北约才概括了解T-64。及至苏联解体,T-64系列才走出谜团。

T-64坦克装备一门2A26式125mm滑膛坦克炮,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2000米最大穿深375mm(不高是吧,但在60年代这是很高的水平,后来随着新型弹药的开发这一数值也逐步提高),并可发射AT-8炮射导弹,总的来说在60年代T-64具有相当逆天的火力。
防护方面,t64相比前一代主战坦克有革命性的提高。T-64是较早使用复合装甲的主战坦克,其车体前部采用了复合装甲结构,炮塔为防弹外形较好的铸造结构,T-64的车体和炮塔加挂了附加反应装甲块,以上措施使得38吨的T-64的防护在当时相当强悍。

动力为功率750马力的两冲程5缸水平对置涡轮增压柴油+行星变速箱,公路时速可达70千米,这个指标在当时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两冲程柴油机虽然体积小重量轻,但油耗较高且容易过热,好在在寒冷的苏联这不算太大的问题。

前苏联T-64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作为最早出现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之一,T-64在坦克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T-64使得主战坦克的三大性能上了大大的一个台阶,它以其超越时代的性能成为苏联以心血铸就的进攻利器,T-64和T-72组成的钢铁洪流成为冷战时西方挥之不去的梦魇,至今t64的改进型仍具有相当的生命力。不过和无数先驱者一样,T-64也有不少缺陷: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可靠性差,被戏称为修理厂的“半永久居民”,T-64的部分技术被后辈所应用,造就了另一种更为著名的主战坦克——褒贬参半的T-72主战坦克。
更多新鲜科技科普向视频请关注游民星空视频站周边频道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T-72可谓最具争议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之一,冷战时期,它曾经给整个西方军事界带来恐慌,甚至有人认为,没有一种北约坦克的正面装甲能挡住T-72的攻击,也没有一种北约坦克能击穿T-72正面装甲。可以说T-72的扁圆型炮塔和125毫米的巨炮就是冷战高潮时期华约武装力量的象征,是苏联抵在西方国家咽喉上的重剑,然而就是这样一种一度声名显赫的主战坦克却在一系列局部战争中屡次折戟沉沙,先是在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的梅卡瓦打得鼻青眼肿,又在海湾战争中被美国的M1揍得满地找牙,最近又在南北苏丹的冲突中被中国的96式砍得身首异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即使在与反政府武装的较量中T-72也悲剧连连,那么这到底是一辆怎样的坦克呢?

T-72是下塔吉克集团继T-34之后又一款经典产品,1967年研制,1971年露面,1977年在苏联红场阅兵中亮相并立刻引来广泛关注,总共生产了20000余辆,是生产最多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值得一提的是T-72这一代名车其实是个私生子,下塔吉克集团本以T-64改型的名义开发,结果却挪用了这笔经费另起炉灶,整出了一款全新的车型,苏联的军购部门在测试中发现该车不仅价格适中,性能可靠,而且大部分性能接近了T-64的水准,大喜之下决定大量采购,并赋予其一个全新的名称T-72,和昂贵的T-64形成高低搭配。
作为高低搭配中的低端货,T-72还作为苏联军备出口的拳头产品提供给华约各国和各友好国家,使得T-72成为一款和AK-47一样的世界性武器。

T-72的动力系统并不出彩,780马力的B-46型4冲程12V60水冷机械增压柴油机机+行星式变速箱,但就是这种不出彩的动力系统造就了T-72的高可靠性,不仅造价低廉、易于维修,而且毫不挑食,能适应多种燃料,虽然为此T-72损失了中枢转向能力,但这种简单可靠的动力设计着实让不少缺乏维护保养能力的第三世界国家圆了三代坦克梦。T-72最大时速为65km。
T-72装备一门48倍口径的2A46式短后坐距离的125mm滑膛炮,该炮穿甲威力为1000米距离400毫米,后期的3BM42提高到2000米460毫米,T-72改进型还能发射炮射导弹。无论如何T-72的火力在当时还算不错,但随着时间推移,T-72的火力却改进幅度有限,到了今天,T-72已经难以有效威胁主流第三代主战坦克了。
T-72早期型为均质钢装甲,后采用在铸造钢铁或轧压钢板之间放入异质材料的夹层的复合装甲,从T-72到T-72A再到T-72B装甲依次增厚,一些改装型号还加挂了反应装甲,不过终究是40吨级的战车,且是70年代的装甲技术,即使改进型防护能力在今天仍显不足。

前苏联T-72坦克综合评价:
对T-72的评价真的颇让人纠结,它曾被无数只手推向神坛,又曾被无数只脚踩进地狱,褒奖他的人无法否认它的缺陷,批评它的人无法无视它的价值。T-72一出现,就以均衡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受到东方阵营的喜爱,其庞大的装备数量甚至改变了两极格局中的军力对比,但是简陋的火控+缺乏防爆抑爆的设计又让它在一次次局部战争中屡战屡败。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时至今日T-72已经不再先进,但它的许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成为坦克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看看M1、梅卡瓦、挑战者、勒克莱尔、99式、豹2这些世界坦克排行榜上的名车有什么共同点吧,没错,它们都曾把T-72当做重要甚至唯一的假想敌,有此一条,T-72可以无憾矣。
点此观看更多现代主战坦克与二战坦克视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和之前讲的T-64很像,对不对?这就是由T-64发展而来的T-80主战坦克,至今仍是俄罗斯和一些独联体国家的主力装备之一,T-80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主战坦克。和T-72一样,T-80在服役过程中改进型号颇多,包括T-80B、T-80U和乌克兰的T-80UD、T-84等等。
主炮还是T-72的那门2A46式125mm滑膛坦克炮,其性能随批次有小幅改进,可发射炮射导弹,火控倒是比T-72有不小的进步,使用了稳像式火控系统,包括车长和炮长瞄准镜,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热像仪,多种传感器,和火炮稳定器,有一定的行进间射击能力。

可能是因为材料技术的限制,在T-72之后苏联/俄罗斯的高压滑膛炮技术渐渐陷入停滞,和世界先进水平逐渐拉开了差距,在T-80和T-90身上这一问题越发严重了。
T-80的防护相对于T-72有所进步,主装甲采用带有间隙内层的复合结构,外挂爆炸反应装甲,弹药仓结构和防爆抑爆措施也有所改进,相对其43吨的战斗全重,其防护效果还算让人满意,T-80在车臣战争中的拙劣表现更多是因为使用不当(以车臣战争中俄军对坦克的那种脑残用法,即使梅卡瓦和挑战者上阵照样死无全尸)。

T-80的动力装置比较有意思,采用1000马力(后期提高至1250马力)的由直升机航发衍伸而来的燃气轮机,机械式变速箱,体积小,质量轻,加速伶俐,工作泼辣,使得40吨级的T-80跑起来相当拉风,得了个“飞行坦克”的雅称。
值得一提的是T80装有“窗帘-1”光电防护系统用以干扰来袭导弹,虽然运用范围较为狭窄,效果也值得怀疑,但也算是为坦克主动防护进行了一次早期探索。据说中国也曾引进一批t80做比较研究,96式的一种改进方案上曾出现过类似t80上的主动防护系统,可见这一传言不全是空穴来风。

前苏联T-80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T-80作为T-64的继承者,是苏联主战坦克新的高低搭配体系中的高端型号(低端型号最终演变为T-90),虽然T-80综合性能还算不错,也有相当鲜明的特色,但是T-80还是存在不少严重缺陷,尤其是苏联坦克一直引以为傲的穿甲威力开始落后于时代,我们必须看到,随着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相继出山,T-80已经不能像前辈T-64那样成为世界主战坦克发展的领导者,苏联军事科技发展后劲不足的事实在T-80身上已经可以隐隐看出端倪。
更多新鲜科技科普向视频请关注游民星空视频站周边频道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俄罗斯下塔吉尔工厂1994年开始生产的主战坦克,虽然苏联时代已有概念,但设计最终完成于苏联解体之后,可视为俄罗斯研发的第一种第三代主战坦克。

有人说T-90=T-72车体+T-80炮塔,此话有一定的道理,T-90身上的确没有多少创新设计,大多是对俄现有坦克技术的整合运用,就技术水准而言t90包括其最新改进型在内,仍然停留在T-80的时代。
火炮还是那门2A46M系列125毫米滑膛炮。威力提高不大,2000米距离穿透力约为500毫米,火控系统基本照搬了T80,并进行了一些局部改进。

防护方面有些微改进,打破了苏俄坦克铸造炮塔的传统,使用了焊接炮塔,并采用新型复合装甲和外挂反应装甲,防护性能好于T-72,亦略优于T-80。
机动方面为1000马力柴油机+机械传动,机动性比T-80有所下降,最高时速65km,但动力系统可靠性和油耗有所下降。

俄罗斯T-90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俄罗斯利用现有技拼凑出的坦克,性能相比前任没有本质提高,尤其是穿甲威力严重不足(较新的2BBM17穿甲弹2000米穿深也仅有580毫米,和中国105轮式突击炮差不多。),实际上只是T-72的深度改进型而已。今天,俄罗斯已经无力继续推进自身坦克工业与先进国家看齐了,不过新瓶装旧酒的T-90在维护俄罗斯传统市场方面还是起了一定作用。
点此观看更多现代主战坦克与二战坦克视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心血淬成的偏锋之剑——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中苏交恶之后,苏联在中国东北陈兵百万,珍宝岛之战中一辆T-62坦克被中国边防部队完整缴获,给中国带来极大的技术震撼,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境线以北的数千辆钢铁怪兽成了中国头顶挥之不去的战争阴影,苏联T-72的服役更加重了这种压力,整个七八十年代,中国军工业的一个不变的追求就是——击穿T系列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适逢中国和西方关系逐渐解冻,出于牵制苏联的需要,中国和西方开始了断断续续的军事交流,反装甲技术更是交流的重点领域,虽然这种交流渠道远远算不上畅通,中国还是得以接触到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思路,并从中大受启发。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在坦克研发上持续的研发投入加上与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技术交流,开始收获第一批科研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120毫米滑膛炮的研发和105毫米线膛炮的引进,前者成为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主炮,后者成为79式坦克的主炮,105毫米线膛炮的改进型至今仍是中国陆军武器库中的重要装备。
进入八十年代后,在积累了79式和80/85/88式系列的的发展经验之后,中国开始把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提上日程,但是在技术路径的选择上却产生了不小的争议。
一派认为中国应彻底放弃从苏联继承来的东方坦克设计思路,利用刚刚研制的120滑膛炮和部分引进的西方技术,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一派认为,随着中苏关系的逐渐松动,中国有条件从苏联和第三世界友好国家获得苏联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设计资料,应最大限度利用国内已有的研发生产体系,继续走东方坦克设计道路;更有别出心裁者建议,应与以色列合作,参考中东战争中表现良好的梅卡瓦主战坦克设计我国新一代主战坦克。

经过反复权衡最终决定,以苏联坦克设计经验为依托,利用部分西方先进技术,自主设计一型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战坦克,该项目1989年正式立项,代号wz123,历时7年正式定型,即为ZTZ-99式主战坦克。
防护能力,99改主战坦克采用东方坦克的重点防护思路,着重加强了正面防护能力,采用焊接炮塔,主装甲采用我国第二代复合装甲,具体构成为"钢+特殊材料+超硬钢+特殊材料+钢"的五层复合结构,炮塔正面、炮塔侧面和车体正面覆盖有附加装甲模块,其中炮塔正面的附加装甲模块呈锲形和主装甲构成空盒状间隔装甲结构,加挂附加装甲模块后,99改战斗全重51吨,介于主流东方和西方主战坦克之间,应该说99改的正面防护还是十分可观的,其车体正面等效防护超过900毫米,炮塔正面达1000毫米以上,基本不惧大多数现代主战坦克2000米外的攻击,在试验中99改曾连续抗击14枚105毫米脱壳穿甲弹的攻击而无恙,穿深超过800毫米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也未能在实验中击穿其正面装甲,不过99改并未对侧后和顶部防护有所考虑,但是作为一辆50吨级的战车,我们也实在不能再苛求其像60多吨的挑战者2一样全身披挂。

更多新鲜科技科普向视频请关注游民星空视频站周边频道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99式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比较独特,采用软硬合一的杀伤模式,车体顶部的箱状装置中集成了远程激光压制(软杀伤)和近程拦截弹(硬杀伤),其中激光压制系统有效作用距离4000米,主要对付敌方坦克、直升机的光电观瞄系统和反坦克导弹的光学引导头,近程拦截弹用于对威胁坦克的导弹和火箭弹进行最后的拦截。不过该系统只有三枚拦截弹,数量有些偏少,将软硬杀伤系统集成在一起也容易导致系统重量偏大,影响反应灵活性,在99大改上设计人员就放弃了这种做法。

99式坦克采用山柴的1200马力150hb系列涡轮增压柴油机,有些治疗认为该发动机是mtu873系列的翻版,其实不然,99式坦克发动机仍是一台典型的东方式的坦克柴油机。据张保中研究员介绍,和mtu873发动机比较,升功率比它大12%,平均有效压力大33%,本体体积功率比它约大18%,燃油消耗比它少9%,单位功率质量少了约13%。看到这里同学们别激动,mtu873只是德国30年前的技术。Mtu新研发的以mtu893为依托的“欧洲动力单元”在内燃机领域仍然是神话中的神话,顶峰上的顶峰!mtu893系列最新型号单位排量功率已超过100kw/L大关,美日英法也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无论如何150hb总算让中国搭上了先进坦克柴油机的末班车,为99大改发动机的进一步突破做好了准备。

99式的传动系统是技术党一直诟病的对象,借鉴了t72的设计,采用双流行星式传动,机械式传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99式机动性的发挥,主要表现为加速不够给力和缺乏中枢转向能力,不过相对于之前的固定轴式变速箱也算是一种进步。
99式每侧6对负重轮,传统的扭杆式悬挂,99式推重比较高,时速可达70km。99式坦克配备先进的指挥式数位坦克射控系统,较先前85-IIM以及90-II的系统更为先进。99式的射控系统整合有双轴稳定系统、车长瞄准仪、 炮手瞄准仪(含红外线热像仪与激光测距仪)、炮耳轴倾斜感测器、炮塔水平角速率感测器、横风感测器、数位射控电脑、操纵介面以及相关电路控制盒所组成。
99式采用的射控系统稳定方式为与西方三代主战坦克看齐的“上反稳像”,比之前各型号有较大进步,没有装备车长独立周视热像仪是个小小的缺憾。

99式坦克最大的骄傲就是那门50倍径125毫米滑膛炮,该炮和苏联2A46有些相像但绝非前者翻版,中国几十年如一日在反坦克炮上的投入在99式身上结出了果实,电渣重熔技术和自紧工艺的采用使这门东西结合的巨炮的穿甲威力达到令人瞠目的程度,使用30倍长径比弹芯的钨合金尾稳脱壳穿甲弹,2000米可穿透850毫米均质钢板,使用特种合金(贫铀)穿甲弹2000米可击穿960毫米均质钢板,使用新型极速穿甲弹2000米穿深更达到了惊人的1300毫米。
99式主战坦克主炮的恐怖威力
中国99式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在前面我为99式加了个小标题——心血淬成的偏锋之剑,用来评价99式非常合适,由于99式研制之时,我国军事技术储备不足而且发展很不平衡(平衡发展永远追不上),使得99式的全身散发着一种剑走偏锋的味道,防护方面,99式把宝全部押在正面,正面金刚不坏,其余一戳就破;机动方面99式相比前辈提高明显但缺憾多多(比如发动机太大没法横置);火力方面是99式的精髓所在,说50倍径125mm滑膛炮是世界坦克滑膛炮中的翘楚,中国军工的骄傲毫不为过。作为中国坦克的明星,99式身上背负作军迷的许多希望,不过希望大家记住一点,99式是一个优秀的战士,但不是万能的兰博。
点此观看更多现代主战坦克与二战坦克视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96式可视为80/85/88式系列的终极发展型号,原称88c型。96式坦克跳出了苏联坦克和我国之前坦克使用半球形铸造炮塔的窠臼,采用了更适于加工和强化的焊接炮塔,并装备了我国第一代复合装甲,我国坦克防护能力在59/69/79式上一直停滞的局面被打破了,96a在主装甲外加挂了附加装甲模块,安装方式和99改大体相同,96式战斗全重约为41.5吨,96a则增加到近45吨,在第三代主战坦克中96系列属于绝对的轻量级选手,所以96式的防护力在同行中排名中下,正面等效约700mm(车体680mm,炮塔730mm),仅略好于T80主战坦克。

受当时技术水平限制,96式动力较为落后动力为12/150ZL柴油机,功率730马力(有资料称100马力,估计是把马力和千瓦搞混了。),固定轴式变速箱,最高时速仅57km,仅好于挑战者和梅卡瓦这对龟速著称的难兄难弟。
到了96a身上,情况有所改观,96a采用略加改进的12/150ZL-1柴油机,功率提高到800马力,变速箱改成了行星式,更后期型号则采用新设计的12/200ZL型柴油机,功率达到1000马力,时速提高到65km,和t90基本一致。

96式火控为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早期型号采用微光夜视仪,夜战能力堪忧,在96a上使用了红外热成像仪,并且改用了上反观瞄装置才使96a的火控基本达到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不再被戏称为“准三代”。
96/96a的火炮为48倍径125mm滑膛炮,威力与99式接近,中国在此炮上浸淫多年,弹药和炮本身的技术都在不断提高,96式可使用99式系列全部弹种,主炮威力相当强悍,发射极速穿甲弹式能在2000米外穿透目前任何型号的坦克装甲。

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96/96a虽然不像99系列那样大名鼎鼎,防护、机动、火控都只能说刚刚搭上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门槛,但是任何对手都不能无视它威力巨大的主炮和无视一切装甲的邪恶切糕弹(极速穿甲弹),所谓“一剑破万法”说的大约就是96式这样的奇葩。
事实上,96式真正突出之处在其性能之外,96式的采购成本约合80万美元(不到日本90式的十分之一),这还是外卖价格,内销肯定更便宜。加上96式生产工艺比较简单,据估计,以中国的工业产能,如果充分动员,一年能生产的96a式就能超过人类历史上坦克产量的总和,其意义就不需要多说了。
更多新鲜科技科普向视频请关注游民星空视频站周边频道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MBT系列是我国出口型第三代主战坦克,由1000型、2000型、3000型组成,实际上这三者并无多少通用性,其中1000型就是96式的出口版本;2000型为中国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巴基斯坦称“哈立德”;3000型为中国新研制的出口型号,三者形成高中低搭配,增加了用户选择的余地,这里只讲MBT-2000型和MBT-3000型。

MBT-2000型和MBT-3000型主炮都是那门48倍径125mm滑膛炮,上面已有全面介绍,中国为其开发了一些低端的出口型弹药,包括穿深550mm和600毫米的型号。
说个让人无语的事情,巴基斯坦发现中国的穿甲弹太长,装不进从乌克兰进口的T-84的装弹机(中国为了适应更大威力的弹药,在设计之初就为装弹机保留了余量),于是巴基斯坦把从中国进口的穿甲弹的弹芯锯短了一截,才把弹药装了进去,威力自然打了折扣,要知道高性能穿甲弹贵就贵在超长的弹芯上,巴铁你想给T-84买口粮直接买猴版穿甲弹不就行了嘛,价格还便宜点,用得着这么麻烦吗?

MBT-2000和3000型最大的不同在于动力,MBT-2000采用乌克兰产的1200马力两冲程水平对置柴油机+行星变速箱,MBT-3000采用中国自研的1200马力四冲程柴油机+液力变速箱。当年乌克兰在发动机问题上的捣蛋也是促使中国为MBT系列重新研制动力系统的重要原因之一。
MBT-2000和MBT-3000的防护结构和96a/99改相似,MBT-2000防护力介于96a和99改之间,3000型防护更强一点,接近99改的水平。

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MBT系列作为中国军工出口的拳头产品,这几年在海外颇有斩获,用户反映良好,除了经济利益之外,也帮助中国不动声色地撬动着地区军力对比向更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再次悼念阿琼…
点此观看更多现代主战坦克与二战坦克视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特别篇
东方坦克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最后出场的将是梅卡瓦,之所以放在最后,主要是其设计理念过于独特,无论归为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不合适的,故而单独列出。
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梅卡瓦自从1978年装备以来已经发展了4代,各代之间外观上的主要区别是炮塔外形由瘦削逐步变得丰满,炮管、车体也有不同。
二战结束后,塔尔于1948年回到刚刚建国的以色列,转入以色列国防军,先是步兵,后转入装甲部队,历任以军装甲师的团长、师长和装甲兵总监,获得了少将军衔。1961年和1973年,他两次获得以色列防卫奖章。长时间的作战实践,使塔尔获得了丰富的坦克使用和作战经验,后来出任“梅卡瓦”坦克的总设计师,也是众望所归。设计中,塔尔将军大胆地提出了“防护第一”、“乘员的生存力第一”的独特的设计思想,造就了“梅卡瓦”主战坦克的特殊“性格”。塔尔将军已经退休多年,但他仍然关注以色列装甲兵的建设,主要著作有《塔尔将军谈坦克哲学》等。

梅卡瓦的火力,在火力方面,梅卡瓦在第三代主战坦克中实在算不得优秀,初期采用一门m68式105毫米线膛炮,从mk3型开始改用一门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由于技术条件限制该炮性能在同类产品中并不突出,亮点在于采用同心式后座装置,炮管可以很容易地从炮塔前方抽出来,方便维修,另外梅卡瓦车体后部的战斗室大得惊人,可以在弹药库和载员仓之间转换,这使得梅卡瓦备弹量极为充足,使用105mm炮和120mm炮时分别可备弹92发和50发,具有良好的持续作战能力。
梅卡瓦的副武器同样值得一提,除了传统的并列机枪和高射机枪外,梅卡瓦还配备了一门内置的60mm迫击炮,用于打击掩体后的敌人。

除了火力虽不强大但别具特色之外,梅卡瓦的动力系统更加奇葩。
奇葩之一:发动机前置,这一设计颠覆了战后坦克动力布局的传统,这一设计使得梅卡瓦车体后部拥有一个巨大的舱室,而且给内部乘员增加了额外防护(把发动机放在前面当沙包使),不过副作用也不小,动力前置不仅给发动机排气带来了困扰,而且使得梅卡瓦车体超过2.7米,和相对扁平的96式相比足足高了半米有余。
奇葩之二: 风冷式柴油机,梅卡瓦发动机为AVDS-1790系列风冷柴油机,风冷效率不及水冷,但在缺水的沙漠地区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不过梅卡瓦4的动力改成了1500马力的德国MTU833柴油机。
奇葩之三,螺旋弹簧式悬挂,当今绝大多数坦克使用扭杆悬挂,少部分使用更为精密的液气悬挂,螺旋弹簧据我所知,坦克中独此一家,虽然这种悬挂方式比较“软”,地形适应性不如扭杆悬挂,但技术更为简单,更换起来更加方便。

更多新鲜科技科普向视频请关注游民星空视频站周边频道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
60吨级的梅卡瓦机动比较拙计,mk1时速仅46km,mk3型为55km,属于龟速坦克,mk4型发动机功率虽有不小的提高,但近70吨的车重任然让梅卡瓦难以健步如飞。

最后说说防护,机动和火力都差强人意(“差强人意”可能也过誉了)的梅卡瓦把宝全部押在了防护上,“梅卡瓦”系列坦克一直坚持“防护为基础、保护乘员为中心”的原则,用于保护乘员的装甲重量占坦克战斗全重的70%,梅卡瓦有着精心设计的防护外形,碟形的炮塔被弹面较小,车体和炮塔有复合装甲模块包裹,即使车顶也加装了坚实的装甲驾驶舱的内壁上还敷设了一层轻型装甲,用于保护乘员安全。在如此严密的防护措施之下,梅卡瓦整辆车几乎变成了一个移动的碉堡。

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综合评价:
赞誉也罢,诋毁也罢,梅卡瓦都是坦克发展史上不得不书的篇章,虽然设计有点不伦不类,但是梅卡瓦大体实现了其设计目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或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的确是最适合以色列的。但也许是因为过于独特,虽然以色列极力推销,梅卡瓦至今没有外销成绩,毕竟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相对平衡的性能才是王道,为防御牺牲一切的梅卡瓦注定像坦克世界里的老鼠一样,成为稀有动物。
好了,本期的《游民黑科技》就到这里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周边科技信息和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游民星空视频站周边频道,还可以加入我们的QQ讨论群参与互动,群号156356630,小编在那里等着你们!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 第2页: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 第3页:德国豹2主战坦克
- 第4页: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第5页: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 第6页:日本90式主战坦克
- 第7页:日本10式主战坦克
- 第8页:韩国K1主战坦克
- 第9页:韩国K2主战坦克
- 第10页: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 第11页: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 第12页: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 第13页: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 第14页: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 第15页: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 第16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上
- 第17页:中国99系列主战坦克 下
- 第18页:中国96/96a式主战坦克
- 第19页:中国MBT系列主战坦克
- 第20页: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 第21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