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铠抄袭中国胄甲?古今中外铠甲一览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想必很多人要问了。古代士兵的盔甲都长什么样子?大多说人都是从影视剧中获取的知识其实电视的还原度多少还是有些可信的,但是绝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比如三国的胃甲现实中的就跟电视剧的完全不一样。而且三国时期的胃甲和日本的大铠非常的相似。不信我就就来看看吧
商朝铠甲
秦统一六国后的制式铠甲
汉代甲
也是汉代甲,不知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这个甲流行于南北朝和唐初---光明凯
五代十国的甲大同小异,差别不大
这是明朝将军穿的。明朝士兵的鸳鸯战袄不算铠甲,就不发了。
清代的八旗
西夏人穿的甲
像不像日本大铠?这是三国时期甲胄,所以说日本学了中国不少好东西。


日本人的大铠,最早的日本铠甲。
胴丸,日本普通武士穿的。






这几张图,都是日本的具足。战国时期主要是穿这个。在战国虽然具足比大名穿的大铠便宜的多,但防御反而更好。战国时期的演变的大铠非常漂亮只是装饰与象征,具足才实用。所以说,某日本大名很善战,十有八九是吹出来的,日本人大名一般是不冲锋的。


这是十字军东征以后出现的,是步行医院骑士的铠甲。其他的比如圣殿骑士什么的,铠甲不一样,但组件,材料,锻造方法相同。
一张分析图,可惜保存下载不了。看不到字了。

欧洲人锻造的锁子甲。欧洲中世纪封建骑士穿这个。举不出例子,不过如果你玩过一款叫中世纪战争的游戏,看一眼就懂。

发的还是欧洲的。主要看一下脸罩。
注意看中世纪欧洲的剑,和现在奥运比赛的击剑用的剑很像。
看,中世纪欧洲的护手像不像魔兽世界里的装备?

你能发现问题不?这张图楼主我也不能判断真假。铠甲是欧洲的不假,兵器这么像中国的呢?到底这图真的假的求大神解答!
这是一张欧洲中世纪的综合图










这些都是古罗马铠甲和兵器等。由于小编对古罗马知识严重,极度以及相当匮乏。就不瞎说了。大家看个热闹吧。
这事朝鲜将军铠甲。有点像明铠甲。
这事一张示意图。还是朝鲜。
这是朝鲜不知名兵种。大神告诉我是什么兵?
李氏朝鲜刚建国时期。都是这么穿。
这貌似很高级。

朝鲜火枪兵。这事一把燧发枪,明末发明,叫自发火统,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步枪同级别。不过清朝政府把这种步枪放仓库里面了。

这种大炮是中国人教朝鲜人的,中国这种设计图纸被乾隆烧掉,不过韩国还有设计图。大家知道万历三大征吗?里面有一个朝鲜之役。丰臣秀吉妄图先征服朝鲜,再政府明朝,被万历皇帝挫败。丰臣秀吉本人死在朝鲜。在朝鲜之役里这种炮立下很大功劳。(这不是红衣大炮)。

马来剑,很有名气。和日本的太刀,大马士革军刀并称古代三大名刀(楼主一直搞不懂马来剑不是剑吗,怎么叫刀?)。



古代印度的铠甲

中亚的铠甲
亚历山大时期铠甲



颇负盛名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士
这门大炮轰开了君士坦丁堡的大门



蒙古骑兵,他们基本只穿轻甲甚至不穿甲。蒙古马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力,吃草根都能保持体力,他们论长途奔袭能力世界古今中外无人能出其右。
这张图画的是,一名蒙古士兵正在杀死一名战败的欧洲人。

如图,环形骑射。如果你玩过中世纪战争你会知道不分弓骑兵有不错的特技--环形骑射。就是骑兵们转圈射箭,这样可以保证箭矢源源不断又可以移动。其实你或许不知道,这种战术源自蒙古!!!





和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不同。匈奴人是自备装备。所以他们是有的有铠甲,有的没。有铠甲的制式,好坏,良莠也不一样。他们很多都是抢汉朝士兵的铠甲。这种军费开支在中国几千年的游牧民族里也算是低了。可就是这样的骑兵给了刘邦白登之围的的教训。直到武帝时期才打败匈奴。匈奴马很高大,现在欧洲马都有匈奴马和大宛马的血统。在三国时期,匈奴马好像现在的宝马,有钱人才有的。
南宋抛石机

南宋掷弹式投石机。蒙哥死于此投石机掷出的石头。
这是西方抛石机
抛石机

中国古代四大船中的广船。


中国古代四大船中的福船


中国古代四大船---鸟船

中国古代四大船---沙船

上图这两人分辨是是妇好和秦良玉。女将


攻城椎
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感觉是攻城用的





唐刀之仪刀。仪刀多出现在重要的礼仪场合,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中可看见侍卫所配的长刀,长刀为环手,有明显呈菱形刀挡,刀鞘上有比较明显的双吊环挂在腰间,或双手持握顶部,或伫立身前,仪刀作为皇家御用军队和侍卫的重要兵器,刀比较长,形制上“施龙凤环 ”,承袭汉环手刀式样, 装饰上 “装以金银”极尽奢华。

唐刀之横刀(实在看不出与仪刀有什么区别)


唐刀之陌刀(不知道是单手拿还是双手)
陌刀,上引《唐律疏议》卷八宿卫者所持兵仗有横刀、甲、矟、弓、箭之类,但没有陌刀。其次,陌刀是重兵器。《唐会要》卷七二军杂录门略云:其年(开成元年)三月,皇城留守奏:城内诸司卫所管羽仪法物数内,有陌刀利器等……其诸司卫所有陌刀利器等,伏请纳在军器使,如本司要立仗行事,请给仪刀。可见陌刀不是羽仪法物,而是利器。由此可见后世统称的唐刀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陌刀。按照使用的不同划为礼仪和实战刀两种,陌刀与仪刀、横刀、障刀(即一般的护身刀)均不同。

唐刀之障刀名字由它的用途而来(盖用障身以御敌),较唐刀四制中横刀短,形状差不多,但更为轻便灵活,便于近身肉搏。后于唐刀四制中横刀一道传入日本,同为现今日本武士刀的前身。盖用障身以御敌,因其特殊弧度,拔刀时可以造成二次伤害。




中国古代战车(春秋战国)


这个应该也是攻城用的
加强版弩车不知是否真实存在过



戚继光的鸳鸯阵。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中国明代军队抗击楼寇时采用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和侨寇作战特点等情况,创立了此阵。以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此阵主要是为了对付倭寇而设置,行动方便,长短兼具,攻守兼备,在单方面要求阵法突出各个不同用途的古代实在是不得不令人惊讶。但在抵御不明深浅的外敌时却非常好用。毕竟比较全面的阵法的问题就在于它太全面,反而什么都不够优秀。但其主要的对手是当时为祸一方的对手就不同了。这个主要的对手便是倭寇。有道是“宝刀近出日本国在面对完全继承春秋战国时代并发展出“平面碎锻复体暗光花纹刃”技术的日本倭寇时,此阵更有奇效,其中狼筅的作用十分广泛。而戚家刀更是专门针对日本刀中六、七十公分的打刀和野太刀的不二法宝。




明军的制式火器装备-三眼铳




一窝蜂,火箭中的极品装备!相当于现在的机关炮。威力很大。在电影《天地英雄》中出现过。

震天雷,北宋后期发展的身粗口小内盛火药,外壳以生铁包裹,上安引信,使用时根据目标远近,决定引线的长短。引爆后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并打穿铁甲。震天雷有两种,一种是用火点燃,用时由投石机发射,射至远处爆炸;另一种是用火点燃,就地爆炸,比如守城时从城墙上向下面投掷,效果相当于今日之手榴弹。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朝在攻灭南唐时使用了“火炮”。这是一种使用可燃烧弹丸的投石机。北宋政府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建立了火药制坊,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宋敏求在《东京记》载,京城开封有制造火药的工厂,叫“火药窑子作”。这时的弹丸已可爆炸,声如霹雳,。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唐宋元明,各种火箭,你能叫得上几种火箭的名字?





这是鸟铳,旧时指枪一类的火器是明朝对新式火绳枪的称呼,因为枪口大小如鸟嘴,故称为鸟铳,又称鸟嘴铳。清朝改称鸟枪。日本叫铁炮。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军少量精锐部队装备鸟铳。可是鸟铳和英军制式装备--燧发枪差了整整一代技术,就好像日本的三八大盖VS苏联的AK-47一样。




虎蹲虎蹲炮创制于明朝嘉靖年间,明中叶中国东南山区倭患猖獗,在与倭寇的斗争中,由于水田里沟渠纵横,地形复杂,兵器家们根据实际需要创制了虎蹲炮。
此炮首尾2尺长,周身加了7道铁箍,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另有铁绊,全重36斤.看起来虎虎势势,煞是威风.发射之前,须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每次发射可装填5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100枚,上面用一个重30两的大铅弹或大石弹压顶,发射时大小子弹齐飞出去,轰声如雷,杀伤力及辐射范围都很大,特别适用于野战,轰击倭寇密集的作战队形,有效地抑制其疯狂的攻势.所以,在以后的抗倭战争中,戚继光的军队里,每500人装备3门虎蹲炮。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民国时期,有些炮台居然还有虎蹲炮,中国穷啊。
大明的皇袍
清代龙袍
万历的龙袍
明神宗的
宋代龙袍
元代龙袍

这张是光绪的
这个叫十二章纹,谁可以解释一下,这分别是什么意思?
康熙的黄锻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