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前线(Enemy Front)》点评6.9分 波兰抵抗军喋血华沙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荣誉勋章》和《使命召唤》在十年前共同开创了一个二战FPS的黄金时代,经过十几部大大小小同类作品的洗礼,使得二战历史成为了许多玩家们最耳熟能详的故事。不过这样的一拥而上显然也给这个题材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影响,整个市场似乎是一夜之间就对整个二战题材都失去了兴趣,大的发行商与工作室也在二战题材面前止步不前。尤其是最近的两三年,可以说是此前有多么的火爆,现在就有多么的冷清。
| 6.9 | 敌军前线 Enemy Front |
|---|---|
| 评测平台:PC | |
| 《敌军前线》是一部志大才疏的作品,水平不糟,可也只是普通。如果你喜欢二战题材FPS,那么在这个空窗期里它倒是值得一试。至于CI搞出来的那些宣传噱头,大家还是一笑置之吧。 | |
| 凡偶近器 |
| 战斗策略性较强 | 合格的射击手感 |
|---|---|
| 部分场景画面不错 | |
| 未能充分践行游戏的设计理念 | 剧情单薄 |
| 多人模式缺乏亮点 |
在这种情况下,《敌军前线》的出现就有了某种特殊的意义。本作的工作室和发行商都是CI Team,暗哨初看这个名字颇感错愕,不过仔细一砸吧嘴才反应过来,这不就是City Interactive么。该工作室的作品相当不少,最近的两款比较有影响力的FPS作品大概是《狙击手:幽灵战士》和《异形之怒》,要是这么一看,这款缺少大规模宣传的作品倒还真不是完全出自外行之手的野路子货。
《敌军前线》宣传片:
《敌军前线》是号称目前唯一一部“现代化”了的二战FPS游戏,主角Hawkins是一名反纳粹记者,母亲是波兰人。他曾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和法国抵抗运动,没准还见过海明威和乔治·奥威尔。本作的主线战役将以两条线索并列进行,一边是波兰的抵抗运动,一边则是在被纳粹占领了的法国。故事都发生在主角一个人身上,一头是“正在”发生的故事,另一头则是主角的回忆。
燃烧中的华沙
这样的故事设定很有意思。从奥马哈海滩到市场花园、从斯大林格勒到瓦胡岛争夺战,几乎所有的二战经典战役都已经被先行者演绎了个遍(《德军总部:新秩序》都只能自己创造历史了),CI能够给游戏搞出这么个看点实在是难能可贵了。不过可惜的是,除了老生常谈的渲染战争的残酷之外,游戏在剧情方面的发掘并不是很深入。整个战役模式所给我们带来的故事通篇都是不温不火,既缺少赚人眼泪的桥段,又缺少催生肾上腺素的火爆,故事俗套而不精彩,实在是有些浪费了这个大好的创意。说句题外话,喜欢这段故事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电影《华沙暴动》,相当的给力。
爆炸效果其实挺一般
游戏的剧情也与游戏的关卡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在两条故事线里主角都是游击队员,因此《敌军前线》的战斗也大多规模较小,几乎没有什么《使命召唤》和《荣誉勋章》系列里经常出现的大场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敌军前线》与当代的许多战争题材的FPS都有很大不同。不过当玩家实际上手之后才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相当有个性的作品。至于这种个性能不能被称为“现代化”,恐怕大伙就得见仁见智了。
破门而入也有“子弹时间”
在实际的战斗中,《敌军前线》非常讲求策略性,鼓励有耐心的谋定而后动。如果你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已经习惯了猛打猛冲,那么《敌军前线》很有可能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通常情况下,游戏的标准战术是先像《孤岛惊魂3》那样在远处观察敌情,用望远镜将敌人“标记”出来。从实际游玩的情况大家也能发现,工作室也确实在鼓励玩家每场战斗之前都这么来上一遍。游戏的地图尺幅不小,掩体效果也不错,如果不事先标记,后面的关卡敌人又多,玩家将很容易陷入被围攻的境地却不知子弹从何处射来。而游戏的检查点设计有时很坑,脾气大的玩家千万要按捺住摔鼠标的冲动。
光照效果相当不错
除此之外,本作的另一个难度就体现在了主角的生命力方面。本作依然采用了时下最为常见的生命值设计,玩家挨打了之后屏幕被变红,连续一段时间之内不受攻击的话生命值就会回复。不过《敌军前线》的这个等待的时间可能有些略长,主角也不很耐打,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玩家不能像《使命召唤》那样大咧咧的横行无忌,也将游戏的节奏控制在了一个相对“真实”的尺度之上。
游戏中全是二战时期的武器,种类不算太全
《敌军前线》的关卡是以一个又一个任务的形式串联起来的,任务本身的完成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暗哨乍一看还以为CI要把游戏设计成《荣誉勋章:空降神兵》的样子,在体验之后发现两者确实存在着不少的相同点。和《荣誉勋章:空降神兵》一样,玩家可以按照不同的路线进行通关,只是在战术的执行上玩家需要拥有比玩《空降神兵》更加严谨的态度。游戏中也有不少的分支选项。虽然对结局的影响不大,但多少还是给游戏提供了一些重复游玩价值。
定时炸弹
总而言之,《敌军前线》的关卡设计使得它更像是一部潜行游戏,绝大多数关卡中玩家都可以选择不惊动敌人的方式通关,也可以背刺敌人后搬走尸体,甚至还能得到无声手枪这样的利器。而在高难度之下,这样的战术或许要比硬打硬碰来得更加容易,只是这对于玩家的技术和耐心都是个不小的考验。如果CI的胆子更大(事实上在工作室内部确实有过这种争论),很有可能会将游戏制作得更加硬核,赋予这种策略的打法更多的强制性。那么做虽然商业上的成功不一定能够保证,却至少能够让《敌军前线》这部作品将变得更有个性。只可惜,面对这样的风险,CI还是怂了。
敌人会对你进行包抄
所以,在我们看到的这部《敌军前线》之中,玩家依然可以像其他最最常见的FPS那样扮演深入敌后的孤胆英雄,在完全没有任何队友的帮助之下只手干掉一个连的SS。在华沙扮演特工47固然是一种玩法,不过堵着门等敌人一个一个进来送死往往也是有效的战术。如果你心情不好,完全可以将CI给设计的那些精妙玩法抛在脑后,开门见山的屠过去。虽然高难度下这么搞有点儿坑,但如果你能耐得住性子,这种通关方式也不是无法实现。好在游戏的长度还可以,全暴力通关也需1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喜欢潜行的玩家应该能在游戏的世界里逡巡更久。
如果你玩潜行,那么地图就很重要了
这样的设计无疑是对大众玩家的一种妥协,可它在让浮躁的玩家也能通过简单的方式体验一场久违了的二战之旅的同时也毁掉了原本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全新体验。这就像是一部附带了随时可以激活作弊模式的《杀手》,玩家只要一不顺心当即就可以大开杀戒,几乎不会招来任何形式的惩罚。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真正认真的、采用更加“优雅”的方式通关的玩家恐怕不会有很多。
抵抗组织的基地入口……
在基本功方面,本作的射击手感倒是还算不错,考虑到玩家使用的都是在游戏中被演绎烂了的二战枪械,大体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心里应该有数。在狙击模式里,精准的长距离射击有时也会触发“子弹镜头”,毕竟这是开发过《狙击手:幽灵战士》的团队嘛。《敌军前线》没有任何形式的肢体破碎效果,考虑到游戏的发售时间与《德军总部:新秩序》如此接近,缺少此类功能也让《敌军前线》的“现代化”宣言显得如此的刺耳。
营救牧师
游戏的AI设计是个小小的亮点,就在你觉得自己能在远处用步枪将躲藏在掩体中的敌人一个一个的打掉时,敌人们往往会在片刻之后所有人一起协同一致的向你发动一次突袭,有人开枪掩护,有人负责冲锋,就像电影中那样,仿佛他们在掩体后紧急的沟通了一下战术,并立即将之付诸实施。如果你眼明手快的干掉了两个敌人,那么这次突袭就会宣告瓦解。不过这仅仅是暂时的,因为不久之后,敌人又会来上这么一次,永远不会坐以待毙。
可以搬走尸体
《敌军前线》的画面倒是最现代化的地方了,CE3引擎的功夫还是在那里的,不过在细节处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许多场景缺少必要的打磨以增强真实感。比较难能可贵的是,本作的野外场景制作得相当不赖,尤其是法国乡间的那些场景,阳光、绿树、小溪、水车,让人感觉仿佛真的来到了普罗旺斯的原野之上。在这片蓝天绿水之间,只有古旧的破墙下躺倒在血泊中的法国反抗军战士尸体让你意识到,这个国家正在纳粹铁蹄的蹂躏之下默默哭泣。
这样的小彩蛋很少
《敌军前线》还有一些收集要素,但这些收集要素不过是随处摆放了那么一下,完全没有为这些收集要素设计任何有趣的场景。找到它们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寸一寸土地的去搜索,除非是强迫症玩家,否则花时间去寻找这些纳粹金鹰真的是既无聊又无意义。游戏最后的救命稻草多人对战方面也是因陋就简,几乎就是应付了事。目前只有四张地图可供选用,最多支持12个人进行对战,还真当自己是《泰坦陨落》了。模式上现在也只有死亡竞赛、团队死亡竞赛和一种类似征服模式的“自由战士”模式,实在是缺少亮点可言。
DLC任务,夺取英尼格玛机
总而言之《敌军前线》是一部志大才疏的作品,它在选材和设计上的创意都不错,CI却缺少能够将两者充分开发的资金和胆色。对于喜欢二战题材FPS游戏的玩家来说,《敌军前线》是一部值得尝试的作品。但至于游戏其他的那些宣传噱头,大家一笑置之就可以了。至少在今天,这部作品还完全无法给FPS界那些已经建立起来的霸权带来任何威胁。
想爽爽就算的玩家还是不要选高难度了
更多游戏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