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元价位MX黑轴机械键盘的高度 V700 6GV2 MX-BOARD 3.0 G80-3000对比拆解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2014年,机械键盘的热潮毫无退却迹象,尤其是游戏玩家,对机械键盘出色的手感和灵敏的反应,尤为青睐。在机械键盘的机械轴中,黑轴又以超短键程和超灵敏触发而备受玩家追捧。笔者刚好手中有四款Cherry黑轴机械键盘——雷柏V700、6GV2、MX-BOARD 3.0、G80-3000。
这四款键盘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同为原厂黑轴,同为黑色外观,都是全尺寸布局,都没有背光,但使用过后,又会发现它们之间又存在诸多不同,让人不禁想要对这四款键盘仔细对比一番,这便是笔者写下此文的初衷。
包装篇一
四款产品的外包装都不约而同的选用了游戏产品最常使用的黑色,三家厂商也基本上形成了固有的风格,即便遮上公司LOGO和产品型号,也很容易辨别出是谁家的产品。

雷柏V700外包装采用黑底彩盒,正面是一张V700的效果图和产品型号以及雷柏去年末全新重金打造的V系列专属LOGO-VPRO.背面是一张科技感十足的产品半透视图和四种语言的卖点信息以及卖点图片。雷柏V系列包装识别度最高的元素就是包装上的图片、LOGO处,涂的一层UV光油,显得质感出众,这样的处理也使V700的包装显得十分漂亮。


6GV2的包装蕴含北欧巨头的一贯风格:低调、实用、结实。正面是产品图片和产品型号,以及再熟悉不过的LOGO,后面是多国语言的卖点介绍。不过6GV2的内包装非常结实,用力挤压也丝毫不会变形,给人印象深刻。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包装篇二
MX-BOARD 3.0的“简单”是从外包装就开始的,最轻最薄的包装盒,与雷柏和内外两层包装不同的是,MX-BOARD 3.0只有一层包装。不过外包装的设计还是识别度极高的“樱桃风格”正面只有一个醒目的LOGO和型号名称,背面是中英双语产品介绍和樱桃引以为傲的“青红茶黑”四种机械轴的介绍。


如果说前面三款机械键盘的外包装方面可以一比高下的话,那么G80-3000一出场,则将包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硬度极高的纸壳外包裹一层质感出众的材质,加上精致封套,完全是礼盒的标准。当然,厂商也成“盒”之美,盒子外面除了LOGO之外再无其他东西。不过,这种有些奢华的包装,带来的结果就是,G80-3000是四款键盘中最昂贵的一款。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外观篇一
雷柏V700机械键盘拿到手里的第一感觉就是稳。据雷柏官方的数据,键盘重量达到了1376 g,这样的重量可以保证键盘在桌面上有足够的稳定性。在外观设计方面,整体轮廓有多处棱角设计,包括前端手托处和后部两侧的RAPOO LOGO和指示灯区域,但在键盘四角又有明显的流线设计,加上双色的上盖,使V700看起来十分硬朗的同时又不至于死气沉沉,是四款产品中最别致的外观设计。


6GV2拿到手中的第一印象是结实。6GV2不负“钢厂”的名声,感觉这把键盘的外盖注塑密度是四款键盘中最高的,拿到手中能感到一种结实和紧绷的感觉。外观方面,6GV2的确中规中矩,“四方圆角”四个字足以概括,不过这种造型的确是比较耐看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外观篇二
MX-BOARD 3.0给人的第一印象,如同包装一样“轻薄”,外盖材质也偏“软”,总给人不够结实的感觉。外观方面,同样中规中矩,四四方方的外形,LOGO处突起一块。不过因为MX-BOARD 3.0的矮键帽设计,使得键盘整体有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G80-3000,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低调的华丽”。做为这家德国厂商最经典的设计之一,G80-3000的复古外形一直受到众多机械键盘迷的喜爱,而颗粒感十足的磨砂上盖,“米色”的键帽字符颜色,三个复古而简洁的指示灯,宽大的上边框,都让这款键盘弥漫这一股古旧而不失华丽的气息,这种风格独特的设计,让这款键盘也成为了机械键盘中的经典之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线材篇
雷柏V700选用了尼龙编织线材,雷柏还为线材配了一个束缚带,十分方便实用。此外,V700的线材上还有静电磁环的设计。而USB接口则是镀金材质,开箱时,接口外还套了一个塑料保护壳,用料实在。

6GV2选用的是PVC塑胶线材和普通金属接口,没有静电磁环。

MX-BOARD 3.0的线材设计非常独特,MX-BOARD 3.0采用了可拆卸式线缆,通过 MINI USB进行连接使用,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提升了键盘的便携性,也降低了后期键盘保修的成本,MINI USB线就算丢失也可以再配,通用性较强。

与6GV2相同,G80-3000选用的是PVC塑胶线材和普通金属接口,没有静电磁环。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键帽篇
雷柏V700的键帽面积较大,打字、游戏时很少发生误按。而V700的“可爱”字体,一直是这款键盘用户和关注者热议的焦点,比较养眼和别致。键帽采用的是ABS材质,最开始使用时,按键触感稍显生涩,不过这样的按键表面处理,好处在于不容易打油,手感舒适。

6GV2的键盘给人的印象与其外盖给人的印象相同,紧绷结实,敲起来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这幅键帽手感比较出色,长时间使用也不容易打油。字符纹理外凸,手指的确认感比较明显。

MX-BOARD 3.0的键帽一直是这款键盘备受争议的焦点。因为采用了高度较低的键帽,使得键盘给人感觉较“浅”,少了一些机械键盘带给人最大满足和乐趣的那种“敲击感”,键帽本身也比较普通。

四款键盘中,G80-3000最有特点,因为采用POM材质,这幅键帽手感最出色,表面处理最顺滑,同时也最容易打油,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而纹理凸起明显的字符,同样手指确认感不错。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外盖篇一
V700的上盖由两部分组成,深灰色的塑料上盖,有细细的磨砂手感,外层还有一个纯黑色的边框,材质与灰色上盖相同,包裹着键盘左右两侧和手托,这样的设计使键盘有了层次感,同时令人感觉非常结实。键盘前端,有3厘米左右的手托区域,也是四款键盘中唯一自带手托区域的一款键盘。
键盘背面,前端有两个防滑脚垫,脚垫数量虽然不多,但得益于V700自身的重量,V700的稳定性非常出色。此外,在键盘后端还有两个支架,可以调整键盘角度。


6GV2的外盖设计中规中矩,颗粒感十足的外盖,手感还不错。无论是上盖还是后盖,给人的感觉依旧是“结实”。
6GV2的后盖设计简洁而大气,后盖三块凸起的设计像一个后背挺拔的男人。因为厚重的机身,6GV2的稳定性非常出色,不过唯一遗憾的是,6GV2不支持键盘角度调节。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外盖篇二
MX-BOARD 3.0的外盖材质偏软。而亮点集中于键盘后盖,与机身正面中规中矩的设计不同,键盘背面两块面积超大的红色翼型脚贴十分亮眼。如此大面积的脚贴,带来的自然是超强的“抓地力”,但这种出色的稳定性和防滑性仅限于不支起键盘支架时。当键盘支起后端的支架,因为键盘本身较轻盈的重量,轻轻一推就会被滑动。


G80-3000键盘的外盖表面处理与6GV2非常相似,饱满的颗粒感,手感出色。但与6GV2的“刚强”完全相反,G80-3000上盖给人的感觉是十分“软”。
G80-3000的后盖上同样有四颗脚贴,其中强两颗脚贴贴在两个键盘支架下,所以在防滑性表现方面,G80-3000就出现了与MX-BOARD 3.0完全相反的表现,G80-3000在支架支起的时候,防滑性十分出色,在脚垫收起的时候,稳定性差强人意。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手感篇
四款键盘都使用了原厂黑轴,本来这一部分可以忽略不做比较,但长时间使用几款键盘之后,会发现它们之间的手感还是存在这一些微妙的差别。
雷柏V700,因为在键帽下有一层厚重的钢板,所以敲击按键时,会有钢板厚重的回声,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6GV2整体的感觉就是做工扎实,每一部分都显得精密而结实,所以这把键盘在敲击时,给人感觉精确而利索,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声音和回馈。

MX-BOARD 3.0因为矮键帽的缘故,敲击时给人感觉更加明快,更加轻盈,非常容易让人产生比别的键盘更加灵敏的错觉。

G80-3000因为内部没有钢板的缘故,在用力敲击的时候,会感到一丝“弹性”,而这种“弹性”,让敲击时别有一番独特的风味。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V700内部篇
雷柏V700背后有多达12颗螺丝固定(两颗在脚垫下),拆开后,键盘内部橙色钢板和深色的外形形成鲜明的差异对比。
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V700的PCB版十分干净,焊点清晰,排线整齐,的确是一把做工扎实,诚意十足的键盘。
在电路板底部不多的外露原件当中,有一颗是V700的主控芯片,芯片选用的是雷柏自家32位的RAPOO V-Power 3代芯片,板载内存达到2M,在安装驱动实际体验之后,雷柏V700的全键可编程和宏定义功能,确实了得,雷柏V700也是四款键盘中唯一拥有宏定义功能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6GV2内部篇
相对于外部和手感的高分表现,6GV2的内部做工给人印象稍显不足,电路板的焊点显得有些粗糙,排线也有些杂乱。在PCB版下面,也有一颗主控芯片露在外面,不过笔者没有查到这颗芯片相关的信息。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MX-BOARD 3.0内部篇
打开MX-BOARD 3.0内部,能感受到精良做工的德国品质。走线规整,焊点完整而干净。芯片提供厂商为和泰HOLTEK.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
G80-3000内部篇
一打开G80-3000的上盖,棕色的PCB就显露出来了,如G80-3000给人的整体印象相符,依然有一种优雅的气质。G80-3000将核心芯片放置在了上部的一块绿色的小PCB板上,依然采用的是和泰HOLTEK芯片,这样的分离式设计好处在于能够对核心芯片组起到保护作用,如果有使用者试图进行改轴或加灯等DIY作业,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他们对核心部件的伤害。而掀开PCB板底部,依旧是精良的德国做工,渍洗清晰的电路板,一丝不苟的焊点,给人印象不错。



总结:
综合四款黑轴机械的表现来看,雷柏V700、6GV2、MX-BOARD 3.0和G80-3000四者虽然各有优势和特点,但依然难以明显分出高下,综合表现可谓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雷柏V700是一款十分全面的机械键盘,内外兼修,用料实在,自定义功能强大,几乎没有短板;6GV2,不负“钢厂”威名,做工扎实可靠;MX-BOARD 3.0轻薄灵便,十分便携,特点明显;G80-3000,一代经典,拥有独特的手感和设计。四款产品都是不容错过的优质机械键盘。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篇
- 第2页:包装篇二
- 第3页:外观篇
- 第4页:外观篇二
- 第5页:线材篇
- 第6页:键帽篇
- 第7页:外盖篇
- 第8页:外盖篇二
- 第9页:手感篇
- 第10页:V700内部篇
- 第11页:6GV2内部篇
- 第12页:MX-BOARD 3.0内部篇
- 第13页:G80-3000内部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