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orce GTX Titan Z为何反复跳票?港媒分析“被AMD逼的”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NVIDIA的双芯卡皇GeForce GTX Titan Z已经连续跳票了两次,最终上市时间悬而未决,这显然不是个好的迹象。虽说此前曾有厂商向我们曝料,第一次跳票是因为驱动没有准备好,但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性能不达标。
两次跳票的“核武器”
这个性能不达标也是相对而言的,而在刚刚发布时还没显现出来,但随之到来的AMD R9 295X2发布、抢先发售而且性能之优让老黄有些措手不及:首先500W的功耗确实高得离谱,但是也因此获得了足够高的性能,而且因为用上了水冷,温度和噪音都控制得非常好。Titan Z作为后来者,价格是人家的足足两倍,必须各方面都表现更优异才行。
不过,结果显然并非如此……
NVIDIA两次跳票拦住了网媒,但是还有平媒。5月8日(正好是二次跳票前的上市时间)发行的香港电子杂志《E-Zone》就公布了Titan Z的详细评测文章,虽说这篇文章评论的都是回炉之前的内容,但我们不妨就此来研究研究老黄的底气为什么那么不足。(详细解读在图片之后,图片可点击放大)
港媒分析文章1
港媒分析文章2
根据这篇文章,Titan Z确实拥有两个完整的GK110核心,编号是不同以往的新版GK110-350-B1,5760个流处理器,480个纹理单元,96个ROP单元,核心频率706-876MHz,12GB GDDR5显存等效频率7010MHz,热设计功耗375W,双八针辅助供电。
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核心频率会大幅度地自动加速,经检测最高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058MHz,这甚至超过了R9 295X2的加速频率1018MHz,不过平常情况下只能维持在900MHz上下。
但是即便如此,Titan Z仍然输了,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3DMark 11 Extreme、Ungine Valley、《战地4》、《热血无赖》的成绩都不如R9 295X2,分别落后7.2%、0.3%、2.5%、2.2%,幅度都不大,但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蝙蝠侠:阿卡姆起源》大胜了28%,但这是N卡一贯的优势项目。《石巨人》赢了8%,不过这是NVIDIA自己的曲面细分演示程序。唯一干净利落的就是《古墓丽影》超出了15%。
《E-Zone》点评道:虽然NVIDIA已大幅油画GTX Titan Z的加速频率,运行时可自动升至最高1058MHz,然而实际运行时普遍维持在900MHz左右水平,相比单芯卡而言比较保守,性能也因此受限,令此卡在3DMark测试中未见优势,同级对手R9 295X2仍有领先。至于2K分辨率游戏,GTX Titan Z的表现则相对较佳,但实际上没有绝对优势,整体表现只能算是跟R9 295X2平分秋色,与驱动程序未完善有关。
在功耗和温度方面,待机时两大双芯卡基本不相上下,满载功耗Titan Z明显低不少(但系统功耗仍然超过了600W),而温度方面就不行了,两个核心分别高达82℃、79℃(其实也能接受),水冷加持的R9 295X2则只有60℃、62℃。
功耗方面没有给出具体数据,只是说高负载时风扇噪音略为明显。
AMD给了英伟达极大的压力
根据此文所述,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如果老黄的Titan Z继续前进,AMD这个螳臂当车的歹徒,难道能够阻挡得了吗?这本杂志揭露的这些数据,同西方某些国家的宣传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了老黄的显卡,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