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Intel对应的极端 猫头鹰L9a AMD散热器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之前给大家带来了《极致的做工精湛的表现 猫头鹰L9i散热器测评》一文,在文章中也是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了猫头鹰L9i这款面向HTPC平台的散热器,但是这款散热器因为是固定扣具,因此仅适用于LGA115X架构的Intel平台。难道说猫头鹰放弃了AMD平台?其实不是,在对待平台的问题上,猫头鹰选择额外推出了一款L9i的孪生兄弟——L9a来对应AMD规格的主板。
有关于猫头鹰这个品牌我想无需再多做介绍,关注硬件DIY这一块的人对这个散热大佬绝不陌生。在顶级散热器之中,猫头鹰和同级别的大佬利民,采融相比,它不是最强散热性能的,但绝对是最静音以及做工最精湛的。
在这个白色扇叶,透明扇叶,发光风扇日益炫酷的年代,猫头鹰以其褐色的色彩和无灯式设计能够在DIY玩家心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也说明了猫头鹰的能力。并且找遍网络,几乎找不到关于猫头鹰的负面消息也说明了一件事——这个品牌真的很给力!
好了,话不多说,本次给大家打来的就是猫头鹰L9i的孪生兄弟,面向于AMD平台的猫头鹰L9a散热器。

和L9i一样,L9a一样是猫头鹰散热器中最低端的一款,同样是面向HTPC平台的一款风扇,主要适用于ITX规格的主板或者Mini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L9a支持几乎所有的AMD,但仅限于AMD系列的主板。

在正面印有特点介绍:
采用了NF-A9规格的智能温控风扇 100%与内存的兼容性 100%与ITX架构主板的PCIe卡槽相兼容 附带低噪音L.N.A转接器 专为AMD而生的SecuFirme2™扣具 猫头鹰NT-H1专属硅脂

侧面还是规格介绍,不过和L9i不同,L9a的散热器规格变成了114*92*24mm(H*W*D)。
而增加风扇后变成了114*92*24mm(H*W*D)。(原来是95*95,长度不变)。重量则变成了390g(无扇)和465g(含扇)。(原来是345g和420g)。

背面与L9i一样,同样是多国语言的介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散热风扇
- 第4页:散热器篇
- 第5页:平台安装
- 第6页:兼容性
- 第7页:温度测试篇
开箱,附件:

仅面向平台改变了一下,包装没有任何变化,仍然是珍品一样的“掀开”的打开方式。

L9a就是如此的被减震泡沫包裹,运输过程中的影响会降到最低,同时也给人一种很“珍贵”的感觉。
>包装内附件

和L9i不同,配件部分猫头鹰除了正常的4个25mm规格螺丝,4个固定螺丝,一个挡板以及一个HT-N1硅脂和猫头鹰的LOGO贴之外,还有4个垫圈。
垫圈是为了那些安装不了背板的主板而使用的。如果主板安装不了背板(电子元器件挡住)的话,就用垫圈来代替。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散热风扇
- 第4页:散热器篇
- 第5页:平台安装
- 第6页:兼容性
- 第7页:温度测试篇
散热风扇:

和板正的L9i相比,猫头鹰L9a散热部分就为长方形设计了,毕竟要适合AMD规格的扣具。

同样是9CM的NF-A9x14 PWM工作电压同样为12V-0.21A,最大功耗为2.52W。
自然轴承为SSO2轴承,扇叶的表面纹理就是流加速通道,配合框架上的纹理可以让通过扇叶的风变得更加聚拢,并且也能降低噪音。
而NF-A9x14的风扇的规格之前有跟大家提及,长和宽为9CM正方形,而高度则是14mm。

相比一枚一角的硬币,14mm几乎仅有4分之3的高度。

最后,风扇接口为4Pin,可根据温度自动调速。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散热风扇
- 第4页:散热器篇
- 第5页:平台安装
- 第6页:兼容性
- 第7页:温度测试篇
散热器篇:

相对比L9i,猫头鹰的L9a散热器因为要适应AMD的平台,因此外观采用了长方形的设计。

同样使用的是镀镍工艺,但是其散热鳍片由L9i的56个增加到了69个。猫头鹰并没有仅仅是因为换了平台而减少散热鳍片的数量。
当然,热管数没有任何增加,只不过随着散热器由正方形变成了长方形,热管的长度变得有所增加。仍然是6根6mm直径的热管。U型弯曲等效4根热管。

侧面做工上感觉不如猫头鹰L9i处理的好,可以在表面看到一些颗粒物,而且其反光整洁度也不如L9i。不过和L9i相比,L9a的热管末端有伸出散热器一部分,而L9i并没有。

仍然是采用的纯铜一体化底座,不过底座方面没有进行抛光处理。仔细看的话还是可以看到上边的纹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散热风扇
- 第4页:散热器篇
- 第5页:平台安装
- 第6页:兼容性
- 第7页:温度测试篇
平台安装:

采用背板螺丝固定设计的猫头鹰L9a和Intel不一样,AMD的平台自带卡扣式扣具,因此需要将其拆下,把4个螺丝拧掉即可拆下卡扣式扣具。

风扇的安装并无正反,只要横向安装即可。超大的散热鳍片猫头鹰的NF-A9x14并不能完全覆盖,毕竟是正方形的风扇,如果再扩大点就会出现跟内存有兼容性问题了。因此为了保证兼容性而仅选用9CM风扇也是可以理解的。

风扇对其后就可以上固定螺丝了。因为CPU卡槽背部并没有电子元器件阻挡,因此使用了上背板的方式,仍然是4根螺丝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CPU风扇的螺丝相对L9i平台来说还是非常紧的。(似乎AMD扣具的风扇一直都比较紧)

最后,把4Pin风扇控制线插入主板自带的CPUFAN针脚处即可完成。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散热风扇
- 第4页:散热器篇
- 第5页:平台安装
- 第6页:兼容性
- 第7页:温度测试篇
兼容性:

散热与底部的电容有2mm左右的间隔,因此并不会和电容产生兼容性问题。

其实ITX主板也比较注重兼容性问题的,不过猫头鹰L9a散热器也不至于和某些供电部分的散热片产生冲突,之间空隙大概是1mm以内。值得一提的是100%兼容目前市售的所有ITX架构主板!

内存方面留的幅度就比较大了,3mm左右(最窄地方为2.5mm)。

最后,整体平台的样子。与L9i相比,AMD平台的L9a还是蛮大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散热风扇
- 第4页:散热器篇
- 第5页:平台安装
- 第6页:兼容性
- 第7页:温度测试篇
温度测试篇:
仍然先介绍下环境,23.1摄氏度的上午,并没有开空调,直接开窗即可。早晨的风非常清凉。
测试使用CPU为FM2架构的最强APU——A10 7850K。
待机温度测试:

你可能觉得我开了什么,其实AMD的CPU就这样,同样是打开QQ,打开音乐,打开浏览器。聊天听歌上网仅仅这几样基础的东西CPU使用率就会在30%到70%之间来回蹦达。
相比Intel,A10 7850K在这方面的优化能力还是有待加强啊。
待机测试22分钟左右,CPU最高温度为51度,相比CPU表面温度,核心温度反而仅仅在24度左右。同样主板温度45度,也是比较高的发热。风扇转速1296转。
游戏温度测试:

24分钟的游戏测试,简单的玩了下《英雄联盟》特效其实是可以全开的,玩游戏时CPU的使用率就在60%到80%之间蹦达了,到没出现100%的情况。
打一局也就20分钟左右。此时CPU的表面温度上升到了54度(3度区别),而CPU核心温度上升到了30度(6度区别。)主板的温度则由35度上升到了48度,简单的游戏测试对CPU温度提升不是很明显。风扇转速1618转。
满载温度测试:

满载测试,21分钟左右,CPU表面温度维持在了53度,并没有上升。而CPU核心温度则上升到了33度,比待机高了3度。风扇转速甚至不如游戏测试,为1590转。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出A10 7850K的温度已经控制的非常好,而主要热量来源为GPU核心?
测试对比:

最后核心温度示意图,关于A10 7850K的温度,处于满载情况下的表面温度达到了53度,然而核心温度满载在猫头鹰L9a的压制下维持在32度左右,可见A10 7850K真如传说中那样,一点也不高……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散热风扇
- 第4页:散热器篇
- 第5页:平台安装
- 第6页:兼容性
- 第7页:温度测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