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流压榨空间之术 小机箱竟然能塞这么多货 59P演绎乔思伯U3机箱攒机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在这里还是要介绍下乔思伯这个品牌,乔思伯(英文名:JONSBO)成立于2010年,以主打全铝材质小机箱为主。10年的电脑机箱开发经验让乔思伯这个品牌的机箱在做工和质量上都属于上游水准。而亲民的价格也让机箱不同于“联力”等品牌的那样属于遥不可及。也因此,让乔思伯成为了HTPC领域中极具性价比的一个品牌。

这次评测的产品是来自乔思伯的U3机箱,而近期乔思伯也是针对这款机箱做了小幅度的降价,399元的价格作为一款M-ATX机箱来说可能会显得略贵,但若考虑到全铝材质呢?

顺带一提,因为机箱的评测并不需要过多的文字去描述,因此本文采取和以前不同的方式——先上两张装机图,从第二页开始,我们将结合装机来对乔思伯的机箱进行完整介绍并附上平台测试温度。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包装,附件:

乔思伯机箱的外观采用了普通纸箱的形式,箱体的侧面印有机箱的特点介绍。

在另外一边可以看到机箱的简介,采用2mm厚度铝板的U3机箱支持ATX标准架构的电源。
并且在支持175mm高的CPU散热器以及260mm长的显卡。
可以说虽然是M-ATX架构的机箱,但是在支持方面并不亚于普通的机箱,并且260mm的长度,几乎所有公版显卡都支持——比如:GTX 680以及GTX 760。

银色代表着高贵,时尚,而本次给大家带来的U3机箱共分为3种颜色——红色,黑色以及银色。
而作为家庭来说,显然代表高贵时尚的银色更加合适在房在桌面上,并且比红色和黑色来说要显得干净,整洁些。

乔思伯的市场定位因为不仅是中国市场,因此说明书为多国语言设计。配件包有铜柱,螺丝,喇叭和扎带。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前脸,上部:

银色的箱体采用铝质工艺,在外观上并没有特殊的花纹,低调,却不乏时尚。

箱体的表面进行了拉丝处理,手在摸上去的时候配合铝质的材质会有一种清凉的感觉。

箱体上方只有一个按钮——Power键,周围的蓝圈为蓝光,电源指示灯。硬盘灯会以红灯的形式在开关的后方随需亮起。

机箱正面偏左下则是前置USB接口区,2个USB3.0和一对I/O音频输出接口,在接口做工方面乔思伯还是做的比较不错。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侧面,底部:

侧盖并不是简单一个模切一个圆弧拐角即可,还做了下压设计。

在侧面则留有长条形的小孔,右侧有一排共计37个,而左侧(显卡上方)则是有二排共计74个,为主板/显卡散热的主要进风通道。

侧面虽然共计111个散热孔,但是其散热效果还是依靠下部的进风口来进行,在下方除了有硬盘孔位之外,还是主要进风通道。

箱子的下方有4个支脚,支脚的中心有防滑橡胶。用以起到稳固箱体和减震的作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机箱背面:

因为是M-ATX板材的结构,机箱预置了4个PCI槽位,最多可支持4个单PCI-E槽位的显卡并联模式,并且ATX架构的电源在机箱的顶端,并非占据塔式散热器空间,因此CPU可以上高达175mm的大型散热器。

乔思伯U3机箱自带一个12CM的风扇,同时配有一个12CM的铁网。
在风扇的下方可以看到一个风扇的控制开关。

4个PCI槽位挡板均为可拆卸试设计,可以重复利用,并且使用的是手拧螺丝。在背部的下方印有MADE IN CHINA的英文字样,U3为正宗国产货!

左侧侧盖可以打开,侧盖的螺丝在机箱的后方,2个并支持手拧,因为铝质的物品容易留下划痕,因此螺丝上增加了橡胶垫圈,同时也仅有左侧的侧盖可以打开。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侧盖:

之前我们有提到过,乔思伯U3的机箱侧盖只能从左边打开,左侧的侧盖在拧开螺丝盖后即可直接掀开。

机箱侧盖的前端是通过尖状的铝制撞针来固定的,上中下共计3个构成了前端卡位,仍然是防止金属之间产生磨痕,侧盖的另一端做了橡胶垫圈来减少震动。

机箱侧盖与箱体之间并没有多余的卡扣,侧板如同盖子一样从旁边盖上,同样的为了防止箱体的摩擦,在侧盖的上下放末端都放有一个橡胶垫圈。

侧盖的厚度达到了与1角硬币相同厚度的程度,虽铝制材料不如钢材坚固,但其厚度却远超钢材。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机箱打开后可以看到一个硬盘托架,如果不想让硬盘挡住机箱的进风口,那么可以把硬盘固定在支架上,从而增加机箱内部的通风环境。

硬盘托架就是第二种放置硬盘的方法,不过仅可以放置一块3.5寸台式机硬盘。

开关线材只有3组,分别为HDD LED(磁盘指示灯)POWER LED(电源指示灯)以及POWER SW(电源控制开关),没有重启(现在这个键也逐渐被淘汰……)

最后,前置音频接口和USB3.0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内部,风扇:

M-ATX架构的机箱虽然电源因为上置的关系增加了一点空间,但整体仍然不是非常的大,因此用户在装机的时候就需要选择比较紧凑的配件了。

侧面的12CM风扇以及控制开关。风扇默认方式是朝外排风。

控制开关则是使用的4PinD型口供电。

风扇的规格为12025,12V0.3A的电压,最大分贝为15分贝,算是比较静音,风扇为3针可不通过控制开关直接插入主板,也可随控制开关调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安装平台:

首先是主板,作为M-ATX系列主板的巅峰之作,华硕ROG系列的MAXIMUS VI GENE无论在做工和性能上,都可以代表其他多数产品了,最主要的是,华硕的MAXIMUS VI GEN在保证长度24.4CM的情况下,其宽度也达到了24.4,对于M-ATX机箱乔思伯U3来说,算是充分利用了。

CPU的选择上配备了Intel的I5 4670K作为主U,内存则为芝奇的F3-17000CL11D-8GBXL套装(2133 4G*2),水冷为Antec的H550。

电源则为军威的750W 80金牌认证。

最后显卡,昂达的GTX 680典范(公版)2块,用以SLI。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装机篇,主板,硬盘:

因为要上水冷,自然是把侧面的风扇和控制器都卸载掉,然后用水冷的风扇来对CPU进行散热。

机箱标配的铜柱是4个,但是也根据不同的版型配备了一些塑料支撑柱,因此主板需要安装塑料支撑柱来作为铜柱功能使用。
主板的I/O槽位内部

最后,美光M4 128G固态硬盘,固态硬盘在的孔位乔思伯U3只配备了2个,都在机箱的下方,也就是说最多SSD只能放置2块。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显卡安装(问题篇):

这里要说下,普通长度显卡乔思伯U3机箱是可以放下的,但是针对255mm长度的显卡,乔思伯机箱就显得局促了,很难直接放置进去。

可以看到上边还插着几毫米,但是下边距离几乎已经到底了,根本放不进去。

再来一张图表示和主板的距离。

这个很对这一设计,最好的解决方式是拆卸掉显卡的前PCI挡板,然后再把显卡对好,使用螺丝刀上住,就可以了。
感想:
PCI槽上边的空间还是太小,显卡放置仍然会有压力,另外一张卡因为距离机箱底部边缘较远,没有支撑点,因此用手掰下机箱壁就可以解决,但是靠近机箱底部边缘较近的显卡就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安放长距离显卡了,希望乔思伯可以在后期针对这个情况进行下改进。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显卡安装:

因为公版采用的是涡轮散热的方式,因此及时2块卡距离非常近,但只要有缝隙,主卡也不会在玩游戏时过热而导致电脑重启。

俯视角度。乔思伯U3机箱上显卡毕竟显得比较麻烦,因此第一次安装显卡的时候对机箱壁有点刮伤。但因为双卡更加吸引眼球的关系,无伤大雅……

这里就要说下固态硬盘安装位的问题了,涡轮散热尽在显卡的尾端有一个进风孔,所以在显卡前端装一个固态硬盘并不会影响显卡的进风。

机箱背面上齐双显卡时的效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一体式水冷安装:

H550因为有水冷管的关系,散热排并不是标准的12*12规格,因此正常的安装方式是装不上去的,而将进/出水孔朝上的话,电源的L型托板又挡住了,因此只能选择把风扇控制开关卸掉后让散热器的进/出水孔朝下。

同为12*12规格的孔位,铁网仍然可以安装上。

一体式水冷会给与主板的CPU上方,以及内存上方足够的空间,也起到了给主显卡PCB,内存足够散热空间的作用。

水冷管线并没有与显卡发生接触,还是有一定的空隙。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电源安装,背部:

军威750W电源的特点就是采用了扁平线材的特点,小编不是很喜欢把所有的线材捆到一起,因为还需要考虑到尽量减少电线之间的干扰。因此机箱前端和左侧侧盖之间的梁就很自然成了藏线材的好位置。

竖起来看线材整还算比较整洁的。顺便把SLI桥插上。整体完工。
背部接口(侧卧)

最后盖好侧盖,竖起来后的机箱背部部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测试篇:
NEW 3DMARK得分及测试时温度
3DMARK 11 EXTREME模式得分及测试时温度
PCMARK 7测试得分及测试时温度
Unigine Valley Benchamark(丘陵)极端HD模式下得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
总结:
关于缺点:
每个东西总有缺点,乔思伯U3机箱虽然在做工和设计上都贴近于顶级的范畴,但是在显卡槽位的设计上还是没有考虑到显卡安装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至少在前边显卡安装(问题篇)中,我们就详细的描述了过长显卡安装时可能产生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拆卸显卡前置挡板再安装来解决,但毕竟这是可以避免的不是那么?

关于线材整理:
之前有尝试过安耐美的1350W白金,并且机箱是支持大规格的电源的,但因为线材太过粗,还是放弃了。机箱的空间有限,不适合走线,但是左侧侧板的那个梁还是可以捆扎带的,具体要不要这样做,看个人习惯了。
关于温度:
温度方面因为是双GTX 680的关系,显卡距离较近必然很有影响,但是经过测试可以说,除了在3DMARK 11中显卡温度超过了一次80度,其他测试都以低于75度(含)的温度通过,并且在回到桌面后的温度可以瞬间恢复到正常水准,可以明确的说机箱内的通风还是很不错的。
关于外观:
机箱的外表感觉非常上档次,而且这次也算是一台比较高端的装机了,本次也是表达M-ATX机箱也是可以上好配件,装备一台华丽丽的机器的。
定义:
若说给这款机箱做定义,其399的M-ATX架构机箱的价格就可以说是中端了,但是考虑到其铝材和很多细致的设计,说乔思伯U3机箱为高端机箱也不足为过。机箱的角落,细节可以看出厂商在设计和制作中是否有下过功夫,而本次U3在细节,做工上都可以看出千元机箱的层次,诚然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显卡部分的处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给与它一个比较优秀的评价——高端。
写在最后:其实收到机箱已经有2周有余了,从第一次考虑的双GTX 760显卡以及安耐美1350W电源到双GTX 680显卡和军威750W电源的变迁,也是经过了一次次的折腾,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最新最好,选择最合适的,可能会更加省事不是么?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附件
- 第3页:前脸,上部
- 第4页:侧面,底部
- 第5页:机箱背面
- 第6页:侧盖
- 第7页:硬盘托架,前置线材
- 第8页:内部,风扇
- 第9页:安装平台
- 第10页:装机篇,主板,硬盘
- 第11页:显卡安装(问题篇)
- 第12页:显卡安装
- 第13页:一体式水冷安装
- 第14页:电源安装,背部
- 第15页:测试篇
- 第16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