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游戏 孕育在地平线上的完美风暴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游民星空独家专稿 文/暗哨】
从2D到3D,从回合到即时,从线性剧情到开放世界,每隔个几年,游戏界就会迎来一些新的革命性理念,从而对游戏方式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近年来,游戏的画面越来越好了,角色的多边形越来越丰满了,可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游戏革命还没有出现。微软和索尼的体感似乎给我们开了个头,但也仅仅是将这扇新时代的大门推开了一个小缝。现在看来,真正将破门而入的,一个可能是4K级的画面,另一个则就是曾经让无数科幻迷为之疯狂的虚拟现实。

这里所说的虚拟现实并非是《黑客帝国》里脑插式的逆天产物,考虑到现在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速度,基努·里维斯在矩阵内的上天入地恐怕到我们的儿孙辈也未必能够成为现实。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已经开始进入应用领域的虚拟现实设备,比如目前看起来最有可能成为新时代领导者的Oculus Rift。

一、怎么个虚拟现实法
Oculus Rift虚拟现实眼镜差不多是现下综合素质最高的虚拟现实游戏装备。听起来很高端,实际上眼镜本身的设计并不十分复杂。核心设计理念就是让使用者将两个屏幕直接戴在双眼之前,通过这种方式在利用视差制造立体效果的同时剥离使用者对现实环境的视觉感知,产生强烈的带入感。眼镜中还配有陀螺仪、加速计等惯性传感器,这些设备将感知使用者头部的位置,进而让使用者控制视角转换。但说白了就是我们在智能手机和PS3手柄中体验过的那种东西,没啥新奇的。

尽管Oculus Rift本身的技术突破可以说不值一提,但其之所以现在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成功之处就在于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对已普及技术的灵活应用所带来的低廉成本。仅凭着对人类视觉的重新塑造,虚拟现实眼镜就实现了极强的代入感(索尼和微软也有意进军这一领域,但其产品既没有Oculus Rift成熟,价格也过高)。尤其是在模拟太空环境的时候,以《EVE:Valkyrie》为例,相对简单的布景克服了现有的软件开发瓶颈,全方位360°的视野所带来的冲击让许多试用者的第一感觉是“双腿一软”,感觉自己仿佛要“坠入虚空”。

二、玩家是否想要虚拟现实
如果将这个问题单独对每个玩家进行询问,答案几乎会是一边倒的肯定。但到实际掏腰包的时候,性能、价格、兼容性、操作体验等现实的问题就无法靠玩家们的叫好搪塞过去了。

从价格来看,以Oculus Rift为代表的虚拟现实眼镜已经足够亲民了。不足300美元的价格对于许多国内玩家来说也不能算是一笔无法支付的费用。

兼容性方面,Oculus Rift从一开始就积极与各大游戏厂商进行沟通合作。除了即将作为独占作品发售的太空空战模拟游戏《EVE:Valkyrie》之外,几乎所有最新的主流游戏都直接支持或可以通过打补丁的方式支持虚拟现实眼镜。
用Oculus Rift玩《上古卷轴5:天际》:
性能和操作体验方面就像我们上文中提到的那样,其为玩家所带来的代入感是整个游戏界前所未有的。不过尽管如此,但其作为一件产品本身并没有完美到那个程度。甚至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有点对不起“虚拟现实”的招牌。

三、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的不足
对移动的模拟一直是个恼人的难题,Oculus Rift本身虽然可以模拟头部转向的动作,但也是仅此而已。想要完美模拟游戏中角色的移动,单靠眼镜本身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虽然玩家可以手持手柄进行操作,但考虑到“虚拟现实”的广告已经打出去了,手柄什么的掺和进来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

针对这一问题,各路硬件商和草根发明家纷纷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总体来看,比较主流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使用远程体感操作,二是使用其他更为直接的物理模拟方式,比如跑道。虽然都还算是靠谱的办法,但两者的缺点也不是没有。

先说远程体感操作。拥有Xbox 360的玩家肯定明白Kinect到底有几斤几两。先不论依靠身体倾斜所模拟出的角色移动是否会影响代入感,至少就目前Kinect的技术表现来看,需要精密操作和快速反应的游戏都不太适合与Kinect嫁接。

许多媒体和玩家本来对Xbox One的Kinect 2.0充满期待。可无奈才推出不久的《格斗之心(Fighter Within)》实在是不给力,IGN仅仅给出了2.7分。它仿佛兜头而下的一盆冷水,让玩家和媒体们对体感技术在次世代的全部幻想瞬间破灭。动作捕捉精确度低,反应速度慢等缺点依然存在。而最令人感到丧气的是,这几乎是目前市面上最成功也最成熟的体验操作模拟装置了。
2.7分“痛苦”,这是个不常见的分数和评语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物理模拟方式吧。目前曝光率最高的一款产品名为Virtuix Omni,是专门针对虚拟现实眼睛的一款附属产品。整套产品包括一套可360°移动的跑步机和与之搭配使用的特制鞋子。再配上一支模拟射击游戏的光线枪,设计者Jan Goetgeluk在Kickstarter上成功募集到了100万美元的投资,但在主流的投资市场却遭到了冷遇。
实现360度转向,动作非常流畅。
潜在投资者们的谨慎可以理解,他们指出了Virtuix Omni最主要的几点不足之处:
(1)它太贵了,包含光枪在内的整套设备需要600美元左右,不但成本难以压缩,作为专门针对虚拟现实眼镜的外设,这600美元还不包含虚拟现实眼镜本身。
加上光枪需要600美元
(2)占地面积过大,将在起居室内占用很大的空间,需要玩家支付过高的心理成本才能实现交易。就算许多消费者就算想要一部,恐怕也过不了媳妇这一关。
特质的低摩擦鞋
(3)需要较多体力进行操作,很少有玩家能够持续游玩半个小时以上。而这与主流玩家的使用习惯相冲突。

(4)这款产品属于电玩大市场下一个细分市场下的再细分市场,消费容量很低,段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Virtuix Omni过于笨重且过于昂贵的缺点在现阶段是无法克服的。这或许也意味着我们目前的技术积累还无法很好的实现全方位的虚拟现实技术。不过退而求其次,我们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供选择,比如下面这款在最近的一次CES上大放异彩的PrioVR。虽然看上去很朴素,但却出人意料的靠谱。

PrioVR与Kinect的模拟方式类似,但也有所区别。其技术内核是电影与游戏制作中常用的动作捕捉,算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玩家在使用时需在四肢和躯干上佩戴类一系列条带状感知设备,手握控制器,可在原地实现角色的移动、跳跃、射击和匍匐等动作。

PrioVR的优点很明显,它在模拟射击游戏时可以实现很高的精确度。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玩家如果不依靠手中的控制器,而全靠体感来模拟移动的话,操作上还是会感到别扭。另外,PrioVR的产品功能与Oculus Rift有所冲突,颇有想自立门户的野心。而若是其不能与Oculus Rift或其他虚拟现实眼镜类产品搭配使用,游戏体验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四、虚拟现实的前景
文章到此大家估计也都能看出,现在的虚拟现实产品还不太能当得上“虚拟现实”四个字。存在的问题也还不少,价格较贵、功能不够完善,本身也谈不上什么技术上的突破,只不过是对现有遥感技术和3D视效技术的整合应用,并没有科幻电影那个层次上的人机互动。且就产品来说,单单某一家的产品也无法给玩家带来全方位的模拟体验。

不过大家也能够看到,业界对硬件技术的积累已经马上就要突破临界点,理想的产品随时可能出现,至少也是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格局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预见一场再次颠覆游戏界传统的新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将改变现有游戏产业的面貌,还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不小的影响。虚拟现实作为一个技术门类将是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但具体的领军产品是否会是Oculus Rift则尚不明朗。原因很简单,虽然有抢跑的优势,但其研发团队的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与微软、谷歌、索尼等老牌劲旅相比还是有着很大差距。而虚拟现实技术说到底还是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持才能实现,并非能够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com空中楼阁。当这些大鳄也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领域时,Oculus Rift的领先地位必然将遭受到严峻的挑战。

但无论哪一款产品能够成为虚拟现实时代的第一个传奇,虚拟现实作为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其发展前景都是乐观的,Oculus Rift作为市场试金石的作用已经实现了,人们已经能够接受且愿意购买这个价位上的虚拟现实娱乐产品。不仅如此,虚拟现实还为教育、科研、远程操作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虽然整个虚拟现实游戏的市场或许尚未成熟,可仅凭整个社会大环境对这类产品的需求萌芽已经足够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加速起飞了。或许到了PS5时代,虚拟现实设备也会像今天的Kinect 2.0一样,将成为新游戏平台的标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