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呈现雷柏进步的表现 V900游戏鼠标拆解及详细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人无完人,同样鼠标也不会有绝对完美的,就算强如人体工学鼠标那样,换个左手习惯的人同样会对这个鼠标不敢苟同。
所以没有一个品牌或者某一款型号能够让所有人接受,而评选那些经典鼠标也只是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上。但是找遍这些品牌,却难以发现雷柏的身影。不是因为他做的不够努力,而是他做的给人感觉是不够用心……

之前雷柏给人的感觉是没有高端,而花样众多,除了有点小掉漆外没有太多明显的缺点。其实雷柏的坏还真难去挑出来几个,但是雷柏的好相比罗技赛睿雷蛇等专业级的鼠标而言却也没有几个。
这也使得雷柏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我们一直在努力宣传,却总得不到玩家们的青睐。
但这次的雷柏V900游戏鼠标却着实让小编感慨了一番,论做工和水平,确实不同了!

当然,这个不同首要体现还是在鼠标做工用料上,可以说雷柏确实非常的用心,8200的DPI虽然对小编来说没有用并且大多数人也无法接受它的飘逸。但一看到这个相信懂鼠标的人就明白——安华高A9800这款王者级引擎,妥妥的!

左侧为特点介绍,当然在这里也是吐槽下雷柏,相信看过小编之前文章的人都知道,小编一直在赞美那些简单的牛皮纸包装,环保且不占空。而雷柏V900硬壳包装给人的感觉是太高端了!这个在淘宝价值329元的鼠标让小编在摸到这个包装外壳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鼠标绝对是299元价位的。
如此奢华的包装用在一个300元价位的鼠标上着实让小编实在难以理解,非曼巴那种造型的包装也就失去了展示的作用,那么花钱买这个包装做什么用呢?换句话说,敢不敢换成简单包装让鼠标降到200多的价格?

背部的介绍是满满的,但是用了3国语言+繁体,无论如何在包装上总给人一点凑字数的怀疑。关键一点就好~太多看起来眼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开箱,附件:

书页式的结构其实在实用派玩家的手里确实难以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特点,但是至少放在货架上时却更加容易让客户在购买时进行比照,大多数鼠标现在都是使用的这种翻页式结构——方便销售。

打开包装看到的是鼠标和配件盒。鼠标整体为黑色设计,而下边大大的就是配件盒了。

配件盒内只有2样东西,一份,说明书,详细的记录了功能和驱动说明,彩色的,还是3国+繁体的。

驱动光盘一份,从XP到Vista到Win7再到Win8均可支持,光盘的下边则是雷柏V系列VRP的LOGO。
附件盒同样是一个值得吐槽的地方,附件盒做的那么大,里边却只有这两样东西,当然,作为一个实干家来说我们更希望的是这个盒子的不存在和说明书上的语言种类少点,中国人爱中文,在映泰Hi-Fi B85N 3D主板上小编曾狠狠的夸奖过这个主板的说明书,中文式设计真的很感人,若雷柏的目的是出口另外2国的话,能否推出一份专门版的呢?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鼠标外观:
雷柏V900鼠标正面
雷柏V900鼠标背面
雷柏V900鼠标左侧
雷柏V900鼠标右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鼠标上部,侧裙:

相比于包装的过于奢侈,鼠标上可以看出雷柏的用心所在,鼠标上壳的表面使用了细腻的磨砂材质,主要还是为了防滑和吸汗的功能。
标的滚轮采用了大刻度的纹理,方便用户清灰。

DPI为4档调节,默认为灯灭,红灯,绿灯,蓝灯四种颜色,而中间的一道银色的条纹为合金材质,触感比较冰凉,且能够让掌心时刻处于通风状态,不会捂得出汗。

左侧,采用了富有颗粒感的橡胶,但就个人而言它的防滑程度甚至不如鼠标上壳表面的磨砂材质?
前进按键设计非常舒适,且不容易误触,而后退按键——直接就不容易按到(这个位置让小编在正常手握鼠标的情况下如果想要使用到后退按钮会非常的难受)。

右侧,同样是颗粒橡胶,因为右手习惯的话,小指正好位于凸起部位,所以右侧的抓取感是要好于左侧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鼠标底部:

雷柏V900的底部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左右对称的,并且在底部也同样可以看到很多金属元素。
前部金属网孔

上部,鼠标脚贴开始的时候都被一层帖纸盖着,防止在盒内产生摩擦。而撕下贴纸后可以明显的看到脚贴并没有其它鼠标刚拆下时的那种划痕。

下部,SN序列号的下边是整个一块合金区域,激光头的下方则是模式切换按钮,鼠标为5V 300mA的设计,比较吃电……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上壳部分一:

鼠标是非常难拆解,除了上边2个小脚贴外,还得吧中间沾满不干胶的合金板给揭下,不过揭下来后这个铝板基本就很难再弄平了,最后一个螺丝在鼠标的下方。

上壳电路,鼠标分为3部分,上壳,侧裙,底座。

其实上壳做工是相当好的,在手里的感觉也非常的舒适。塑料在用手用力压的时候给人一种非常结实的感觉。

配重块,配重块不方便轻易取下或者改动,这点感觉不太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上壳部分二:

上壳部分的电路板,可以在电路板上清晰的看到生产日期。

DPI调节按钮,TTC白点。

侧键,凯华红点。

排线,做工同样非常精致。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侧裙内部,线材:

左边侧裙,侧键为一体式按键,虽然对后退按键的位置有点不爽,但不可否认归位感还是不错的。

右侧裙,右侧裙可以看到鼠标数据线的一条线槽。

线材,尼龙编织线,在线材方面雷柏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镀金USB接头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鼠标底部的PCB为黑色整体设计,PCB板上整体的焊点比较整齐。

滚轮灯为4线设计,在鼠标转动或者按下滚轮的时候会随机变换色彩并且一闪而过,有呼吸的感觉。

鼠标中键微动,TTC的白点,和DPI切换按钮一样。
TTC的编码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左右键微动是10M的欧姆龙白点,1000万次的使用寿命。

雷柏自主研发的V-power3主控。据官网介绍该主控为32位微操芯片,ARM架构内核处理器,并且拥有60MHz的速率以及1毫秒的响应时间。

在雷柏塑料盖下方的鼠标引擎,果其不然,安华高的A9800高端激光引擎,A9800可以说是A9500的升级。其引擎可以让鼠标支持高达8200的DPI。最大速度达到了150ips。最大加速则为30G,并且拥有12000的FPS扫描率。

背面,助焊剂控制的还是比较好,整体比较养眼。(左键微动周围除外)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下壳,其它:
鼠标下壳
鼠标滚轮
微动处做工
线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驱动部分:

首先介绍的自然是雷柏V900的驱动大小,雷柏V900并没有使用通用的驱动,在官网雷柏为V900专门制作了一款驱动,3.19MB的大小不占空间,但是驱动有一个弊端,它不像赛睿等产品那样当你不插入鼠标时不会做任何提示,只是默默无闻的在屏幕的右下角。
安装好驱动当你没有插入雷柏鼠标时,屏幕马上弹出警示框,未检测到雷柏鼠标。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3.19M大小的驱动下功能已经达到了比较专业的水准,在按键界面可以做出7种定义,其中包括滚轮的上滚和下滚,唯独不能定义DPI按键的功能。
并且鼠标支持3重模式和5种配置,模式切换可以通过鼠标底部激光引擎口下方的模式切换按键来实现。

性能则是针对DPI档位和上传率(也称之为回报率/报告率)进行设置。默认有线激光鼠标从A9500开始就可以达到1000Hz的报告率。
而A9800则是把DPI升到了8200。

灯光模块,LED灯光支持关闭,常亮,普通呼吸和APM呼吸4种功能。RGB3种色彩共计256*256*256约1680万种色彩。

宏定义按键,可以支持录制以及0延时和循环次数设置。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实际测试部分:
1,手感:

在手感的方面,雷柏V900算是中规中矩,雷柏的鼠标定位是中型偏大型鼠标,在宽度上雷柏具备了大型鼠标的宽度,但是在前后感上雷柏的鼠标却又偏向于中型。
2,操作:

作为A9500升级版,A9800引擎的定位和取样还是比较准确的,可能大家心中A9800除了DPI大小的区别而已。但是其实不然,DPI的升高扫描率也随之变化,使得A9800对于材质的适应能力变得更强,表面抛光处理的石膏或者钢琴烤漆的塑料材质上A9800引擎的反馈效果还是比A9500要强一些的。
游戏测试:

游戏测试选择了《英雄联盟》这款腾讯代理的网络游戏来作为测试目标,在爆发团战时人物的走位和技能释放的定位都使得鼠标的操控以及APM要达到更高的准确性。在反馈中,使用了欧姆龙白点V900鼠标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理想的。

《使命召唤OL(CODOL)》是一款源于《使命召唤》改编的网游。如果说《英雄联盟》是对APM的测试的话,《使命召唤OL(CODOL)》就是针对鼠标的移动和定位的测试,采用安华高A9800引擎无疑在定位和移动上更加精确,毕竟12000FPS扫描率嘛。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
感想,总结:
在提及雷柏的做工,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雷柏确实是做到精细了,但是若真正挤进高端市场,成为游戏玩家们心中比较重要的品牌,还需要努力。
仅仅是做工用料上去了,那是堆料,诚然在堆料的同时可能会起到一些正面作用,百密不如一疏,不是么?
互联网的发展日益增强,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负面消息,虽然报喜不报忧,但是一旦有忧肯定会广受人们的关注。
在这里也是希望雷柏能够总结下其它高端领域品牌成名的关键(当然在无线网络最广,销量最高也是雷柏的强项,在这方面的地位不可动摇,而我们所说的高端领域是游戏玩家领域)。
游戏玩家追求的不会仅仅是用料的上升,他们会考虑很多地方。而舒适度和实用性这两点绝对是首选,在说完了优点后,我们必须总结出一些雷柏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是谨此希望雷柏能够在加强做工之中,注意一下细节的问题:
1,包装:

包装的花哨小编个人觉得着实没有必要,没有几个人买这个鼠标是为了收藏盒子,普通牛皮纸的包装更容易把鼠标的真正实在点给描述出来。纵观罗技G700 G9X的包装都比雷柏要低调,赛睿的Sensei之流也是同样,为什么一个300元价位的鼠标一定要打破这个角度去让用户花更多的钱买包装呢?而且包装上很明显的错误也确实不应该出现,难道台版的就一定要少10倍FPS?
2,实用性:

实用性关系到设计,雷柏V900的侧键确实是个问题,至少小编在使用的时候侧裙的后退按钮需要蜷起拇指才能按到,正常鼠标的使用应当是指尖前进指肚后退,而过于靠后也确实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弊端。
3,手感:

手感是衡量一个鼠标的最重要指标,不管这个鼠标性能如何,但若拿起来不舒服首先就会卡死一片人。
或许针对前边后退按键位置大家觉得小编是危言耸听,那么看下和赛睿Ravil的对比,小编的手已经没法再靠后了(当然这其中可能有小编手比较大的原因),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放鼠标的,至少按照雷柏V900的设计,小编平时操作的时候很自然的手要一直接触鼠标垫,针对已经磨出茧来的小编可能无所谓,但是那些习惯手高于鼠标,经常拿鼠标(而不是拖动鼠标)的人呢?雷柏V900的加重块使得它和赛睿Ravil的鼠标重量几乎相当。
而且雷柏V900鼠标要高一些,自然而然手就会形成握式,然后一个曲线的卧姿就这样形成了……
总结:
比下有余,比上仍需努力。
高端游戏市场注重的不仅仅是性能这一指标,而且这一指标和手感相比还是次要的。
承认雷柏做工和用料的同时却不得不去考虑的就是设计能否贴心,能否方便使用。游戏中的发挥鼠标的手感是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这是高端游戏市场需要重视的一个地方。
这也就导致了为什么雷柏在高端市场的口碑一直不及罗技,赛睿甚至是雷蛇。
在此也是给于雷柏几个建议:
包装实在点,简朴点,没人觉得降格调。罗技G9X的砝码包确实过于花哨,但是那是体现在配件上,而且根据玩家的需要而调整重量的东西,雷柏在包装上无疑是最好的,但是配件却没有增多,或者考虑多套脚贴?
设计针对手型参考FPS游戏和注重APM的游戏,如《英雄联盟》这类的游戏中有个角色——盲僧李青,他可以通过宏定义键快速达到插眼——W金钟罩到自己的眼,这一快速移动的过程,而标准按键的鼠标自然就会少按键,把侧裙的前进键设定好后就剩下后退了,试想在激烈的游戏中,针对操作需求很严谨的玩家会有机会蜷起拇指么?
雷柏在进步,但是进步光体现在做工上是不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被评为经典鼠标的价格那么高配置却不是很高,高端市场的鼠标卖的是设计,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达到更舒适,更方便操作的方案。
从这次鼠标看来,雷柏确实是有心去改进,而我们在这里也是期待着雷柏在高端市场的口碑真正能够达到一个让大多数玩家爱都能够接受的地步。
雷柏,加油!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开箱,导语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鼠标外观
- 第4页:鼠标上部,侧裙
- 第5页:鼠标底部
- 第6页:上壳部分一
- 第7页:上壳部分二
- 第8页:侧裙内部,线材
- 第9页:底座,中键微动,编码器
- 第10页:左右键微动,主控,引擎
- 第11页:下壳,其它
- 第12页:驱动部分
- 第13页:实际测试部分
- 第14页:感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