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如此强大?探析游戏中掌控世界的神秘组织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通常在科幻题材的游戏中,都少不了这样一类组织,表面上是跨国公司或财团,背后则有各种见不得人的阴谋,充当幕后大BOSS,就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些组织的来龙去脉,看看它们如何在背后掌控游戏或者电影中的未来世界。
神秘组织的共同特征
一般来说,在系列游戏中这类充当幕后黑手的组织都具备一些共同特征:势力庞大,影响力轻易波及全球,甚至直接控制国家和政府;行事神秘,一般民众往往不了解其性质,或者被表面情报所欺骗;作风低调,哪怕在实质上已经掌控世界,也从来不公然走到台前;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拥有垄断性的技术资源,这正是它们能无视一切的倚仗。
而说起这个话题,多数人肯定最容易想到的还是安布雷拉,生化危机系列中的保护伞公司。大体上它就很符合这些描述,表面上是涉足多项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私下里是研究生化病毒的神秘组织,企图用来制造生物武器以牟利(电影版设定另有改动),凭借巨额资本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研究所,还拥有自己专属的特别部队和生物兵器。然后正是因为保护伞公司永远会出问题的各种实验事故,才有着生化游戏一代又一代没完没了的丧尸故事。
和其他游戏里那些历史悠久的,控制世界的,掌握各种黑科技的,甚至勾结外星人的各种组织相比,保护伞公司其实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毕竟生化系列的背景不是未来也不是平行世界,没法渲染地过于夸张。游戏中它到了真正能威胁世界的程度时,就最终在多方势力的打击下宣布破产,只是出自续作需要,才会总有残存的分部实验室继续冒出来搞三搞四。
生化危机和保护伞公司只是游戏中这类设定的一个最典型组合,其他如《杀出重围》、《辐射》、《半条命》、《质量效应》等一干科幻作品,里面也都不乏类似元素,倘若把一些不那么科学的作品也算进来,就还有《刺客信条》中的阿布斯泰戈工业公司,《最终幻想7》的神罗公司等,这份名单可以再扩充不少。而去掉一部分过于夸张的设定不算,游戏中对这些神秘组织在技术垄断方面的描述倒也不是随便乱写,多少有一些现实中的参考。
(保护伞公司的logo已经是生化系列的象征,这是不管哪一代主角也没有的待遇)
能源矿产、生存物资、黑科技
大体上,这些神秘组织所能垄断的技术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基本生产单位,如矿产原料,粮食作物,新型能源;一则是个体生存的重要物资及必需保障,如人工器官,医药制品等;最后就是某些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最尖端技术,如核武级别的大杀器,再如传送门、时间机器等听起来就觉厉的黑科技。
熟悉游戏的玩家不难一一对号,分别找出具体例子,而比照现实,若能在这些方面有独一无二重要成就的公司不说统治世界,起码混个全球五百强级别想来不是难事。归根结底,只要人类自身的一些基本规律不变,那么就算是未来社会,现在的头号问题到时候依然还会是头号问题,掌握了这些确实就有可能在理论上影响全人类。
在这方面经常被拉出来当靶子的就是大大有名的孟山都,很多人干脆就直接把它比作现实中的安布雷拉。作为最知名的跨国农业集团,当前包括转基因作物在内,多国种子的最大供应商,孟山都公司自然成为反转基因支持者眼中的头号敌人,而许多人更坚信孟山都在背地里通过控制农业来操纵世界,坦诚来说,即便转基因作物本身没有描述的种种危害,孟山都在市场本身的垄断地位就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威胁,因为在许多国家,如果你不继续购买它提供的种子,不但要面对退化减产的现实,更可能因为官商勾结下的竞争独占而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类似的担心也普遍存在于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如医药安全,能源危机,抑或是互联网隐私问题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阴谋论。
(对转基因和孟山都的反对不仅是科学方面的问题,更多是对利益集团的本能不信任。)
永远有市场的阴谋论
从科幻小说中可以更早找到这种担忧的源头,事实上科幻小说的一大重要类别就是反乌托邦的设想,认为物质的富足无法替代精神的缺失,技术的提升不能带来社会的进步,在冷战期间,这种情结尤为明显,一方面是核武,外太空、基因等一系列高端技术相继得到突破,人类貌似进入新一轮的科技爆炸时代,一方面是世界格局演变为两大阵营对峙,时刻面临战争威胁,财团巨头的资本膨胀对社会造成更直接的影响。对比之下结合现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产生类似的反思作品了。
和毁灭世界或征服世界这种貌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行为比起来,掌控世界显得更考验组织一方的水准,最基本的条件自然是前面说过的,两手都要硬,通过垄断技术一手抓经济命脉,一手抓武装力量,金钱在精神上控制大部分无力反抗、甘于现状的普通民众,军事在肉体上消灭小部分破坏规则、奋起斗争的不安分子,在许多剧本里这样就已经足够成为大BOSS了。
如果更进一步,想要真正达成掌控世界级别的大公司,就还得在多方面继续努力,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可能,有些是世界本身就发生了大灾变,原本的秩序被破坏后重新建立起的组织自然就最拥有最优先的权力;有些是自身的发展结合了多方面的势力,最终成长为可以和国家匹敌的怪物集团;还有些压根就是背后有外星人等级的后台……总之组织的共性都是庞大而神秘,庞大到你知道它们不怀好意也无能为力,无法脱离它们而生存,神秘到它们甚至自己也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结构,像生命体一样自行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各版本神秘组织掌控世界的故事能够流行至今,也说明它始终有市场,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段子,不管这种阴谋论背后是叫孟山都,共济会、或者彼尔德伯格集团还是罗斯切尔德家族之类的名字。不局限于游戏的话,我们可以在更多题材,如电影中寻找到它们的影子。
(质量效应中的赛博鲁斯公司不光勾结外星人,也利用外星人,名副其实的跨星企业。)
影响时代的先驱作品
和游戏一样,经典科幻电影系列也不乏如保护伞公司于生化系列,这种贯穿故事的关键,同时也是跨国级的垄断集团。比如《异形》系列里始终和异形过不去,抓个没完的维兰德-宇塔尼(Weyland-Yutani Corp, 又名The Company);《终结者》系列自己作死搞出天网,最终导致审判日的塞柏达系统(Cyberdyne Systems);《机械战警》系列只手遮天,公检法一条龙全包的全消费产品公司(OCP, Omni Consumer Products)。而后起之秀《阿凡达》里面的资源开发管理局(RDA, Resour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看起来也完全有资格列入,青出于蓝。
事实上同类作品中还应该提及的一个重要名字是《银翼杀手》,1982年上映的这部电影改编自科幻小说,之后也曾推出过同名游戏。尽管在当时评价和票房都不尽人意,但它在后来终于赢得了自己在科幻影史上应有的评价地位,在不少科学家心中甚至高过被誉为科幻电影圣经的《2001太空漫游》。一个关键理由就是在《银翼杀手》前的科幻片,多将视角投向人以外的外部世界,但本片则回到了人类自身上,任何科学进步带来的变革背后依然是人类社会彼此关系的博弈。
《银翼杀手》中的神秘组织代表是泰瑞尔公司(Tyrell Corporation),经营的产品则是和人类本身毫无区别,基本性能甚至凌驾于人类之上的人造人,而为了防止这些人造人产生情感,他们的寿命被设定为仅有四年,诞生后就作为商品被安排从事最危险,或是最低贱的工作,而当影片中的人造人叛逃,试图寻求自由时,他们同样毫无情感地排除杀手去清除掉不合格商品,完全无视任何道德或法律上的约束。
在上世纪80年代,电影中率先营造的这个未来世界无疑给当时的观众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富裕和贫困,明亮和阴暗,秩序和混乱,高度发达的科技和封闭压抑的社会在各种对立下形成了一个处处矛盾的整体,这种塑造手法影响了之后的多部作品,从电影到游戏都能在很多经典中体会到类似的感觉,这也是它在之后得回应有评价的理由,不少游戏剧本作者更是坦诚这部作品给了他们重要启发。
(由Westwood当年改编的《银翼杀手》游戏虽然并不完美,但依然留给玩家深刻印象。)
对神秘组织的种种猜想,更多价值还是在艺术上的创作,而非科学上的分析。人类催生出来的科技会成为统治人类的工具,这种隐忧无论在面对核武器、人工智能或是基因工程似乎都难以避免,而且会随着技术进步一直存在,科学不会承诺什么,只能寄希望于我们自身能够吸取教训,不让这些幻想某一天真的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