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SATA接口 华擎超级堆料主板Z87 Extreme11/ac简评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凭借着相比同价位竞品更强大的扩展性以及品相,再加上有“我爸爸很靠谱”这样属性所背书,最近两年里华擎主板迅速崛起,大有(或已经?)与DIY市场主板界的御三家平起平坐之势。同它的几个主要竞争对手类似,华擎主板在中高端分为三个系列—— “超频方程式(OC Formula)”、“玩家至尊(Fatal1ty)”和“极限玩家(Extreme)”。与个性特点突出的OCF、Fatal1ty系列不同,“极限玩家”系列似乎没有特别明显的特点,但可以理解为偏向于突出主板的基本功能与扩展性。本文的主角ASRock Z87 Extreme11/ac(中文型号名“Z87 极限玩家11/ac”)则是隶属极限玩家系列,同时也是该系列中采用Intel Z87芯片组中规格最高的一款。

产品规格
从规格来看,Z87 Extreme11/ac无疑成为了史上扩展性最强的主板:四条可以达到x8的PCI-E 3.0插槽,7个空余风扇位,12个的USB3.0,双千兆网卡再加Wifi+蓝牙模块,还有两个Thunderbolt接口。最瞩目的还当属史无前例板载了22个SATA接口(其中有两个可以还可换作安装mSATA设备)。专注奇葩主板12年的华擎完全无视了1150平台在扩展性上的先天劣势完成了这一壮举。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包装和附件
Z87 Extreme11/ac的外包装采用了这一代华擎极限玩家系列标准风格的包装,并没有因为是同系列中最强的一款而做更多的修饰,图案以系列主打功能集“A世代”的LOGO为主体。

附件包括两本说明手册(详细说明书和安装指南),一张驱动光盘,一张华擎的LOGO贴纸,一个5.25寸位面板及对应连接用的USB3.0连接线……和一个黑色的袋子。

袋子里的附件包括贴有黑底彩字说明的I/O接口挡板一块、10根SATA线、两个双槽跨度的SLI桥、一个三槽跨度的SLI桥、一个三路SLI桥,两根SATA电源转接线和用于固定扩展面板的螺丝。

附带的面板被冠名为Wi-SD BOX。正面包括四个USB3.0和一个SD卡槽。后面则有WiFi天线,读卡器的本体以及一个2.5寸硬盘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整体与散热
主板正面一览。由于扩展众多故采用了E-ATX板型。同大多数面向DIY市场的E-ATX主板一样为了照顾兼容性并没有用到E-ATX的最大尺寸,如今常见的带背线孔的标准ATX机箱还是可以通过牺牲背线孔的位置来安装这块主板。

背面一览。注意PCIe x16全速插槽的位置并非最靠近CPU插座的那条,安装显卡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装错了。

主板正面左上角以一种风骚的形式标注采用了8层PCB,事实上这个从这个主板的配置来看再少也不太可能。

CPU供电部分与传统南北桥位置被一个单热管双风扇的一体散热器所覆盖。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整体与散热
CPU供电MOSFET处的散热片,配有一个4cm的小风扇。支持智能温控(华擎称之X-FAN),只有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启动。

传统北桥位置的散热片。

传统南桥位置的散热片,同样有一个支持X-FAN的4cm的小风扇。

散热器正面一览。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整体与散热
散热器反面可以看到各种导热贴。传统北桥位置的散热片不只是纯装饰,还需要负责下方的PLX PEX,而传统南桥位置的散热片同样不单负责Z87 PCH这一块芯片。

最后再来看下卸下散热器后的主板全貌。尽管整块主板已经扩展到了E-ATX规格的尺寸却仍然铺满的元件。全板的金色定制外壳的尼吉康固态电容也显得非常抢眼。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接口与扩展
先来看背部I/O接口面板。从左至右分别为:USB2.0×2,键鼠通用的PS/2×1| RJ45×2 | DisplayPort×1,HDMI×1 | eSATA×1,USB3.0×2 | USB3.0×2,Thunderbolt×1 | USB3.0×2,Thunderbolt×1,CMOS复位开关×1 | 7.1声道音频输出口与S/PDIF光纤输出。双RJ-45以及带Thunderbolt的配置都是当下在定位中低端市场的主板上难以见到的,而PS/2接口采用键鼠通用的配置对于华擎来说也是比较少见的。需要注意的是eSATA与主板上标号为SATA3_5的SATA 6Gb/s接口是共享的,两者在同一时间只能连接一个设备。DisplayPort和Thunderbolt则支持一个名为DP-in的功能——将主板DisplayPort与独立显卡上的DisplayPort口相连后,主板上的Thunderbolt接口则可以通过独立显卡为Thunderbolt接口显示器输出画面,说得简单些就是可以作为独立显卡的DisplayPort转Thunderbolt转接头使用。

主板正面部分。首先是Socket LGA 1150 CPU插座。支持代号名为Haswell架构的第四代智能酷睿i系列与奔腾、赛扬CPU。扣具黑色化处理,提升了美观度。

四条DDR3插槽。支持双通道,官方规格表号称最大支持到超频运行2933MHz。其实更高的频率选项依然开放,也可以自行尝试(当然若要成功还得还得配合特挑的CPU和内存条)。

PCI位一览,从右至左分别为 PCIe x16 3.0(最大x8带宽) | PCIe x1 2.0 | PCIe x16 3.0 (最大x8带宽) | PCIe x1 2.0| PCIe x16 3.0 (最大x16带宽) | PCIe x1 2.0 | PCIe x16 3.0 (最大x8带宽)。这里再次提醒一下安装显卡时不要想当然的从最靠近CPU的那条PCIe插槽装起。(主板上如果有贴纸提示的话会更好,可惜华擎并没有这样做)。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接口与扩展
右起的两根PCIe x16 3.0插槽之间还有一个mini PCIe插槽,并且已经安装了一个无线网络+蓝牙模块卡,支持IEEE 802.11a/b/g/n/ac和蓝牙4.0。记得将附件中Wi-SD BOX面板上的天线与之相连并且不要错当成mSATA了。

左边还有两个相同形状但空余的插槽则是mSATA接口,同样不要错当成mini PCIe了。右侧的标记为MSATA1,左侧为MSATA2。需要注意的是MSATA1口是与主板上标记SATA3_4的SATA 6Gb/s接口共享,而MSATA2则与主板上标记SATA3_2的SATA 6Gb/s接口共享。

两个用于连接机箱前面板USB接口的USB3.0 19pin插座,支持4个USB3.0,通过板载的USB3.0 HUB芯片转接得到。因为Wi-SD Box面板自带HUB的关系,再算上机箱本身一般提供的两个USB3.0接线,这两组插座在实际安装后可以照顾到6个USB3.0。

令人震惊的22个三代SATA接口,其中16个为SAS 12Gb/s接口(侧置形状),来自LSI SAS 3008控制器再经过LSI SAS3x24R扩展控制器得到。其余6个SATA 6Gb/s接口则是来自Z87 PCH原生,由于处在不会被长扩展卡(如显卡)遮挡的位置,同时也为方便与旁边16个SAS接口区分而没有做成侧置形状。SAS即串行连接SCSI接口,多用于服务器环境,可以向下兼容普通的SATA硬盘。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供电与板载芯片
CPU供电部分可以看到12颗输出电感搭配12颗集成上下桥的双层MOSFET。输出滤波电容还用了三种不同的电容。


PWM芯片为Intersil ISL6379,在Chiphell此前评测过的Z87 Extreme 4上也可找到。应为一个6相芯片。

背面则是六颗Intersil ISL6611A,一款带倍相的MOSFET Driver,由此得到了标称的12相供电。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供电与板载芯片
CPU电源输入接口则是双8pin。

再来看板载芯片。即使扩展能力通天,即使由它原生控制的扩展接口与插槽在这块主板上已经不多,纵有再多的“即使”,无论怎么折腾这始终是“一块Z87主板”,这颗Z87 PCH芯片是不动的主角。

紧邻Z87 PCH的则是LSI SAS3008控制器,这是一款PCIe 3.0 x8的芯片。提供8个SAS 12Gb/s 接口并且支持RAID0,1,1E,10,上方的16M Flash ROM(型号MXIC MX29GL128F)被用作其缓存。

要从8个SAS接口控制芯片得到最终的16个接口则还需要这块LSI SAS3x24R扩展控制器。这颗扩展控制器内置了ARM Cortex R4 300MHz处理器和2MB内存,同样外置了一颗16M Flash ROM(型号MXIC MX29GL128F)。性能方面完全不必担心。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供电与板载芯片
在PCI位与CPU插座之间的传统北桥位置上则放置着PLX PEX 8747桥接芯片。这块PCIe 3.0的桥接芯片使原生只提供了16条PCIe 3.0通道的Haswell CPU的平台支持四路PCIe x8 3.0多显卡组合成为了可能。同时这个桥接芯片还要为上面的LSI SAS3008控制芯片提供全速的PCIe x8,使其性能能够充分发挥。

前置的双USB3.0插座由这颗asmedia ASM1074 USB3.0 HUB芯片转接而来。

双可插拔的64Mb UEFI BIOS芯片。支持提供图形化界面。

双BIOS切换开关则被置于稍远的主板边缘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供电与板载芯片
Debug指示器和大号的电源开关、复位开关已经是中高端主板的标配了。方便诊断问题以及不装机箱的环境下测试。

垂直放置的一个USB2.0接口,如果有USB接口的密钥设备就可以插在上面装入机箱了,一般也是服务器环境才会用到的。善于命名的华擎称之为“华擎U密”。

加强多显卡环境下PCIe供电的两个4pin molex电源接口,考虑到如今4pin molex接线的出场率远远低于15pin SATA电源接线,附件里附带的两条4pin molex转SATA电源转接线就是为此而准备的,如果组建多显卡平台一定要记得接上(单显卡可以不接,双显卡只需要接一个)。由于在主板的边缘处,使得一些只预留了标准ATX规格的7条PCI槽位的机箱会有无法接线的问题(不过考虑到主板本身已经采用E-ATX板型,加上多显卡用户的散热需求使得在搭建过程中本就不太可能使用这类机箱,也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Nuvoton NCT6776D Super I/O芯片,负责监控传感器数据。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供电与板载芯片
同这一代其余的几款极限玩家系列主板一样的音频部分。被屏蔽罩遮盖的Realtek ALC1150,支持7.1声道,115db信噪比,这代主板上各品牌都标配的PCB隔离自然也不会少,同时还搭配了两颗TI NE5532运放以支持高阻抗耳机。没有采用Creative牌的软硬件则是为了留给主打游戏主题的“Fatal1ty(玩家至尊)”系列主板发挥了。

Intel DSL5520 Thunderbolt控制器,提供背部I/O接口处的两个Thunderbolt接口。

第二颗asmedia ASM1074 USB3.0 HUB,转接出四个I/O背板接口处的USB3.0。

Asmedia ASM1442K芯片,提供HDMI输出。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
供电与板载芯片
Intel I217V千兆网络控制器,支持远程唤醒。

另一个千兆网络控制器Intel I211AT。两个网卡支持组合(Teaming)功能。

总结
Z87 Extreme11/ac在保留了DIY领域的主板一贯的特点(华丽的外观、充足的超频支持、丰富的多媒体功能)的同时引入了货真价实的服务器级存储配置,对于逐渐将视线转向小型化的DIY玩家群体而言也多了一个重新重视大板大箱平台的机会,并体验到以往只有服务器应用环境下才拥有的一些特性。作为有史以来扩展能力最强的主板,如此超常规的配置可以说是打破了DIY主板的同质化,尽管不可否认其象征意义大过实用意义,1150平台本身的定位以及Haswell+Z87本身的规格并不是特别适合拿来制作如此多扩展的主板,不过有魄力设计出这样一款产品并投入生产,也展示出如今华擎在高端DIY主板领域里已不仅仅是追赶者,同时还是一个突破者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包装和附件
- 第3页:整体与散热一
- 第4页:整体与散热二
- 第5页:整体与散热三
- 第6页:接口与扩展一
- 第7页:接口与扩展二
- 第8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一
- 第9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二
- 第10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三
- 第11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四
- 第12页:供电与板载芯片五
- 第13页:供电与板载芯片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