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适的操作感受 赛睿RIVAL人体工学鼠标测评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赛睿的鼠标大多数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板一眼,一模一样。
从Sensei到Kana再到Kinzu,鼠标的模样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这不代表着赛睿就没有人体工学鼠标了,而且就在最近,赛睿又新推出了一款非常舒适的人体工学鼠标——RIVAL。

RIVAL的定位是中端鼠标,299元的价格定位比KANA V2要高一点,和赛睿其他系列鼠标不同的是,RIVAL的定位是人体工学设计,也就是说这款鼠标的定位是舒适型游戏鼠标。
同时本次鼠标使用的是赛睿的专利微动!没错,不是欧姆龙哦,具体微动效果如何,我会在稍后给大家带来体验。

包装又回到了之前的书页式设计,把包装外页从侧面掀开即可看到在盒子中的RIVAL。侧页上则是针对赛睿RIVAL的特点进行介绍。

背面,上边同样是赛睿RIVAL的特点介绍,下边是灯光设置介绍(灯光支持1680万色可以调节),最下边则是部分参数介绍。

右侧,鼠标的详细参数介绍:
鼠标引擎为光电引擎。 鼠标拥有6500CPI。 鼠标微动寿命为3000万次。 鼠标的相应速度为1ms。 鼠标的扫描率为200ips。 鼠标的最大加速50g。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配件
- 第3页:鼠标外观图
- 第4页:鼠标上端,侧裙
- 第5页: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 第6页:鼠标上壳部分
- 第7页:鼠标底部部分一
- 第8页:鼠标底部部分二
- 第9页:光学引擎,其它
- 第10页:驱动部分
- 第11页:测试,总结
开箱,配件:

RIVAL的包装非常非常的简单,仅有鼠标一只,说明书一份,替换橡胶(配重功能)一块。

RIVAL鼠标,采用人体工学设计,所以只适合右手使用。整体鼠标为黑色。

说是说明书,其实就一张纸,纸上写着注意,如何保持正确的坐姿,然后说。相关驱动下载Engine去……

最后,橡胶/配重块,功能是可以把它塞到赛睿鼠标的后边,然后起加重作用。一个是赛睿的LOGO,一个是RIVAL的LOGO。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配件
- 第3页:鼠标外观图
- 第4页:鼠标上端,侧裙
- 第5页: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 第6页:鼠标上壳部分
- 第7页:鼠标底部部分一
- 第8页:鼠标底部部分二
- 第9页:光学引擎,其它
- 第10页:驱动部分
- 第11页:测试,总结
鼠标外观图:
鼠标前端
鼠标末端
鼠标左端
鼠标右端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配件
- 第3页:鼠标外观图
- 第4页:鼠标上端,侧裙
- 第5页: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 第6页:鼠标上壳部分
- 第7页:鼠标底部部分一
- 第8页:鼠标底部部分二
- 第9页:光学引擎,其它
- 第10页:驱动部分
- 第11页:测试,总结
鼠标上端,侧裙:

鼠标一共有6个按键,左右两件,滚轮和CPI切换按键,以及2个侧键。
滚轮的设计无疑是比较不错的,相对与其它滚轮来说RIVAL的滚轮上边的纹饰设计是非常实用的。我觉得比起很多鼠标来说这种纹饰更容易产生摩擦力。(越简单,槽越深越好)。
CPI切换按键只有一小点,不过个人觉得CPI按键不是特别的舒适。

鼠标下方,赛睿的LOGO,该LOGO在通电后会发光,并且配合驱动可以支持1680万种颜色调节。

左边侧裙,左边侧裙是拇指天下,在这里赛睿做了防滑橡胶处理,防滑橡胶的颗粒感处理的非常好,比较适中,不会觉得搁手,也非常利于抓取。
另一个就是侧键了。侧键的位置比较靠上,非常不容易按错。另外赛睿RIVAL既然符合人体工学设计,那么向后的按键增大也是给按键的使用带来极大的舒适。(我正常的操作是向前按键用拇指尖,向后按键用指肚)。

右侧裙同样可以看到防滑橡胶垫。我们右手放置时,比较舒服的方式是手心超左,而鼠标如果做到完全朝左会极大程度的让玩家感到不适应,在这里RIVAL采取了比较折中的办法,让手处于倾斜的方式来握住鼠标,这也使得鼠标为什么看起来有点像“麻花”的样子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配件
- 第3页:鼠标外观图
- 第4页:鼠标上端,侧裙
- 第5页: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 第6页:鼠标上壳部分
- 第7页:鼠标底部部分一
- 第8页:鼠标底部部分二
- 第9页:光学引擎,其它
- 第10页:驱动部分
- 第11页:测试,总结
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鼠标尾部,加重橡胶的位置,之前也介绍过了,橡胶可以取出,也可以放置塞在里边,一共有2种,一种是赛睿的LOGO,一种是RIVAL的LOGO。

鼠标线材为普通橡胶线材,2M的长度。USB接口为USB2.0模式。
并没有在鼠标线材上看到之前赛睿特有的尼龙编织线感觉非常的遗憾。

鼠标底部,鼠标采用了4个小脚贴的形式。

鼠标铭牌和引擎,本次鼠标使用的是光电引擎,而鼠标的电压和KANAV2一样,为5V-200MA。鼠标的产地是中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配件
- 第3页:鼠标外观图
- 第4页:鼠标上端,侧裙
- 第5页: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 第6页:鼠标上壳部分
- 第7页:鼠标底部部分一
- 第8页:鼠标底部部分二
- 第9页:光学引擎,其它
- 第10页:驱动部分
- 第11页:测试,总结
鼠标上壳部分:

鼠标的外壳使用的是4个螺丝进行固定,都在脚贴下边,本次RIVAL在脚贴附近设计了一个下陷的小凹槽,用户可以很轻巧的把脚贴掀开。
鼠标上壳有一个专门的CPI切换键和侧键的电路板。

CPI切换键/侧键面板的正面,CPI切换键的微动使用的是TTC白点,也难怪配合非常小的CPI切换按钮感觉手感不佳。(而且这个按钮感觉太松)

侧面使用的是IC的白点,配合侧面的大键设计,反馈效果非常不错。

卸掉电路板后看上壳内部的做工,老实说侧键为了保持和IC的微动接触所以采用了毛糙的设计方式,但是——真的很难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配件
- 第3页:鼠标外观图
- 第4页:鼠标上端,侧裙
- 第5页: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 第6页:鼠标上壳部分
- 第7页:鼠标底部部分一
- 第8页:鼠标底部部分二
- 第9页:光学引擎,其它
- 第10页:驱动部分
- 第11页:测试,总结
鼠标底部部分一:

看完了上壳我们再来看底壳,底壳因为电路板较大的原因,所以PCB版上的做工和用料明显都要高于上壳电路板,同时下壳的PCB板是黑色的设计。

该鼠标产于2013年9月10号,截止到今天位置已经过去3个半月左右的时间。

PCB板背部,还是有部分助焊剂的残留感觉。不过相对比其他品牌来说算是比较干净的了。

LED灯,赛睿最近出的鼠标除了尾部LOGO部分,前边滚轮也有LED灯设置,而且同样都支持1680万种色彩。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配件
- 第3页:鼠标外观图
- 第4页:鼠标上端,侧裙
- 第5页: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 第6页:鼠标上壳部分
- 第7页:鼠标底部部分一
- 第8页:鼠标底部部分二
- 第9页:光学引擎,其它
- 第10页:驱动部分
- 第11页:测试,总结
鼠标底部部分二:

鼠标左右键微动,微动为赛睿专属的STEELSERIES微动,和欧姆龙微动不同,本次鼠标所附带的微动拥有30M(3000万)次的点击寿命。

鼠标中键微动为TTC的红点。

鼠标编码器,由ALPS生产。

鼠标主控,MC9S08JM16,和赛睿的Sensei RAW一样,作为MC9S08JM8的升级版,拥有16K的缓存。貌似赛睿近年出的光电鼠标里只有本次测试的Ravil使用这种高端主控。(激光鼠标除外)。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配件
- 第3页:鼠标外观图
- 第4页:鼠标上端,侧裙
- 第5页: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 第6页:鼠标上壳部分
- 第7页:鼠标底部部分一
- 第8页:鼠标底部部分二
- 第9页:光学引擎,其它
- 第10页:驱动部分
- 第11页:测试,总结
光学引擎,其它:

RIVAL的光学引擎采用的是来自台湾原相的PMW3310DH-AWQT。

为此小编专门查询了PDF,通过原相的PDF可以发现,该光学引擎拥有20针脚,最高可以带来130Ips的扫描率以及30g的最大加速。该引擎支持6500的fps和5000的CPI,但是赛睿进行了超频处理,所以达到了开始所说的参数。
而该引擎为安高华的A3090升级版。
鼠标滚轮,皮套

最后,鼠标底部,线槽做的非常明确,让鼠标的USB数据线既不折损也不会乱。ABS塑料材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配件
- 第3页:鼠标外观图
- 第4页:鼠标上端,侧裙
- 第5页: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 第6页:鼠标上壳部分
- 第7页:鼠标底部部分一
- 第8页:鼠标底部部分二
- 第9页:光学引擎,其它
- 第10页:驱动部分
- 第11页:测试,总结
驱动部分:

赛睿RIVAL使用赛睿通用的Engine 3驱动即可识别,插入后会显示出该鼠标相应的驱动程序。(还有一个耳机文章稍后发布哦,大家能看出来什么耳机么?)

赛睿的RIVAL驱动是目前为止我见过的赛睿产品中最简洁且最明了的驱动,鼠标一共有6个按键,左边是按键设定菜单,中间是RIVAL的略缩图,右边则是针对灵敏度和巡查速率进行设定,2个灵敏度分别通过CPI切换按钮来进行切换。(默认B6按钮)。

鼠标有2种表示方法,正面和左边。点击蓝色的B1-B6可进行相应的按键设定,同时也可以通过宏命令来编辑相应的指令组合按钮。
另外点击鼠标LOGO或者滚轮B3篮筐内的颜色即可进入颜色选择界面。可以分别设置滚轮和LOGO的颜色。
鼠标两种颜色下的样子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配件
- 第3页:鼠标外观图
- 第4页:鼠标上端,侧裙
- 第5页: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 第6页:鼠标上壳部分
- 第7页:鼠标底部部分一
- 第8页:鼠标底部部分二
- 第9页:光学引擎,其它
- 第10页:驱动部分
- 第11页:测试,总结
测试,总结:

鼠标可能引擎的不同,它和我之前用的富勒X300鼠标相比完全感觉更加沉稳一些。在包括移动和操作上都无疑显得比较舒适。

再说一下游戏,游戏的主要表现则是微动部分,赛睿这次使用的是STEELSERIES全新微动,而非之前的欧姆龙,这个微动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偏闷,他和欧姆龙清脆的感觉完全不同。鼠标左键的反馈感觉和欧姆龙相比要略微沉那么一点,这个感觉如果放大来讲就是茶轴和黑轴之间感觉,如果把欧姆龙比作茶轴,大家想想黑轴就知道了。
不过为什么是左键呢?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拆过的原因,总之左键给我的反馈是非常不错的。右键给我感觉软趴趴的。就像这俩用的不是一个微动似的……
最后,相比KANA V2来说,个人是推荐使用RIVAL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包装
- 第2页:开箱,配件
- 第3页:鼠标外观图
- 第4页:鼠标上端,侧裙
- 第5页:鼠标尾部,线材,底部
- 第6页:鼠标上壳部分
- 第7页:鼠标底部部分一
- 第8页:鼠标底部部分二
- 第9页:光学引擎,其它
- 第10页:驱动部分
- 第11页:测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