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只为预算 热门影视剧中的弥天大谎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想制作一部电影或是电视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如果你没有土豪到可以自费拍摄的程度,那么你就得想办法将你的想法兜售给发行商。为了说服这些腰缠万贯的媒体大亨们,创作者往往要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将自己的点子包装得外焦里嫩,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了。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三部作品就是靠后面的那种方式获得了成功,放心,你肯定看过。
一、《迷失(Lost)》为获预算信口开河
喜欢美剧的同学不可能不知道《迷失》的大名,在《权力的游戏》用成百的角色塞满演员表、在《美国恐怖故事》用那满含毒液的剧情夺走你的睡眠之前,是《迷失》为今天的许多剧集之名了成功之路。不过这部作品在当年可是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哄骗着ABC的高层们来为它买单的。

在作者J.J.Abrams和Damon Lindelof撰写的27页的申请书中,有许多粉丝们在今天看来是令人不忍直视的“无耻”谎言。下面就让咱们来看一看这些谎言在《迷失》漫长的六年之旅结束后究竟有多么可笑。

1、这是一部内敛、严肃的剧集。不会拖泥带水变成漫长的火车剧。
剧情究竟有多紧凑,看过的心里有数。
2、剧中的所有故事都有严密的科学解释。
或许公元3000年的时候人类终于能从科学的角度将《迷失》的剧情解释为“迷信”,现在的科学显然太落后了。

3、剧中不会出现所谓“终极秘密”等待解答。
如果你将《迷失》中的悬疑去掉,就变成《幸存者》了。
4、黑烟怪物的身份将在最初的几集里揭晓。
六字评语:啊呸!啊呸!啊呸!

现在细细品读当年Lindelof和Abrams的报告你会发现,这两个家伙当年根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根本没想明白《迷失》是怎么回事。他们的企图在报告的第一页中就露出了马脚:一座伟大的建筑可以事先画好总体上的蓝图,但具体如何搭建则需见机行事。

不过问题是,ABC的高层们被Lindelof和Abrams给忽悠住了,几乎是屁股着火一样的就开始拍摄试播集,在二人“见机行事”了上千万美元之后,ABC的某领导才发现电视台完全不知道《迷失》在几季之后是个什么样子,甚至第二集啥样都没人知道。制片委员会紧急要求Lindelof和Abrams提供“蓝图”,他们不想已经花了大钱的《迷失》变成《Alias》那样充满神秘主义隐喻的作品。二人这才撰写了上文提到的那篇谎话连篇的报告。

不过虽然ABC被蒙在鼓里,Lindelof和Abrams可清楚得很,两人从来没太那这份报告当回事儿。Lindelof后来曾经说过:从拍完第二集我们就知道,让我们获得试拍机会的那份报告已经一点儿用都没有了。

但为啥《迷失》能够延续了六年?因为《迷失》的首集预算是当年破纪录的存在,即便是出现了上文提到的小插曲,也没有哪位ABC的相关负责人愿意站出来指出这有可能是个错误,上千万的钱有可能给两个疯子打了水漂。好在《迷失》的表现还算给力,第一季的平均收视成绩达到了每集1569万人,还拿了个艾美奖最佳戏剧奖。而当时也是互联网和电视剧刚刚开始水乳交融的时代,这部剧集很快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追捧。

不过就像许多缺少蓝图,从一开始就“见机行事”的“伟大建筑”那样,这部剧的结局……好吧,考虑到可能还有许多朋友没有看过《迷失》,小编只能说:很有争议。
二、《行尸走肉》雷死人不偿命的蒙人设定
在Image Comics公司的负责人首次看到《行尸走肉》这部作品时,颇有些犹疑不决。这也难怪,在几年以前,人们还只看过两个小时左右长度的僵尸电影,基本上都是开头、铺垫、高潮三大块的结构,而作者Robert Kirkman给他带来的这部漫画则有可能连载个几十年。

面对这一新情况,公司的负责人表现得比较谨慎,他们认为,一部单单描写角色们在僵尸丛生的末日荒野里游荡的漫画好像很难长久的抓住读者。所以,他们要求Robert Kirkman在漫画里加入点儿其他的东西,给《行尸走肉》的剧情增加一点儿变数。

要其他的东西是吧?没问题。
Kirkman给Image Comics的领导们提供了一份现在看来如冰天雪地空中转体3600°般纠结离谱的剧情设定,他表示:《行尸走肉》中的僵尸世界末日实际上是外星人的阴谋!他们使用病毒来瓦解人类的抵抗,而当活人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外星人就会在后面的几集中出现!到那时候,僵尸就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人类与外星人悲壮而绝望的战斗了!

这完全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是Kirkman为了获得出版邀约毫无下限的信口开河。这就好像和父母要了钱说买学习资料,结果出门就钻进网吧打CF。

随着漫画的出版,Kirkman也感到了压力,异形入侵什么的他完全没有想过,生怕自己的谎言最终露馅。果然,Image Comic的一名高级领导后来关注到了这部作品,在读了已经出版的作品之后他找Kirkman谈起了关于外星人的事儿。Kirkman没办法,只得招供。不过这名颇具慧眼的高管没当回事,他表示自己在读过作品之后感觉很不错,生怕Kirkman硬往里面塞外星人会毁掉了作品。

虽然外星人的设定看上去有些雷人,但仔细想想,没准能挺有意思。小编实在想听听外星人对主角一家头两季上演的苦情剧有何感想。

三、《泰坦尼克号》卡梅隆无心插柳
《泰坦尼克号》是有史以商业上和文化上最成功的几部电影之一。而之所以有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导演乔治·卡梅隆自己追逐梦想的私心作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惜向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撒了个大谎。而这个梦想,跟《泰坦尼克号》仅仅有一点点的关系。

当年的詹姆斯·卡梅隆炙手可热,二十世纪福克斯生怕得罪了这位大牌导演,而卡梅隆也不客气,将福克斯的老总们吃得死死的。因此,虽然对在一艘大水箱上发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不是很感冒,但当卡梅隆提出《泰坦尼克号》的时候他们还是勉强同意了。

卡梅隆的秘策这时候才真正发动,他的真实目的根本不是想拍《泰坦尼克号》,他想玩的是潜水。作为一名深海潜水爱好者,他真的灰常灰常想亲眼看一看、摸一摸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所以,他一本正经的要求福克斯出资让他去拍摄这艘不沉之舟的坟墓,声称这将是影片宣传的绝佳素材。

就像是花了大价钱买了钢琴,总不能在运费上还斤斤计较。上亿美元的制作费用都已经交给了卡梅隆,福克斯对于卡梅隆要求残骸拍摄的那几百万预算也是大笔一挥。于是,鬼才导演就这样拿着公款去海底好好的耍了一把,前后游览了33次。

卡梅隆后来自己也承认了当年自己的动机不纯,他说: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到80岁我也还能排电影,但到80岁我就不能再探险了。之所以拍摄《泰坦尼克号》是因为我想在沉船的残骸间潜水,并不是我特别想拍这部电影。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在卡梅隆在泰坦尼克锈迹斑斑的骨架中穿梭了几个来回之后,一种莫大的责任感忽然攫住了他。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必须将泰坦尼克号的隐藏的感情表达出来,而且——这个而且很重要——要拍的好一点。这家伙居然原来就想随便拍拍敷衍了事算了!

《泰坦尼克号》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收获了一大笸箩奥斯卡。卡梅隆本人也弄了个小金人儿。后来他又拍了许多沉船,还去马里亚纳海沟转了一圈,至于这些探险,恐怕不会有哪家公司再上当受骗为他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