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我大华夏文明!细数《山海经》中的古代神兽第二期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上次小编为大家科普了很多《山海经》中的古代神兽。玩网游的同学们,尤其是玩国产网游的小伙伴有没有对游戏背景了解得更加透彻了呢?没有的话,说明上次看得不认真,还不赶紧再回过头去复习。今天小编又带来了新的神兽们,继续来涨姿势吧。
蛊雕
《山海经》中一种兽的名字,出自泽更水,它的形状像大雕,头上长角,叫声婴儿的哭啼声。这种兽吃人。

鹿蜀
见《山海经》,“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

猼訑(bo yi)
见〈山海经〉“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

尚付
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山海经》尚付阙如语见(春秋·孔子门人《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赤鱬
《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彘(zhi)
《山海经·南山经》中有“彘”。原文是这样的: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血比。有兽焉,其状职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瞿如(qu ru)
《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 瞿如状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虎蛟
鱼名,鱼身蛇尾形。《山海经·南山经》:“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郭璞注:“蛟似蛇,四足,龙属。”

葱聋
《山海经》中说“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

溪边
《山海经·西山经》:“〔天帝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

朱厌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朱厌,古代凶兽,身形像猿猴,白头红脚。传说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

钦丕
《山海经》原文语出《西山经》:“有鸟焉,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

文鳐鱼
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招司
神,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土蝼
《山海经》:“土蝼,其状如羊而四角,是食人。”

胜遇
《山海经·西次三经》(禽虫典本)。是一种食鱼的水鸟,是洪水的征兆。样子像翟鸟,红色,叫声像鹿鸣。

狰
(章峨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山海经·西山经》

孛马
语出《山海经·北山经》:“又北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其中多孛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译文: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敦头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邛泽。山中有很多孛马,长着牛一样的尾巴和白色身子,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呼唤。

朱獳
兽类,样子很像狐狸,背部长有鱼的鳍,产于驮山,据说一旦出现于某地,某地将产生恐慌。详见〈山海经〉。《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獳,其鸣自纠,见则国有恐。”

天吴
天吴,人面虎身,这与吴人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吴人以狩猎为生,而“虎为百臂之王”,因此,吴人崇拜一种似虎的动物,这种古动物可能在先秦时变得稀少而绝迹了。《山海经》曰:天吴,八首八面,虎身,八足八尾,系青黄色,吐云雾,司水。说的就是这天吴是古代的一个水神,前面都是对他模样的一个形容,是一个怪物一样的神仙。

司雨神
龙头、人身、鸟爪,臂生羽毛,挥臂张口喷雾致雨。《山海经·中次八经》说:“又东百三十里日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是司雨之神,亦名雨师。

𤜣狼(si lang)
兽,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见则国内有兵。

人鱼
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豪彘
兽,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

飞鱼
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肥囗
蛇,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何罗鱼
传说中异鱼名。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谯明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很多何罗鱼,长着一个脑袋却有十个身子,发出的声音像狗叫,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愈痈肿病。

讙
语出《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狌狌
兽,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

句(读gōu)芒
或名句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少昊的后代,名重,为伏羲臣。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竟一点影响也没有了。不过我们可以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见到他:他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

轩辕(黄帝)
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在此期间有了文字。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土是黄色的,所以称为黄帝。也指中华民族、复姓、星座名等。

炎帝
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注意是炎帝属于神农氏(是神农氏部落的),但神农氏不代表就都是炎帝。

帝喾(kù)
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河南商丘人,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祖父玄嚣,是太祖黄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蟜极,帝颛顼是其伯父。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今商丘市高辛镇)。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建有帝喾陵。

尧帝
姓尹祁,号放勋。生于公元前2377年甲申,卒于公元前2259元辛巳。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
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故姚姓,今山东诸城市万家庄乡诸冯村人。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
蚩尤
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关于他的身份,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轩辕丘、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具体可详阅《涿鹿县志》、《史记》、《水经注》等文献史料。现代建筑有“中华三祖堂”等。

刑天
又称形天。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因此 ,刑天常被后人称颂为不屈的英雄。东晋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咏此事,借寓抱负。

共工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与黄帝族的颛顼发生战争,不胜,怒而头触不周山,使天地为之倾斜。后为颛顼年诛灭。

羿
善于射箭,曾助尧帝射九日。传说十日齐出,后羿大神祸害苍生;天帝(帝俊或帝喾或帝夋)就派擅长射箭的羿下凡解除灾祸。羿射九日,只留一日,给大地带来复苏的生机,人们尊称为“大羿”。
历史上有一个羿,一个后羿,前者是帝尧时人物,后者是夏太康时期人物。射日的正是前者大羿。

鸿钧
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傅。传说鸿钧道人为众仙之祖,也称“鸿元老祖”。鸿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有“先有鸿钧后有天”之说。也有一说鸿钧老祖便是盘古。

元始天尊
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

通天教主
又名上清灵宝天尊,截教教主。传说盘古开天死后,元神一分为三被鸿钧道人发现并点化收为弟子,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三,大哥太上老君,二哥元始天尊。三清各执掌人、阐、截三教。通天教主住在金鳌岛碧游宫,乃仙之极致,称混元大罗金仙,是为圣人。被鸿钧老祖赐下诛仙四剑及诛仙阵图,掌杀伐之事,又在分宝崖上得到混元金斗,金蛟剪等先天灵宝。

太上老君
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老君骑牛法相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屡世为王者之师。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

接引
阿弥陀佛一般又叫接引佛,如果按封神榜来说的话,其实他就是接引道人。接引道人是西方教教主,其原型就是“大乘佛教”教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称为释迦摩尼如来的“接引导师”,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来。住在西方极乐之乡。此人身高丈六,面皮黄色。长年累月不曾离得清净之所。后来受人之约,三颗舍利取下戮仙门,与老子、元始共破通诛仙阵。

准提道人
西方教的二教主,其原型很可能是佛教的佛母南无准提菩萨。他多次来到东土渡化有缘人,对东方的道教颇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对佛学文化自然更是了如指掌。

东皇太一
《九歌》中最高的天神,又相传为洪荒时代妖族首领。上古十大神器之首的东皇钟就是东皇太一的伴生灵宝。但是,他到底是什么神?史料、文献中找不到。目前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星”;有的说是“太乙”;有的说是“战神”;有的说是“伏羲”;有的说是“春神”;……没有公认的解答。

帝俊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
石祖像历尽风雨沧桑,底座山岩上有人工刻画的太阳图案,太阳中间为原始的“祖”字。西侧的天台山极顶是俊台,相传为帝俊祭天之处。山下尧王城遗址中的墓葬都朝着天台山的方向,反映了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建立的东夷古国对太阳神和祖先帝俊的崇拜。天台山因《山海经》中的记载而得名。《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冥河老祖
六道轮回附近,鸿蒙开辟以来,生成地狱黄泉,其中有幽冥血海。在幽冥血海中,天生孕育了一个胎盘,后成为冥河教祖,有大神通,演阿修罗一族。
一说盘古开天之后,体内一团污血落下,是为幽冥血海,幽冥血海中,有一胎盘,冥河老祖孕育其中,其生而伴有两剑,曰元屠、阿鼻。

夸父
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人。《山海经·海外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经前人考证,“夸父”即“博父”,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族的名称。

后土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只。《帝王世纪》帝喾“以句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盘古之后诞生的第三位的大神。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只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简称“后土”,俗称“后土娘娘”。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又称“紫微北极大帝”,与“北极大帝”、“紫微大帝”、“北极星君”并称四御。
紫微大帝的职能为: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统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曰:“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
至于紫微北极大帝的来历,《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引《北斗本生经》曰:“昔龙汉初劫,有周上御国紫光夫人于上春日,游玩至温玉池边,方脱衣澡盥,忽感莲蕊九苞,一开发,化生九子,夫人护抱鞠养宫中,志愿性成圣哲,佐辅乾坤,诸子洎壮冠乃各修,园地功行俱满,白昼冲天,并受得三清贵职矣!天皇大帝,长子也,紫徽上宫纪纲,元化众星主领。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极中目明堂布政下土。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
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位仙神就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道教是一个追求长生的宗教,因而在其神系中,有一位主掌人寿命的天神。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位仙神就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

勾陈大帝
又称天皇大帝,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三位神,他的全称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勾陈大帝同北极紫徽大帝一样,最早也是源于我国古代的星辰崇拜。勾陈,同“钩陈”,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极星,共由六颗星组成。《星经》谓:“勾陈六星在五帝下,为后宫,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军将军,又主三公。”所以后人又以勾陈指后宫。《晋书·天文志》又谓:“勾陈六星,皆在紫宫中。……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道教吸收了这些信仰。来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四谓:“游机星君字处行,勾陈六星主之,常陈天之虎食也。”并设勾陈上官天皇大帝名目,尊为四御之一。农历二月初一为勾陈大帝圣诞。
职能: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