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游戏大作宣传策略:牛皮吹得响 其实空荡荡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想想E3,或者科隆游戏展,或者东京电玩展。媒体发布会上最受关注的都是什么?宣传视频,实际操作视频,还有各种让人对游戏产生超高期望的东西。只要视频制作的合适合理,人们就会喜欢,就会引起更多关注和话题,然后呢?更多的宣传视频和细节信息,让游戏在发售前获得最多的关注与期待。但等游戏发售以后,你会发现实际游戏总是不如看上去那么美好。
其实这种做法很科学,所有游戏公司都要靠宣传攻势来制造销量,而实际游戏往往很少有能完全媲美宣传视频造成的美好假想的。甚至专业游戏评测媒体也会受到前期造势的影响。因为这种期待会让人改变自己对一款游戏的看法,即使水平一般,也会让人觉得没那么糟。比如最成功的宣传视频《死亡岛》,宣传视频的成就和影响其实比游戏本身更大。

期望值不怕高
一般来说一款游戏获得的期望都与实际品质成正比。制作团队剪辑出的视频来自于游戏实际画面或者艺术设定图,而且展示的都是最精彩的部分,尽最大努力获取玩家的注意。但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当实际游戏无法达到预期的时候,所有宣传和高期望值都会起到反作用。近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异形:殖民军》。这款游戏最早公布于五年以前,雪藏了相当长时间以后放出的宣传视频非常令人向往。但当最终游戏发售的时候却让人大失所望,因为玩到手的游戏完全与视频相差了太多,甚至有人起诉游戏公司在宣传广告中不反应游戏实际情况,涉嫌欺诈消费者。

另外一个例子是《刺客信条3》。它当初号称是育碧有史以来最有野心的作品,内容和价值都是前作的两倍甚至更多。虽然游戏成品还算不错,但跟发售前的宣传影像比起来还是差很多。媒体评价优秀,但玩家体验远不及期望的那么棒。如果当初它的前期宣传没有造出那么高期待,后来玩家的吐槽和不满也不会那么多。

《看门狗》是育碧正在制作的游戏,他们在今年的E3上公布的宣传片再次制造了超高期待,成为E3展会上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不过从始至终,游戏放出的只是各种视频,从未提供过公开试玩,而且还跳票到了明年。不禁让人为它的实际品质担心,而他们制造的期望越高,最后可能遭到的打击也越大。
期望与愤怒
有些游戏受到的期待实在太高,以至于最终的媒体评分只要不是完美,玩家们就会非常愤怒。就像刚才提到的《刺客信条3》,媒体评分没有打出预想的高分,就有许多狂暴的玩家对媒体网站进行愤怒的攻击。还有《美国末日》,Polygon给了7.5分,结果大量玩家涌入留言区,各种谩骂与不满持续了一个星期。似乎媒体评分不达到预期,玩家就不管评分人给了什么理由,不由分说地将怒火发泄到媒体上。甚至有人要求媒体解雇评分人或者以暴力向威胁。

小马过河
我们对游戏的热爱和憧憬毫无疑问会让我们的判断出现偏差。有的时候,期待来自系列作品的品牌号召力,比如《侠盗猎车》系列。有的时候,期待也来自于制作组的既往荣誉和成就。当然,更多时候,更直接的期待都来自于前期宣传视频。制作组当然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发售前能获得最大的关注度,但如果他们的努力用错了方向,就会弄巧成拙,给玩家造成假象,让他们对游戏具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所以最后还是小马过河的原理,广告不能信,媒体评分也不能信,究竟怎样需要你自己去体验,其他人说的,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