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即是地狱 细数50部触及心灵的恐怖电影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恐惧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感觉。从生物学上说,这是对危险的警示,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不过除此外,还有另一种隐藏更深的恐惧,是源自周边的环境,或是我们的内心深处。一部好的恐怖片往往都是讲述的生存环境之恐怖,而经典的恐怖片则是描述我们内心的那种感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这些恐怖片当然只是众多电影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却能触及你的心灵。何不找个时间,叫上好友一起来细细品味呢?
50、女巫布莱尔(1999)
导演:丹尼尔·米瑞克
评分:7.3
三个演员,两台手提摄影机拍成的恐怖片,伪纪录片式恐怖电影的回潮之作,也是史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电影之一。

49、鬼娃娃花子(1995)
导演:松冈锭司
评分:7.4
东方的儿童恐怖电影,以东方的文化和伦理为基础营造的恐怖,也是最具感官感怖的东方电影之一。

48、1408号房间(2007)
导演:米凯尔·哈佛斯特朗姆
评分:7.4
在一个幽闭空间内,以一个科学主义者的崩溃,混搭以各种恐怖手法,制造出让人压抑至极的连场恐怖。

47、鬼玩人(1981)
导演:山姆·雷米
评分:7.4
山姆·雷米还未以《蜘蛛侠》进入一线之前拍摄的经典B级恐怖片,其手法对后来的恐怖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6、食人族大屠杀(1977)
导演:托比·霍珀
评分:7.5
《女巫布莱尔》的祖宗,这部伪纪录恐怖片的恐怖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它因为过于真实,而被意大利警方怀疑是真实的。

45、死神来了(2000)
导演:黄毅瑜
评分:7.5
电影给了主角一些预兆,让她以为能够凭借人的力量去逃脱应有的仪式。可就在逃脱仪式中,死亡张开它的大网等着。也许正是努力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44、鬼娃新娘(1988)
导演:汤姆·霍兰
评分:7.6
西方“儿童恐怖片”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已成为一个经典的恐怖系列,华人导演于仁泰也凭借其中的一集在美国站稳了脚根。

43、鬼怪(1997)
导演:斯坦·温斯顿
评分:7.6
为迈克尔·杰克逊量身打造的恐怖音乐剧,一代巨星的离去也使这一作品成为不可再得的经典。

42、惊声尖叫(1996)
导演:韦斯·克雷文
评分:7.6
整个系列沿用一个模式,面具杀人狂。面具代表的是认识而又熟悉的人,带着这个疑问,看着面具人一次又一次侵入别人家里。

41、鬼来电(2003)
导演:三池崇史
评分:7.8
妈妈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她是鬼。女儿死于妈妈的病态心理,她是鬼。一个悲惨的故事总是源于孤单和难以沟通。最后妈妈和女儿的和解,人性化地给了电影一个结尾。

40、恐怖游轮(2009)
导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
评分:7.9
一个自己不断的杀死另一个自己,来保证现在的自己存活于世。希腊神话的最好恐怖片版本,女主角因为犯错而无尽受无法逃脱的轮回,如西西弗斯一样永远受着重复之苦。

39、极度深寒(1998)
导演:斯蒂芬·索莫斯
评分:7.9
海怪大战雇佣军战士,虽然剧情简单到底,不过电影表现杀戳与恐怖的氛围倒是深得B级恐怖片的精髓。

38、异次元杀阵(1997)
导演:文森佐·纳塔利
评分:7.9
几个人在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由无数方形空间构成的迷宫中。这个以数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电影系列共拍了三部。

37、生人勿进(2008)
导演: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
评分:8.0
老人阴森恐怖,却是个无辜的赡养者。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却是个苍老的吸血鬼。小男孩代替了老人,多年后他也会被新的男孩所替代。

36、鬼镜(2008)
导演:亚历山大·阿嘉
评分:8.1
以镜子营造恐怖的电影很多见,因为镜子本身常见而又具有神秘感。《鬼镜》是其中出色的一部,也是具有较深意义的一部。

35、咒怨2(2003)
导演:清水崇
评分:8.1
日本惊悚片通常使用中国画式的留白手法,用方寸之地突显天地之宽,其中余下的空间让观众自行想象,《咒怨2》代表了这种美学。

34、迷魂记(1958)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评分:8.1
一部以恐高症和易容术为主题的悬念电影,希区柯克开创的以镜头营造眩晕效果的手法已成为经典,多次被后人模仿。

33、妖夜荒踪(1997)
导演:大卫·林奇
评分:8.2
一个男人收到一盘自己砍杀妻子的录相带。大卫·林奇的世界里,真实、梦幻、象征种种交织在一起,但主题多为人性的丑恶。

32、后窗(1954)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评分:8.2
希区柯克最经典的惊悚电影之一,希氏营造的戏剧张力在半个世纪后仍令人投入。不会唱歌,靠当飞行员赢得将军衔的詹姆斯·斯图尔特领衔演出的文艺部分也非常耐看。

31、睁开双眼(1997)
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
评分:8.2
最特别的科幻电影之一,到最后才揭示出所有惊悚细节的来源,而惊悚也转化成了至深的感动。

30、迷雾(2007)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
评分:8.2
史蒂芬·金的这部改编电影引发了关于宗教与政治的争执。《迷雾》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但最有争议的还是电影的结局。

29、凶兆(1976)
导演:理查德·唐纳
评分:8.2
与《罗斯玛丽的婴儿》的主题类似:撒旦借人间生下他的孩子,以为上帝之敌。而撒旦之子被普通人收养,逐渐带来种种恐怖。不过本片的惊悚主要在感官层面。

28、水果硬糖(2005)
导演:大卫·斯雷德
评分:8.2
一部让人在最后感到十分解气的电影,一个未成年的小女孩以她的高智力布局,为朋友报仇。故事设计得十分精巧。

27、第九道门(1999)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评分:8.3
波兰斯基与德普合作的超现实惊悚电影,也是波兰斯基少有的脱离现实世界,且强调画面的艺术美感的作品。

26、寂静岭(2006)
导演:克里斯多夫·甘斯
评分:8.3
由PS游戏《寂静岭》的铁杆粉丝克里斯多夫·甘斯拍摄,成为多年来唯一一部成功的游戏改编电影,无论商业和口碑。

25、女巫(1990)
导演:尼古拉斯·罗格
评分:8.4
这部电影当年曾在中国播放,一伙巫婆开会要将所有儿童变成老鼠,其恐怖片加儿童片的风格培养了不少粉丝。

24、白丝带(2009)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评分:8.4
“一群德国少年的故事”,影片的副标题阐明了内在的含意。电影并无一个恐怖镜头,但对历史与人性的联想却让人惊恐。

23、乱步地狱(2005)
导演:实相寺昭雄
评分:8.4
由四个故事组成,其中《镜地狱》一段最通俗也最具深意。一个人因入魔而杀人,其原因竟是因深爱某物,也许最完美的爱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

22、危情十日(1990)
导演:罗伯·莱纳
评分:8.5
史蒂芬·金原著的惊悚电影每部都是精品,但这一部是最特别的——惊悚竟然来自于真心热情的粉丝。金也许有过类似经历?

21、大白鲨(1975)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评分:8.5
斯皮尔伯格后来反省道:“这是一部卑鄙的电影,它的每个镜头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其目的只有一个——带来最大的恐惧。”

20、剃刀边缘(1980)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马
评分:8.5
布莱恩·德·帕尔马致敬希区柯克的诚意之作。当然时代不同,希区柯克需要用技巧避开审查,而帕尔马此作的色情意味、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却遭来女权主义的一片骂声,虽然多处情节都可看到《精神病患者》的影子,但帕尔马的再创作无论是情节还是技巧上都颇有新意。而希区柯克所谓“金发美女最适合被谋杀,金色的头发,白色的皮肤,鲜红的血,多么美啊!”也在帕尔马的彩色电影里被实现得更加贴切。

19、心理游戏(1997)
导演:大卫·芬奇
评分:8.5
《心理游戏》的译名很恰当,因为本片的基础是心理学,即通过心理学,可以准确地预测人的行为。大卫·芬奇成功地将观众代入到迈克尔·道格拉斯所饰演的角色之中,一起受着一个诡异的游戏的愚弄,一次次的意外,一次次的惊喜,不到最后一刻不会猜出结局。

18、断头谷(1999)
导演:蒂姆·波顿
评分:8.6
德普在片中饰演一位科学侦探,而这个身份的设定是为了“反科学”的主题而服务的。最终科学无法解释的怨魂蒙召唤破土而出,大开杀戒。《断头谷》的经典并不仅在于其恐怖手法,而更多在于其美术上的成就,其哥特风格的前工业时代世界和魔法世界极好地营造了幽暗神秘而恐怖的气息,最终无头骑士终于得到头颅,在召唤的命令下对德普等人展开追杀的段落也紧张得足以让人窒息。

17、美国精神病人(2000)
导演:玛丽·哈伦
评分:8.6
在“占领华尔街”运动如火如荼的今天,重温这部电影颇有现实意义。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华尔街经理人,白天风度翩翩,夜晚杀人无数。“化身博士”式的科幻寓言正是这种人性的矛盾的绝佳暗喻。正如美国评论所说:“在这个世界里,衣服比皮肤更重要,财富比血液更重要,灵魂的探究只能靠刀子、斧子和钻头。”

16、致命ID(2003)
导演:詹姆斯·曼高德
评分:8.7
本片开始时展现的是寻常的禁闭杀人路线,但其情节越来越玄。正当观众对这一杀人事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的时候,电影才揭示出真相,其实杀人的空间只存在于罪犯的脑海之中。《致命ID》将心理学理念与传统的恐怖电影手法相结合,既始终令人陷入恐怖悬疑气氛之中,又在揭示出谜底之时给人以智力上的快感。

15、恐怖角(1991)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评分:8.8
惊悚电影中最严肃和豪华的创作阵容——电影社会学家马丁·斯科塞斯与最伟大的男演员之一罗伯特·德尼罗联合打造,而片中的大部分恐怖都来自于德尼罗的表演。他塑造的从文盲到文青,最后自以为上帝附体的恐怖分子让人不寒而栗。《恐怖角》的所有惊涛骇浪的冲击力都及不上德尼罗那无比真诚的邪恶表情。

14、黑天鹅(2010)
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评分:8.9
《霸王别姬》中的经典台词用来形容《黑天鹅》最恰当不过:“不疯魔不成活。”艺术家为达到艺术最高境界,只有达到物我两忘,人戏合一之状态。到最后观众才理解到,一切惊惧都是心魔,一切伤害都只是内心的挣扎。和阿罗诺夫斯基的前部作品《摔角手》一样,本片仍然是探讨一个分裂的表演者的内心世界;也和一切高级的惊悚电影一样,《黑天鹅》面对的是人性中的幽暗之处。

13、第六感(1999)
导演:M.奈特·沙马兰
评分:8.9
一部开创先河的恐怖片,它的主题影响了后来许多的电影。影片的恐怖只在结尾,但整部电影一直所营造的脉脉温情只是在为最后的一刻积蓄力量。和所有成功的高智力悬疑电影一样,影片也在过程中辅垫了大量只有第二次看才会发现的伏笔。

12、驱魔人(1973)
导演:威廉·弗莱德金
评分:8.9
西方人眼中最恐怖的一部电影,这与电影对基督教文化的触及有关。一个延绵两千年的宗教信仰影响了整个西方社会的构成,而当恐怖建立在对这个文化已经深入到骨子里的熟悉感之上的时候,恐怖就变得无以复加了(这与中国观众往往觉得日本恐怖电影最吓人是同一个道理)。导演表示《驱魔人》电影中的事件90%都真实发生过,而对于没有基督教信仰的中国观众而言,《驱魔人》也足够可怕了。

11、禁闭岛(2010)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评分:9.0
《禁闭岛》的人格分裂题材并不鲜见,但马丁·斯科塞斯的表现是大师级的。在揭示出谜底之前,导演在剧情的发展中安排了大量的暗示细节,但只是成功地增加了观众的迷惑和惊悚。在到达灯塔之前,所有观众都被欺骗,相信了主人公的幻想。而最让人震动的还是电影最后,泰德明知道服从自己编织的幻觉的结果只有死亡,但仍然无法抗拒的选择活在幻觉之中。

10、小岛惊魂(2001)
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
评分:9.0
虽然主要创意来源于《第六感》,结尾的揭示在让人恍然大悟之后会有稍不满足之感,但《小岛惊魂》从头至尾所营造的惊悚氛围则是远非《第六感》可比的。妮可在这部电影里展示了上佳的演技,她塑造的这个癫狂和母爱并存的母亲形象使这个惊悚故事具有了极强的真实感。影片的情节设计也堪称巧妙,在结局揭示真相之前,大量的细节都已做足了铺垫,而观众只有在第二次重新观看时才能完全明白。

9、午夜凶铃(1998)
导演:中田秀夫
评分:9.0
对于大部分东方观众而言,这可能是一部最恐怖的电影。“诅咒”,这个东方巫术文化中的元素,第一次被如此恐怖地以电影的形式展现出来。而电影所借用的制造恐怖的元素,全部是最常见的事物:录相带、电视机、电话铃声。白衣黑发的贞子形象已成为东方女鬼的代表,与西方恐怖电影中往往出现的青面獠牙猛鬼形象不同,东方恐怖电影中的鬼怪多以阴柔形象示人,这也是东方的恐怖电影拥有心理恐怖气质的原因所在。

8、浅坟(1995)
导演:丹尼·保尔
评分:9.1
三个相亲相爱的男女青年,偶然间找到了一具尸体和一箱子钱,他们的命运就此改变,有人发疯、大开杀戒,有人背弃朋友。丹尼·保尔在他的黄花大闺女作中不动声色地讲述着一个人性的故事,并悄悄地对观众布置着一个精心的局。《浅坟》的结局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最深层次的惊悚之一,一个惟一看起来还算正常且怯懦的青年,其实是所有人中心机最深、最为老谋深算的一个。结尾,笑声在鲜血的流淌中响起,而每个人都在这人性的脆弱和阴暗感到不寒而栗。最恐怖的是,也许这是每个人的故事。

7、魔女嘉莉(1976)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马
评分:9.1
《魔女嘉莉》只有不多的两场惊悚场面,但却因其恐怖的深层意义、强烈的震憾力而使其成为影史最杰出的恐怖电影之一。影片以一个女孩儿的视角拍成,是“他人即地狱”的绝佳阐释。只是与现实不同的是,女主角拥有超能力,这使她的愤怒和绝望不仅仅只停留在心理层面,而是转换成惨烈的大屠杀。一身血水的嘉莉,其视觉上的恐怖,正是社会人与人之间恐怖关系的比喻。而嘉莉的被宗教洗脑以至走火入魔的母亲,更是恐怖片最经典的角色之一。这种恐怖也是人类所自创的改变人类思想的制度的恐怖。

6、怪房客(1976)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评分:9.1
《怪房客》告诉你,人性不仅本恶,而且你无法从中逃离。虽然片中没有开膛破肚的连环杀手,也没有潜藏于暗处的鬼怪幽灵,但《怪房客》可能是唯一一部你在看完后,在一生中的每一时刻回想它,都会觉得无比胆寒的电影。这一切皆归结于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在电影中展现的残酷现实。在电影主角塔尔科夫斯基眼中,没有人真的关心自己。他人在塔尔科夫斯基眼中代表着自私、邪恶,而且永不对自己报以善意。《怪房客》中,罗曼·波兰斯基毫无保留地贯彻了自己灰暗、对人性毫无信心的世界观。“喜欢电影中的阴影”的波兰斯基,让《怪房客》像是一个循环的无间地狱。塔尔科夫斯基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影子,他居住的小镇和公寓,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微缩版的社会投射。塔尔科夫斯基对他人的恐惧,源于自己对自我身份的疑惑。这几乎是每一个哲学家口中都会提到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波兰斯基没有在电影中向任何一个人发问,但他已经揭晓了答案——不管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都逃不过命运。这命运没有出口也没有意义,它让你陷入他人的视线中无法躲避。我们在世界上所想要在意的事件太多,它们是他人的看法、他人的评价和他人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同化。虽然他人即地狱,但我们根本走不出这无边无尽的地狱。

5、精神病患者(1960)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评分:9.2
希区柯克几乎已经成为惊悚电影的代名词,被后代的惊悚片导演们一次次地学习、致敬。浴室杀人一场戏虽然又是希区柯克为躲避审查而创造,但这个78个镜头组成,连一个刀刺入人体的血腥画面都没有的48秒画面,用蒙太奇手法造就的恐怖手段,却达到了无可超越的高度。而影片的主题,一个人因为精神分裂而幻想出另一个自己,甚至在被捕之后还死心塌地地相信自己是幻想出来的另一个人,这种对人性的观察也使后来的许多优秀电影从中受益非浅,包括《搏击俱乐部》和《禁闭岛》。

4、罗斯玛丽的婴儿(1968)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评分:9.2
一对夫妻搬进一所公寓,并且妻子怀了孕。但她渐渐发现事情变得诡异异常,是她精神失常,还是事情真的不对?电影到结尾才揭示出真相:不得志的小演员丈夫为了成名,伙同公寓里的邪教教徒们一起,把妻子出卖给了撒旦受孕生子。这个诡异的结局,可以看作是表面光鲜的家庭社会内部暗藏的污秽真相,可以看作是西方社会失去传统宗教信仰的恐怖象征(片中出现的那本封面写着“上帝死了?”的《时代周刊》确实存在于1966年),也可以看作是“他人即地狱”之说的绝佳象征。这是恐怖大师罗曼·波兰斯基在美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全片几乎没有出现一个恐怖的镜头,纯靠情节制造惊悚氛围,却拍出一部划时代的恐怖电影。而本片更有“被诅咒的恐怖电影”之说,一生黑暗,少年时差点被抓进集中营的波兰斯基的生命因本片再添了血腥的一笔:波兰斯基因这部与邪教有关的电影遭到邪教组织的报复,怀有八个月身孕的妻子被杀死在家中,也使这部电影与黑暗永远联系在了一起。

3、闪灵(1980)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评分:9.3
即使对以作品深奥难懂,而且“从来不解释”的库布里克而言,《闪灵》也是他最晦涩的电影之一。而影片的恐怖之处也正在于这种难懂,使人感觉恐怖无处不在,以至漫延至现实层面,使整个世界都具有了恐怖感。从小里看,你能看到一个中年危机的男人,一个江郎才尽的作者在幽闭的环境中,内心的孤独与绝望怎样被催发成为恐怖的杀戳。往大里说,电影中对西部、拓荒、印第安人、墓地等等内容的不断提及,使这个建立在坟墓和尸骨之上的富丽堂皇的酒店,彻底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电影结束在一张让人费解的照片上,但照片上所标注的时间,1921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以及举酒杯面露微笑的杰克·尼克尔森的胜利者形象,都使得这部电影具有更强的寓言色彩。而对于一向关注对事物的终极解读的库布里克来说,他对恐怖的理解恐怖还不止于此。正如最后作家妻子所看到的衣冠楚楚的骷髅们,这种恐怖更多的还是来自表面光鲜而充满血腥的人类社会本身。

2、怪谈(1964)
导演:小林正树
评分:9.3
虽然胡金铨也在他的《侠女》等片中表现过纯正的东方美学,但最能在恐怖片类型中展现古朴厚重的东方文化美学的,却是小林正树1964年拍摄的《怪谈》。看这部电影甚至会让你感叹,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许日本人更接近文化上的中国人。本片很像《聊斋志异》的电影版(“怪谈”本来就是同意词),由小泉八云的《日本名作》中的四个故事改编而成,分别为《黑发》、《雪女》、《无耳的芳一》、《碗里》,其布景瑰丽古朴,恐怖手法典雅,毫无流俗,借用了很多能剧的手法。其中《黑发》和《无耳的芳一》两个故事最为成功,前者一反传统的恐怖手法,一直到结尾,黑夜过去,恐怖的真相才被揭示;后者则完全具有了史诗的厚重感,超越了普通恐怖电影的层面。配乐大师武满彻为《怪谈》所做的音乐也极富特色,赋予了影片一种介于戏剧与现实、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神秘感。

1、穆赫兰道(2001)
导演:大卫·林奇
评分:9.4
正如我们所说的,恐惧有两种,一种是基因性、心理性的,一种是社会性的,那么一部最好的惊悚片应该同时包括这两者。《穆赫兰道》恰恰是这样一部电影。从心理学上来讲,这是一部会让弗洛伊德顶礼膜拜的电影,堪称电影版的《梦的解析》。它把弗洛伊德所谓“梦是愿望的满足”,“梦是潜意识的活动”的理论表现得清晰无比。一个被现实压垮的绝望女人的噩梦中,她变身为自己理想中的形象,完成了自己的所有愿望,而她在现实中所惧怕的一切,却又一次次在梦中以各种形式出现,提醒着她。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穆赫兰道》只有更加恐怖,两个闯荡好莱坞的年轻姑娘因为一部电影的选角结识,并成为同性恋人。但之后一个渐渐成名、炙手可热,另一个却依旧寂寂无名、前途黯淡。而在前者渐渐为了成功勾引导演,甚至开始有了别的女伴之后,后者在绝望中雇凶杀死了前者,而后在负罪和痛苦中做了一个噩梦,最后自杀了。在大卫·林奇眼中,《穆赫兰道》中多次出现的“Hollywood”是一个大黑社会组织,也是人类社会所有表面光鲜靓丽、内里污秽不堪的事物的最佳代表。它制造美丽的幻觉,但其中却只有绝望和肮脏,它让人性变得虚荣轻浮,而最后又重重地摔回地面。人性是脆弱的,也是恐怖的。很多人初看《穆赫兰道》会觉得晦涩,但只要发现其中梦与现实的交界处(大概在影片4/5处,即用牛仔喊女孩起床那段),基本上看懂是不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