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血封喉 首席玩家黑寡妇600W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虽然PC市场一直说在萎缩,但是每年都可以看到很多新的品牌进来,今次笔者就将带给大家一个新品牌——首席玩家(英文名1stplayer)。这个品牌听名称就可以猜到这是一个瞄准游戏玩家的电源,秉承着骨灰级、性价比、不模仿、特立独行为品牌理念,这些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官方网站也可以感知一二。
CineBench 首席玩家官方网站:点击进入

比起笔者见到的其它网站确实非常有个性,也更像一个游戏网站而不是PC电源网站,下面就让我们请出他们本次参评的产品黑寡妇600W半模组电源。

外部特征与标称规格(Appearance and Specifications):

黑寡妇600W的包装就与别家的电源包装不同,与其说是包装不如说是一个礼品盒。外包装红黑配色,再加上一边特有的倒角设计,使得包装盒整体在严肃上不缺乏生动。

顶盖拿下后在盒子顶盖内侧是说明,而内部的封面使得这款电源更佳漂亮。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细节,铭牌
- 第4页:内部拆解篇一
- 第5页:内部拆解篇二
- 第6页:输出稳定性测试
- 第7页:交叉负载测试
- 第8页:转换效率、因数
- 第9页:波纹/噪声及总结

内部装饰的别有风味,不同物件摆放在不同的隔间内,感觉其内饰有种古代食盒的感觉。
内部附赠模组线及红色扎带。
黑寡妇600W的电源外观采用黑红配色,其装饰与整体设计相呼应。

为了突出黑寡妇这一特色,这款电源的风扇罩做成一种蜘蛛网的感觉,而其中的1ST的标识就是那只蹲在网中间的蜘蛛。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细节,铭牌
- 第4页:内部拆解篇一
- 第5页:内部拆解篇二
- 第6页:输出稳定性测试
- 第7页:交叉负载测试
- 第8页:转换效率、因数
- 第9页:波纹/噪声及总结

风扇装饰条采用了铝阳极化处理,使得整体的质感效果大有提升。

黑寡妇600W采用半模组设计,提供了两个PCIe接口与四个硬盘位线接口。绿色的PCIe接口感觉很像黑寡妇喷出的毒液。

与其它电源不同黑寡妇600W在电源的底部也采用了负载的图形装饰,这样即时电源下至玩家也可以用这款电源来装饰机箱。
电源主体介绍完成后让我们看看这款电源的铭牌。

黑寡妇600W采用了两路12V输出,每路最大电流均为22A,实际最大输出为540W。3.3V与5V的是出为130W,从主力电流输出上看这款电源的分配不错,但是唯一的瑕疵也是最大的瑕疵是这款电源是220V only的电源竟然标称者80Plus铜牌,这个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了。另外在下方我们可以看到这款电源的生产厂商为广州以蓝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这也是笔者拿到不多见的几个本土厂商的电源产品之一,所以笔者也比较好奇咱们自身的实力如何。
红框内为模组线
黑寡妇600W两路12V分得比较简单,原生的就是12V1,模组的就是12V2。线长上看这款电源的线材长度基础为50cm,走线较高的CPU 8PIN采用了60cm的设置,总之这样的线材一般机箱走背线都可。
线径上除了信号线与反馈线使用的是22AWG外,其它均使用18AWG线材,线材使用上合格。
外观小结:
外感上可以感受到首席玩家与其它电源有着较大的区别,首席玩家的电源是将产品设计与他们的对游戏理念相结合的一种产品,而且很有针对性,比如黑寡妇电源就设计成蜘蛛网等造型,而且电源壳的边边角角也都趴着一只蜘蛛,这与笔者之前接触过的以游戏为主题的电源有很大不同,他们是现有产品后对应游戏,可以很明显看到首席玩家是现有设计形象再出产品,这也使得产品的设计感极其强烈。不过刨除去设计感,这款电源在外观上也有一个最大的短板,那就是220V only电源使用了80plus这一禁忌,希望厂家在后续的产品中能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弊端。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细节,铭牌
- 第4页:内部拆解篇一
- 第5页:内部拆解篇二
- 第6页:输出稳定性测试
- 第7页:交叉负载测试
- 第8页:转换效率、因数
- 第9页:波纹/噪声及总结
内部设计与用料分析:(Internal Design & Build Quality)

黑寡妇600W采用的是14cm风扇,生产厂家为虹盛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A1425H12S的油轴风扇,从电流与电压上可以看到这款是一个14cm高速扇子,不过这家品牌的扇子却很少出现在中高电源中,所以品质如何也不好定。

国内厂商做的双管正激+单磁放大的设计,这比原先的一票半桥设计算是进步下面让我们逐一看下。
AC输入端的EMI器件为一个X电容与共模电感,没有使用安规电阻。

主PCB上可以看到一个X电容、一个共模电感及一对Y电容,保护器件上有一个保险管而没有提供MOV,可以看到这款电源的EMI细节部分比较俭省,从整体设计与用料上可以预想这颗电源售价也不会高。
整流桥采用了独立的散热片来加强散热能力,不过由于其有字的一面靠内,所以具体型号无从知晓。

PFC部分的Boost电感悬空拿白胶固定,笔者感觉最好还是加一个底座,或者用衬垫垫着比较好。PFC电容采用的是一颗CapXon的HP系列105℃电容,参数为400V、390uF,笔者感觉耐压值偏下限。
PFC开关管为英飞凌的SPW20N60C3(650V/13.1A@100℃/0.19Ω),PFC二极管为NXP的BYC10X-600(600V/10A),整个PFC部分的管子规格较好。双管正极的开关管遮挡比较严重,所以这次无法呈现给大家。
PFC/PWM的IC及电路都被安放到了PCB板的背面,采用的是虹冠的CM6805,现在这种设计属于双管正极的公版设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细节,铭牌
- 第4页:内部拆解篇一
- 第5页:内部拆解篇二
- 第6页:输出稳定性测试
- 第7页:交叉负载测试
- 第8页:转换效率、因数
- 第9页:波纹/噪声及总结

整流方面黑寡妇600W共使用了四颗同步整流管,其中12V使用了两颗STPS6045CW(45V/30A@150℃)肖特基管,相比铭牌上的余量有限。5V与3.3V各使用了一颗S40D40(40V/40A@100℃),与铭牌相比留有余量。

12V、5V与3.3V均采用了CLC二阶滤波,其中12V采用了两个棒状电感,两颗teapo电解电容及一颗CapXon电解电容,5V是一颗teapo与一颗CapXon,3.3V采用了两颗CapXon。


模组板的用料比较好,使用的是玻纤板,如果模组板与主PCB板能互换下就好了。模组板的做工比较好,而且线材根部都采用了加固及绝缘处理,不足之处是模组板上没有再使用其它电容二次滤波。

主PCB采用的单面板,背面使用了大量的标贴原件,可以看到是机器进行的贴片,一次侧及电源的监控电路的做工比较规整,但是有由于是单面板,所以二次侧有明显多的堆锡,不过量控制的还可以接受。细节方面这款则有待加强,比如引脚的长度及背面补焊的电容等等。另外通过背面也可以看到这款电源的虽然铭牌上写着是双路12V,实际上这是一款单路12V,这个从监控电路上也可以看到。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细节,铭牌
- 第4页:内部拆解篇一
- 第5页:内部拆解篇二
- 第6页:输出稳定性测试
- 第7页:交叉负载测试
- 第8页:转换效率、因数
- 第9页:波纹/噪声及总结
输出稳定性测试(Output Stability Test):
12V
5V
3.3V
5Vsb

通过均衡负载测试中12V的表现可以看到这款电源模组和原生的区别,其中模组口的接口在大电流下出现了明显的掉压,这也说明半模组虽然时髦,但是也并不是仅仅多增加一个模组口这么简单。低压方面采用独立稳压的3.3V表现较为正常,采用联合稳压的5V则明显接近了红线,电压起伏非常大,这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模组口造成的(硬盘线为模组线)。另外比较不起眼的5Vsb在测试中竟然也有着如此大的起伏,这多少出乎笔者意料,看样子厂家在制作电源时也没有把5Vsb当回事。
总之通过这个简单的测试可以看到模组化不仅仅只是时髦好看而已,其中还有很多电压策略与电路设计在其中,不然草草上马就会得不偿失。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细节,铭牌
- 第4页:内部拆解篇一
- 第5页:内部拆解篇二
- 第6页:输出稳定性测试
- 第7页:交叉负载测试
- 第8页:转换效率、因数
- 第9页:波纹/噪声及总结
交叉负载测试(Cross Loading):
由于电源600W已经超出了Intel的规范,所以我们采用了EPS12V 2.92并在CL1与CL2点针对单磁放大进行了调整。

下边我们给出在不均衡负载下的这款电源表现。

我们将各路的交叉负载数据做成图表,绿色点代表该负载点电压偏离不超过±2%,黄色点代表电压偏离不超过±4%,红色点代表电压偏离在4~5%之间,黑色的代表超标。
12V1
12V2
5V
3.3V
交叉负载测试基本上继承了均衡负载的表现,其中5V在12V满载时超标,而采用模组口的12V在5V与3.3V满载时也几近超标,如果深入分析不难看出这样的表现也是拜电源模组口所赐,一个5V超标点与一个12V飘红点都是来自模组口而且都是电压偏低,还都是在大电流下的表现,而同是12V(注意实际上这是单路12V,12V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的原生线则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就说明模组口的掉压问题已经影响到电源的性能了。总之笔者在这次测试后要说,电源模组化切切不能草率行事,这样黑寡妇600W在电性能测试上分数会比较一般。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细节,铭牌
- 第4页:内部拆解篇一
- 第5页:内部拆解篇二
- 第6页:输出稳定性测试
- 第7页:交叉负载测试
- 第8页:转换效率、因数
- 第9页:波纹/噪声及总结
转换效率、功率因数及待机转换效率(Efficiency, PF & Standby Efficiency):

在220V下这款电源的效率比较高,整体高过铜牌线2%以上,尤其是20%负载的效率比较高,甚至高过了银牌线,不过整个电源的中高负载下表现正常,不如低负载下那么带感,这应该与用料不无关系。

黑寡妇600W的PF值属于正常表现,当然其PF值比我们之前测试台系CM6805相比值还是不高,这也可能是这家厂商还没有用到炉火纯青。

我们参考的标准包括Intel ATX12V推荐值、“1W待机”的欧盟强制性要求以及中国中标节能认证标准,其中最严格的ATX12V推荐值要求100mA、250mA、1A负载下待机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50%、60%、70%。
从这项测试上也可以看到厂家不是怎么在意5Vsb,空载还有着不错的表现,但是到了加电的效率测试上四个点的表现都比较一般,这在测试中的电源里算是中等略靠下的水平。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细节,铭牌
- 第4页:内部拆解篇一
- 第5页:内部拆解篇二
- 第6页:输出稳定性测试
- 第7页:交叉负载测试
- 第8页:转换效率、因数
- 第9页:波纹/噪声及总结
纹波/噪声及其它:

纹波方面12V的表现很好,满载下的纹波仅有29mV,不足上限的1/4,但是低压各路的纹波都可以说差强人意,仅仅能保证不超标,这与各部分的用料及模组板的滤波有很大的关系。总之黑寡妇600W在虽然可用,但是在纹波上分数不会很高。

我们在室温环境下(23.5℃~24.7℃)记录不同均衡负载下的风扇转速与温升数值。
风扇转速上可以看到这款电源整个转速有限,可以看到黑寡妇在静音上有顾及,在低负载下这样做没什么不妥,毕竟这款电源的效率在低负载下较高,但是随着负载的增加这种风扇明显无法控制整体的发热,整个温升直线飙升,而且斜度很陡,最后的温差达到了23℃,所以笔者无法想想如果这个电源在45℃机箱内部高负载使用会如何。所以这款电源笔者建议最好使用点是在90%负载以下,即540W以下,另外这款电源在1400rpm以后也不算安静。总之这款电源在静音与散热上总有一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感觉。
测试总结与评分:
下面就是喜闻乐见的事后总结了,对于这个品牌与产品想必读者看完文章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但是笔者对于这个品牌还是要多说几句。一般来说一个新产品来了都想要一个开门红,从产品定位与创意上来说首席玩家的黑寡妇确实做到了,毕竟以产品创意与内容带动产品设计的品牌在传统PC电源界可以说这是第一家,其产品从包装到外观设计的夸张与张扬确实犹如在单调的染料中投入了一丝色彩。不过就犹如很多年轻人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一样,这个品牌也同样暴露了经验不足的一面。首先上来就全线走性价比本来就是一条不归路,在保证外观与设计条件下就只能牺牲内部,如果再选择一个本就没有压缩成本又保证质量的神队友帮助很可能使做出来的产品落下残疾;其次时下的流行元素确实吸引人,但是俗话说没有金钢钻不要揽瓷器活儿,这些看似很美好的东西实际上有着很严格的技术需求,如果一个不慎就可能阴沟里翻船,比如这次的模组设计与纹波表现。
平心而论首席玩家确实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电源,一个有特点、有针对性的电源,不过明显感觉有一种欲速而不达的感觉,虽然电源效率很高(可能厂家只考虑到了电源效率问题)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也可能这就是代工厂的极限,总之首席玩家这个品牌在电源上还有很长路要走,电源绝对不是一挫而就的事情,希望以后笔者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首席玩家电源。
按照老规矩,我们会从6个方面给被测电源评分,分别是电压稳定性、纹波与噪声、转换效率、静音程度、内部做工、外观与功能。
电压稳定性(Voltage Stability)方面,均衡负载与交叉负载中各路电压表现受限于模组口能力,均出现超标点,最后得分7.5分。
纹波与噪声(Ripple & Noise)方面,12V表现优秀但是低压各路将将及格,最后得分7.5分。
转换效率(Efficiency)方面,220V市电下轻载的转换效率高,高负载下也保持在80Plus铜牌线上,最后得分9.2分。
静音程度(Quietness)方面,这款电源低载和中载下比较好,但是中高负载后静音与散热均不是很好,最后得分7.5分。
内部做工(Build Quality)方面,整个电源做工与用料中规中矩,细节上还有待加强,最后得分7.4分。
外观与功能(Exterior Quality)方面,线材长度考虑基本到位,接口数量充裕,半模组设计,外观及包装设计个性化十足,最后得分 8.5分。
注:由于电压稳定性有超标项目所以这款电源没有总分汇总。

优点:
外包装及外观有特点; 低负载效率高; 半模组电源;
缺点:
均衡负载及交叉负载均有超标点; 低压纹波接近及格线; 静音与散热均一般; 电源做工细节及EMI、PFC与待机电路需加强; 220V only电源不应标识80Plus标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包装
- 第2页:开箱,附件
- 第3页:细节,铭牌
- 第4页:内部拆解篇一
- 第5页:内部拆解篇二
- 第6页:输出稳定性测试
- 第7页:交叉负载测试
- 第8页:转换效率、因数
- 第9页:波纹/噪声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