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气息舒适耐用 游民星空赛睿Kana V2鼠标拆解深度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记叙高与低的平衡点,Kana的诞生
要说到更新比较缓慢的品牌,赛睿无疑是一个。相较于雷蛇罗技,真至于多彩雷柏等品牌,赛睿的更新确实太慢了。当然这不能说不好,虽然说赛睿之前的几次变更基本上都与换了个壳子差不多(这壳子外形还真没有太大变化),但也恰恰阐述了“经典”一词的含义,低调,不奢华,但好用,舒适。

以这样的标准来看,一直致力于古板方面发展赛睿无疑是成功的,几乎同样的外壳虽然不张扬但却适应多数人的手型,就好比那句话——赛睿如咖啡,你得品……
而除了Ikari这个怪胎之外,赛睿的鼠标形成了由Kinzu为基(200以内),Sensei为高(400以上)的尴尬局面,那么,现在有个问题,谁来填补200-400之内中层的空缺?
在这完全中端空白的格局中,Kana出现了,作为一款去年发布的产品,无疑Kana当时的地位是非常尴尬的,在200左右的价格却无更好的产品特点,作为一款高不成低不就的产品,客户们更加喜欢把眼光放在Kinzu和Sensei上,这使得赛睿的中端市场又一次几乎空白。
面对这样的局面,不甘放弃的赛睿再次的把Kana升级了一翻,那么Kana V2具体效果如何呢?本次将由小编给大家详细的展示一翻……

Kana V2目前有2款,一款为磨砂黑,一款为钢琴白。两者不仅是颜色的区别,同时材质也略有不同,磨砂黑的材质偏向于XAI那种带有点点的磨砂手感,而钢琴白的表面如同钢琴烤漆那样,光滑,镜面……
如果说Kana的包装比较高档的话,那么V2的包装相比第一代产品反而更加的“商品化”了一点,当然你没法说他不好,至少用户可以直接把手放在塑料壳外边感受下自己的手是否合适这款鼠标。
左上角是赛睿Kana V2的标志,右上角则是赛睿的LOGO,而左下角则用英文和欧文写着专业级光学引擎(本鼠标为光电鼠标,而非激光鼠标),以及高精度传感器(微动是赛睿的一贯特色)。
包装的左右两侧均是鼠标的滚轮和DPI切换键细节图,装饰作用,在这里不做详介。

在鼠标下方则是各种认证标识和SN码。
透过盒子的展示口,用户可以轻易的伸进手去隔着透明塑料来常识手感。

背面左上角同样是Kana V2的标志,右上角是具体参数: DPI:800/1600/3200/4000。(800翻倍) FPS:6400 IPS移动速度:60 最大加速:20G 加速提升距离:2mm内 鼠标按钮:6个 线材长度:2米
下边是一个按键位置示意图。
再往下则是6国五种语言的特点介绍: 1,先进光学传感器,卓越精准度。 2,500万次寿命的高精度开关。 3,人体工学按键布局。 4,舒适的尺寸,所有手型均适用。(我一直觉得赛睿在这点上做的非常的好。) 5,加大尺寸的侧按键(Kana V2的另一大特点,侧键变的非常大。) 6,滚轮能发光,并且随着灯光开启/关闭来指示DPI不同。 7,高性能的脚垫,可以让鼠标在移动过程中摩擦降低。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记叙高与低的平衡点,Kana的诞生
- 第2页:开箱,这是Kana,要品才懂得Kana真谛
- 第3页:贴切的设计,自然才是最好的体现
- 第4页:用料?做工?变与不变!
- 第5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初篇
- 第6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中篇
- 第7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后篇
- 第8页:驱动设计,简洁明了
- 第9页:测试,感触,评论
开箱,这是低调的奢华,Kana V2是咖啡,要品……

Kana V2的简洁除了包装同样也反应在内部,除了鼠标就是一个说明书了,说明书可有可无又必不可少,至少比雷蛇一大堆看不懂的东西要强得多,除了一张贴纸可用其它东西不是塞厨子里就是卖废纸,还给人一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感觉。
而赛睿直接阐明——我就这点东西,一点多余没有,你买的就是鼠标,不是贴纸。

这便是我为什么把赛睿2种颜色叫做钢琴白和磨砂黑了,不仅是颜色的区别,材质也略有不同。
可以明显看到白色的钢琴烤漆带有一点镜面反光的样子,而黑色如之前所说,有点磨砂的手感,并不反光。同样在手摸起来的感觉白色也略微偏向“滑”的感觉。

Kana V2本体,和Kana1代相比大小并没有明显改变——除了那个LOGO颜色。

Kana 1代黑的LOGO为灰色,并不明显,而Kana V2则把LOGO的颜色改成了白色,当然掉漆一向是赛睿的特点,而为了防止这一现象成为赛睿的标志,在V2版本上的LOGO是采用激光打上去的,而不是涂抹上去的。嗯——时代变迁,论赛睿LOGO的重大改变。
当然激光刻印的后果就是LOGO没有质感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记叙高与低的平衡点,Kana的诞生
- 第2页:开箱,这是Kana,要品才懂得Kana真谛
- 第3页:贴切的设计,自然才是最好的体现
- 第4页:用料?做工?变与不变!
- 第5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初篇
- 第6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中篇
- 第7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后篇
- 第8页:驱动设计,简洁明了
- 第9页:测试,感触,评论
改变是为了贴近自然,设计源于舒适

从Kana开始赛睿针对侧键做了变更——不再是统一的拇指位侧键控制前进/后退,而变成变成了左侧仅有一个大的橙色按键(默认后退),右侧和也增加了一个大的按键(默认为前进键),方便右手习惯的用户用无名指来操作。

这种变动变得让侧键更容易按到了,并且在“前进”键的时候不必再圈起来小拇指了。并且赛睿很人性化的增加了按键和鼠标底部模版的缝隙,让用户很难发生误触的现象。
侧键的变更算是一个小小的改革吧,不大,但很实用。
另外鼠标底部使用的塑料与外壳不同,面向大拇指和无名指、小指的材料给人一种感觉像既像塑料又像动物皮革——这便是类肤材质,这类材质的特点便是让用户在触摸的感觉非常的,嗯,非常的没感觉,很放松,自然。

一共6个键的Kana V2鼠标自然不可能多出太多功能按钮,在鼠标的正面除了左右键之外,就是滚轮和DPI调节按键了,再一次——鼠标的细磨砂质感,大家能看出来么?

其实不光是滚轮,鼠标下方半透明的橙色材质也可会反映出来一点变化,虽然白天不是很清楚,但是这种灯光在晚上尤其明显,而滚轮的灯光亮起/熄灭则很容易用来判定DPI的档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记叙高与低的平衡点,Kana的诞生
- 第2页:开箱,这是Kana,要品才懂得Kana真谛
- 第3页:贴切的设计,自然才是最好的体现
- 第4页:用料?做工?变与不变!
- 第5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初篇
- 第6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中篇
- 第7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后篇
- 第8页:驱动设计,简洁明了
- 第9页:测试,感触,评论
用料的改变,做工的不变

Kana V2和Kana1代的背面没有太大变化,磨砂黑鼠标的背面依然使用的半透明的橙色底部。

而认证标志中因为C-Tick认证标志被RCM取代,所以有原来的一个圆里边一个对号变成了现在的一个三角里边一个圆圈里边一个对号……也就是说认证标志换了一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Kana1代中的鼠标电压是5VDC-120mA,而到了Kana V2则变成了5V--100mA,看来Kana升级后的供电需求要少了一点。

脚贴一直以来是Kana的诟病,1代的脚贴给人感觉非常的涩,并不顺滑,而升级的Kana V2自然不会让这一问题再继续重现,进而使用了特氟龙材质的高脚贴,嗯,的确顺滑了——不过话说我还没有从开始使用这脚贴上的划痕是怎么回事?

尼龙编织的黑橙相间线材,依然是Kana的特色,与1代相比Kana V2的线材明显要软了一点,算是小改进吧,编织线材的特点就是耐磨,耐拉,算是小小的保护层吧。

USB接口,你不能说他好,也不能说他不好,2.0的接头,200左右的价格要说它镀金你也觉得会不切实际或者华而不实。但就单独一个普普通通的接口,也不带个磁环什么的,的确感觉有点降档次,在这方面建议赛睿参考下,虽然针对用户来说没什么——鼠标USB接口插电脑菊花上也没人闲的整天看看松动了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记叙高与低的平衡点,Kana的诞生
- 第2页:开箱,这是Kana,要品才懂得Kana真谛
- 第3页:贴切的设计,自然才是最好的体现
- 第4页:用料?做工?变与不变!
- 第5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初篇
- 第6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中篇
- 第7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后篇
- 第8页:驱动设计,简洁明了
- 第9页:测试,感触,评论
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初篇

赛睿的外壳固定方式很普通,上边大脚贴左右2边各一个螺丝,下边2个小脚贴每个中间各有一个螺丝,都是十字的螺丝非常方便拆卸。

外壳和Kana1代一样,并无变化,依然是机械式设计,不过至少质感非常好,也非常厚实。

主板部分,Kana V2的主板屁股后边有一块“遮羞布”,用来屏蔽光源。

拆开后可以看到里边的光学引擎灯。
同样是E206420NE2000的板子,而编号变成了V0.1(Kana1代是V1.1,)具体我也不好说什么,但为什么小编收到的板子给人感觉各种——脏?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记叙高与低的平衡点,Kana的诞生
- 第2页:开箱,这是Kana,要品才懂得Kana真谛
- 第3页:贴切的设计,自然才是最好的体现
- 第4页:用料?做工?变与不变!
- 第5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初篇
- 第6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中篇
- 第7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后篇
- 第8页:驱动设计,简洁明了
- 第9页:测试,感触,评论
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中篇

首先仍然是主控芯片,和Kana1代相同仍然是Freescale出品的MC9S08JM8 CLD芯片,不过本次芯片编号为CTDJ1239P。8KB的内存空间,1KB的缓存,48MHz的处理频率。

与Kana1代不同。2代使用了安华高的A3090芯片,作为一款定位中高端的游戏光电引擎,安华高在高达4000DPI(超频)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着6400的刷新率,而且其最大加速20G,60IPS的移动速度,让Kana V2明显和Kana1代出现了制的转变。
另外为什么在4000DPI后边加上超频两个字呢?这边需要注意这个芯片默认仅支持1800/3500的采样频率,而要实现4000则完全是属于超频后的结果。

光电引擎头和导光模块。另外还是要吐槽下,这PCB板到底洗过没洗过?

滚轮,不是一体的,可以拆下外边皮套进行拆洗,吸光材质,橙色,显得非常鲜艳。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记叙高与低的平衡点,Kana的诞生
- 第2页:开箱,这是Kana,要品才懂得Kana真谛
- 第3页:贴切的设计,自然才是最好的体现
- 第4页:用料?做工?变与不变!
- 第5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初篇
- 第6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中篇
- 第7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后篇
- 第8页:驱动设计,简洁明了
- 第9页:测试,感触,评论
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后篇

在滚轮的右侧方有个小灯,通过DPI键可以在调节DPI速率的同时控制灯的开关。

微动,一向为大家所关注的东西,鼠标的左右2个按键均是采用的欧姆龙的微动,型号为D2FC-F-7N,国产白点,虽然是欧姆龙微动,但遗憾的是国产白点为最基层产品。
不过至少该驱动证实了包装背面的一点——500万次点击寿命还是可以达到的。

鼠标右键因为布局的原因和中键的微动一样属于倾斜设计。
而鼠标中键与DPI调节键相同,使用的则是TTC的白点,与欧姆龙不同的是TTC手感更加偏脆,但起综合性能要略逊与国产欧姆龙的白点。

左右两侧按键微动,使用的则是凯华白点。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记叙高与低的平衡点,Kana的诞生
- 第2页:开箱,这是Kana,要品才懂得Kana真谛
- 第3页:贴切的设计,自然才是最好的体现
- 第4页:用料?做工?变与不变!
- 第5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初篇
- 第6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中篇
- 第7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后篇
- 第8页:驱动设计,简洁明了
- 第9页:测试,感触,评论
驱动设计,简洁明了

遗憾的是Kana V2的驱动在赛睿的官网没法找到,仅找到Kana和其它Kana另类产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赛睿的Engine已经支持Kana V2了,这款驱动类似于一个整体的合集,绝大多数赛睿产品都是通过该软件进行设置的。
单机Kana或任意一个产品,点击下载即可。嗯.44.8MB,不小了。

驱动面板主页,可以从左上角看到软件已经识别出来鼠标型号 Kana V2。
而在中央偏左(中央鼠标图案左下方)可以看到一个左手模式,方便有左手习惯的人瞬间切换鼠标的左右键和侧键。

第二页则是设置,DPI和灯光表现,以及滚轮速率的设置,DPI支持400最低到4000最高。LED灯的强度分为关闭,低,中等,和高,遗憾的是他只能设置两种,按一下DPI按键改变灯的强度和DPI,以及——按一下DPI按键改变灯的强度和DPI。然后依次循环。
轮询率可以看作是滚轮的速率。

属性为保存导入设置,暂且不表,最后一项是统计,点击开始按钮则开始统计,鼠标垫了多少下,嗯 移动无法统计,只能统计鼠标的点击次数。点击停止则在右边的动作/频率选项中查看。
这款软件貌似除了DPI就是宏设置了,你可以把鼠标左键或者其它键设置成其它功能。而且软件本身支持中文。不过需要在屏幕右下角的小图标中点击设置,然后找到语言选项才可以。否则默认英文。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个软件可以把鼠标左右键都设置空(无作用),而且你居然能保存,小编我尝试过这样做,其结果是——呵呵!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记叙高与低的平衡点,Kana的诞生
- 第2页:开箱,这是Kana,要品才懂得Kana真谛
- 第3页:贴切的设计,自然才是最好的体现
- 第4页:用料?做工?变与不变!
- 第5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初篇
- 第6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中篇
- 第7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后篇
- 第8页:驱动设计,简洁明了
- 第9页:测试,感触,评论
测试,感触,评论

游戏测试部分,因为正好处于10月战地4开服测试期间,小编就毫不犹豫的把战地4拿来测试Kana V2鼠标了。其实赛睿这类的鼠标相对来讲是比较适合这类游戏的,因为战地4并不需要太多的按钮和功能,越简单越好,所以Kana V2在游戏中的表现相较于多功能鼠标而言要好许多,在实际应用中(之前大家有看过我的文章也知道,我一直在用XAI)Kana V2要比XAI轻一些,这似的他在进行视角旋转的时候非常灵活,同样配合新的脚贴非常舒适。
个人感受:老实说,可能是个人原因,XAI到现在我在编辑网页和浏览网页的时候还会按错键(侧键),而Kana V2并没有这种感觉,而Kana V2的轻巧让游戏玩起来感觉很随意,我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至少我用他玩FPS有点进入不了状态……另外就是Kana V2的脚贴有点厚,这使得他与鼠标有明显的距离,移动起来会觉得略微有点飘。
我没有用测试软件,因为用它去画圈或者划横线我觉得并不能体现出它的真正意义,鼠标的使用更多能言谈的就是感受和舒适度,而确切的说他的回报率和修正因为鼠标垫和鼠绘技巧的区别并不能给以完整的定论,老实说就修正能力测试,我觉得画圆画的好的人不需要修正就非常漂亮,画的不好的人,再强悍的修正也白搭。?
总结:无疑作为200左右的鼠标,Kana V2给我的感觉是非常舒适的,这使得他胜似之前的Noppoo的Alien Frog。而赛睿的鼠标我仍然是喜欢类似于这种磨砂的造型。钢琴白没有仔细使用,感觉个人不适应。同样,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喜好。而Kana V2给我的感觉就是轻巧,当然这款鼠标比较扁平了些,故而使用时间长比其它鼠标更容易养成“鼠标手”。但至少单轮价格和性能而言,我个人觉得他还是值得推荐的,具体如何,相信你的心中已经有属于自己的答案了,不是么?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记叙高与低的平衡点,Kana的诞生
- 第2页:开箱,这是Kana,要品才懂得Kana真谛
- 第3页:贴切的设计,自然才是最好的体现
- 第4页:用料?做工?变与不变!
- 第5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初篇
- 第6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中篇
- 第7页:是失望?是满意?Kana V2拆解后篇
- 第8页:驱动设计,简洁明了
- 第9页:测试,感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