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斜坡均中枪 图说游戏史上六大阴谋论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放眼游戏发展历程,厚重的故事线还只能算是个新事物。三十余年的的业界标准不是画面就是销量,即便到了今天也没有完全脱出窠臼。因此,一些精力过剩的粉丝们开始自行脑补,填补游戏剧情上的空白,试图来揭示几乎完全不可能是开发者想要表现的隐藏内容。

不过偶尔,这些疯狂的阴谋论会让人感觉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其中一些甚至感觉比原作的表面剧情更加说的通。
第六位:《大金刚国度》实际上是反美宣传

表面看来,大金刚国度的剧情如下:
一只衣冠楚楚的猩猩家里失窃,巨量的香蕉被岛上的鳄鱼国王抢走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独裁者的心思让人琢磨不透,似乎觉得把盗得的香蕉分别放在小岛各处比放在一起保管更加安全。

粉丝阴谋论:
网上的一段视频对故事情节做出了如下解释:《大金刚国度》实际上是一部反美宣传片,暗指美国在20世纪及本世纪初进行的一系列所谓“香蕉战争”。
在美西战争后,美国控制了古巴和波多黎各,自此在加勒比海地区有了立足点。从那时起,美国就曾多次以“美国水果公司”(没错,就是这个名,真的有这家公司)的名义打击当地的香蕉贸易,进而控制整个香蕉产业。这也是时尚品牌“香蕉共和国”名称的出处。

该理论认为,《大金刚国度》象征着某个加勒比海小国,极有可能是尼加拉瓜或洪都拉斯,他们所有的香蕉都被外来入侵者夺走了。你看:鳄鱼国王K•Rool……是一只鳄鱼,它根本都不喜欢吃香蕉!所以,显然他盗取香蕉为的是某种经济原因而非是自己的暴饮暴食。这和美国惊人的相似,美国人也并非特别喜欢吃香蕉。但垄断在什么时候对于美国商人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香蕉战争时期的美国总统是泰迪•罗斯福,此君时常被比喻为国王一样的人物,对敢于挑战美国利益的土鳖独裁者们向来是毫不手软,尤其是在加勒比海地区。就连两者的名字Rool和Roosevelt(罗斯福)都有一些相似之处。

玩家在游戏中将和鳄鱼国王在一条海盗船上对决。这有点儿滑稽,哪有国王去当海盗的。等等……别忘了,美国水果公司和美军在加勒比海地区都是要依靠海军来炫耀武力!你实际上是和罗斯福在一条美国军舰上开干了!

有些敌人更是和美军士兵的形象惊人的相似。
军装有些暴露
后面的关卡你会发现,鳄鱼们将小岛改造成了一块荒凉的油田。恩……好吧,石油也来了,中东人民有些害怕了。如果这时候告诉你,游戏的最终Boss是一个开着皮卡车的美国牛仔恐怕也没什么让人惊奇的了。

事实上,游戏的最终Boss是一只画着骷髅头的巨大油桶……好吧,本质上是一回事。

第五位:马里奥兄弟其实是演员

马里奥兄弟几乎在所有类型的游戏中都有亮相,竞速类、体育类、格斗类、冒险类、角色扮演类,甚至是下面的这款《泰森拳击》都有大叔的诡异出演。

粉丝阴谋论:

无论出现在什么时间和地点,马里奥系列的角色似乎从不会让人产生违和感,无论在什么游戏里出现好像都说得通。根据一种在网上流传甚广的说法,马里奥系列的角色实际上是一群演员,基本上是“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想想马里奥系列的游戏吧,有时角色是坏人,有时是好人,兄弟俩在《Mario Party》和《Mario Kart》里也手足相残,而有时候原本杀红了眼的双方又会精诚合作,例如Bowser在《超级马里奥RPG》里又变成了好人。

除了他们是全职演员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吗?事实上,《马里奥64》和《阳光马里奥》被称为系列的不同“集(episodes)”,仿佛一部和风浓郁的日本电视剧。
海报很有龙珠风
咱们别忘了埋汰一下《超级马里奥2》,David Lynch在设计这部作品时好像磕了迷幻剂,使这部万众瞩目的作品出了名的一无是处。

在几部游戏中,你能见到下面这样的角色:带着摄像机飞在半空的神秘生物。它们骑在云端不停的拍摄,让整部游戏变成了《楚门的世界》。

第四位:《动物之森》与被拐卖的儿童

动物之森讲的是一个小孩搬进了一座村庄,村民都是会说话的动物。由于日系游戏对这类题材的一贯疯狂传统,动物们还会帮你做家务。游戏也没啥主线任务,你的任务就是四处闲逛,种种地,和猫猫狗狗聊天。

粉丝阴谋论:
Games Radar的编辑Brett Elston认为,游戏实际讲述的是一个孩子被邪教诱拐并洗脑的故事。
《动物之森》一开场,主角就被迫搬进一座小村。开车的司机是一只半龟半鸭的奇葩生物。毗邻岛国的天朝玩家们看下面这张图就会发现,这丫不是河童吗?没错,传说中的河童就是会绑架儿童的。游戏中你会在车后座醒来,仿佛之前是给人在果汁里下了药。下面的对话更仿佛是那些用快播看的片子里的对白。

当你一抵达村庄,你会发现自己的小屋已经准备好了,好像整个村子都知道你今天要来。房子很小,没有地板。硕大的木门看上去倒是很结实,但好像更多的是不想让人出来,而不是防止坏人进去。即便如此,残酷的动物邻居也还是立刻颠颠儿地来向你讨房租。没钱?就得干活(也算是卖身了)!
讨债的浣熊(狸猫?)
好吧,现在你困在了一座山脚下的小村子里,而对这一切你自己一点儿发言权都没有,还不准你离开村庄。现在一切都要依靠你的绑架者了。而游戏中到处都有他们的眼线,好像乔治•奥威尔的《1984》。
被警告了
就算你卖力工作交完房贷,动物们也会将你的房子扩建,再另外向你收费,让你的债务人身份永远保持下去(这里你有说不的权利,但他们会无视你的回答强行升级你的住宅)。动物们会用不断重复支线任务将你洗脑,让你逐渐觉得在这里居住实在是世界上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他们就像是《复制娇妻》中的机器人,最后让你别无选择,只有加入他们。
第三位:《合金装备3》仅仅是一场VR训练

从《合金装备》系列整体的故事线来看,Solid Snake才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然而,《合金装备3》却是一部前传性质的作品。主要讲的是Solid Snake的独眼前辈Naked Snake在苏联边扭脖子、边拆核弹的故事。

粉丝阴谋论:
Tyler Humphrey在Twinfinite的博客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他认为,整部《合金装备3》不过是Solid Snake参加的一次VR训练。游戏中所见的一切都是虚拟现实生成的影像,一切都不是现实发生的。证据如下:在游戏开始时,Zero少校在给Naked Snake做简报时说:我们要进行一次“virtuous mission(正义的任务)”。Naked Snake听岔了,问:“Virtual mission(VR模拟任)?”

这证据看似牵强,但玩过《合金装备2》的玩家都知道,在游戏最高潮的地方透露了整部游戏不过是一场VR训练。所以,小岛秀夫一定知道很快就会有人怀疑《合金装备3》的剧情是否还是一个大骗局。
更坚实的证据在后头。在游戏中你就机会干掉Ocelot(左轮),这可是个在之后剧情里非常重要的家伙。如果你在游戏中杀了他,就像是在《克隆人战争》中干死了阿纳金的师傅欧比旺•克努比。
原力与你同在
总之,如果你杀了Ocelot,游戏会突然结束,有人气冲冲的跟你喊:“你改变了未来!”而这个人居然是——Roy Campbell,Solid Snake其他两代里的长官。但我们之前提到过,Naked Snake在本作的长官是Zero少校。为啥就单单在这个时候是Roy Campbell的声音出现呢?

因为,《合金装备3》仅仅是Solid Snake在进行的一场VR训练。如果你做了什么不符合历史的事情时,Roy Campbel就会一把将Solid Snake从机器里拽出来一顿猛训。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第二位:《质量效应3》——斜坡被外星人附身

《质量效应》系列讲的是宇宙级大英雄斜坡(Shepard,要男要女玩家随意)与收割者大战的故事。收割者是一个拥有战舰级躯体的半机械种族,存在的意义就是扫平银河系内的生物文明。这个我们可以理解,如果牛逼到了那种程度,除了这个也没啥可干的了。

在《质量效应3》结局处,玩家将被给予3个选择。
1.控制收割者
2.共生(把所有生物都变成收割者)
3.消灭收割者
无论咋选都觉得别扭,而且对于如此优秀的《质量效应》三部曲来说,这实在是糟糕的完结方式。(这种现象有个学名“叫做《黑暗骑士崛起》效应)
粉丝阴谋论:
斜坡在三部曲中一直在被收割者慢慢“教化(indoctrinated)”,《质量效应3》的结局则是收割者对斜坡教化的最终结果。网上有玩家制作的一部两个钟头长的纪录片来讨论这个问题,但咱们在这只谈结局。因为我刚刚在微波炉里热好了午饭,马上就要凉了。
猜出是什么的有奖
在接近结尾的地方,斜坡被一束水塔粗细的收割者激光扫过。按照游戏中的线索,人类如果与收割者接触时间过长则会被慢慢同化,而斜坡已经跟收割者摸爬滚打了三代了。所以,这束草莓汁般的激光便是压在斜坡自主意识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斜坡被收割者教化的结果了。

大家注意,爆炸之后,画面中的一切都变得像梦境一样。尸体凭空消失凭空出现,似乎物理法则在这里已不适用。看起来很像是一个人类在抵抗外星人的心理入侵吧?
当你做出最终选择时,三个选择都是由颜色标记的。玩过《质量效应》的朋友们都清楚,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道德取向。蓝色代表楷模、红色代表邪恶。现在看看下面这张图:
习惯思维害死人
你肯定会认为蓝色的大光柱代表消灭收割者,拯救地球(楷模),而红色的代表像Illusive man一开始计划的那样控制收割者(邪恶)。如果你这么选了,你就犯了个宇宙级大错误。因为正好相反,蓝色是代表控制收割者,红色的才是消灭他们。
也许这是个更大的错误
但是,为啥蓝色的选项在整个系列都是“楷模”却突然变成了“邪恶”?因为斜坡已经被收割者“教化”,出现了幻觉。收割者部分控制了斜坡的大脑,让他将邪恶看成正义,颠倒了黑白,妄图用这种习惯性思维来最后拯救自己。整部游戏的结局部分都是收割者和BioWare的阴谋,妄图毁灭一切文明并尽可能的多卖DLC。

第一位:《赛尔达•姆吉拉的假面》的悲伤五段论

《赛尔达•姆吉拉的假面》的故事主要围绕主角林克寻找同伴Navi展开(= 。=显然他在《时之笛》里遭的罪还不够)。在主角穿越森林的时候,被一个名叫骷髅小子的家伙打了劫,故事由此变成了追踪骷髅小子,好像刚才Navi的事儿就跟没说一样。
粉丝阴谋论:
所有的故事都是在林克的脑子里发生的,大概相当于打了个盹,或者是重度昏迷(取决于你花了多长时间通关游戏)。实际表现的是林克失去朋友后的“悲伤五阶段”。所谓悲伤的五个阶段是心理学的著名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伊莉莎白•库伯勒•罗斯最早提出,概括了人类在接受死亡时典型的五个心理阶段,那就是: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林克,为我复仇吧!
林克到达的第一个地方是钟表镇,镇民正在准备一年一度的时间嘉年华,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无视高悬在头顶的死亡威胁。
镇民:今天晚上的蟋蟀很健谈啊!
邪月将在三天后毁灭整个世界(又来了),除非林克能在三天内找到骷髅小子。但钟表镇的每一位居民都拒绝相信头顶的硕大星体真实存在。其中一人说:“你这胆小鬼!你真的相信月亮会掉下来(难说,这是塞尔达啊)?这种荒唐的、毫无逻辑的说法只会制造无谓的恐慌!”

士兵们也对今年没有任何游客来访感到疑惑,但即便如此,也拒绝相信头顶上硕大的杀人月亮存在。

好吧,回头看看,第一阶段来了,否认。钟表镇的居民不愿相信他们的世界即将终结,他们的否认代表了林克否认Navi已经走了的事实。
林克的下一站是Woodfall,此地的国王非常愤怒,因为公主被一只猴子绑架了。不仅国王愤怒,举国上下都义愤填膺。即便是没了个公主也不至于这样大动肝火吧?这便是第二个阶段,愤怒。林克非常生气,因为Navi闪着金粉亮片的屁股已经永远离他而去了。
猪脚要有这两下子……
第三个阶段,讨价还价。故事发生在Snowhead,林克遇见了一个名叫Darmanni的幽灵,想要和一个完全没有能力帮助他的人达成一项交易,来使自己复活。

下一步,林克来到了Great Bay,一只叫露露的……生物,正在为自己丢失的蛋自怨自艾。看,抑郁也有了,所有阶段中最显著的阶段,因为死亡真是太操蛋了。

最后,林克来到了Lkana峡谷,杀上一座高塔。在途中将会面对之前的四个自己,战胜自我,同时还得收集光箭。林克超越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和抑郁,最终选择了接受。
他最终也没有找到Navi,这让五段论的说法更加靠谱。他也不再找寻Navi,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