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3:特工迪马》官方小说 第十、十一章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游民星空授权试阅
这部小说取材自万众瞩目的射击游戏《战地3》,讲述了2014年,俄罗斯前特工迪马·马雅可夫斯基再次被情报部门忽悠回来,接受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前往发生特大地震的伊朗,从人民解放抵抗组织与政府军的内战炮火中,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之前,抢回车臣军火商卡法罗夫,及神秘大杀器——两枚便携式核弹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一场核灾难迫在眉睫,最顽强的俄罗斯特工遭遇装备最精良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相互一比高下?还是携手作战?将左右更多人的命运,也包括他们自己——成为英雄,还是炮灰……剧情跌宕起伏、文字简洁干练。
小说作者为安迪·麦克纳布,他曾服役于英军特种空勤团(Special Air Services, SAS),参与过多次特种作战任务。在海湾战争期间,他指挥的“布拉沃2O-猎杀”,“使得团队名留青史”。麦克纳布被誉为英国军队的最优秀的士官之一。
1993年,他将亲身经历经写成纪实作品《布拉沃-2O》,在英国狂销170万册,被翻译成十六种语言。BBC投巨资拍摄同名电影,邀请肖恩·宾(Sean Bean,HBO电视剧《冰与火之歌》男主角)主演。他还继续写了《闪电行动》、《第七队》、《尼克·斯通》等小说,都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
本小说的译者为冯蔚骁,《游戏机实用技术》前编委,游戏达人与译者。曾翻译过如《质量效应》、《战争机器》游戏官方小说等作品。
今天为大家送上的是本文序章,关注游民星空,我们将在接下来的20天内每天为大家免费送上一章的小说内容!

第十章
梁赞,俄罗斯
虽然看上去不错,迪马还是不喜欢自己看到的东西。他从自己的临时作战室里面看着他下令调过来的米-26“飞行子弹”重型直升机稳稳落在前面的停机坪上。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可以轻松运送八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甚至还可以吞下一辆八轮装甲运兵车。
迪马短暂地怀疑了一下兹拉克和格里高林找到弗拉迪米尔的时候,他已经打好包,穿戴整齐,在布提拉卡的门口等着他们。
他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么快就搞定,心中有一半暗暗吃惊。他的另外一半——怀疑,不相信,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困难,知道这事儿太顺利了,不敢让人相信是真的,所以他给帕廖夫打了电话。
“我们需要谈谈。”
“我们现在就在谈。”
“面对面谈,不是像这样在你的电话里说。要不然我就挂机。”
那个老人还没有来得及抗议,他就挂上了电话。
迪马计划是快速协同行动。“飞行子弹”会将他们放下来,他们需要从离那个建筑十公里的地方出发,这个距离上耳朵肯定听不见。波多科夫斯基为他的攻击组搞来了两辆佩坎轿车,这是伊朗最常见的车子。他们会执行一次最终侦察,然后切断建筑的电源,他们会用绳子翻过围墙——接着使用无声武器,有条不紊地清扫每个房间,直到找到卡法洛夫。与此同时,“飞行子弹”会飞到他们准备登载的地方,然后全部撤出。早餐之前就要回来。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地3专区
但随他登上直升机的小组,他却还对之有一些疑惑。之后他才知道他已经被“赠予”了一支50人的空降兵行动组作为“后援”,还有第二支直升机小组独立执行任务。
军情总局执行任务的米-8直升机就停在“飞行子弹”旁边。乘员舱开了,帕廖夫走了出来。迪马看着这位老人慢慢朝自己走过来,而训练营指挥官快步上前迎接这位不速之客。看上去帕廖夫只有一个人。这很能说明事情。像他这种级别的人几乎从来不在没有随从和安保的情况下单独出行。瓦斯洛夫带他来到迪马指挥所的楼里,一直伴在他身边,直到帕廖夫挥挥手让他走人。这个谈话注定要一对一。
帕廖夫进来的时候,迪马已回到办公桌后面坐好。帕廖夫的眼睛把角角落落都扫视了一遍,好像这种无意识的侦察早就成了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我已经把地拖过一遍了,您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帕廖夫小心翼翼地坐到椅子里面,好像自己刚从莫斯科走过来:“你得到了所需要的全部帮助么?”
“我的每个怪念头都得到了满足。想象一下吧。”他朝帕廖夫得意地笑道,“感谢你为我打开了所有的关节。”
帕廖夫点了点头,接受了这番恭维。
“如果这次没有按照你的意图搞定,我还是希望你能遵守这笔交易中你的那半边约定。”
“啊,那些照片……”他叹了口气,“如果没有搞定的话,我怀疑你还能不能看到我。”
“我也是这么想的。你想这事不要出岔子都想疯了,你手里的一切都掏出来了。那儿需要找到拿回来的东西肯定不止卡法洛夫,是吧?”
帕廖夫把手放在腿上:“我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迪马手捶着桌子:“别他妈的糊弄我。”
“那些……只是行动障碍。就算是蒂莫法耶夫也只能小心行事。踏错一步,就算是他那个级别,我们也都要陷入粪坑。”
老人眉弓上汗水闪烁,这告诉迪马他的直觉是对的:“好吧,那我给你说吧。一旦我的人撤出来,另一个小组就会杀进去。因为卡法洛夫在那儿留下了一些贵重的东西。”
帕廖夫看上去面色苍白。
“切尔诺贝利清洁工小组在之前的一个小时降落。他们将把弹头带回来。”
帕廖夫举起手,又放在膝盖上。他苍白地笑着。迪马想,这真可悲。这么高的位置,这么大的年龄,却还如此恐惧。改革,把旧的苏联改造成闪着新鲜光彩的俄罗斯联邦。实际上的变化还是来得太慢。他们现在执行这一套至少可以追溯到斯大林时代。
“蒂莫法耶夫坚持我不应该知道?”
帕廖夫终于止住了额头上的汗:“他们的存在是最高级的秘密。克里姆林宫只有三个人知道这件事情。这对那些知道内情的人来说,最尴尬的就是这事儿一定会发生。”
“艾尔·巴希尔得到了他们国家一直渴望的核能力,准备用在与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游戏里面。如果美国人还没有得到消息的话,他们迟早也会听到风声——他们会对俄罗斯提供核武器的举动极度恼火。我是说,极度恼火。”
帕廖夫的手伸进口袋,掏出一包烟。他自己点上,深深吸了一口,好像是一个人出征之前最后一次享受。
“就我回忆,我们制造过的最小核弹头的重量是90多公斤,和一个中等大小的家用电冰箱差不多大。”
帕廖夫在椅子上挪了挪,还是看着膝盖。
“武器也一直在发展。关键组件可以用碳纤维制造,这就可以小型化,现在的尺寸已经压到了手提箱大小。爆炸当量于18 000吨TNT,差不多相当于广岛原子弹。”
“你怎么知道弹头还在那儿,还在修道院?”
“弹头一直在发射信号,卡法洛夫似乎不知道有这么回事。他很幸运。我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知道他在那儿。”帕廖夫又抽了一根烟。烟已经过了保质期,就在会面的时候,他似乎就老了十岁。
迪马感到一丝蔑视:“你的工作真是刀尖上跳舞,对吧,甚至连退休金都可能拿不到。我真同情你。”
帕廖夫吐出一口烟,轻蔑地笑了:“我的生活更是如此。”
迪马噘起嘴,长长叹了口气:“我们其他人都他妈的被耍了。没错,现在听我说。那些照片。我需要一个名字和地址,还有,什么时候拍的。你现在告诉我,要不然你自己去干这活儿。我他妈的已经厌倦了被你们这些人忽悠。”
“蒂莫法耶夫才有这些情报。”
“他甚至连你也不信任?”
帕廖夫耸了耸肩:“没有人信任其他人。”
“那我为什么要相信你?你把我当成什么?”
迪马现在就想把帕廖夫宰了,把他的生命从卑鄙脆弱的老朽身体中驱赶出去。但那样的话,他就永远得不到那些照片了。
帕廖夫向前倾过身,用手肘撑在大腿上,双手合十,好像在祈祷,香烟就夹在手掌中间:“如果让我退回到二十年前,我肯定和你一块去了。如果你成功了,我会向你提供所有帮助,帮助你找到——这个促使你接受任务的东西。我知道这些照片对你意味着什么。如果这在我的能力范围内,你现在就已经拥有了。哦,顺便说一句,蒂莫法耶夫向你表达总统的私人谢意。”
“我希望你已经对他说过,老子根本不在乎这套狗屎玩意儿。”
帕廖夫站起身,向迪马伸出手:“但是,如果这事儿搞砸了,我最诚挚的建议就是——不要回来。”
第十一章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伊朗边界
布莱克本走到那个死去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身边的时候,他身上什么也没有。头盔,M4突击步枪,防弹衣,弹药:都没了。军服:没了。狗牌:没了。甚至他的靴子、手表和结婚戒指也没了。甚至他的内裤也没了。周围的人把他扒得干干净净。他的脑袋没了,躯干赤身裸体地躺在残破的街道上,周围都是碎石,他看上去就像是一尊倒下的雕像。只有他身体中流出的血凝成了一个小的三角洲,上面沾染了灰尘,证明他曾经是个活人。
几米外布莱克本看到了一些丢弃的糖纸一样的东西,他认出来这是几张弄皱了的照片。他蹲下身,捡了起来,其中一张照片是一个女孩坐在一辆蓝色火鸟跑车的发动机罩上,另外一张照片是一只拉布拉多犬跳在半空中,去咬一根棍子。
布莱克本帮不上他什么忙。他把照片抻平,装进口袋里。接着他做了个祈祷,心中暗暗许诺他能找出这个人的名字,并且为他恐怖而耻辱的死亡复仇。他知道眼前的这幅景象将永远伴随着他,而且他永远不会说起这件事情,因为与其他人交谈这件事情不会有任何好的或者正面的效果。这是他在人生中第一次理解父亲的沉默。
现在天黑下来了,气温骤降,他身体很虚弱,而且渴得要命。他原来什么也听不见,现在变成了持续的嗡嗡声,好像一架坏掉的收音机。他转过身向东,朝不知道多少个小时之前穿越的边境走过去。他跌跌撞撞地沿着道路的残迹走了一个小时,然后听到上方传来一架鱼鹰式机的嗡嗡声。他开始跑了起来,结果立即被绊了一跤,摔倒在碎石上。他站起身,继续慢慢走着。鱼鹰消失在地平线,但这却给了他一些希望,他可以专注于这件事情。鱼鹰的声音淡弱下去,他开始注意到黑暗中的其他声音:喊叫,一辆车子疯狂跑动的声音,变速箱嘶叫的声音,然后是枪声和爆炸声。他推断,如果哪儿有战斗,一定有好人或者坏人。
他现在走到的地方,地震带来的破坏已经不像刚才的地方那么剧烈。街上洒满碎石,但绝大部分楼房都完好无损。他听到一个人说话,走上前去。声音是从一辆坏掉的悍马那边传过来的,他看到一个人探出身来,好像在朝他招手,但角度不对。那名士兵一半身体探出车厢,已经死了,胳膊展开。布莱克本寻找是谁在说话。过了几秒种他才认出这是美国人在喊话,不过声音来自于地上—— 一部无线电。
“收到,我们在两两四八六网格附近的地区交火。”
“搭错桥1-3,收到,我们派出飞机去撤回伤员。”
他抓起无线电。外壳已经掉了。他打开一个讯道,但是没有反应,于是他把无线电丢在一边,正在这时,鱼鹰重新出现了,在上方轰鸣,双发动机转到了起降位置。布莱克本挤出他自己都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力气,半拖着脚半跑向鱼鹰的方向奔去。他一直不要让鱼鹰脱离自己的视线,鱼鹰的身姿在夜空中好像就是个剪影,直到飞机开灯,激起地面上的灰尘。他想要尽力控制住自己的激动,毕竟他自己还没有到达那里。飞机的灯光激起一阵轻武器的齐射,然后西边鱼鹰着陆的方向一声巨响,升起一个火球。现在鱼鹰被挡在楼房后面了。
突然之间,他想起来飞机上没有人知道他在外面,正朝鱼鹰奔去。现在地面上有交火,鱼鹰会尽量短暂地停留,以装载伤员。布莱克本一定要在飞机起飞之前赶到那里。现在已经不远了:他能感觉到发动机吹起的热风,螺旋桨疯狂扑打着空气,震耳欲聋。他现在看得更加清楚,又大量分泌出肾上腺素,一路疯狂地跑,跳过路上的石头与尸体,没工夫停下来看旁边的大屠杀景象——这些人是死于地震还是战斗,谁也说不清楚。
鱼鹰降落在一个曾经是广场的地方,放下后坡道板,两名士兵站在旁边守卫,几名医生正在把伤员往飞机上拖。他听见发动机转速上升,把灰尘吹到空中。卫兵收起坡板,起落架的悬挂装置也松开了,飞机准备爬升。布莱克本用最大嗓门喊叫,可是被淹没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了。什么东西打了他的肩膀一下,他感觉好像被一只大黄蜂叮了一下。当他抓住坡板的时候,坡板已经升到腰部的位置。他伸直胳膊,抓住一个把手,感觉自己在往下坠,直到四只从天堂伸出的手抓住他肩膀上的带子把他拉上飞机。直到这个时候,他才让自己回眸向下面的灾难现场望过去,这块地方逐渐沉浸在迷茫的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