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新领域犹如豪赌 十大胜负分明的科技产品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没有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就不会有今天众多先进的技术。与传统行业不一样的是,科技数码领域往往伴随着更多的风险,一款失败的产品或技术,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整个公司破产。很多时候,一款新产品在外界看来就是一场豪赌,可能它看上去没有很好的前景,但却获得了市场的肯定;当然,失败者也不在少数。外媒精选了10款不被看好的数码产品或技术,其中5款令人意外地大获全胜,另外5款则以惨败收场。

胜利者
1. 苹果iPad
毫无疑问,苹果iPad改变了人们使用个人电脑的形态,平板电脑成为了新的计算机宠儿,甚至威胁到了传统PC的市场。但是,在这款产品发布之初,大家却并不看好。比如知名科技媒体Cnet,将其成为“大号iPod Touch”,任天堂总裁岩田聪也表示:“苹果失去了它的魔力”,当然后来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

2. 微软Xbox系列游戏机
2001年,微软推出Xbox游戏机,正式进入这一领域,到2005年时,微软已经损失了37亿美元,但它仍然继续投入,并从2008年开始盈利。今天,微软的Xbox系列游戏机已经在这个数十亿美元的游戏业界站稳了脚跟。

3. 诺基亚的Windows Phone
或许诺基亚目前在整个智能手机行业仍算不上成功,但是显然它与Windows Phone的结合要比我们想象地更久,目前已经占据了整个Windows Phone五分之四的市场份额。随着Lumia 1020等个性化旗舰的推出,诺基亚的豪赌似乎已初见成效了。

4. PS3游戏《暴雨》
比起投入预计在1.37亿美元的《侠盗猎车5》(GTA5),《暴雨》算不是大成本大制作的游戏,它的制作成本才1670万美元,加上营销之类的成本也才4000万美元,而索尼发行之后获得的收益却超过1亿美元!

5. Apple Store零售店模式
曾经有人嘲笑苹果产品过于小众,因为基本上没有零售商关注它。但事实上,乔布斯的Apple Store零售店模式告诉世界苹果并不需要完全依赖第三方零售商,Apple Store每平方英尺所赚的钱要比任何美国零售商都要多。

失败者
1. 微软Kin手机
耗资一亿美元研发的微软Kin系列社交手机,最终在短短48天内宣告停产。当时正介于微软Windows Mobie到Windows Phone的过渡期,这款收购而来的Windows CE手机试图填补市场空白,但结果与各方面预测的一样,最终以失败告终。

2. 黑莓PlayBook
黑莓PlayBook显然是一款为了应对iPad而仓促推出的产品,产品逻辑便注定了它的失败。对于没有内置本地电子邮件功能、需要与黑莓手机联动获取的硬伤,黑莓表示用户不会介意,事实则是:用户很介意。

3.惠普和Palm
又一个典型的商业失败案例。在惠普花费12亿美元巨资收购Palm公司之后,计划用Web OS产品来对抗苹果和谷歌。但显然,糟糕的市场推广使其错失了机会,最终在2013年,惠普将Web OS出售给LG公司,虽然价格没有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比12亿美元少很多很多。

4. 任天堂Wii U
WiiU每卖出一台,任天堂都在赔钱——而不是盈利。任天堂原本寄希望于硬件的快速普及,规模效应导致成本降低,从而回复盈利,但实际销售数字令人失望。随着竞争对手的新主机PS4和Xbox One年内即将上市,WiiU的境况越发不妙。

5. 3G
3G技术(此处应指3G视频通话技术)虽然已经出现多年,但似乎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功。英国运营商花费了22.5亿英镑、德国运营商则付出了30亿英镑,但至今未收回成本,目前它们的信用评级已经降至“垃圾”级别,借不到钱,也无法维护网络,使用体验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