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钢铁侠3》是一部被高估的电影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上一次写这种持反对意见的电影评论是两年前的《哈利波特7:死亡圣器2》全球票房超过《指环王3:王者归来》的11.15亿美金时写的。随着《钢铁侠3》上映十天全球票房就取得惊人的7亿美金的辉煌成绩,我不禁想表达该片给我留下的失望之情。我绝对不是对票房高的电影有意见(我非常喜欢《泰坦尼克号》、《复仇者联盟》和《阿凡达》),但是有时像《钢铁侠3》这种名不副实却让片商大赚一笔的电影大片的问世真的会让以后出现在大银幕上的诚意之作越来越少。

先说优点,《钢铁侠3》开场很棒!派拉蒙的开场动画还在播,一曲Eiffel 65的"I’m blue"就立刻带观众回到了14年前那个欧洲电子舞曲盛行的年代。没错,就是一首歌的力量,可以立刻抓住观众的观影注意力和提升观众满腔的期待,心想:Yeah baby, bring it on!
小罗伯特唐尼的表演“没毛病”,没有人能比他更好的诠释Tony Stark这一角色了:幽默,娱乐,“电力十足”。我也很喜欢Tony Stark焦虑症的戏份,让这位总是自信满满的超级英雄也露出了他脆弱,人性化的一面。
那究竟是什么把这部雄心勃勃,本可以有潜力和《黑暗骑士崛起》(影片质量,不是票房)媲美的超级英雄电影给扯瞎了呢?
首先,《钢铁侠3》上映前,预告片和宣传手段具有欺骗性。本金斯利在预告片中的“大发神威”让我们确信这位1980年就凭借《甘地传》获得奥斯卡影帝诠释的满大人这个反派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让人大呼过瘾的精彩表演和经典桥段。预告片里满大人各种蔑视和挑衅钢铁侠,一句“I’m gonna offer a choice: Do you want an empty life? Or a meaningful death?”让我确信这位演技很稳的老戏骨刻画的反派一定会狂虐钢铁侠。因为我挺享受超级英雄被牛逼反派狂虐的戏份,更享受这之后的复仇。非常可惜,《钢铁侠3》不具备这些,但它的预告片让我们相信它具备这些。我理解导演把本金斯利饰演的满大人给整成跳梁小丑是要给观众一个惊喜,然后通过这个惊喜来提升影片的娱乐和幽默价值,精神可嘉!但这样的惊喜我并不觉得精彩,我宁愿不要惊喜也想看本金斯利虐小罗伯特唐尼。因为这种电影的正邪对决必须要很激烈很残酷才能看得爽。预告片里那句挑衅的话终究没有出现在正片中,这是欺骗吗?让你以为满大人要死磕钢铁侠,却以一种不严肃的方式告诉你:让你所期待的黑暗到能够掀翻天的正邪对决见鬼去吧,我们要走搞笑路线。
的确,有些娱乐价值是要以不严肃为代价的。但我对于娱乐的定位是建立在电影严肃,认真,老老实实讲故事的基础之上的。电影,无论悲剧也好,喜剧也好,都是为了娱乐的。《泰坦尼克号》是个悲剧电影,但我认为这是一部娱乐价值极高的影片:观众在被感动的同时,影片也达到了它娱乐的目的。一部影片娱乐,绝不仅仅是指它搞笑,而是指它能让观众享受观赏影片的过程,这叫娱乐。
《钢铁侠3》在Tony Stark的豪宅被毁了以后,便进入了让我逐渐失去耐心的节奏。少许小罗伯特唐尼不穿钢铁战衣的肉搏戏是可以的,但是不穿钢铁战衣的时间也有点儿太长了。这毕竟是一部《钢铁侠》电影,于是《钢铁侠3》陷入了“身份危机”。
那段空军一号被炸后的“空中救援”戏场面不错,但是当钢铁侠救完人被桥上的大卡车撞碎了我发现原来Tony Stark不在战衣里面而是通过远距离控制战衣的时候,我又一次觉得被导演玩儿了。Tony Stark都不在战衣里面,只是远距离操作,这样的情节设定让观众如何去投入感情关心他的生死?只有钢铁侠真正自己投入到危险的境地里,观众才能真正感受到惊险和刺激。知道真相之后,我真的是感受到上当受骗的感觉。
敌人又是浑身滚烫又是会喷火的,除了能扯淡之外我感觉导演真是没啥好点子了;最后小辣椒还获得超能力然后秒全场了,这让这部影片的可笑程度又加深了一步。经历了一系列的不严肃和可笑之后,最后时刻Tony Stark的总结性的独白也显得苍白无力,一句:“I am Iron Man!“只不过是本片在剥夺了《钢铁侠》的精神价值之后一句绵软无力的借口罢了。
最后更嗤之以鼻的就是中国特供版的问题了。从中国特供版《钢铁侠3》中范冰冰和王学圻累赘的戏份可以看出(国际版本王学圻出现两秒钟,范冰冰没出现),中国电影人的地位在好莱坞和世界影坛真的是非常低,好莱坞的片商更多看中的是中国观众的钱包。一部电影就是一部电影,全世界只有一个版本。制作一个中国特别版加些”中国脸“而别的国家观众看不到的无关紧要的戏份,我认为这是对中国观众的蔑视和不尊重。中国影人已经很难重现当年成龙和李连杰的叱咤世界影坛的卓越成就了(成龙第一部好莱坞影片《尖峰时刻》1998年全球票房2.5亿美金;李连杰第一部好莱坞影片《致命武器4》饰演反派与梅尔吉布森搭戏并获得1998年MTV最佳反派奖),这是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