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深晦涩和大众审美之矛盾——漫谈古典乐和艺术化游戏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游民星空独家专稿 文/superwave】
能够看到这篇文章,你一定是一个游戏玩家了,那么作为一个游戏玩家,有多少人听过古典乐呢,当然我这里所指的并非是那些出现在游戏中的古典乐曲,例如《信赖铃音 肖邦之梦》中就出现过了大量的肖邦名曲,我所指的,是你在玩游戏之外听到古典乐的几率,我想,这类人终究是不多的吧,即便有的话,或许也是听大众化的古典名曲比较多,例如《拉德斯基进行曲》和《致爱丽丝》之类的曲子。

为什么游戏玩家真正欣赏古典乐的人不多呢?当然我这里指的游戏玩家主要还是国内玩家,欧美国家那边对于音乐教育非常重视,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在通识教育阶段至少学会一样乐器,况且古典管弦乐的发源地在欧美,他们自然十分重视熏陶学生的情操以及培养学生的品位了,当然了这也不是个很快的过程,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伴随着贵族教育体系过渡到平民教育体系而普及开来的,换句话来说,欧美的小盆友们从小就能听着古典乐长大并且有机会学到某种乐器不过是近一两个世纪的事情罢了,更何况在现代社会音乐门类繁多的情况下,摇滚乐和流行乐的受众比起古典乐的受众要多得多。


我们再来看国内,相信你也知道我又要扯到天朝的教育问题了,想当年,我们连上音乐课的时间都不太多,更不用说欣赏古典乐了,有那么一两节课程的话,都是在听各种爱国歌曲之类的东东,即便有机会欣赏古典乐,也是欣赏天朝那些仿古的名曲居多,所以根本没有多少欣赏到古典乐的机会,当然我无意比较天朝音乐和欧美古典乐到底谁高谁低,这就和比较汉语和英语或者法语到底哪种语言最优秀最高雅一样无聊,只是我经常在想,既然天朝英语教育都如此普及了,而且前些年无论报刊杂志还是政府都在高喊和国际接轨,但是结果除了GDP和国际接轨了,其他神马都没有接轨,实在是讽刺至极的事情,想想当年清末民初那些民族精英吧,正是因为他们接触到了先进的各种西方文化,才给中国带来了各种巨变,而在现在,学校里面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如那个时代了,当然了,现在很多地方的贵族学校,学生们只要交得起很高的学费,还是可以享受得到类似于欧美的这种教育水准的,并且也有机会学到一两样乐器,但是现实中国的困境是,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连饭都吃不饱,甚至连课桌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要谈到让他们接受高雅音乐熏陶,似乎是一个过于白痴的问题,但是在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的中产阶级逐渐形成,财富逐渐过剩的当下,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普及高雅音乐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问题又来了,我们这样一个只会追求物质财富而漠视精神财富的国家和民族,即便有人想要普及音乐教育,遇到的阻力也是不计其数,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古典乐是高深而不可捉摸的东西,更和吃饭无关,毕竟,我们的民族吃饱饭才不过短短几十年而已。



似乎扯远了,扯完了和中国足球一样烂大街的中国教育问题后,我想谈谈古典乐的高深和晦涩,这种高深晦涩,曲高和寡,其实和游戏领域中那些冷门的经典游戏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一样,例如《异域镇魂曲》,是个玩家都知道这款游戏是神作是杰作是最伟大的游戏,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玩过呢,另外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体会到这款游戏的内涵呢,所以那些大部头的古典乐名曲也是类似的情况,例如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被誉为古典乐的新约全书,古典乐中的圣经,但是到底有多少人有耐性听完呢,再如贝多芬的那几部大部头交响曲,能够全部听完的人,恐怕都是资深古典乐爱好者。


当然电子游戏毕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产生自古代的欧美,所以为了迎合大众,终究还是会做出各种妥协的,类似于《异域镇魂曲》这样绝不妥协的艺术品还是非常少的,例如最近刚出的《生化奇兵:无限》就很巧妙的做出了一种妥协和平衡,这款游戏乍一看是讲平行时空之类的烂大街故事,很多人都说该作就是日本著名RPG游戏时空之轮系列的翻版,但是这其实不过是游戏制作者玩的花招而已,游戏的真正主题和内涵还是对社会发展的反思,是一个文艺到骨子里的剧本,是关于历史和政治的教育游戏,但是这些东东,如果不是用心体会过游戏,看过那些录音文本的话,很难体会得到制作者的用心良苦,所以这就和欣赏大部头古典乐一样,没有很多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的话,很难欣赏到深藏的那些内涵事物,所不同的是,《生化奇兵:无限》作为商业游戏有着平行的叙事手法这样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象,而大部头古典乐则连一个迷惑观众的表象都没有,所以如果你留心一下你在很多游戏中听到的那些游戏音乐,如果是模仿古典乐那种风格的曲子,它们一般都会有一个极其动听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哪怕这些曲子的作曲技巧和编曲技巧都极其繁杂,所以这就是现代社会所谓包装的艺术。


其实说到底,古典乐在昔日的欧美上流社会,其实能够听懂的人也并不是那么多的,很多贵妇和阔少为了附庸风雅,正襟危坐于音乐厅内,听得昏昏欲睡,所以阳春白雪的东西,终究是难以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而在游戏领域,除了商业游戏中凤毛麟角的那些晦涩作品外,大量的独立游戏作品则带有深厚的文艺气息,并且不少作品都因为过于艰深晦涩而更难受到大众认可,甚至很多时候都知者甚少,即便是《异域镇魂曲》和《无声狂啸》这样的作品,好歹都是按照商业游戏的包装来的,多少有点商业化的元素在里面,但是很多的独立游戏则不是这样了,因为带有过多的个人风格并且不愿意向大众趣味妥协,所以这些游戏的命运十分悲惨,例如去年年末就有一款叫做《Soon Serenade》的独立游戏取消了开发,制作人Robby Mulvany说了一些意味深长的话语,他说:“可能对于玩家来说这个想法太古怪了,之前没有过音乐剧游戏。我原以为放出的首个宣传视频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它没有。我依然认为这个创意很好,但我没有资金支持五年的开发周期,作为独立游戏人,五年真不算长。”他还说:“几乎所有独立游戏制作者都为他们的第一款游戏投入大量时间,而获得的回报完全不够他们制作第二款。我能撑这么久已经算幸运的了,但独立游戏这行当太残酷了,我不干了。我希望告诉那些依然奋战在独立游戏制作过程中的人们,不要期望太多。”
Robby Mulvany的遭遇并非个案,还有着无数独立游戏开发者苦苦挣扎着,他们就和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作曲家或者画家一样,很难得到世人的认可,有些人可能会后来暴得大名,但是更多的人则无论在世还是死去都是默默无闻,这或许就是搞艺术工作的人痛苦的根源所在吧。
《Soon Serenade》音乐原声欣赏地址:http://www.robbymulvanymusic.us/listen.php


正所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你看,古典乐和游戏之间的联系也是不少的嘛,毕竟游戏有着第九艺术的美称,也许再过上几个世纪,等人类移民到了火星或者月球的时候,古典乐和游戏会是相提并论的艺术存在了,只是我们恐怕是看不到那个时代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畅想那样的一个未来,游戏终归不会是游戏这么简单。
